关于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食用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并且逐渐成为中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在世界10个食用油主要消费国排序中,中国、印度、美国位居三甲。

目前,全省的食用油品牌多达50至60家,可成规模日生产能力达到200吨的加工企业也就4至5家。虽然一线品牌辐射面广,但是做市场并不细,无法辐射各级市场,而本土品牌可以逐步渗透;以服务更细致,质量更放心,价格更实惠等方面,提供更细致的服务,比如说免费上门送货,这些都是一线品牌做不到的。饭店和中小超市渠道的,这种渠道风险小、回款快,占有全省1/3的份额。一线品牌的优势在于国际贸易的频繁、资金雄厚的优势,对于河南内陆的城市来说,豆油的进口权,都在一线品牌手中。

目前,食用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国内三大食用油巨头鲁花、福临门和金龙鱼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要想在成熟的市场分一杯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食用油实行新标准外,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转基因标识制度也将进一步加剧食用油行业的优胜劣汰。食用油行业重新洗牌已成定局。小包装油将逐渐扩大市场并最后取代散装油而成为食用油市场的主力,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小包装油行业将成为未来几年中中国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我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金龙鱼、鲁花和福临门三个品牌的产品销量合计占据食用油6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见我国食用油产品的品牌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较成熟。这种竞争格局代表的只是食用油市场的总体竞争状况。在直辖市和部分省会城市金龙鱼、鲁花和福临门三大品牌占据明显的优势,但在一些地级市、县级市,甚至是部分省会城市,食用油市场的竞争状况却呈现巨大的差异和变数。

竞争策略分析

金龙鱼食用油的核心营销策略:1、以食用调和油提升金龙鱼产品品牌,再以金龙鱼品牌拉动其它不同品类产品的销售,形成产品品牌与产品品类的良性互动; 2、金龙鱼食用调和油提出了倡导膳食脂肪酸比例1∶1∶1的产品传播概念,核心卖点是平衡营养更健康; 3、产品线完整,产品品类多。主要包括各类调和油、葵花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山茶油、芝麻油等; 4、通过有针对性的价格促销,给竞争对手施加市场压力,限制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和发展规模。

鲁花食用油的核心营销策略:1、莱阳鲁花品牌和产品定位清晰、准确,凭借口味好迅速成为我国花生油市场的第一品牌。2、推出“5S纯物理压榨技术”作为品牌的核心卖点,产品富含油酸、亚油酸、维生素E,不含胆固醇; 3、提出“少吃油,吃好油,更健康”;“香味浓,用量省,一瓶要顶两瓶用”等产品利益点。

福临门食用油的核心营销策略:1、借助中国传统的福文化建立和传播品牌,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2、推出新产品“天然谷物调和油”,这个主力产品也带动了其它品类产品的销售; 3、以世界500强中粮集团为品牌背书,增加了福临门品牌的信任度; 4、产品线规划清晰,产品系列全,也促进了福临门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知名食用油品牌的营销短板:知名食用油品牌固然具备这样或那样的优势,通过深入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品牌同时也存在明显的营销短板。这对中小食用油企业来说就是做大品牌和市场的机会。

历年来宏观经济分析:

2009年:

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各油种产量统计:大豆油的产量比2006年增加了48%,这增加的48%均来自于大豆及大豆油的进口。我国对大豆及大豆油的进口仍有强劲的需求,这种强劲的进口需求近几年不会改变。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大豆油的占比比2006年少了4.1%,那么这4.1%应该绝大部分贡献给了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稻米油、油茶籽油、橄榄油之和也都从原先的几乎为零增加到了食用油总产量的1%左右,充分说明各种营养食用油在这几年的迅速发展。

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数量统计:

2006年,全国入统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 012个,年生产能力为:油料处理能力为7 177.4万t,精炼能力为2 166.2万t。其中:日加工能力100 t以下的企业468个,占46.2%;100~200 t的企业225个,占22.2%;200~400 t 的企业145个,占14.3%;400~1 000 t 的企业99个,占9.8%;1 000 t以上的企业75个,占7.4%。2009年与2006年相比,日加工能力100 t以下以及日加工能力100~200 t的企业均有大幅度下降,而200 t以上的企业个数大幅度提升。最为值得关注的是日加工能力1 000 t以上的企业,从75个增长为123个,其食用油产量占到总数的56.8%。这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增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成果明显,在以后的发展中,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国有企业以及各地大型的龙头企业将成为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

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加工生产能力统计:

2006年,入统企业的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为1 730.2万t,精炼油的产量为1 219.7t。其中:精炼油中的一级油924.2万t,占52.3%;二级油170.2 万t,占9.8%;三级油98.7万t,占5.7%;四级油292.7万t,占16.9%。比较可以看出,2009年食用油总产量比2006年增加61%,精炼油产量比2006年增加70%,其中2009年一级油的占比为60%,比2006年增加7.7%,这也意味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油脂的质量及安全要求逐渐增加,未来几年里三、四级油的占比会越来越小,而一级油的产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2009年食用油各类型企业加工生产能力统计:

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可以表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食用植物油产量占比在减少,从2008年的一半以上降到45.4%,而民营食用油加工企业仍占到我国食用油产量的半壁江山。从民营企业的加工能力、精炼能力和食用油产量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开工率上还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可以预测,在2010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食用油产量占比应该会继续略微下降,而国有控股企业在食用油产量的占比会有一定量的小幅提升,这与2010年以来国有大型企业持续收购民营企业有关,但各类型企业食用油产量的占比格局应该基本保持不变。

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