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27T13:00:38.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6期供稿作者:佟敏[导读]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佟敏(辽宁抚顺中心医院病理科 113006)【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134-03 【摘要】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术后随访13~51月,均无复发或转移。肿瘤均有包膜,完全由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囊壁纤维间隔内有小的透明细胞巢,肿瘤性透明细胞核Fuhrman 分级为Ⅰ级,免疫组化示Vimentin(+)、EMA(+)、CD10(-)、CD68(-)。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独特的病理改变,经过积极地治疗预后良好。术诊断中常难与其它囊性肾疾病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的关键特点是肉眼无膨胀性实性结节及镜下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关键词】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肾细胞癌的一种罕见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1]。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3例MCRCC,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6月间诊治的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3例(均参照2004年WHO诊断标准),标本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标记,所用Vimentin、EMA、CD10、CD68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3例MCRCC中,男性2例,女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因腰痛数月发现1例,体检发现2例。均无血尿或尿痛等症状。

2.2 影像学检查 3例MCRCC均行B超和CT检查。B超2例示囊实性改变,提示多囊肾改变,1例提示肾癌可能;CT显示2例内部多分隔囊性改变,肿物少量实性部分,1例呈边界清强化不明显肿块影,1例考虑囊性肾瘤,不除外囊性肾癌,2例考虑肾癌可能。均提示肾癌可能。

2.3 病理检查

2.3.1 巨检

2例为类圆形肾脏肿物,肾脏轮廓正常,肿物境界清楚,似有包膜,直径2.5-3.7cm。切面见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其内充满浆液性或血性液体,未见坏死组织。另1例为破碎囊壁组织,囊壁菲薄,粉红色,体积3*2.5*0.3厘米。

2.3.2 镜检

瘤组织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大部分囊腔内衬单层透明细胞,少部分为双层上皮细胞,部分囊壁未见上皮衬覆;间隔内可见小灶状透明细胞,其间血管丰富,未见坏死。细胞呈扁平状或肥胖状,胞浆透明或淡染,细胞核小而圆,染色质深染。3例肿瘤细胞Fuhrman 核分级均为I级,(见图1、2)均无血管浸润和包膜侵犯。

2.3.3 免疫组化

3例肿瘤细胞Vimentin EMA (见图1、2)均呈强阳性表达,CD10 CD68均阴性。

2.3.4 治疗及预后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6-06-22T09:13:45.1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作者:王密 [导读] 提高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提高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CRCC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41~70岁,平均57.2岁。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误诊为多房性肾囊肿,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术中冰冻结果MCRCC,行根治性肾切除。结果 7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MCRCC。Fuhrman核分级I级5例,Ⅱ级2例。肿瘤TNM分期: T1N0M05例,T2N0M02例。7例获随访8个月~6年,平均27个月。1例死于心肌梗死,6例目前无瘤生存。结论 MCRCC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为偶发癌,病理分级分期低,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临床可以考虑实施保留肾单位手术。 【关键词】肾肿瘤,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学;诊断;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and the recognition of this subtype of renal cell carcinoma(RCC).【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7 cases of MCRCC(5 men and 2 women)were analyzed.Their age ranged from 41 to 70 years(mean 57.2).Of the 7 cases,4 underwent radical nephrectomy and 1 underwent partial nephrectomy.1 was misdiagnosed multilocular renal cyst and underwent partial nephrectomy.1 were intra- operatively confirmed by frozen section of samples and underwent radical nephrectomy.【Results】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findings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MCRCC.Fuhrman Grade I in 5 cases and GradeⅡin 2.The pathological staging showed T1N0M0 in 5 cases and T2N0M0 in 2.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 months to 6 years(mean 27 months).1 case died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others survived with no evidence of cancer now.【Conclusion】MCRCC represents a distinct subtype of RCC.It is usually with low grade,low stage and is found incidentally.MCRCC can be cured by surgery and the prognosis is favorable.Nephron-sparing surger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suitable cases. Key words:Kidney neoplasm;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Pathology;Diagnosis;therapy 2004年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WH0分类[1]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定为与肾透明细胞癌并列的一种肾细胞癌的独立亚型。我院2004年6月至2015年6月病理诊断多房囊性肾细胞癌7例,占同期收治肾癌的 0.85%(7/82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1~70岁,平均57.2岁。左肾4例,右肾3例。2例腰部酸胀不适,5例查体发现肾占位病变,无明显症状。病程10d~6个月。 7例均行B超及CT检查。肿瘤直径2~10cm,平均5.5cm。上极4例,中部1例,下极2例。B超显示6例为囊性占位,其中3例可见囊内分隔,2例可见囊壁及分隔斑片状强回声钙化灶,CDFI:2例囊壁及内部分隔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1例为肾脏实性占位。CT显示6例为境界清晰的多囊性肿物,5例可见囊内分隔,3例可见囊壁及分隔增厚或结节状,2例可见钙化灶;1例考虑肾脏实性占位。平扫CT值为15~ 55Hu,增强CT值为25~130Hu。2例行MRI检查,均显示多房状结构,囊壁不规则,T1WI呈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混杂信号,分隔呈结节样强化。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增大及转移。 4例术前诊断为恶性囊性肿物,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3例,开放手术1例)。1例术前诊断为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开放手术)。1例误诊为多房性肾囊肿,行肾部分切除术(开放手术)。1例术前怀疑恶性囊性肿瘤,术中冰冻活检为MCRCC,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2 结果 7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MCRCC,透明细胞型。Fuhrman核分级I级5例,Ⅱ级2例。依据2002年AJCC的TNM分期,pT1NOM0者5例,pT2N0M0者2例。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7例获随访8个月~6年(平均27个月),3~6个月复查一次,内容包括体检、胸部X线片、B超、CT(必要时)及肾功能检查。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1例死于心肌梗死,余6例目前无瘤存活。 3 讨论: 1986年Hartaman根据囊性肾癌的形成情况将其分为:肾癌囊性坏死、单房囊肿性肾癌、多房囊肿性肾癌和单纯性囊肿癌变4种类型。MCRCC当时是作为囊性肾癌的类型之一。2004年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WH0分类[1]明确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作为肾细胞癌的一种独立亚型,并将之定义为一完全由囊腔构成的肿瘤,囊腔间隔内有小灶状透明细胞,与I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不能区分。 MCRCC男女发病率为3:1,均见于成年人(20~75岁,平均51岁),具有低分期、低分级和预后好的特点。肿瘤发展缓慢,尚无快速进展的病例报道。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MCRCC可能起源于远端肾单位,而传统上认为普通的肾细胞癌起源于近端肾单位,这可能是MCRCC在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与非MCRCC不同的原因[2]。 MCRCC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可有腰背部不适、腹痛、腹部肿块或血尿等症状,但非常少见[3]。多数在健康体检或其它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组中仅2例有腰部不适症状,余5例均为查体发现肾囊性肿物。 MCRCC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多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多囊性肿块,依据液体性质的不同和有无实性成分,囊内液体可表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域,有时可见囊壁及分隔上的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囊腔间隔中血流情况,可以提示恶性线索,更有助于诊断[3]。因此,B超可以作为常规筛选手段,但有文献报道,B超诊断MCRCC符合率仅为60%。本病CT检查多表现为境界清晰的多房囊性肿物,内可见分隔,囊壁和分隔可见局限性增厚或附壁结节形成,部分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和间隔可有中度以上强化,CT均值增强后增加约20~30 HU[4,5]。文献报道发现粗大钙化或新月型钙化时对诊断更有意义。另外,在随访过程中,MCRCC可见囊肿短期内明显增大或出现囊壁增厚及附壁结节。对于>3cm的病变,CT检查有可能确定MCRCC的诊断[6];但是对于<3cm的病变,CT上有时显示为实

多房囊性肾细胞瘤的CT表现

多房囊性肾细胞瘤的CT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瘤(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MCN)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认识。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N患者及其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左肾3例,右肾2例。CT表现:病灶均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5例患者CT增强显示囊内分隔及囊壁均较清楚,囊壁规则光整,其中1例增强显示囊内分隔不规则增厚模糊,强化明显,提示有恶性潜在倾向。结论MCN是肾脏少见的良性囊性病变。CT能准确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但和多房囊性肾癌等其他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上存在一定困难。 【关键词】肾肿瘤;囊性;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房囊性肾细胞瘤(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MCN)是一种少见的肾脏囊性病变。笔者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细胞瘤5例,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CT表现。 1 材料和方法 1.1 收集患者自2002年至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N5例,男2例,女3例,年龄33~69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为2例无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2例为无痛肉眼血尿,1例为仅有患侧肾区酸胀感。 1.2 影像学检查所有5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增强检查,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多层螺旋CT机,常规5 mm层厚扫描,增强经肘静脉以团注方式注入碘比乐100 ml,速率3 ml/s,分别在注射后30、90、180 s进行动态扫描。扫描参数230MAS、120 KV、pitch 1.3、矩阵512×512。 1.3 病理学检查术中取活检,行HE染色的切片,确定肿瘤实性成分所占比例、生长方式、细胞类型。 2 结果 2.1 CT表现本组5例多房囊性肾瘤,左肾3例,右肾2例,大小从3.2 cm×4.3 cm~5.4 cm×6.3 cm。CT扫描显示病灶轮廓光整,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均位于肾脏实质内,突出于肾脏轮廓之外,并同时向内压迫肾盂。5例患者CT增强扫描显示囊内分隔及囊壁均较清楚,囊壁规则光整,其中1例增强扫描显示囊内分隔不规则增厚模糊,强化明显,提示有恶性潜在倾向。 2.2 病理特点病理显示4例患者病灶包膜均为纤维囊壁组织,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囊内为浆液成分,囊内间隔均为纤维组织。病理诊断为多房囊性肾瘤。1例含有透明细胞成分而提示有恶性潜在倾向。

病灶不同分隔的超声及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肾囊肿的诊断价值

病灶不同分隔的超声及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肾囊肿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7-01-09T10:25:44.3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作者:徐彩荣 [导读] 多房状囊性肾脏占位灶较为常见,而其内分隔往往成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关键之一。 尚志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6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病灶不同分隔的超声及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肾囊肿进行诊断的实际价值。方法:我们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50个多房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所有患者的50个病灶进行超声检查,同时选取了25例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ROC曲线对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分隔上的血流以及分隔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检查我们发现,所有患者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的ROC曲线分析,病灶内分隔数目≥5条、厚度在3 -4mm及分隔上出现条状血流时其诊断为囊性肾癌的特异度较高,三者曲线下面积显示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分隔数目等于4条,厚度在2-3 mm之间的以及分隔出现点状血流时虽可作为诊断的最佳临界值,14例多房状囊性肾癌与10例多房状肾脏囊肿内分隔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开始消退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多房状肾囊性肾癌及肾囊肿的诊断时,占位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超声表现对多房状囊性肾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ROC曲线显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鉴别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表现;多囊性肾癌;肾囊肿 多房状囊性肾脏占位灶较为常见,而其内分隔往往成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关键之一,而关于分隔的数目、厚度、血流分布以及超声造影的表现对肿瘤良恶性判断价值相关报道较为少见。对此,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上对病灶不同分隔的超声及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肾囊肿进行诊断的实际价值,我们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50个多房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50个多房囊性肾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符合本次疾病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他们的年龄在8-7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1.2岁。 1.2方法我们对所有患者的50个病灶进行超声检查,同时选取了25例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ROC曲线对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分隔上的血流以及分隔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采用GELog?ic7、Logic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 头频率为3.5~5.0Mhz,患者常规扫查双侧肾脏,发现病灶后判断病变内部分隔。分隔数目的判定以囊内分隔与囊壁的交接点为基准,出现两点时可判断为1条,出现四点但分隔之间无交叉时判断为2条,有交叉时依据交叉的点数再判断为2条或3、4条,5条以及6条及以上,若其内分隔与囊壁无交点,而只与囊内分隔有交点,同样认为为单独一条;分隔的厚度选取单条分隔进行判断,不选择分隔与分隔交界处进行测量,而选择分隔较厚处进行测量;分隔内血流判断:将彩色多普勒仪器条件调节至最佳适宜显示缓慢血流状态,以彩色多普勒增益不出现彩色闪烁伪像为基准,进行分隔内血流显示判断,多切面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分为无血流(所有分隔上均无血流)、仅出现点状血流(一或两条分隔)、出现条状血流(一或两条分隔)、以及血流丰富(多条分隔上出现点状以及条状血流)。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若为计量资料且服从正态分布,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用p<0.05表示相比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所有患者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的ROC曲线分析,病灶内分隔数目≥5条、厚度在3 -4mm及分隔上出现条状血流时其诊断为囊性肾癌的特异度较高,三者曲线下面积显示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分隔数目等于4条,厚度在2-3 mm之间的以及分隔出现点状血流时虽可作为诊断的最佳临界值,14例多房状囊性肾癌与10例多房状肾脏囊肿内分隔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开始消退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多房状囊性肾脏占位灶临床并不少见,可见于多房状肾囊肿,也可见于囊性肾癌,而将二者准确鉴别诊断往往较为困难,而囊内分隔往往成为判断的关键所在,既往文献虽然对其内分隔的数目、厚度以及血流分布以及分隔的增强模式文献虽有报道,但说法不一。本组中对分隔数目、厚度以及血流分布均单独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多房状囊性肾脏占位性病变,当囊内分隔数目等于4条,2 mm<厚度≤3 mm以及分隔出现点状血流时虽然可作为诊断肾脏多房状囊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但其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相对较低。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显示: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的ROC曲线分析,病灶内分隔数目≥5条、厚度在3 -4mm及分隔上出现条状血流时其诊断为囊性肾癌的特异度较高,三者曲线下面积显示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多房状肾囊性肾癌及肾囊肿的诊断时,占位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超声表现对多房状囊性肾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ROC曲线显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鉴别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磊,查云飞,陈文,等.超声造影诊断肾囊性病变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1):780-783. [2]曾红春,王晓荣,王玉杰,等,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肾囊性病灶良恶性的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96-1099. [3]陈宇.薛铁,郝玉芝,等.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肾囊性肿物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2012,2l(3):234-236. [4]王金锐,苗立英,崔立刚,等.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1)22-26. [5]黄备建,王文平,丁红,等.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8;5(4):639-644.

多房囊性肾瘤报告及文献复习

多房囊性肾瘤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房性囊性肾瘤的临床资料,复习文献予以讨论。结果行后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多房性囊性肾瘤。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多房囊性肾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clinical data of a case of the 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and review literatures to discuss.Results Underwent after laparoscopic of the left kidney partial nephrectomy,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nfirmed for 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During the follow -up 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is found till now.Conclusion Becuse 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 is a rare benign renal neoplasm.Diagnosis depends 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Nephron sparing surgery is the primary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method for this disease. Key words:Renal neoplasms;Multiple cystic renal tumor;Benign tumor 多房囊性肾瘤(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MCN)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我科于2013年11月收治1例患者,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因”体检发现双肾囊性占位7月余”于2013年11月入院。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门诊资料:2013年3月彩超示双侧肾脏包膜光滑,皮髓质分界清晰,集合系统光点群无分离;右侧肾脏中上部有约2.4 cm×2.0 cm大小囊性无回声,边界清,内透声可,囊壁见强回声斑;左侧肾脏下极实质内有约3.1 cm×2.7 cm大小囊性无回声,边界清,内透声差,见多条分隔光带及数个强回声斑;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CDFI:双侧肾脏血流信号丰富,动、静脉呈”指状”分布。入院查CT平扫+增强示右侧肾脏上部、左侧肾脏下极各一囊状低密度无强化影,低于肾脏实质密度,右侧者大小约2.0 cm×2.4 cm,左侧者形状不规则,大小约2.4 cm×3.2 cm,小分隔强化,境界欠清;肾周结构正常,双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未见异常,双肾动、静脉显影良好;肝脏、胆道系统、胰腺、脾脏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尿常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各值无异常。入院拟诊为左侧肾脏多房囊性占位性病变:MCN?囊性肾癌?,双肾多发囊肿。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标本见肿瘤位于左肾下极,包膜完整,大小约2.4 cm×3.2 cm,质地较软,多个大小不等壁薄且互不通的囊肿,囊内液为淡黄色,病理诊断为(左肾)多房囊性肾瘤。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转移,肾功能未见异常。 2讨论

肾癌分析思路及诊断报告书写

肾癌分析思路及诊断报告书写 肾细胞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透明细胞癌、多房性囊性肾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和肾髓质癌等。临床疑诊肾癌时,应注意观察及分析如下情况: 一、进行定位诊断: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中心位置及病变与肾实质交界面、夹角,判断病变是否来源于肾脏。病变体积较小位于肾实质内时,定位较明确;当病变凸向肾盂时应与肾盂癌、肾门区腹膜后肿瘤鉴别;病变起源于肾皮质主体凸向肾周时应于肾周脂肪囊内肿瘤、肾上腺甚至肝脏肿瘤鉴别。 二、观察病变内部特征:密度/信号特征,肿物强化形式,有无囊变、坏死、出血,是否含有脂肪,有无钙化、骨化等。 1、肾透明细胞癌影像学诊断要点 ①由于其常伴发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影像学经常表现为不均质的病变。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伴出血时可夹杂稍高密度。②肾脏透明细胞癌MRI 信号多不均匀,T1加权像呈稍低或等信号,T2W呈稍高及稍低混杂信号;伴有微量脂肪成分的透明细胞癌,反相位梯度回波像的信号较同相位有显著的下降。 ③CT、MRI多期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及“快进快退”是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④肿瘤的强化程度有助于鉴别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在皮髓质期明显地不均匀强化,肿瘤的CT值经常较平扫时高出100Hu,甚至与正常的肾脏实质强化程度相仿;肾实质期肿瘤内的造影剂迅速排出,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⑤体积非常小且位于肾脏皮质内的病灶,很有可能在皮髓质期与正常肾脏皮质密度相仿而难以发现,此时肾实质期则可明确显示病变的轮廓。 2、多房囊性肾癌影像学诊断要点 ①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CT、MRI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多房囊性肿物,可见不均匀的间隔增厚,约20%可见囊壁或分隔钙化,②增强扫描囊壁及肿瘤内分隔有强化。 3、乳头状肾癌影像学诊断要点 ①典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影像学表现为乏血供的均质肿瘤;②大的肿瘤由于出血、坏死及钙化而表现为不均质,钙化和出血均较透明细胞癌常见。③文献报道

多囊性肾瘤1例回顾性分析

多囊性肾瘤1例回顾性分析 多囊性肾瘤是临床上较罕见的一种肾脏良性肿瘤,我院近期收治多囊性肾瘤1例,现对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个月25d,发现左下腹包块2月余。患者家属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患儿左下腹有一巨大包块,约成人拳头大小,无压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一直未作特殊处理。2个月来包块慢慢增大,外院B超提示囊性包块。患病来患儿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CT平扫示左肾区巨大囊性低密度肿块影,可见纤细分隔,病灶大小约12cm×10cm,边界清,肾实质受压变薄,周围肠管受压移位,周围组织未见侵犯改变,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示病灶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分隔及囊壁见轻度强化,分隔显示更清晰。 病理检查:左肾肿块切开成多囊性,囊内容清亮液体,镜下见囊壁内衬单层扁平、立方或靴钉样上皮细胞,囊腔之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组织,考虑为多囊性肾瘤。 2 讨论 临床特点:多囊性肾瘤(2004WHO肿瘤分类统一命名)是一种较罕见非遗传性肾脏良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对本病的病因尚无明确解释,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多在体检时发现或触及腹部包块。多囊性肾癌好发年龄人群以及患者性别比例均呈双相分布,即中年女性以及男性幼儿发病率最高。据文献报道,患者年龄3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8[1]。多数幼儿患者除腹部较大包块外无任何临床症状,成人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腹痛、血尿。本次研究病例以腹部包块入院。 病理特点:多囊性肾瘤是由间叶组织癌变后发展而成的一种错构瘤,临床发病率较低。大多数多囊性肾瘤瘤体直径在5~15cm,少部分侵袭整个肾脏,部分病灶沿着肾被膜下向前延伸,通过局部形成疝从而进入肾盂组织或肾窦组织,或者在肾皮质部分向外膨出。少部分瘤体可见病理切片可见大小不一的多个囊腔,多数囊腔之间为0.1~3cm,少数囊腔直径超过3cm,囊壁较薄,质地比较均匀或呈半透明状,局部囊壁厚度可稍稍增加,偶见钙化病灶,但无乳头形成。囊壁内衬扁平、立方或鞋钉样上皮细胞,囊内液为清亮液。镜下可见肿块被纤维性假膜包裹,部分囊壁无上皮被覆,上皮细胞无异型性,缺少核分裂像,间隔薄,厚度相同,实性结节突入腔内,间质为成纤维样成熟细胞,部分可出现黏液样变性,少部分区域可见呈波浪状富于细胞,同卵巢间质组织比较相似,有时可出现平滑肌细胞、横纹肌细胞或软骨细胞,甚至出现不成熟的胚芽组织以及不成熟的肾小管上皮成分,其间质散在不规则厚壁小血管及慢性炎细胞浸润[2],间隔内无透明细胞,或骨骼肌纤维组织。 CT表现:肿块位于肾实质内并突出于肾包膜外,边界光整,内可见完整分

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的CT鉴别征象分析

2010213JChinClinMedImaging,2010,Vol.2 1,No.3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第卷第期213··3.3CTVE等)获得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甚至全结肠位置的图像对病灶多层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CTVE准确定位,同时显示病灶肠周脂肪层和邻近脏器受累情况。同电子肠镜比较不能对发现的病变进行活组织检CTVE肠镜主要以进镜深度来判断病灶在大肠中的部位,容易出现查,这是检查最大的弱点,同时不能像电子肠镜那样CTVE定位错误,或操作者对肠腔内黏膜皱襞形态的标志识别不清进行结肠息肉切除等治疗。另外检查由于受呼吸、移[4]时,也易致定位错误动伪影、肠内残留粪便、肠腔充气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本组结果显示,对右半结肠癌的定位7-8CTVE符合率仿真内镜高于肠镜,其中例盲肠升结肠癌及例检查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所以它并不CTVE342.9%结肠肝曲癌,全部定位准确,肠镜仅诊断例()能完全取代电子肠镜。562.5%3和例(),有例肝曲结肠癌肠镜

误诊为升结肠癌,笔[]者分析可能与肠镜插入升结肠过程中反复操作,易导致肠腔参考文献[1].CT痉挛、肠壁黏膜形态发生变化而识别错误。分型方面由于大余深平,李子平,许达生,等大肠充气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功[J].2000345295.能的临床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CTVE肠癌以肿块型居多,对肿块型的判断符合率高于肠镜,[2].CT王晋祖,郝楠馨,李峰,等多层螺旋仿真结肠镜诊断直、结肠CTVE究其原因:可以选择调整导航的方向,从狭窄的近段及[J].2004124249-253.病变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远端实时航行观察肿块的形态特征、表面情况及与肠壁的关[3]CopelL,SosnaJ,KruskalJB,etal.CTcolonogra phyin546系等,观察到纤维肠镜无法达到的肠腔区域,而肠镜对于肿patientswithincompletecolonoscopy[J].Radi ology,2007,244(2):块较大、肠腔严重狭窄、肠腔痉挛镜身未能通过者无能为力,471-478.只能显示肿块远端的部分形态,缺乏对病灶整体认识故而判[4].[J].彭健,张阳

肾透明细胞癌CT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CT诊断(附一例报告) 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威 1、病史:潘某、患者半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腰部疼痛,为间歇性疼痛,偶向左下放 射,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无肉眼血尿。 2、影像诊断:①外院B超提示左肾皮质内异常稍低回声区(错构瘤可能性大)。②CT 增强诊断双肾体积增大,左肾上极及中极可见类圆形等密度影肿块影,突出于肾轮廓外,大小分别约为4.8CMX4.2CM、4.0CMX3.5CM,CT值44HU,双肾另见小圆形低密度影,CT值12HU,增强皮质期左肾上极及中极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病灶中央似见星芒状低密度影,肿块界限较清晰,实质期病灶强化密度增高,分泌期病灶强化密度减低,小圆形低密度影始终未见强化。提示1、左肾上极及中极占位性病变,考虑肾嗜细胞腺瘤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肾癌,2、双肾小囊肿。 3、手术经过:1.麻醉成功后,取左侧肾脏手术体位,术野常规消毒铺巾;2.取左侧第12肋 下斜切口,长约10cm,依次切开各层后进入腹膜后间隙,探查见左肾上极各中扪及一包块,约4cmX4cmX3cm大小.于肾周筋膜外充分游离肾脏下极、腹侧、背侧,在肾门处游离出肾动脉及肾静脉后分别以7号丝线结扎。游离输尿管,距肾下极10cm结扎切断输尿管,游离肾上极显露肾上腺,结扎肾上腺,动静脉后切除左侧肾上腺。以7号丝线再次结扎肾动静脉后完整切除左肾。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4、病检:活检大体所见:送检组织15.5cmX8cmX8cm,切开可见5.5cmX5cmX5cm、 4cmX3cmX3cm的结节各一个,切片淡黄色。病理诊断1.(左侧)肾透明细胞癌(Ⅱ—Ⅲ级)侵犯肾被膜,局部穿透肾被膜及肾周脂肪组织。 平扫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27T13:00:38.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6期供稿作者:佟敏[导读]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佟敏(辽宁抚顺中心医院病理科 113006)【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134-03 【摘要】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术后随访13~51月,均无复发或转移。肿瘤均有包膜,完全由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囊壁纤维间隔内有小的透明细胞巢,肿瘤性透明细胞核Fuhrman 分级为Ⅰ级,免疫组化示Vimentin(+)、EMA(+)、CD10(-)、CD68(-)。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独特的病理改变,经过积极地治疗预后良好。术诊断中常难与其它囊性肾疾病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的关键特点是肉眼无膨胀性实性结节及镜下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关键词】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肾细胞癌的一种罕见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1]。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3例MCRCC,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6月间诊治的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3例(均参照2004年WHO诊断标准),标本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标记,所用Vimentin、EMA、CD10、CD68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3例MCRCC中,男性2例,女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因腰痛数月发现1例,体检发现2例。均无血尿或尿痛等症状。 2.2 影像学检查 3例MCRCC均行B超和CT检查。B超2例示囊实性改变,提示多囊肾改变,1例提示肾癌可能;CT显示2例内部多分隔囊性改变,肿物少量实性部分,1例呈边界清强化不明显肿块影,1例考虑囊性肾瘤,不除外囊性肾癌,2例考虑肾癌可能。均提示肾癌可能。 2.3 病理检查 2.3.1 巨检 2例为类圆形肾脏肿物,肾脏轮廓正常,肿物境界清楚,似有包膜,直径2.5-3.7cm。切面见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其内充满浆液性或血性液体,未见坏死组织。另1例为破碎囊壁组织,囊壁菲薄,粉红色,体积3*2.5*0.3厘米。 2.3.2 镜检 瘤组织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大部分囊腔内衬单层透明细胞,少部分为双层上皮细胞,部分囊壁未见上皮衬覆;间隔内可见小灶状透明细胞,其间血管丰富,未见坏死。细胞呈扁平状或肥胖状,胞浆透明或淡染,细胞核小而圆,染色质深染。3例肿瘤细胞Fuhrman 核分级均为I级,(见图1、2)均无血管浸润和包膜侵犯。 2.3.3 免疫组化 3例肿瘤细胞Vimentin EMA (见图1、2)均呈强阳性表达,CD10 CD68均阴性。 2.3.4 治疗及预后

肾透明细胞癌MDCT表现与病理学的相关性分析

肾透明细胞癌MDCT表现与病理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透明细胞癌病例术前MDCT表现特点,结合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CT平扫均发现肾脏占位,肿瘤最大径可达12 cm,形态多样并突向肾外。平扫示病灶呈均匀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可见不同程度钙化。增强皮质期,实性部分显著强化,CT值为+50~+170 Hu,增强幅度达+120 Hu。假包膜征象5例。病理镜下细胞实性排列11例,囊性排列5例;见小泡样结构15例,不规则钙化3例,厚簿不均假包膜5例;16例病例中均示包浆内富含脂肪,显示出血2例。结论CRCC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点,MDCT 对CRCC的术前诊断在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标签:肾透明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病理 肾透明细胞癌(clear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是肾癌中最常见的肿瘤,约占70%[1]。而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一种腺癌,是最为常见的腹膜后恶性肿瘤。吴佩军等[2]报道,肾透明细胞癌的血供丰富,血行转移快,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不佳,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因此,了解CRCC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的相关性,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现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16例CRCC病例的MDCT表现特点结合术后病理组织学类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CRCC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54.0±9.6);病变位于右侧7例, 左侧9例,均为单侧发病;临床症状以腰痛、血尿及腹部包块为主,其中腰痛并血尿4例,腰腹部不适并腹部包块2例,单纯腰腹部不适3例,无任何明显不适症状均为常规体检经超声发现肾脏占位7例。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本组所有病例均采用西门子Emotion 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前常规禁食8 h及做碘过敏试验,于扫描前4 h口服2%碘海醇非离子型对比剂1000 mL,每30 min一次,125 mL/次,第5次开始憋尿,喝完第8次立即行泌尿系CT平扫。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采用团注法注入碘海醇100 mL,注射速度为3 mL/s。注射完毕后检测主动脉根部CT值,当CT值达到100 Hu时,用自选条件对肾脏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主要观察肿瘤大小、形态、有无假包膜、病灶内有无坏死、囊变、出血、钙化征象以及与相邻脏器的关系。

囊性肾癌诊断和治疗

囊性肾癌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8-05-07T16:07:56.6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4期作者:刘根良谢海军孙荣伟张步青 [导读] 探究囊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 (忻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034000) 摘要:【目的】目的探究囊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囊性肾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选择等。结果10例在影像学上有恶性肿瘤表现,术前诊断为囊性肾癌,诊断准确率为83.3%,与术后病理确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性肾癌诊断难度大,综合性的诊断方式更加科学,并且可以临床提供更多治疗上的参考。 关键词:囊性肾癌;诊断;治疗;分析 临床医学中,囊性肾癌作为肾癌的一种表现形式,发病率并不是非常高,在肾癌的发病比例中大约占1.5%。正是因为囊性肾癌不常见,因而在诊断的时候存在少许难度,少部分医学诊断人员会出现误诊或者情况。所以,如何提升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率是当前囊性肾癌的诊断关键。通过囊性肾癌的有效诊断,能够为囊性肾癌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为此,本文将对我院在200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术后病理确诊为囊性肾癌的12例囊性肾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囊性肾癌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63.5±1.4)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7个月,平均病程(3.1±0.4)年。囊性肾癌的发病位置方面,左7例,右5例。囊性肾癌的发病表现上,多囊病变10例,单囊病变2例。临床症状表现方面,腰部疼痛4例,肉眼血尿2例,其余6例无明显症状表现。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对全部12例囊性肾癌患者进行B超、CT、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 1.2.2治疗方法 所有12例囊性肾癌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10例选择经腰部12肋缘下或11肋间切口的手术治疗方案,余下2例选择经腹部腔镜囊肿去顶术。在经过诊断之后,有7例患者被确诊为囊性肾癌,还有5例患者为疑似囊性肾癌患者。对于其中的7例被确诊的患者进行根治手术。5例疑似患者先行肾肿瘤剜除术,同时在手术治疗期间将标本送冷冻切片,2例为恶性肿瘤,实施根治手术,另外3例则为良性肿瘤。 2.结果 移行细胞癌合并鳞癌6例,腺癌3例,鳞、腺癌3例.手术应膀胱全切,有2例部分切除(属患者人为要求),术后腺癌/辅以化疗3例,鳞癌2例全部辅以放疗术后鳞腺混合癌8例辅以放、化疗。有10例在影像学上有恶性肿瘤表现,因此在术前诊断为囊性肾癌,诊断准确率为83.3%,与术后病理确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检查后,肾盂及肾盏变形、肾脏未显影子、未发现任何异常分别为8例、2例、2例,分别占到总数的66.7%、16.7%、16.7%。 3.讨论 囊性肾癌是肾癌的特殊类型,出现血尿、腹部疼痛、肿块等症状时,一般到了晚期。从囊性肾癌的表现来看,它通常有一个完整的囊壁,肉眼血尿的情况出现比较少。根据临床对囊性肾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来看,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固有的单囊性生长、固有的多囊性生长、囊肿坏死、起源于单纯性囊肿内壁上皮细胞[1]。造成囊性肾癌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肿瘤呈囊性生长;(2)肾癌中心供血不足;(3)肾癌起源于囊肿壁上的上皮细胞;(4)肾癌引起肾小管或肾小动脉阻塞导致囊肿形成。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囊性肾癌的发病率不高,大约在1%-2.5%范围内,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但中老年群体的发病率比较高,并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3]。 目前,临床对于囊性肾癌的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采用影像学诊断的方式进行诊断。其中,B超诊断、CT诊断等是最为主要的诊断方法。B超诊断时,优点在于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对操作的要求不高,其缺点主要表现在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诊断的准确率不高。CT诊断的优点在于密度分辨率比较高,CT的 BOSNIAK分类法有助于诊断,对进行早期诊断有着较大的帮助[4]。但是CT诊断在应用的时候,同样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否则将会难以起到应有的诊断效果。比如,多囊性肾癌囊肿之间的分割无正常肾实质,偶有钙化情况出现。又比如,囊内会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另外,在对囊性肾癌进行诊断的时候,应当注意与肾脓肿、肾囊肿、多囊肾等囊性病变区分开来,以免出现误诊的情况。 对于囊性肾癌的治疗,肾癌根治已经被大量临床实践以及业内专家学者认可,认为肾癌根治术是现阶段医学界治疗囊性肾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中,对全部的12例囊性肾癌患者进行肾癌根治手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术后随访3个月-6年,1例在术后3年死亡,1例在术后4年死亡,1例发生肿瘤转移,还有1例因为脑梗死死亡,其余8例全部存活,并且没有发生肿瘤转移,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近年来,临床也有针对保留肾单位手术进行研究,发现与肾癌根治手术相比,应用在囊性肾癌疾病的治疗中,差异并不是非常的显著,无论是在术后并发症还是在肿瘤的复发情况方面,都与肾癌根治手术取得的效果相似,同时保留肾单位手术在保留肾功能方面更具优势[5]。但是因为临床缺少对保留肾手术方式的进一研究,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另据相关研究表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给予患者的疼痛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控制T1期和T2期囊性肾癌时,与传统的根治性肾癌手术并无明显的差异[6]。笔者认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于可疑肾癌患者要在手术中进行标本采集送冷冻切片诊断为恶性肿瘤后才能使用。 综上所述,囊性肾癌在进行诊断时,因为疾病自身的特点,诊断的难度比较大。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最后结合B超、CT等多种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