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苗族历史教育文化考察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南苗族历史教育文化考察记

九月金秋,金凤送爽,黔南州苗学会在美丽青海的威宁回族彝族苗族自治县参加“贵州省苗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石门坎文化现象与苗族教育发展研讨会”后,于9月26日在贵州省苗学会副会长,黔南州苗学会会长,原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副主任吴进华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九人接受四川省南部地区宜宾市的筠莲、珙县、兴文等县苗学会及有关单位的邀请,与筠莲县苗学会会长艾卫民一道由威宁往筠莲县而去。从9月26日至9月29日,对筠莲、珙县、兴文等县的苗族历史教育文化进行了学习与考察,对于如何推进苗族教育发展进行了相互的交流,并对今后相互之间更多的交流提出了有益的探索。在筠莲、珙县、兴文等县的4天,通过对川南苗族历史教育文化的实地考察,我们所见所闻,受益匪浅。

一、我们了解到的

川南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历史上曾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这里,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和迁徙,现居在川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是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的苗族在筠莲、珙县苗族各有1万4千-1万5千人兴文则是四川省苗族人口的大县,苗族人口4万余人,苗族人口和苗族乡的数量名列四川第一。苗族教育历史上都是家庭教育,其私塾学堂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近代的教育是始于1905年,英国基督教在贵州威宁石门坎苗区创建中华基督教西南教区循道公会和内地会,并创办光华小学,随后教会学校逐步在接壤贵州的四川苗族地区设立分校,1917-1947年在筠莲县的苗族聚居区先后设立了7所光华小学,1928年至1944年在珙县苗族聚居区先后设立了6所光华小学,由于学校收费低,基本上是苗族人教苗族人,实行双语教学,男女同校同学,有教无类,苗族才开始得以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兴文县创是革命老区,从1928年起就建立党的组织和武装队伍,开展向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武装斗争、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都经过兴文,并留下了一批勇于斗争的干部和战士,领导在兴文及川南一带和贵州边境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兴文。这种革命斗争的精神,成为了今天与贫穷落后作斗争的巨大动力。在文化、习俗、风情方面,历经无数的艰难困苦乃至血腥镇压,在充满血和泪的大迁徙中,仍然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一样,共同缔造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篇章。

二、我们看到的

在筠莲,在珙县、在兴文、我们到了苗族村寨实地了解和考察。9月27日我们在筠莲县苗学会会长艾卫民、民宗局韩局长、高坪乡万副乡长等的陪同下,走到了筠莲县高坪乡艾卫民的老家,这是一个苗族村寨,远离县城70多公里。它是住落在横断山脉斜坡上,是典型的川、黔滇次方言苗族居住的村落。川黔滇次方言的苗胞的住房无论是平地、高坡、斜坡、它的建筑不是户户相连,错落有致,而是东一户,西一户,上一户,下一户,户户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分散性的。这个寨子的主粮是玉米,经济收入是种植烤烟,养猪和外县劳务收入。这个寨子的住房我们没有看到一楼一底的平房,看到的只是用瓦木房,且装修较差,还有一户茅草房。这个村的人均粮食400斤左右,缺粮户基本没有,收入是靠种植烤烟,300斤/亩,9元/斤,每亩收入2700元左右,今年猪价行情很好,大多数苗家都喂有母猪,母猪政府有补贴,猪仔价格行情价格可以,艾卫民的侄儿子今年26岁,就猪仔收入就得1万多元。他告诉吴会长,现在年青人17、18岁就开始同居了,到了年龄才开始办结婚证,生儿育女,生儿育女的观念已不象老一辈的老观念要多子多福,一般都是1至2个就行了,男女都一样,

计划生育不再是难事,难的是17-18岁同居了。如17-18岁找不到对象,一但这些姑娘外出打工,那就难以找到老婆了。在谈到民族文化上,这村寨还保留传统的习俗,节日、服饰、每年的踩花节都要有上万的苗族同胞参与,场面非常大,非常具有特色。后来万副乡长介绍这个村是这个乡基础条件最满弱的村,全村人均收入3000多元,全乡是人均5000多元,这个村起点低,发展缓慢,与其他的村包括苗族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午,我们在乡政府吃饭,然后返回县城就直接奔珙县而去。

28日早,在珙县民宗局,苗学专家陶小平及苗族教师杨寒松、苗族干部马科长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珙县有名的王武寨民族学校看看苗族教育,在这里陪同的苗学专家陶小平校长向吴进华会长及其一行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没及教学状况,并赠送一本珙县王武寨民族学校赠送给吴会长为留念。王武寨小学设立于1928年,对学校名称为中华基督教区循道公会川南循道区王武寨光华初级小学,自建立起一直是基督教循道公会川南循道区的中心,云南威信、四川筠莲、兴文等地很多苗族子弟都慕名到该校就读,鼎盛时期每期有300余人,在校生达1300余人,这个学校解放后也曾办过高中,在珙县,有很多领导干部都在这个学校就读过,有些领导干部都在这里从过教,当过校长。这所村级学校,现在还在办有9年制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生大多是苗族,教师有一半以上是苗族。这是川南苗族教育独具的特色。也反映出了珙县苗族干部在珙县干部队伍中所占的比例高,领导干部中苗族干部也具有一定的人数。

下午,我们又沿着珙县到兴文县的路上,来到“僰人悬棺”处。世界上有许许多的民族在历史的变迁消失了,有些是与其他民族融合了,有的消失有历史的记载,有些成了历史之迷。僰人是古代的一个民族,从古代起就生活在川南,在唐、宋、元、明时期,僰人在川南少数民族中逐渐成为一方的主体民族和强者,由于僰人反抗明王朝的“改土归流”政策,甚至蔑视和反抗明王朝的统治,明王朝对其前后数百战,特别著名的是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3月到成化4年(1468年)春、明神宗万历年(1573年)初的两大战役,明王朝统治者疯狂血腥镇压僰人、并赶尽杀绝。史书记载在明王朝对僰人血腥镇压期间,苗族数千人也积极支援僰人进行反抗斗争,这些苗族也遭到了血腥的镇压。苗族给予支援僰人这支支援的队伍,也被全体消灭,僰人从此就在川南消失了,苗族又开始了迁徙。苗族专家陶小平告知这些给我们后。他又说,20世纪90年代未,他曾与他们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干部,专程到云南省的丘北县的一个彝族村子调查,这个村子的群众不承认是彝族。经过与史书记载对比,其语言、习俗、祭祠、服饰与古僰人相似。但这不是他研究的课题,就在没有深入研究下去了。一个民族落后是要挨打的,甚至是被消灭的,参观僰人悬棺葬遗址后,我们就离开珙县,奔驰在往兴文县的途中。

29日上午,黔南州苗学会会长吴进华及其一行在兴文县“苗族研究促进会”副会长杨永华等人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包括四大园区,即小岩湾园区,僰王山园区,太安石林园区和凌霄山园区,总面积均156平方公里。这个地质公园是在1980年后才开始逐渐开发出来的,也是在不断的申报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在开发的过程中,原先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在旅游产业后,是迁出或是留下,迁出,他们就要离开祖祖辈辈留下的故土,留下就不能再种田种地任意生产和耕作。这就是黔南州苗学会吴进华会长思考和考察的又一亮点。在杨永华副会长的介绍下,这些苗族同胞,年青的要学文化、学礼仪、学歌学舞,传承苗族文化,到苗寨上班,有的就可在公园内外,洞内洞外出售旅游品,有的在园中进行卫生清理,维护景点,有的在园内开设饮食服务点……这就解决了原住苗族的生计问题,使他们享受到千百年来居住地巨大变化的成果,唯一的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