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

合集下载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词汇联想意义的翻译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词汇联想意义的翻译

长空雁 叫霜晨月 ”等诗句 ,充满 了悲凉萧条 的意 境。【 2 】 其次 ,英汉两 民族 的价 值体系和 意识形 态存在诸 多差 异 ,也 会 造 成英 汉 词 汇 联想 意 义 的不 对 等 。例 如 , “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 个人主义 )一词在东西方文化 中有着不 同 的联想意义 。英语 中的 “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意为 “ 主 张个人政 治与经济上 的独立 ,强调个人主动性 、行为 与兴趣 的理论 , 以及 由这种 理论指导 的实践 活动 ” 。[ 3 1 在 注重个体价值 的西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词汇联想意义的翻译
訾 晓红
( 中 国药科 大 学 外语 系,江 苏 南京 2 1 1 1 9 8 )
[ 内容提要] 词汇 的联想意义 是非词语本身所 固有 的一种 附属意义 ,具有极大 的不稳定性 。中西文化在 自然 环境 、价值体 系、历史传说 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均存在 巨大差 异,也导致 了英汉 词汇 联想 意义的差异和翻译 中的种 种难 题。在翻译 中要灵活使用 归化、释义等多种翻译策略 ,来保证读 者反应 的对 等效果。 [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 ;联想 意义 ;翻 译 [ 中图分 类号] H 0 5 9 [ 文献标识码 ] A
方, 人们普遍认为注重个人 自由和权利是 实现 自我价值 的积 极表 现 ,因此 “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作为这~精神 的概括 也被赋 予了积 极的意义 。 西方近代 资产 阶级革命 时期 的许 多思想家 甚 至将 “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视作永恒不变 的人性 ,将其作 为道 德 的主要 内容 以及判断善恶 的主要标准 , 并将 此作 为资产 阶 级 的思想武 器来反对封建禁欲主义 。 而汉语中的“ 个人主义 ” 则被 定义为 :“ 一切从 个人 出发 ,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 利益 之上 ,只顾 自己,不顾别人 的错误 思想 ” ,其贬义显而易见 。 在 东方 文化 推崇大公无私 的集体主义的背景下 , “ 个人主义 ” 词往 往会 使人联想起 “ 损人利 己” 、 “自私 自利”等 负面行

文化差异与词汇之影响——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及记忆力的训练

文化差异与词汇之影响——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及记忆力的训练
一、Biblioteka 揭 示词汇 的文化 的 内涵
词汇教学 的难点是 某些词语 的文 化 内涵。即使 如
H l/ i o yPro 等形 式 上 极 为 简 单 的表 达 , eoH/ r / adn l Sr 困扰 学 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的拼写 , 而是如何得体运 用。对于这类词语, 教师应着重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知识 , 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 比较, 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 表 层词义 , 能 了解 其文 化 内涵 。 更 例如 , 英语 中的称 谓 词 比汉语 少 得 多 , 个 cui 一 os n涵 盖 了“ 表兄弟 , 表 姐妹 ” 种 关 系 ; “ 民“ 个 词 堂/ 几 而 农 这
化 适 度性 。
关键 词 : 文化差异 ; 词汇教 学; 忆力 ; 记 训练 中图分 类号 : 3 9 H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4 2 1 )7— 0 0— 2 10 6 1 (0 0 0 0 7 0
序言: 词是语 句 的基 本 结 构 单 位 , 进 行 交 流 的必 不 是 可少 的重要 因素 。词 汇教 学不 能为 教词 汇 而教词 汇 , 化 文 差异是词 汇教 学 中的重要 部分 , 同时对 提高 词 汇 的记 忆 力 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 使外语教学 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 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 , 同 时只有通 过 中英差异 进行 比较 , 学生 在词 汇 的学 习 的过 使 程 中真正领会 到词 的含义 , 能运 用所 学到 的词 汇 进行 交 并 际, 才能达 到教学 目的。 学 语言 的 目的就 是 为 了交 流 。毫无 疑 问 , 汇 教学 也 词
中国人学英语主要从初 中开始 , 近年来才从小学开 始。在六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 教师授课都存在一个普遍 的特征 , 那就是先教单词 、 短语 、 再讲授课文和做练习。对 于单 词 的讲 授遵 循 三 个原 则 : 、 、 。其 中, 也仅 仅 音 形 义 义 停 留在 单词 的讲授 、 单词 本身 的表面 意义 。而对 于课文 的 讲 授则 过分强 调语 言规 则 , 一个一 个单词 如何 按照 一定 及 的语法规则组合成句子以及某些单词和短语在这个句子 中充 当什么成 分 。另外 对 学 生 所 掌握 词 汇 的考 核 仅仅停 留在要求会读 、 会写 以及运用单词简单 造句 , 对于文化知 识或者 自身缺少了解 , 知识面不够广泛, 或是 以文化知识 对语言学习 , 对提高考试成绩并无很大关系。因此 , 往往 带而过, 甚至干脆置之一旁。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 见的, 绝大部分学生完成六年的英语学习, 脑袋 中装满了 单词和短语, 可惜无法说 出一个句子, 的仍然是哑巴英 学 语 。就是在中学英语新教材已经全面使用的今天, 由于以 上种种原因 , 虽然平时注意听说训练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

帮助 。 关 键词 : 化层 面 文 英 汉 词 - 联 想 意 义 r 差 异
义 划 分为 七种 . 归 纳 为三 大类 型 : 一类 型 是概 念 意义 可 第 文 化 是 人 类 文 明 进 程 中所 创 造 的 所 有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的 综 合 , 可 以 分 为 表 层 、 中层 和 深 层 三 个 文 化 层
规 则 和 假 设 带 入 异 性 交 往 之 中 ,虽 然 各 自都 想 获 得 良 性
的 交 流 , 是 事 与 愿 违 。 也 提 醒 我 们 在 出 现 异 性 交 际 矛 但 这 盾 时 不应 偏祖 任 何一 方 。
关 系 最 密 切 、 映 最 直 接 的 是 词 汇 ” 2 0 : 3 。 由 此 可 反 (0 2 8 ) 见 。 词 汇层 面研 究 文化 对语 言 表 情达 意的 影 响作 用 , 在 具 有 “ 一斑 而 见全 豹 ” 重 要意 义 。 窥 的 G.e c 在 其 著 作 《 义 学 》 S ma t s 中 , 词 汇 意 L eh 语 ( e ni ) 将 c
1社 会 地 住 与 社 会 偏 见 .
在 历 史 上 , 性 长 期 处 于 低下 、 属 于 男 性 的 地 位 , 女 附 在 语 言使 用 上 必 然 有 所 反 映 。 女 性 为 了 提 升 自己 的社 会 地 位 。 会 尽 量 使 用 文 雅 的 、 貌 的 语 言 , 男 性 留 就 礼 给 有 面 子 : 在 男 女 共 同 参 与 的 谈 话 中 尽 量 兼 顾 到 对 方 的
会 导 致 谈 话 的 不 同 步 和 交 际 意 图 的 误 解 。 这 种 理 论 是 建 立 在 规 则 和 假 设 Gu ez 跨 种 族 交 流 问 题 的 框 架 上 的 。 mp r Bo k r .a n n 为 在 异 性 之 间 交 往 上 也 会 发 生 这 样 的 re 和 rn e 认 情 况 , 们 成 年 以 后 . 各 自在 儿 童 和 少 年 期 学 会 的 交 际 他 把

谈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影响

谈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影响
而丝毫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 , 在 实际运用 中是行不通 的。例如 :
气一番 , 回答 : “ 不用 了” 、 “ 别麻烦 了” 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 , 你 若想 要 , 就 不必 推辞 , 说声 “ Y e s , p l e a s e . ” 若 不想 要 , 只要说 “ N o ,
绿或发青吗?又如 : 英语 中说 P a u l w a s i n b l u e mo o d ; P a u l ( { P  ̄ 尔) 是什 么情绪?高兴 、 激动 、 悲哀 , 还是什么?在上列两句 中, g r e e n ( 指颜色 , 两个词都有别 的意思 。在词典上 , re g e n这 个词有“ 舱 色) 变绿” 或“ 绿 色的” 的意思 , 但g re e n w i t h e n v y是个 固 定词组 , 表示 “ 十分妒忌” 。 b l u e这个词与 mo o d 之类 的词连用体现 某种情绪时 , 表示“ 沮丧的” 、 “ 忧郁 的” , 例 2之意是保尔情绪低落。
中、 英 两种语言文化 背景下反映在 涵义 、 日常生活 、 称呼 、 社 交礼 节、 性别、 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异 , 探讨 了英语词汇教 学中如何 融文 化 知识于语 言 中, 提 高词汇教学效率 , 达到词 汇教 学的真正 目的。
关键词 : 中西文化 ; 差异; 英语词汇 ; 词汇教 学
t h a n k s . ” 就行 了。这也充分体现 了中国人 含蓄和英语 国家人 坦荡 直率 的不同风格 。 3 . 赞美 在英语 国家 , 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 要有个人 的外貌 、 外表 、 新 买 的东西 、 个人财 物 、 个人在某方 面的
英语 中 g r e e n w i t h e n v y 是什么意思? 人们忌妒或羡慕 时脸色真的变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语四字成语英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语四字成语英译的影响

课改探微新课程NEW CURRICULUM语言与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文化的影响。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另一方面,文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语言才能得以体现。

一、汉语四字成语的来源及其文化内涵成语是一种习惯用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一词的解释是“人民长期以来习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些汉语成语生动、简洁、有力、富有想象力,“它们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使用的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结晶”。

它们一般来源于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劳作、古今各家各派的文学名著、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故事等,通常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反映出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特有的人文状况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语四字成语翻译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应是语际间的信息转换,即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

因而译者所要面对的必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然而从本质上说,翻译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译者所面对的实际上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

”由此不难看出文化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在内的重要因素。

正因为汉语四字成语体现了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与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在英译汉语四字成语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的对接,而且还须考虑到文化的对接。

这就要求译者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有一定的了解。

1.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一种极具民族思想的文化现象。

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

西方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

他们相信上帝的创世之说,《圣经》在西方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有不少成语就有关于圣经和基督教教义。

浅谈中日词汇的文化意蕴比较

浅谈中日词汇的文化意蕴比较

浅谈中日词汇的文化意蕴比较[摘要]语言是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差异会给词汇带来不同的文化内涵。

正确理解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才能在国际交流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不犯错误,达到以心传心的目的。

[关键词]中日词汇文化意蕴联想意义比较语言是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最基本的要素。

不同的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联想意义。

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会在说者和听者(或作者与读者)的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的语境中,让人对于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

不了解这种联想意义的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量,从而不能更恰当地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在特定的场合就会犯文化错误。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及其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把有关词语分为以下几类。

1)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的词汇;2)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3)指示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4)各自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1)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的词汇在不同的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即词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或文化意义。

例如,对于「年取り」(老人)这一说法为中日两国语言和文化所共有,然而它们的文化内涵及其人们对“老”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老”在中国文化里是一种资力、尊严和权威的象征,所以汉语中就有:姜是老的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等说法。

中国文化中有敬老的传统,当你称他人为老同志、老大爷、老前辈、老板、老首长、您老等时,是对对方的尊敬。

而在日本,虽也敬老,但出于自我依赖、个人安全感的考虑,日本人又实在不愿直面“老”的残酷。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老”即意味着失去竞争力、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是一种极不安全的因素。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汉词语联想意义迥异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汉词语联想意义迥异
3. Factors affecting word associations i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6
3.1 History influence………………………………………………………………………….…………6
Chinese and English. Then the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words appear. Therefore, In order
to avoid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stinction and
deepl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lso reflect the culture distinction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s, when they conduct study on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y need to
4
Contents
1. Introduction………………………………………………………………………………………………5
2. The importance of word associations……………………………………………………………………5
cultures will have different associations in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As we know, China and English

从动物名称中看文化差异与词汇联想意义之间的联系

从动物名称中看文化差异与词汇联想意义之间的联系

好几个词来表达 。同样 , 汉语 中只有“ 骆驼 ” 一个 词, 它相 当于英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 的因素 , 直接反映 了语言 的变化 。 社会 语 中的 cm l a e,也可细分 为 do dr ( rmeay 单峰 骆驼) 和 B c r at i ea 生活 中新事物 的产 生、 旧事物 的消亡 、 人们观念 的改变等 , 都会 cm l双 峰 骆 驼 ) a e( 。但 据 说 , 拉 伯 语 中 却 有 四 百 多 个 词 表 示 骆 阿
R f ̄ i 0 = —iO O{ 3 sn2 d0 Rr s t S) n
△ t

- p,I/t:2d 』 ( ( 2 而 t ‘) ) t I ) 、
③ x ) ≤ ≤ ,I / 】 ( ) 、( y I, 若 : O, y b : (【 △ /tJ 2 a A 、△ y一 x 2 y: ) + 十
空间 曲线情况类似 。
)l』 △i =

y/ d ) y 、

ne 』 R 。0 R 0 —s t cs . d :R i

( 一 般 情 况 , 是平 面 或 空 间 中 某 一 可 求 长 度 的 曲线 段 。 二) 当
五 、 束 语 结 我们 从 定 积 分 背 景 、 何 和 物 理 原 型 出 发 , 味 元 素 法 的 思 几 体
沃尔夫对语 言的假 带有各民族文化特 点的附加联想意义 。 同一个事物和概念 , 某 重要 交通工具 。而 这也恰恰验证 了萨丕 尔一 在 些语言中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示 , 另一种 语言中 , 能用 几个 说 : 在 可 人对环境 ( 自然环境 和社 会环境) 的看法 受语 言的限制, 而语
解决思想是 以直代 曲, 弧长 用弦长近 似, 利用定积分 的应用中求 弧长 的方法就有了书中常用的计算 公式 。如下 :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因而翻译是连接两种语言桥梁。

“对等”作为一种翻译的标准在翻译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翻译理论家如奈达,雷斯,和威尔斯对此都提出他们独到见解。

语言中绝大多数文化词汇在另一文化中呈现出一种不对等现象,这种不对等或表现为完全缺失或表现为内涵不完全对等。

如何能在翻译中弥补这些缺失或者不对等,使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顺利完成,需要译者充分利用某些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不对等现象翻译策略1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称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等。

反映发展中民族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

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人文化背景相异,容易造成译者主观上理解不到位。

对表示同一形象的词语会产生不同反应。

汉语思维方式有别英语,英语重视形合重视理性,而汉语重视意合重视无形和辩证思维。

从四个方面说明中英文化差异。

一历史文化因素,二汉英思维和表达方式不同,三价值观不同,四汉英用词搭配差异。

语言根植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决定语言表达方式和内涵不同。

从中英文化差异不同入手,才能看到翻译中不对等原因,找出合适的翻译策略做好译者工作。

起源不同是东西方文化主要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三种文化希腊文化、犹太文化和现代工业派系。

若从中华文化来说唯一可借用的元素就是佛教文化。

基督教的时代刚开始,佛教就从印度传到中国与中国文化融合,成为中国三大文化源头之一汉语的思维模式是非线性解释学说循环论证方式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则是因果关系线性理论。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创造不同的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生活与土地、农业密切相关。

英国是岛国,其航海业在历史上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因此英汉民族往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含义。

2翻译中词汇不对等现象翻译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摘要:文化是解读语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很有必要。

本文从词汇联想意义的角度来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

通过从词汇的联想意义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并充分认识到英语的有趣性,使其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键词:联想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一、介绍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顾名思义,是以词汇意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分支(王寅,P33)。

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

“联想意义”分为“伴随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

伴随意义指一个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

它常常反映人们的主观看法,会因人而异,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稳定性较弱(王寅,P35)。

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

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

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

文化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

因此任何语言都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种文化特点。

作为词汇附加义的联想意义,更是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的内容鲜明的反映了某种预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

因此,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

二、词汇的联想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本文章想谈谈词汇的联想意义。

要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发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动植物词汇在中英文中具有不同文化意义,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于动植物的不同观点、习俗和价值观。

下面就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

动物在中英文中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动物往往象征着吉祥、幸福和长寿等美好的寓意。

中国人常用“龙”来表示皇帝的象征,也代表着权力、荣耀和尊贵。

而在英国文化中,“狮子”常常被用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因为狮子在英国被视为国家的象征。

“鹰”在英语中常用来表示自由、力量和高傲,而在中国文化中,鹰则象征着尊贵、高尚和英勇。

植物词汇在中英文中的文化意义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被认为是坚贞不屈和高洁的象征,常被用来表达忠诚和坚韧。

而在英国文化中,“玫瑰”则有着浪漫和神秘的寓意,常常被用作表达爱情和美丽。

英国的“四叶草”也被视为幸运的象征,因为据说能找到四叶草的人将具有好运气。

动植物词汇还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于自然的不同态度。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常把自然界的东西看作可以利用和尊重的对象,中国人常把动物和植物作为药材使用,追求的是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在英国文化中,人们更多地将动物和植物视为自然界的伙伴,并且常常将他们作为宠物和伴侣,注重与动物和植物的亲密互动。

动物和植物词汇还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于环境保护的不同重视程度。

在中国文化中,很多动植物词汇都寄托着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关注,因此也体现了深厚的环保意识。

相比之下,在英国文化中,动植物词汇虽然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义,但整体上更强调对自然的享受和欣赏。

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存在一定的对比。

通过分析动物和植物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中英两种文化的观点、习俗和价值观,这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可以启发人们在文化交流中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寓意,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传承。

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摘要】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文化的一部分.跨文化语境既存在共有联想,也存在特有联想。

后者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文化语境不同,联想意义各异;二是联想意义为一文化语境特有,为另一文化语境空缺。

本文探讨了跨文化语境间词汇联想的异同。

【关键词】文化;语境;词汇;联想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从(B.Malinowski)1923 年提出的,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词汇的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可以从利奇(G.Leech)的名著《语义学》(semantics)中找到解释。

利奇认为,联想意义是一个概括性术语(summary term),内涵念义、风格意义、感情怠义、折射意义和搭配意义都可用联想意义这一名称来概括(G.Leech,1981)。

联想念义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

当处于某一特定文化语境中的人们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脸,把占凶、善恶、美丑等蕴意强加给词汇,使其具有文化内涵时,联想意义便产生了。

这种“富有内涌念义”的词叫做loaded words,除了概念意义之外,它们还带有感情上的联想意义。

文化间的共性可能赋予词汇一致的联想意义,而文化间的差异则会导致联想念义的不同。

例如.几乎在所有文化语境中.dove(鸽子)都会让人联想到“和平一fascist(法西斯)使人想到“战争”、“屠杀”与“残暴’。

而dragon(龙)、full moon (满月)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中国人认为dragon 是“权力”、“吉祥一的象征,而英美人典则把它看作“邪恶”的代名词;中国人从full moon 联想到“美好幸福”或“与亲人团聚”,而法国人只是用它形容“圆滚滚的大面孔”,所以他们欣赏不到我国古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文化底范也不足为怪。

文化差异对词义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词义的影响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

语言和文化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

一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呈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尤其反映在词汇上,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语言意义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民族中引起不同的联想,赋予了词汇更多的内涵意义。

比如。

以“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为例,表面上则是有相同意义的对应词,但汉语中“知识分子”范畴比英语中的“intellectual”广泛得多,泛指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包括大、中学教师、大学生、工程师、医生等一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在美国“intellectual”指大学教授或学术上有学术成就的人,不包括普通大学生。

Dove(鸽子)和olive leaf(橄榄叶)对于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联想绝对不同。

据《圣经?创世纪》称,上帝因世人行恶太多,于是将降洪水毁灭世界。

上帝命义士诺亚造一艘大船,命名为诺亚方舟,全家避难于内。

洪水退去后,诺亚放出鸽子,鸽子口衔一片新的橄榄叶子飞回来,由此诺亚知道洪水已退。

后来,在西方文化中,鸽子和橄榄叶象征和平与希望。

这种联想意义对于不谙《圣经》的人来说,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就不能理解其中蕴涵的文化联想意义。

而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和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

天地是人的生存环境,祖先是人的生理纽带,而君师则是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

不了解中国人的信仰就领会不了某些词汇里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讨论文化差异对颜色词汇和动物词汇的意义的影响:黄色是中国古代皇帝衣服的颜色,天子穿的衣服叫“黄袍”,皇帝称帝叫“黄袍加身”,因此它代表着权势、威严,具有崇高、辉煌的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黄”字却成了一个不好的字眼,是“失败”的同义词,如某件事情没有成功,我们就说“这事儿黄了”。

此外,黄色还和污秽、下流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如把描写性行为的书刊和电影称为“黄色书刊”和“黄色电影”。

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I ’ rn t S wa l wi d,h s wid,u lo r S re . n t e we t n f l f bid’ c sI ve i ne r
1 3 ( 否 把 你 比作 夏 日璀璨 , 却 比炎 夏 可 爱 温存 。) 物也 5 )能 你 植 受 到 自然 地 理 环 境 的影 响 , 以竹 为 例 , 当我 们 想 要 表 达 某 种 新 生 事 物充 满 力 量 或 者发 展 很 快 时 , 国人 常选 用 竹 , 中 而在 英 国 更 多地 则 选 用 蘑 菇 ( s ro 。 是 因 为 中 国多 产 竹 , 文化 mu ho m) 这 竹 也 在 中 国源 远 流 长 。 国 则 以其 阴雨 多云 的 天气 闻名 , 种气 英 这 候 尤 其 适 合 蘑 菇 的生 长 。因 此 , 国人 尤 为 喜 欢 蘑 菇 。汉 语 中 英 雨 后 春 笋 知 新 事 物 发 展 很 快 。 我们 经 常 把 它 译 为 “p n p sr gu i l e u h oms r u ho m u ” 可 见 , 英 语 中 . 菇 才 有 新 i s r o sro p k m om 在 蘑 生事物蓬勃发展这一层含义 。 2宗 教 差 异 . 中 国 文 化 深 受 儒 、 、 三 者 的 影 响 , 西 方 却 深 受 基 道 释 而 督 教 的影 响 。远 古 时 代 , 人 类 无 法 理 解 和 掌 控 多 变 的 大 自 然 , 此 相 信 有 巨 大 的神 秘 力 量 的 存 在 , 如 人 类 敬 畏 崇 拜 因 比 的上帝 、 佛菩 萨等。 时 , 存 在使人 类厌 恶恐惧 的撒旦 、 仙 同 还 妖 魔 鬼 怪 等 。 很 多 宗 教 都 有 相 信 永 生 、 畏 鬼 神 、 人 向善 敬 劝 的共 同点 。但 某 些 宗 教语 言却 是 本 民族 所 独 有 的 。比如 , 文 英 中 常 出 现 的 d v ,l e ef A a Sa pe. rid nf i.ot o e oi rla , d m’ p l f bd e r t1s v o u sep 和 平 鸽 , 榄 枝 , 结 , 果 , 失 的 羔 羊 , 入 歧 途 的 he ( 橄 喉 禁 迷 误 人 ) 与 此类 似 ,奈 何 桥 ” “ 婆 汤 ” “ 悟 空 ” 词 汇 却 是 只 。 “ 、孟 、孙 等 有 中 国人 可 以意 会 的 。再 以莲 花 为例 , 英 文 中 , 花 的 联 想 在 莲 意 义 主 要 来 自于 希 腊 神 话 和荷 马史 诗 。它 的释 义 为a rita ut h t f ma e o ewh a zl n ra l o tn ( 种 吃 了使 k st s oe tta i a dd e mi c ne d 一 h il y y 人慵懒 , 陷入 迷 梦 , 足 的花 即忘 忧 果 ) 因此 , 英 文 中莲 花 满 。 在 的联 想 意 义 是 吃 过 后 忘 记 一 切 , 语 ltsln ( 乐 乡 ) L 。 短 ou a d 安 , o ts e t ( 生 梦 死 ) 有 这 一 层 含 义 。在 中 国宗 教 语 言 中 , u — ae 醉 r 就 莲 花 常 处 出 现 在 佛 教 中 , 如 说 是 菩 萨 脚 底 的 莲 花 台 。再 者 , 比 当 人 们 提 到 圣 地 时 。 同文 化 中的 人 会 想 到 不 同 的 地 方 。 督 徒 不 基 很 自然 就 联 想 到 了耶 路 撒 冷 , 教 徒 则 会 想 到 印 度 , 伊 斯 兰 佛 而 教想到的却是麦加。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动植物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英汉语言中,动植物词汇丰富多样,反映了两种文化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对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两种文化对自然的不同认知与理解。

一、动物词汇1. 猫英文中,“cat”是指家猫。

猫在英文中通常被认为是温顺的、亲近人类的动物,因此“cat”在英文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温顺、亲近人类,例如“as curious as a cat”(像猫一样好奇)。

在中国文化中,猫被视为独立、神秘的动物。

古老的中国文学作品中常常引用猫作为象征性的意象,例如《宋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的“故国”在平时也给人华丽失落的感觉)。

所以即使是现代的中国文化,我们依然能从这样的例子看到,猫在中国人心中象征着一种特殊的品质。

2. 狗在英文中,“dog”通常是指家狗。

狗的形象在英文中通常被用来比喻忠诚、友好等品质,例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dog”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无赖行为,例如“he is a real dog”(他是个真正的坏蛋)。

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勇敢的动物。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狗常常被用来象征财富、吉祥和忠诚。

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狗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并且“旺财”、“旺福”的象征符号。

在英文中,“flower”通常指花朵。

花在英文中通常被用来形容美丽、芬芳的品质,例如“as pretty as a flower”(像花一样美丽)。

英文中也有一些常用的与花相关的习语,例如“flower power”(花样力量)。

在中国文化中,花常被视为美好、幸福的象征。

中国文化中,花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牡丹花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菊花被视为品德高尚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树木被看做是连接天地的重要纽带。

浅谈文化差异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

浅谈文化差异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

发展 。 词 汇 教学 不 仅 仅 是 要 教 授 学生 词 音 、 词意 、 词组 , 单一的仅就 教词汇而教词汇 ,
2 文化差异 与词汇教学之 间的关系
任 何 一 个 词 汇 都 具 有 字 面 意 义 与 深 层 涵意 , 也 就 是 隐 含或 附 加意 义 两 个 方面 。 词
词汇 维系着语 言的语 音 、 语法 、 语篇 ,
交 流 工具 来 运 用 和 学 习 , 重 规 U , 轻文化 ,
教单 词都 是 遵 循三 原 则——音 、 形、 义。 在 英
构成了语 言的基本单位 , 成 为 语 言 的 建 筑 语 语 言 教 与 学 的 系 统 之 中文 化 因 素 常 备 忽 就 成 了 “ 我 今 天 是 蓝色 。 ” 因此, 在 词 汇 教学 基石 。 D a v i d Wi l k i n s ( 语 言学家 ) 认 为词汇学 略 , 对 词 汇 的理 解 只 能 停 留在 肤 浅 的 字 面 中必 须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传 统 的 先 教 单 词 、 短 习具 有重 要 地 位 , 指出“ 没有 语 法 就 只能 传 意义上, 直 接 导 致语 言 与文 化的 分 离 。 大 部 语 , 再 讲授 课 文 和 做 练 习 的 教 学 观 念 和 方 递有 限的信息 , 没 有 词 汇 则 什 么也 传 达 不 分 学 生 了 解和 掌 握 了 一 些 词 汇 的音 、 形 及 法 , 注 重 社会 和 文 化 内 涵 的输 入 , 使学 习者
CU l 0
.0
Ch i n a Ed uc at 1 on { nn o va tl on He r al d
语 言 学研 究
浅 谈 文化 差 异 对 英语 词 汇 教 学的 影 响

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docx

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docx

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发展,还能够体现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从小就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学生而言,若要全面了解英语词汇的内涵,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否则英语学习将成为无本之源。

因此,若要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关注英语词汇教学;而若要推动英语词汇教学的顺利发展,就必须关注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方面的表现(一)文化比较中的词汇空缺词汇空缺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十分普遍,我们在阅读或翻译中常常会遇到这种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存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没有。

例如,汉语中的词汇“阴阳”,在英语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的价值观念与哲学思想存在差异。

当然,英语中也有一些词汇在中国文化中很少涉及,例如punk、hippie,即使有时被译成汉语,若不了解西方文化,也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

另外,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中还存在很多习语,能够鲜明地反映中西方在处世哲学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受儒道思想影响较深,奉行“中庸之道”“知足常乐”“无为而治”等处世哲学。

但西方国家常用的习语则是:Illtryagain、Abirdinhandisworthtwointhebush。

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人奉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这些词汇空缺都会对英语词汇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将“望子成龙”翻译为wishtheirsonscanbecomedrag-ons;而在英语中“Dragon”是一种可怕的怪物,这显然不符合表达意向。

(二)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种事物会带给人不同的想象,中西文化差异会影响词汇内涵。

例如,黄色在我国古代是帝王专用的颜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黄”还寓意“吉利”。

此外,“黄”也喻指“落空”,例如“这件事黄了”即是指事情失败了。

而在现代汉语语境中“黄色”也常常指“低级趣味”的事物,例如“黄色书籍”。

谈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

谈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
( 黄河科技 学院 外 国语 学院, 河南 郑州 4 00 ) 50 6
摘 要: 词汇的联 想意义受诸 多文化 因素 的影响 , 包括风俗 习惯、 价值取 向、 思维方 式等。语 言学习者 学习语言、 学习词汇
的目 的是为 了 进行很好 的跨 文化 交际。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 交际, 就要 对语 言、 词汇所 赖以生存 的大文化 背景知识 有所 了解 , 这

内涵意义是不稳定 的 , 因人 而异 、 因时代而异 、 因文化 而

词汇的联想意义
异。例如 ,ok的概念 意义 与“ 相 同, 内涵意义 却 因中 bo 书” 但 西文化的差别 而 不 同。对 中国人来 说 , 书 ” “ 中有 知识 和智 慧, 是供人学 习的 , 并且 中国人 特别尊 重甚 至崇拜 “ , 书 书” “ 中 自有黄金屋 , 中 自有颜 如 玉” “ 书破 万卷 , 笔 如有 书 、读 下
念 意义 a dl f aehm nb i na u m l u a e g之上 的 。 te n
要在一定 的社会范畴和文 化背景 中去理解 和使用 , 而作 为语 言建筑材料和重要 载体 的词 汇 , 和文 化息 息相通 , 什么 样 有
的文化 , 就会 有与其相对应的词汇来反 映它 。
概念意义是词 汇的基本 意义 , 想意义是语 言在概念 意 联 义之外所表达 的非 核心 意义 ; 对于跨 文化 语言研 究来 讲 , 但 词汇 的联想意义是更重要 的研究课 题 , 因为联想 意义 比概 念 意义更能体现文 化差 异。下 面就对 词汇联 想 意义所 包含 的
五种意义分别进行解 释和举 例说 明。
因为那里终年 高温 , 没有 降雪 , 因此 也就 不需要 表示 雪 的词 汇。据说 , 阿拉伯语 中有几 百个 表示骆 驼 的词语 , 用来 区分 不 同年龄 、 性别 、 种类 、 小的骆驼 ; 大 而在英语 和汉语 中却 都 只有一个词语 (a l cme 和骆 驼 ) 。这两 个例 子 说明 了地 理 环境对语言 , 更确切地讲 , 词汇的影响 。 对 一个成分 , 甚至包 括语 言 自己 J 。从这 个意 义上说 , 言 语 是文化的镜子 。 语 言是由词汇 、 语音和语法 等构成 。词 是语言基 本的 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6-12作者简介:孙仲娜(1981-),女,河南开封人,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

谈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孙仲娜(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6)摘 要:词汇的联想意义受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

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学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很好的跨文化交际。

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交际,就要对语言、词汇所赖以生存的大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学习和掌握词汇联想意义的真正意蕴。

关键词:文化差异;词汇;联想意义;影响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424(2009)0620083203 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

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又具有民族特征。

语言是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成分,它可以描绘、叙述、说明、分析、评介文化的任何一个成分,甚至包括语言自己[1]。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化的镜子。

语言是由词汇、语音和语法等构成。

词汇是语言基本的构成要素,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理解和解释必然能体现出民族与文化的差异。

爱斯基摩人用七个表示“雪”的词来区分不同的雪:降落的雪、地面上的雪、蓬松的雪、湿雪等,因为爱斯基摩人生活在雪的世界里,区分并谈论不同的雪对他们很重要;而在非洲赤道地区的一些文化中并没有表示雪的词汇,因为那里终年高温,没有降雪,因此也就不需要表示雪的词汇。

据说,阿拉伯语中有几百个表示骆驼的词语,用来区分不同年龄、性别、种类、大小的骆驼;而在英语和汉语中却都只有一个词语(camel 和骆驼)[2]。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地理环境对语言,更确切地讲,对词汇的影响。

词汇文化意蕴的不同,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引起的。

因为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体系,它需要在一定的社会范畴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和使用,而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和重要载体的词汇,和文化息息相通,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与其相对应的词汇来反映它。

一、词汇的联想意义语言学家G ・Leech 把词汇的意义分为七种类型:概念意义(concep tual meaning )、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 )、社会意义(s ocial meaning )、情感意义(e motive meaning )、反映意义(reflected meaning )、搭配意义(coll ocative meaning )和主题意义(the matic meaning )。

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搭配意义和反映意义又可用联想意义(ass ociative meaning )来概括。

联想意义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

人们在认识、概括世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感性知识和主观经验,把人所独有的善恶美丑等知识强加在某些词汇上,使这些原本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内涵的词汇具有了联想意义[3]。

概念意义是词汇的基本意义,联想意义是语言在概念意义之外所表达的非核心意义;但对于跨文化语言研究来讲,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更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联想意义比概念意义更能体现文化差异。

下面就对词汇联想意义所包含的五种意义分别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一)词汇的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指一个词语除了它纯理性的内容之外,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一种交际价值。

内涵意义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附在概念意义之上。

例如,wo man (女人)的概念意义是an adult fe male hu man being (成年女性)。

它的内涵意义可包括:①生理特性:bi ped (双足的)、having a wo mb (有子宫的);②性格特性:co wardly (胆小的)、frail (脆弱的)、p r one t otears (爱哭的)、e moti onal (易动感情的)、irrati onal (非理性的)、gentle (温柔的)、co mpassi onate (富有同情心的)、sensitive (敏感的)、subject t o maternal instinct (有母性的);③社会角色特征:wife (妻子)、mother (母亲)、g ood at cooking (善烹调)、g ood at house caring (善持家)等;④服饰特征:wearing l ong hair (留长发)、wearing skirts (穿裙子)等。

这四类内涵意义都是附在概念意义an adult fe male hu man being 之上的。

内涵意义是不稳定的,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因文化而异。

例如,book 的概念意义与“书”相同,但内涵意义却因中西文化的差别而不同。

对中国人来说,“书”中有知识和智慧,是供人学习的,并且中国人特别尊重甚至崇拜“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待书的态度和心态。

但对于讲英语的人来说,book 表述观点,供人思考、赞同或反对、评论。

Dog 和汉语中的“狗”指同一种动物。

在英语中,dog 可以引起人们“可爱”、“忠诚”这样的联想;但在汉语中,“狗”经常作为贬义词出现在一些表达方式中,例如“走狗”、“癞皮狗”、“狗 第11卷 第6期 Vol .11 No .6黄河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ANGHE S&T UN I V ERSI TY2009年11月Nov .2009腿子”、“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这两个例子说明不同的文化导致词汇内涵意义的不同。

(二)词汇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又称文体意义,与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有关,反映出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特征。

例如,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反映出英语使用者生活的地理环境的不同。

古英语、中古英语、现代英语反映出英语使用者生活的年代不同。

人们谈论不同的话题(如科技、体育运动、政治、宗教、商品、日常生活等),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的特征。

谈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不同,他们使用的语言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英语中存在大量概念意义相同,但社会意义不同的词汇。

例如:“steed,horse,nag,gee-gee”的概念意义都是“马”,但它们的社会意义都不同。

Steed主要用于文学语言,特别是诗歌中;horse的使用范围最广,是一般性词汇;nag只用于随意性的日常谈话中,是口语词;gee-gee是儿童用词。

“dom icile,residence,abode,home”的概念意义都是“家”、“住所”,但使用的场合不同。

Dom icile是法律用语,用在法律文件中;residence是正式用语,用于书面的通知、说明、文告等; abode是文学用语,主要用在诗歌中;只有home是一般性词汇,用于人们日常的口头或书面交际中[4]。

这些例子则体现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环境对词汇的社会意义的影响。

(三)词汇的情感意义情感意义指语言使用者表露于语言中的感情与态度。

情感意义不是独立的意义,要通过其他意义或手段才能表达出来。

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情感意义可以由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感叹词来表达,如汉语中的“干部”和“当官儿的”这两个词,其概念意义完全一样,但它们透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却是不同的。

前者是中性的,有时甚至还带有褒义,但后者显然带有一种贬义色彩在其中。

英语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The politician is concerned with successful electi ons,whereas the states man is interested in the future of his peop le.“politician”和“states man”都是指“从政的人”,概念意义相同,但politician是个贬义词,而states2 man是褒义词,内涵意义不同。

在上面的例句中,两个词一褒一贬,就清楚地表明了说话者对这两类“从政的人”的态度。

此外,情感意义也可以直接通过概念意义或感叹词来表达。

感叹词如“oh dear,my goodness”和汉语中“天哪”、“哎哟”等感叹词都是直接表达出了说话人的情感。

(四)词汇的反映意义反映意义指听话人在听到一个词时所联想到这个词的其他词义。

任何语言都会有很多多义词,然而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只能有一个解释。

例如,Comf orter和Holy Ghost都指“上帝”,但它们的反映意义却不同。

Comf or2 ter让人联想到“舒适”和“安逸”,而Holy Ghost则让人产生“敬畏之感”。

“舒适”、“安逸”以及“敬畏之感”就分别成了Comforter和Holy Ghost的反映意义。

再如,Venus(金星)有两个名称:the morning star(启明星)和the evening star(定更星)。

the morning star和the evening star虽然指同一颗星,但反映意义却截然不同。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概念意义相对应的合成词,但这些对应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可能不同,他们的构成成分的意义可能并不对应。

这样,这些对应合成词的反映意义也就可能不同。

这反映出英、汉民族从不同的方式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

一个简单的例子:black tea对应“红茶”。

对同一物体,被赋予了不同的颜色似乎有些奇怪。

其实,讲英语的民族是按茶叶的颜色命名的,而汉民族是按茶水的颜色命名的,从而也看出两个民族采取的视角不同,最终导致词汇的反映意义不同。

(五)词汇的搭配意义搭配指词汇在同一语境中共现。

搭配意义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经常与它连用的词语引起的联想构成。

也就是说,一个词的词义会影响经常与它连用的词的词义,这种影响就是搭配意义。

例如,我们经常会说“hands ome man”、“beauti2 ful woman”,也可以说“hands ome woman”,但意义却不同了,这个词的意思是“健美的女人”而非“秀美的女人”。

搭配不是绝对的,词语一旦改变,就会形成新的搭配意义。

如“rain cats and dogs”不能说成“rain dogs and cats”;同样汉语中也是如此,如“鸡飞狗跳”不能说成“狗飞鸡跳”。

由于文化的传承,搭配意义是长期形成的,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二、影响词汇联想意义的主要因素由于听者或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表达同一词语时,必然会受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产生对附加在该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联想意义。

影响词汇联想意义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对于人们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