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创新教育与思想的认识意义
首先,学习创新教育思想,深化对教育的创新职能的认识。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对传统教育的职能重新进行认识。传统的观念认为,教育的最大功能是韩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及传播知识。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除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外,还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功能。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自身创新职能的认识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学习创新教育思想,以创新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也就是说创新教育与并不是离开素质教育另搞一套,而是把创新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
再次,学习创新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学习创新教育思想,就要求我们必须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思想。学习创新教育思想,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树立起一系列的创新教育观念,如个性化、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民主性、实践性和
启发性等,使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在科学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得以健康发展。
2.创新教育与思想的实践意义
首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否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的根本区别之一,所以,我们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作为重点。传统教育以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的精确性,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传统的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相信它不仅能解释过去,而且能够支配未来。对于知识性质的这种理解,决定传统的教育把掌握知识作为教育目的,把教育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并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以模仿、练习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满足于完成考卷和获得标准答案,创新能力没有也不可能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以后,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增长和变化的加速促使人们认识到,科学是知识系统,更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究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的过程更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也就是要突出对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其次,创造各种教育环境,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就要为其创造各种教育环境。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等,都必须为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培养提供和创造各种教育环境,让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培养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再次,贯彻创新教育原则,探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和方法。西方关于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较多,例如:奥斯本用“无限制的自由讨论法”开发青年人的创造力;吉尔福特以训练发散思维来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还有人根据左右脑机能不对称的理论,开发右脑、培养创造力等等。我国这几年关于培养创新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也越来越多。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师李孝忠在其《关于青年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几个心理学问题》一文中提出了青年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式的构想,包括以下几点:创设障碍;激发奋斗;引导发散,体验灵感。在贯彻和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