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育作用
1、美育介乎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 可以起津梁 津梁的作用 津梁 例 : 采莲煮豆 入诗歌 火山赤舌 入画 人既脱离一切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 而浑然之美感,已接触实体世界观念了。
2、美育可以陶养感情
美的东西有两种特性:普及性、超功利性 普及性、 他说:"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 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 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 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 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 私之。" 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玩,普遍性打破人我成 见。 赏花非为吃果,雕刻非为避雨,超脱利害关 系。
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 思想 ——北大改革
(一)整顿学风、校风 (二)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原则整顿教师 队伍 (三)民主管理、教授治校 (四)改革教学体制
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 北大改革
(一)整顿学风、校风 1、抱定宗旨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职演 — 说 2、砥砺德行 3、敬爱师友
五育实施
各育是相互联系着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 比如:历史地理,实利主义,但所述历 史之英雄、地理之险要,则为军国民主 义,美术家、各地风景则为美育,记圣 贤,述风俗德育,烈士、哲人宗教家之 故事可为世界观之导线。
民国教育方针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 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一、军国民教育
即体育 蔡元培认为:身体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 础。他说:“今经科学发明,人之智慧学术, 皆 由人之脑质运用之力而出,故脑力盛则智力 富,身体弱则脑力衰,新教育之所以注意运动 实基于此。” 军国民教育是一种培养康健的 体魄、尚武 的精神的强兵的教育,但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 原因(1)抵御外来侵略“强邻交逼,亟图自卫” (2)使全民皆兵,打破封建军阀 拥兵独霸天下的局面
(四)改革教学体制
1、学为基干,术为支干 2、沟通文理 ,废科设系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蔡元培北大改革的灵魂是“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这一原则不仅包容不同的学术,不同的 人物和主张,也在男生之外包容了女生,正式 生之外包容了旁听生,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文 化专制主义的束缚与垄断,对发展资产阶级新 文化,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使北大引进了一 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使马克思主义在北大 的传播得到了开放的空间,有利的条件。从而 有力地支持了新文化新思潮的发展,开创了一 代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新风,不仅使北京大 学很快成为闻名全国的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 而且使他成为新文化的发祥地和五四运动的摇 篮。 返回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之发展
1927 年,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时,提出 了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 方针。同年,大学院制度了新的教育宗 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 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以及养成劳 动习惯。
分析评价
蔡元培“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教 育方针是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 育提出的,一方面是适应民主共和政体 对教育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 由于他留学西欧,受到资产阶级教育思 想的影响,接受现代文明的结果。在中 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 。 返回
二、实利主义教育
即智育 “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 蔡元培认为:“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 尚 幼维,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实利主义 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 智育的具体目标是:传授科学知识技术,指 导科学研究,培养发展智力,造就国家有用之 材。 课程如:物理、化 学、Baidu Nhomakorabea学、地理、金 工、木工列为实利主义教育的范围。
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完全人格教育
蔡元培认为,”忠君与共和国体不合, 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1912年1月,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时就 提出:“民国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健全人 格为根本方针。” 完全人格的养成需要通过实施德、智、 体、美四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来实 现。
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1912年《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从康德的二元论出发,将教育分为两个类 别: 隶属于政治: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 育、实利主义教育 超轶于政治: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蔡元培要求教育独立于政党的理由是: 一、教育是要均衡地发展人的个性与群性,而政党是 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来扼杀个性。 二、教育是求远效的,其见效的周期较长,而政党的 政策是求近功的,二者的目标相悖。 三、政党政治具有不稳定性。[若把教育权也交与政党, 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 有成效了。]因此,[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政党以 外]。 教育与教会亦不相容。教育是进步的,教会是保守 的;教育具有许多共性,是自由的,而各种不同的宗 教之间则具有巨大的差异,彼此对立而不相容,若把 教育权交与教会,便恐不能绝对自由 。
以美育代宗教与学术 自由矛盾吗?
学术研究的自由有限定的,蔡元培 “主张学术研究自由,可是并不主张假 借学术的名义,作任何违背真理的宣传, 不只是不主张,而且反对。” “为什么以美育代宗教”,他的自由主 义思想是不彻底的,他主张科学绝对正 确,对科学理论相矛盾的宗教很不宽容。
划分五育的分析
用已有的教育历史证明: 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书数,实 利主义也。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 。
(二)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原则整顿教师队伍
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中说:“我对于各家学说, 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 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 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北大教员, 既有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新派 人物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 辜鸿铭、 也有在政治上落后保守,但在学术上有造诣的旧派人物辜鸿铭 辜鸿铭 刘师培、黄侃、陈介石、陈汉章等,当时,新旧学派共处一校, 各讲其学,形成新旧学派对峙、争鸣的形势,有时甚至出现两个 教师唱对台戏的情况。当时讲文字学的有两位观点截然不同的学 者,一位是新派人物钱玄同,一位是拖着长辫子的旧派人物黄侃。 据王昆仑回忆,“有一天,听钱玄同的课,对面教室正在讲课的 黄侃大声地骂起来钱玄同了。钱听了也满不在乎,照样讲课。” 这引起了王昆仑的兴趣,以后便“既听听钱玄同的课,也听听黄 侃的课,以便两相对照”。
第十四章 蔡元培 的教育思想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北 大改革 四、教育独立的思想 五、展个性,尚自然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科举仕途与学日文 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南洋公学任教 中国教育会、爱国女校、爱国学社 留学 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旅法勤工俭学与华法教育会 北大改革 国民党政府任职 返回
三、公民道德教育
即德育 基本内容:自由、平等、博爱 自由: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孟子 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 平等: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博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四、世界观教育
哲学基础:蔡元培借用康德哲学中关于实体 和现象的概念,指出:“世界有二方面,如纸 之有表里二面,一为现象,一为实体。”现象 世界与本体世界的区别在于“前者相对,而后 者绝对;前者范围于因果律,而后者超轶乎因 果律;前者与空间时间有不可离之关系,而后 者无空间 时间之可言;前者可以经验,而后 者全恃直观”。“现象世界之事为政治,故以 造成现世幸福为目的的;实体世界之事为宗教, 故以摆脱现世幸福为作用。
3、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个性
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调济人们的生活, 给人以正当的娱乐和有益的消遣。
美育的作用
1935年,蔡元培在答《时代画报》记者问 时指出:"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 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的情 感。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 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 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 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 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 不仅仅要使人人有饭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 它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 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便知 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 地更加浓厚起来。
划分五育的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军国民主义-意志; 实利主义-知识;德育兼意志、情感; 美育-情感;世界观教育统三者而一之。
划分五育的分析
从教育界三育分法分析:军国民主义教 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 道德教育及美育-德育,世界观教育统 三者而一之。
五育的关系
蔡元培认为,五育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 但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 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他曾以人 体各种生理器官的功能为例作了形象地说明: “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 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 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 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 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着急可求。此即五者 不可偏废之理也。”但同时他又指出五育并不 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 教育为根本,“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 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 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
世界观教育
教育者,“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 界者也。故以实体世界之观念为其究竟之大 目的,而以现象世界之幸福为其达于实体观 念之作用。” 立足于现象世界,而对实体世界的绝对自由 产生追求的 欲望,从而获得人性的最大自由 和发展。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标。
五、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 即美育 美育一词是蔡元培民国元年从德文中 翻译过来的 。 1930年,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美育》 条目中给美育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 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辜鸿铭真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 辜鸿铭 种语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 的精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 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的 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中 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成为当时访问 中国的外国作家、政治家、记者的口头禅。他创造性 地向西方译介了“四书”中的三部,即《论语》、 《中庸》和《大学》。英文著作有《中国的牛津运 动》、《春秋大义》等。晚年的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 教授,主讲英文诗。在讲台上他说:“英文诗分三类, 国风、小雅和大雅。国风中又可分为苏格兰风、威尔 士风等七国风。”他还让学生练习翻译《三字经》、 《千字文》。这位民国时代仍穿长袍、拖长辫的“古 怪”老头成为北大一景。
蔡先生不但从理论上倡导美育,而且他 自己躬身实践,坚持不懈。 任教育总长时,通令全国中小学开设美 育课程,还主张大学开设美学课。
“以美育代宗教”
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理由是: 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 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 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宗教是有局限 的,它摆脱不了宗派的狭隘性。它与自 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等现代社 会的核心价值是冲突的 。
(三)民主管理、教授治校
1、组织评议会—全校最高的权力机构 (每五名教授选举评议员1人,校长为当 然的 评议长) 2、组织各门教授会—分管各学门的教务 由各门教授会主任组成全校统一教务处 3、组织行政会议—最高行政机构,管理 教学外工作。 意义: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 术的人来管理教育。改变了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 作效率,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四、教育独立的思想
1922年,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对 教育独立的观点作了比较系统地介绍。他要求 教育超然于政党、超然于宗教。主张以法国教 育制度为蓝图,实行大学院、大学区制。建议 改教育部为大学院,统辖全国的学术和教育, 将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而大学区就是一个独 立的教育行政单位。 基本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 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