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大观楼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西南郊滇池畔,建于康熙二十九年。大观楼四周视野开阔,滇池烟波浩渺,从西山俯瞰,大观楼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大观楼自建成后便成了省城第一名胜,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其中乾隆年间著名寒士孙髯翁超凡脱俗,所撰写的大观楼长联堪称一绝,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也因此而扬名天下。孙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幼时随父入滇,天资聪颖,年轻时参加童试,因不愿受其搜身之辱,便愤然离去,从此不复参加科举考试,终生为布衣。髯翁博学多识,却贫困潦倒一生,晚年只能靠卖卜为生。他所作的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共180字,就字数而言,并不是最长者,但就思想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论,大观楼长联古今第一的美誉实至名归。关于此联的艺术成就,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但就文化内涵而言,前人涉及较少,所以本文试从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长联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大观楼长联的语言特色
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一般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为中国人民万岁,这副对联意在讽刺袁世凯,虽然上下联字数不等,却很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所以也被接受和广泛传诵。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要求上下联平仄要对应,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是要求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四是要求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髯翁所作的大观楼长联立意高远,气势磅礴,除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外,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值得玩味。
(一)长联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长联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之气势如虹,意境深远,为长联增色不少。
1.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长联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比如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联中就用神骏来比喻昆明东边的金马山;灵仪喻西面的碧鸡山;用蜿蜒来形容北面的长虫山;缟素喻南面的白鹤山。这样一来,就把滇池四周静态的山脉描写得活灵活现,再加上前边的看字,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立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看吧:东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长虫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白鹤山如白鹤翱翔。此外,上联中还用蟹屿螺洲比喻滇池中沙洲的独特形状,用风鬟雾鬓比喻岸边摇曳多姿的垂柳。
2.排比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
长联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作者在描绘这些自然景物时,运用了空间排比的手法,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运用到句子中,构成排比句。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作者在概括这些历史事件时,运用了时间排比的手法,把发生在云南的历史大事按朝代顺序排列。再如上联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运用了景物排比和数字排比。作者并不局限于一物,而是眼观八方,笔落四面,把所看到的香稻、晴沙、芙蓉、杨柳逐一排列,并与下联的疏钟、渔火、秋雁、清霜等景物形成对仗。分别用明朗和清冷的色彩词把整个滇池周边的景物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四、万、九、三等数字排比,使长联读起来更具有节奏感。
3.典故的恰当运用
用典是指在作品中引用古人的话语或把历史故事概括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典可以使文章更加凝练。用典也是大观楼长联语言的一大特色,像汉习楼船出自《史记·平淮书》,历史史实是:汉武帝为了攻打云南滇池周边的少数民族,于是在长安大修昆明池,治
楼船,以习水战;唐标铁柱出自《新唐书·吐蕃列传上》,指唐中宗时因为平了吐蕃之乱,所以在滇池边上立铁柱来记功;宋挥玉斧据《续资治通鉴·宋纪》记载: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把云南划在版图之外的史实;元跨革囊出自《元史·宪宗本纪》,讲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时,用革囊及皮筏来渡河。髯翁通过这些历史典故的运用,把和云南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巧妙地运用到了对联当中,使整个对联的内涵更加丰富,从而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叹。
(二)长联的用字特点
大观楼长联结构非常严密,用字讲究,上联写景,突出一个喜字,用看字总领上联,喜的是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眼前奔涌,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用看字带领读者领略滇池迷人的风光,先写东西南北四周的山貌,接着描绘了滇池中玲珑别致的小岛,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翠绿的小鸟和灿烂的红霞,最后列举了滇池周围美不胜收的景物。下联怀古抒怀,重在一个叹字,总写感怀。想为领字,直贯下联尾句,中间列举了汉、唐、宋、元的兴衰过程,气势磅礴。叹那些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和那些费尽了移山心力的伟烈丰功,最终也挡不住时代的更迭,就像朝云暮雨,转瞬即逝。最后用几杵、半江等几个数量词,加重结局的冷落凄凉之感,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深思,也与上联生机盎然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大观楼长联的文化内涵
大观楼长联除了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外,也蕴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