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土地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黑土地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黑龙江人,那么,今天我就来谈谈地地道道的黑龙江传统文化,尤其是黑土地特有的传统文化渊源。

(一)色香味俱全、看得人流口水的黑龙江菜
黑龙江菜在做法上融合了满、朝、蒙、宫廷菜点各家所长,其起源最普遍的一个说法是从20世纪30年代算起。

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宫,长春便成了八方辖管的政治中心。

御膳房中不仅有从北京带来的宫中御厨,许多山东名厨也聚集到北方来。

逐渐地,鲁菜等各种外来菜与地方民间菜相融,形成了今天的黑龙江菜。

黑龙江菜多取材天然植物,做法上因场合而定,亦俗亦雅。

传统正式场合上,多以炖鸡鸭鱼肉为主,辅以特定食材。

其中,鲶鱼炖茄子、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是有名的“黑龙江四大名炖”,深受各个年龄段、各区域人们的喜爱。

除此之外,传统黑龙江菜“喜油爱炸”,这可能也与黑龙江寒冷的气候有关,一定的脂肪积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冬季的严寒。

而如今,随着绿色健康观念的深入,现代人摒弃了传统做法,崇尚简单的料理,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乱炖”的做法,即“一锅下,一锅出”,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食材中的营养。

上一桌黑龙江菜,最让人印象深刻、吸引人眼球的恐怕不是其独特的菜色,而是黑龙江菜的盛放器皿。

与南方的“小碟小碗小菜”不同,黑龙江人喜大碗大盘盛放菜肴,给人感觉很实惠、很亲切。

(二)神秘的萨满文化
萨满教是关东的“圣教”。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俄国莫斯科大公的使节艾维尔特·伊斯布兰特·伊代斯和他的同伴亚当·布兰特一起访问了中国。

在他们撰写和发表的中国旅行记中,第一次把满族的“萨满”介绍到全世界。

萨满歌舞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北方各族精神生活的重要侧面。

烧香跳神,饮食歌舞,酬神娱人,从心理、感情及审美观而言,他们是以吉为喜,以喜为美。

可以说,凡烧香跳神,均为致喜,喜字当头,有喜必乐,一喜皆喜,是萨满歌舞的品格。

在黑龙江土生土长的二人转也延承了萨满遗韵。

关东的圣教是萨满教,而萨满教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舞蹈。

萨满舞俗称“跳神”,是巫师在祭祀、请神、治病等活动中的一种舞蹈,作为祛病禳灾、祈神护佑的一种巫术活动,由男女巫师共同主持,以小型的舞蹈形式居多,舞蹈风格粗犷、豪放,步伐较少,但手臂开阔有力,手腕、肩部、腰部灵活,从而增强了艺术表现力,舞蹈中多有雄鹰、天鹅及乘马驰骋等形象,属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
的宗教观念的原始舞蹈。

至今,在蒙古以及黑龙江三地儿的民间仍有遗存,几千年来成为一种黑龙江特有的神秘文化形式。

萨满们除了祭祀、庆丰、占卜、祛病外,还有些独特的精神领域的神寓,比如“叫魂”似乎在中国各地都有,但细究起来其起源则是萨满。

突然心跳、眼皮跳动、耳鸣、头发根发扎、恍惚中有人呼唤、自言自语、打喷嚏、手中物突然丢失或失而复得、做梦等等,都被视为不可思议的某种灾喜出现前的先兆。

在萨满教中,上述种种人体出现的体态变化,都被萨满自身占卜或嘱当事者自卜的依据,随之而来的自然便是沐浴素食跳大神了。

很多生活在农村的90后都在小时候亲眼观看过。

“三肇”包括现在隶属大庆市的肇州以及隶属哈尔滨市的肇东和肇源,坐落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

这片土地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有的经证实确是真实发生的,有的还在民间口耳相传,继续流传。

十三地儿是近来比较有名的一个。

“三地儿”耿殿君原来的营生是在汤原县的一个金矿淘金,“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中国黑龙江,耿殿君所在的金矿也被日寇掠夺去。

1932年,耿殿君上山加入游击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并先后任六军留守团团长、12团团长、教导团副官兼临时参谋长等职。

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黑龙江抗日联军第1、2、3路军主力部队先后开始了抗联历史上最悲壮的征程——西征。

打到1938年,三路联军在松嫩平原会师时,黑龙江抗联的兵力已经由3万余人锐减到不足万人。

鉴于日寇“讨伐”的严峻形势和三肇地区抗联活动的薄弱,李兆麟要求耿殿君不能暴露自己的抗联身份,而是让他以另一种更具隐蔽效果的形象示人——胡子。

潜入三肇地区后,先遣队先是到肇州永安村孙玉亭的家里落脚。

在这里,他们举行了一个结义仪式。

十三个人拜了把兄弟,并给自己的绺子取了个名字叫“十三地儿”。

13个人以长幼为序,从大地儿、二地儿一直排到十三地儿,而三地儿和十三地儿是这些
结拜之后,十三个人根据各自的使命,分散在三肇地区各自为战,或侦察敌情、联络消息,或发展抗日武装。

耿殿军还秘密地把这些武装力量组织成抗日救国会。

“三地儿”既然以绺子作掩护,自然要做一些绺子才做的事,不过,他们的目标只是日伪、汉奸。

肇源博物馆研究员孙栋梁说,时至今日,肇源的一些老人在聊到当年的土匪时,还会报出“三地儿”、“五地儿”的名号。

“三地儿”就是耿殿君,“五地儿”则是他的亲弟弟耿殿臣。

在三肇地区开展了一年多的工作之后,耿殿君又到小兴安岭的密林之中找到了部队,向时任抗联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李兆麟汇报了三肇地区的情况,并随队参加了此后的西征。

途中,被任命为抗联教导团副官兼临时参谋长。

西征结束后,1939年初,耿殿君再次秘密潜回三肇地区。

这一次,他是为正规的抗联部队打前站。

此后不久,由戴鸿宾、徐泽民等领导的第12支队来到肇源地区发动游击战。

耿殿君仍然以土匪的身份作掩护,与日本侵略者打起了游击。

耿殿君游走于代号“三地儿”和真名之间。

敌人只知抗联游击队有个骁勇善战的耿殿君,却不晓得此人就是名震一方的“三地儿”。

至此,“十三地儿”中还有“六地儿”、“八地儿”、“十一地儿”、“十二地儿”没能揭示出真正的身份,艾青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个人是谁,至今无人知晓,也许,他们会永远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只留下自己曾经使用过的那个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