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有着“天之骄子”美誉的大学生居然也开始面临失业问题,“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并且这种现象日趋增多。由于上大学找工作牵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大学生失业现象自然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失业原因并提出解决大学生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原因、对策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China experienced an unprecedented phenomenon, with "Tianzhijiaozi" reput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actually have begun to fac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the emperor's daughter also worry about marriage" and the number of this phenomenon growing greatly. As find a job could connect with the immediate interests of every household, college students unemployment naturally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topics. In this paper, use of economic theory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unemployed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as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solution to the un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unemployment reason countermeasure



一、 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的市场原因

失业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是劳动力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量上来讲,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一国经济发展规模,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参与率。

1、需求原因

劳动力要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必须要与一定的物质要素相结合。如果可利用的物质要素的数量不能满足劳动力与之结合的需要,一部分劳动力就会因无法与物质要素相结合而不能进入生产过程,从而使其处于闲置状态,即出现了劳动力失业的问题。而一定时期内能够与劳动力进行结合的物质要素的数量,总是一定的,这就决定了经济运行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有限的。如果现有的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则必然发生劳动力失业。

从宏观上看,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一方面,机器化的大生产、专业化的分工代替了手工作坊,机器大规模替代劳动,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而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有其明确的追求目标;企业要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追求利润最大,就得减少成本(主要是劳动力成本)。这些造成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

2、供给原因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的突发性增加源自1999 年开始的高校超常规扩招,扩招对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产生了以下影响。

(1)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

199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

连续扩招,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己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5% ,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2年,第一批扩招的专科生毕业,整个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达到145万人,比上年增长26.1%;200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与1998年相比翻了一番,比2002年净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2004年则有280万,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1%;2005年有338万人,比上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首次超过400万人,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2.2%(见下表)。可见,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每年都以几十万的速度在增加,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

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情况统计(1998-2006)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毕业生数(万人)
106
101
107
115
145
212
280
338
413

增长率


17.8
-4.6
5.8
7.5
26.1
46.2
32.1
20.7
22.2


资料来源:1998年-2003年数据来自于《中国教育年鉴1997-2004》,2004年-2006年数据来自于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和教育部学生司有关文件。

(2)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不断下降

扩招的直接后果是:2002年12月,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为80%,比2001年9月初的90%下降了10个百分点;2003年9月初,大学生平均就业率在上年的基础上再次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为70%;2004年9月初为73%;2005年9月初为72.6%。可见最近三年,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一直在70%左右徘徊。若按平均就业率70%预测,大学生失业群体2006年为124万,2007年为149万,2008年174万。若按逐渐下降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大学生失业人数还会更多。

3、市场原因: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

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既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地就业增长的百分点。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重要指标,就业弹性越大,经济增长就能吸引越多的劳动力。

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从就业弹性系数的具体数字来看,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就业增长0.32个百分点。但自90年代以来,逐渐缩小,我国目前总体就业弹性为0.1,既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带动0.1个百分点的就业增长,大约是80万人。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技术选择战略,必然形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不同的就业结果,经济增长并不会自然导致最大化就业。

二、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的自身原因

1、就业能力不足

现阶段的许多大学生都是为应试而学习,到了考试前才端起书本念书,大学

四年处于一种漫无目的的混日子的状态。这样,学习不优秀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一些高学历的人也不一定有高能力。总之,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

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已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择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失业”与“农民工短缺”,就业无门与空岗无人,这种强烈反差的关键就在于择业观念的偏差。

(1)许多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存在问题,他们认为高学历就不应该进车间,不愿从基层做起。国家机关招人不多却受追捧。调查结果表明,有30.3%的大学生最希望进入国家机关,依旧位列就业选择首位。而国家机关的用人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比例仅为3.9%,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民营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高达39. 2%,在用人需求中排第一位。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首选民营企业的毕业生比例仅为8.6%,远远低于国家机关、外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国企。

(2)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据统计,近50%的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因达不到企业要求的吃苦耐劳的水平而被淘汰。 麦当劳、好利来等一些知名企业表示,由于不能承受基层的艰苦锻炼在试用期被解聘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三、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

(2)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4)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大学生应通过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

的,学校的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是不同的。大学生通过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3、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大学生应该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1)调整就业心态,正确对待挫折。

事实上,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心理挫折,大学生要把挫折看作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着乐观的就业情绪,最终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2)树立自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大学生在择业求职时必须树立自信心,就是在正确估量自己的情况下,鼓起勇气去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大胆地推销自己。当然,自信不是自负自傲,自信要有资本和基础,这个资本和基础就是真才实学。

4、大学生应有正确的择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界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有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1)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

(2)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

“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2006年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国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较2005年增加22%。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总之,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现象是长期存在的。大学生要避免失业,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0-2006年。

2、衰忠刚:失业径济学.上海三准书店,上海人民出版杜,1997,

3、杨应慧;汪华林《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4、杨小京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财经 教育与职业 2005年9期

5、何平:《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概况调查报告:总体素质低下》,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钱建国、宋朝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载《中国青年报》,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