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01
包括手术麻醉、疼痛治疗、分娩镇痛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
02
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降低麻醉风险。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麻醉操作的准
03
确性,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麻醉操作的效
04
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疼痛治疗
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可应用于各 种慢性疼痛的治 疗,如腰痛、关
节痛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可提高治疗 的准确性,减少
副作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可应用于手 术前后的疼痛控
制。
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可应用于癌 症患者的疼痛治
疗。
其他应用
01
04
精神疾病治疗:用于治疗 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 焦虑症等
03
神经外科手术:用于辅助 神经外科手术,提高手术 准确性和安全性
减少损伤:超声引导 下神经阻滞可以减少 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降低并发症风险。
实时调整:超声引导 下神经阻滞可以实时 调整阻滞位置和深度, 提高阻滞效果。
01
02
03
04
缺点
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超 声技术和神经阻滞技术
设备成本较高,需要购买专业的 超声设备和神经阻滞设备
操作时间较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 间进行超声引导和神经阻滞操作
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神经损伤、 出血等并发症
发展前景
技术进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成功
率将不断提高。
应用领域拓展: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 用,如疼痛管理、康复治疗等。
降低风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技术可以降低传统神经阻滞手术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
01
改善血液循环: 增加局部血流 量,促进组织 修复
03
02
肌肉松弛: 缓解肌肉紧 张,改善肌 肉痉挛
04
辅助诊断:帮 助医生定位病 变部位,提高 诊断准确性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实时可视化:超声引导 下,可以实时观察神经 的位置和走向,提高阻 滞的准确性。
01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 下,可以提高阻滞的成 功率,减少重复操作的 次数。
03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减少损伤:超声引导下, 可以避免对周围组织的 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实时调整:超声引导下, 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调整 阻滞方案,提高阻滞效 果。
手术镇痛
手术镇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 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术 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慢性疼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用于治 疗慢性疼痛,如腰背痛、关节痛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睡眠等,以
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剧烈运动,以 免影响伤口愈合
术后镇痛:如关节 置换术、腹腔镜手
术等
慢性疼痛:如腰背 痛、关节痛等
癌性疼痛:如骨转 移癌、晚期癌症等
操作技巧
超声探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确保图 像清晰
穿刺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损伤神 经和血管
穿刺角度和深度:控制穿刺角度和深度,确保穿 刺准确
注射药物的剂量和速度:控制注射药物的剂量和 速度,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快导致不良反应
演讲人
超声引导技术
超声成像原理:利用超声波反 01 射成像,实时显示组织结构
超声引导定位:通过超声图像 02 引导,精确定位目标神经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安全有效的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
适当的靶神经结构的成像和探测 熟练的实时示踪穿刺针前进 判断局麻药在靶神经周围扩散
臂丛相关解剖基础
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 支大部分构成,经椎动脉后方、斜 角肌间隙向外侧穿出,组成三条干: ①C5、C6前支组成上干 ②C7前支单独成为中干 ③C8前支和T1前支大部分合成下干
多普勒效应
❖由于声源和接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引起声 波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1. 两者作相向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高 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 2. 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时,接收频率低于声源 发出的频率。
❖超声多普勒技术用于检测心血管内的血流方 向、流速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 CDFI
旁的臂丛神经下干前、后两股间注入局麻药。
❖超声引导下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注入局麻 药5-8ml,神经束(上干的前、后两股)可因药液 的注入而分散开
❖超声引导下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注入 局麻药5-8ml,神经束(上干的前、后两股)可 因药液的注入而分散开。
❖稍倾斜穿刺针,即可进针到下干的前、后两股 之间,注入局麻药5-8ml,使臂丛神经被局麻药 完全浸润。
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 两个重要的概念
– 穿透性
与波长相关
– 分辨力
与频率相关
– 分辨力(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 低。
医学诊断超声常用频率
❖(不同电振荡频率形成不同频率超声波)
❖7~10 MHz 用于浅表器官成像,如甲状腺、神经、颈部及四肢血 管,穿透 4~8 cm。
❖2.5~5 MHz 用于心脏、腹部成像。特点穿透力强,穿透深度 15~ 20 cm。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你知道吗?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你知道吗?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你知道吗 ?我们会经常被问到:“医生,我明天手术全麻还是半麻?”其实,除了众人口中的全麻、“半麻”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麻醉方式那就是神经阻滞麻醉。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麻醉药物不断更新,新型的麻醉方式层出不穷,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就是其中一种。

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有哪些技术优势和缺点,下面进行介绍。

1.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向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冲动传导,促使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就目前而言,神经阻滞主要有神经干阻滞、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如果麻醉师的操作正确、用药适量,是不会带来副作用的,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和全麻相比,神经阻滞麻醉的优点是:①麻药用量少;②麻醉范围广;③作用时间长。

2.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

①创伤、手术后急性疼痛。

②神经病理性疼痛,例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

③慢性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④各种头痛,例如偏头痛、颈源性头痛、枕神经痛等。

⑤血管疾病,例如心绞痛、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症、脑血管痉挛等。

⑥癌性疼痛。

⑦非疼痛性疾病,例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2)禁忌症。

①不合作患者;②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患者;③有出血倾向患者;④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⑤局麻药物过敏患者;⑥未明确诊断的患者。

3.传统神经阻滞麻醉的缺点(1)存在的问题。

理论上,所有的周围神经都能阻滞麻醉,但最常用的是颈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

传统神经阻滞需要盲探操作,存在的问题有:①盲探操作时,需要患者清醒并配合,说明穿刺针触及神经干的异感,患者会产生不适。

②神经阻滞的成功,关键是准确定位周围神经,这对麻醉师的技术要求高,且受到患者个体解剖差异的影响。

③神经干周围有脏器、大量血管,误伤后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克服解剖变异带来的穿刺困难 –适用于小儿,意识不清,已经部分神经阻滞或全身
麻醉病人
神经及周围结构的超声回 声表现
组织 静脉 动脉 脂肪 筋膜 肌肉 肌腱 神经
神经内、外膜 局麻药
超声成像 压缩性无回声(黑色) 搏动性无回声(黑色)
低回声(黑色) 高回声(白色) 低回声及高回声条带(黑色及白色) 高回声(白色) 低回声(黑色) 高回声(白色) 无回声(黑色)。
SUCCESS
THANK YOU
2020/9/26
锁骨上臂丛神经,臂丛神经横断面呈低回声,黑色,周围是 三角形的高回声的神经鞘(白色),内侧是锁骨下动脉(圆 形,搏动),神经鞘内的神经分支被高回声的筋膜分隔成独 立的室(这就是为什么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单点注药起效慢 和阻滞不全的原因),下方是高回声的胸膜顶,呈白色。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麻醉科
传统神经阻滞方法
• 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 •在的问题
• 盲目性 • 严重并发症(气胸或血管内局麻药注射) • 神经鞘存在纤维隔,妨碍局麻药的扩散 • 个体解剖学上的变异
•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寻找一种全新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技术
超声应用于神经阻滞的历史
1978年,超声技术首次应用于区域阻滞麻醉,当 时利用超声血流探测技术定位锁骨下动脉,间接 完成了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但对神经结构显示 非常模糊。 1994年,第一次真正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锁骨上臂 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 精确定位 • 提高穿刺成功率,确保麻醉效果 • 缩短药物起效时间,降低局麻药用量 • 操作时病人更舒适、适应范围更广
BP:锁骨上臂 丛神经
SA:锁骨下动 脉
RIB:第一肋骨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患者满意度
患者对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的满意度较高,因为它具有微创、 无痛、定位准确等优点,能够减轻 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与盲探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神 经,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与传统的注射器注射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实时监测注射过程, 减少注射到血管和神经的风险。
适用于各种臂丛神经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不仅可以用于常见的肌间沟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还可以应 用于其他复杂阻滞技术,如颈路臂丛神经阻滞等。
前景广阔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将更加成熟和普 及,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进一步优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案
超声引导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麻醉 方法,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使臂丛 神经传导功能暂时或永久性阻断,
达到镇痛效果。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 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臂丛神经 的位置和走行,以及周围组织的
毗邻关系。
通过超声引导技术,医生可以更 加准确地定位臂丛神经,减少对 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提高阻
研究不同药物配比、剂量和注射速度等对阻滞效果的影响,以寻找最 佳的麻醉方案。
探索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特殊病例中的…
如肥胖患者、颈椎疾病患者等,研究其在特殊病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加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麻醉医生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促 进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与传统的镇痛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更为持久的镇痛效果, 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05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胸椎旁阻滞的进针入路
经肋间扫描平面外穿刺
胸膜
IIM:肋间内肌;Pleura:胸膜;TP横突
经肋间扫描平面内穿刺
经 肋 间 扫 描 平 面 内 穿 刺 及 注 药
椎旁阻滞注药前后
注药前椎旁间隙 注药后椎旁间隙
经旁正中矢状线扫描平面内穿刺
平面内穿刺易于显示进针路径,而平面外穿刺较易避开肋骨及横突的阻碍
胸椎旁神经阻滞并发症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适 应 证
下腹壁的疼痛治疗 腹股沟区疼痛 综合征的治疗 腹股沟疝修补术 的麻醉


髂腹下神经超声图像
髂腹股沟神经超声图像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并发症
穿破腹膜, 内脏损伤
局麻药 不良反应
下肢肌无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适应证
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
胸椎旁间隙(PVS)
胸椎旁间隙是位于肋骨头和肋骨颈 之间的潜在楔形间隙;后壁为肋横突 韧带,外侧为肋间膜后壁,前侧为壁 层胸膜,内侧为椎体的后侧面、椎间 盘及椎间孔 椎旁间隙内有脊神经(肋间神经) 及其背侧值、交感神经干及交通支
单次注射(20ml)
两点注射(各10ml)
椎 旁 阻 滞 药 物 扩 散
椎旁间隙注入药物除部分留在该椎旁间 隙外,可向上下间隙、肋间方向及椎间 孔扩散。
胸椎旁神经距体表深度(解剖)
胸椎旁阻滞进针深度(神经刺激器引导,旁正中入路)
胸椎旁间隙及胸膜距皮肤的深度(超声)
IIM:肋间内膜;PVS:椎旁间隙; TP:横突;pleura:胸膜
胸椎旁阻滞的超声扫描切面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高频探头,对于肥胖或粗壮的病人需用低频探疼痛、 腹股沟区疼痛 综合征治疗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你了解吗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你了解吗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你了解吗超声技术具有强大功能,在医疗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最常见的是临床超声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明显优势,是一项新的技术,有效利用超声技术,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那么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以往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在开展神经阻滞时,要利用体表标志才能找到神经。

超声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这种情况,改变了神经阻滞方式,医生利用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结构,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保证神经阻滞的准确性。

目前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术已经被广泛运用。

超声超声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反射能力强等优点,可以获得比较集中的声能,相比较于空气中传播,水中传播距离要更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主要包括工业、医学等,实际效果显著。

之所以被称为超声波,是因为人类听不到,已经超过了人的听觉上限。

超声技术在医学方面有着较高应用价值,超声诊断学在上世纪初开始运用,随着技术的成熟,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诊断主要手段。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医生会采用专业技术设备,将探头放在患者身上进行移动扫查,超声检查被用于多个科室,例如心脏科、消化科等。

借助于超声检查,可以生成图像,通过分析来进行诊断。

目前使用的设备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例如便携式扫描仪。

相比较于其他检查方式,超声检查的价格更低,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接受,因此应用范围很广。

关于超声检查是否对人体会产生损伤,这是人们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但实践证明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是比较安全的,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核心技术是超声,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清楚了解神经走向,保证神经阻滞针穿刺到准确位置上,对患者实施麻醉,阻滞冲动传导,保证局部区域处于麻醉状态。

神经阻滞只需要注射一处,就可以起到良好阵痛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优势分析一是可以实现精准定位。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进展-178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进展-178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89-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超声引导的上肢神经阻滞
1、关于臂丛阻滞—腋路的适应症()下列哪项正确
A、、足
B、、手
C、、手
D、、手[正确答案]
E、足
2、臂丛阻滞—肌间沟的适应症,通常选取()
A、、下肢、前臂
B、、颈部、前臂
C、、上臂、前臂[正确答案]
D、、前臂、小腿
E、以上都不对
3、关于臂丛阻滞—锁骨上的目标,下列哪项正确()
A、腹腔干
B、干、分支[正确答案]
C、神经末梢
D、神经轴突
E、以上都不对
4、臂丛阻滞—肌间沟的定位是()
A、前后斜角肌之间,C6水平
B、前中斜角肌之间,C6水平[正确答案]
C、前中斜角肌之间,C8水平
D、前中斜角肌之间,C2水平
E、前中斜角肌之间,C9水平。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03
实时监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实时监测神经阻滞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2
精确定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精确定位神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01
缩短手术时间
实时监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实时监测神经位置,提高手术精度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损伤: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演讲人
目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概述
01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势
02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
0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培 Nhomakorabea和推广04
1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概述
技术原理
01
超声引导: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神经位置和状态
02
神经阻滞: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03
实时监测: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实时监测药物注射位置和效果
减少损伤: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精确度。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风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提高精确度。
减少并发症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4
降低风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评估:通过培训和推广,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培训方式:理论授课、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
谢谢
随着科技的进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将与其他医疗技术相结合,提高手术效果。

超声与神经阻滞

超声与神经阻滞

超声与神经阻滞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难题被攻克。

临床上新兴起了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不仅能够保证神经阻滞的效果,也能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那么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有何优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有何缺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展开论述。

1.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当前,超声成像技术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临床麻醉中的常用方法。

所谓的神经阻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镇痛与麻醉,具体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射于患者神经周围,导致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被阻断,从而使患者感受不到疼痛的一种方法。

在传统模式下,进行神经阻滞没有任何方式的引导,仅仅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很难准确定位患者的神经部位,往往会出现麻醉时间过长进而影响手术进度的情况,同时反复穿刺或穿刺位置出现偏差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引起局部血肿或出血。

而在超声成像技术的引导下,能够利用超声穿透人体组织,通过图像精确反映出人体组织上的肌肉、神经、器官等,在超声技术的帮助下,医生能够准确找到所需要的神经,按照神经走向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内,大大提升了麻醉药物注射的精确度,避免出现反复穿刺或穿刺失误的现象,同时还能保证药物的使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完成神经阻滞之后会存在局部麻木的情况,这是神经阻滞的正常生理现象,两小时内会恢复至正常状态。

在神经阻滞过程中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必须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

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点?在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外科麻醉手术中常用的类型。

(1)在超声成像技术的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能够帮助临床医生精确识别神经的位置、导管以及穿刺针的进针方向与具体深度以及药物注射处的解剖结构,为麻醉、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保障。

(2)在超声成像技术引导下进行的神经阻滞,能够避免穿刺失误的现象,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325027 徐旭仲李挺传统上神经阻滞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感觉异常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

但是,超声技术正使神经阻滞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麻醉医师已经能够通过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的结构,在实时的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实施精确地神经阻滞。

还可通过超声观察局麻药的注射过程,从而保证局麻药均匀的扩散到神经周围。

一、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在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前,我们需要了解超声的基础物理知识。

从临床观点考虑,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穿透性与分辨率。

任何形式的波,包括声波及超声波,都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

频率与分辨率相关,波长与穿透性相关。

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之间,高频率超声(>10MHz)可较好的显示神经结构,但只有当神经结构位于表浅的位置(如斜角肌间隙的臂丛神经)才能通过高频超声看到神经。

另外,当频率提高时,波长便降低,因此分辨率(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低,这时高频超声不能显像深部的神经。

在临床上为了能够清楚的观察斜角肌间隙、锁骨上区域及腋窝的臂丛神经,我们一般选择探头频率在8MHz以上,最好在12-14MHz。

而对于锁骨下、喙突区神经,其频率在6~10MHz之间较为适合。

这种低频可获得更好的穿透性,并能更精确的进行神经定位。

深部神经的超声引导应与神经区域的局部解剖学相结合。

超声的多普勒技术可以清楚地区分血管及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从而提高对于局部解剖的观察。

二、神经及周围结构的超声回声表现在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我们需了解神经及周围各组织结构的超声表现(见表1)。

表1:神经及周围结构的回声表现组织超声成像静脉无回声(黑色),可压缩性改变动脉无回声(黑色),呈搏动性改变脂肪低回声(黑色)筋膜高回声(白色)肌肉低回声及高回声条带(黑色及白色)肌腱高回声(白色)神经低回声(黑色)神经内、外膜高回声(白色)局麻药无回声(黑色)。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PPT课件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采用短轴平面内技术 ➢ 在超声探头的外侧部位皮肤
处穿刺,经中斜角肌推进
➢ 先深后浅,注射局部麻醉药
10-15 ml,可观察到局部麻 醉药的扩散
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
• 臂丛中的腰麻? • 打外围,绕神经 • 显肋骨,避胸膜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 采用短轴平面内技术,从探头 外侧穿刺
--效果更佳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
➢ 位置较深,需用低频凸阵探头 ➢ 将探头在股骨小转子水平横置于
股骨前内侧
➢ 短轴平面内技术,探头外侧进针 ➢ 在股动脉、股骨小转子之间,把
针尖推进至坐骨神经表面,注射 20ml局麻药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女性,37岁,因“车祸伤后昏迷3小时”入院 既往病史: 3年前因“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术” 诊断资料: 1.多发伤:脑损伤,双肺挫裂伤,左股骨远端粉碎性骨 折,骨盆粉碎性骨折 2.失血性休克 手术方式:左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注入少量药物,看药液扩散 --建立液体空间,调整进针方向 • 平面外技术 --可以注入生理盐水,判断针头位置 • 避免同一神经通路二次损伤
临床常用神经阻滞经验分享
✓颈丛神经
✓臂丛神经
--肌间沟入路
上肢部分
--锁骨上入路 --肋锁间隙入路 --腋窝入路
✓肌皮神经
✓肋间臂神经
✓肘部神经
✓ 股外侧皮神经 ✓ 股神经 ✓ 隐神经 ✓ 闭孔神经 下肢部分 ✓ 坐骨神经
--臀下入路 --腘窝入路
--前路
上肢部分—颈丛阻滞
• 胸锁乳突肌中点外侧,C4N根水平 • 注药观察药液包绕情况 • 膈N主要来源于C4,深丛阻滞注意 • 5ml局麻药即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体会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体会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效 果
04
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技术的准确 性和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技术的安全 性和并发症发生 率
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技术的疼痛 缓解效果和持续 时间
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技术的患者 满意度和接受度
安全风险控制与预防措施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规范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前 景
06
技术创新与改进方向
提高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
开发新型超声探头和成像 技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操作流 程
03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超声引导设备
准备神经阻滞药物
准备穿刺针和导管
准备无菌操作环境
准备患者信息,包括病 史、过敏史等
准备医护人员,包括麻 醉师、护士等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超声探头与神经阻滞针在同一平面上,避免损伤神经组织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超声探头的稳定,避免因探头移动导致神经阻滞针偏离目标位置
神经阻滞针进入目标区域后,应缓慢推进,避免过快导致神经损伤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操作后的护理与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穿刺点:注意观察穿刺点的情况,如出血、红肿、疼痛等,及时处理。 指导患者活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医学课件)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医学课件)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Perlas A, et al. Anesthesiology,2003;99:429.
12
探头的准备:
无菌、保证探头与皮肤间无气体存 在
13
仪器:Terason便携超声仪
14
不同组织超声成像特点
动脉 无回声,有搏动
静脉 无回声,可压缩
肌肉 筋膜高回声,肌肉低回升
肌腱 管状高回声线条(纤维状)
20
• 4 超声引导技术 • 实施超声引导进行神经阻滞主要有两种方
式:
• 一是体表标记技术, • 一是实时引导技术。
21
• 超声实时引导技术是进行神经阻滞的最佳方式。 • 操作者手持探头, 寻找到靶神经, 然后便可进针并使其进入
超声声束的轴线。
• 当针邻近神经时, 便可注入局麻药。 • 操作者可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注射过程, 从而判断局麻药
4
盲法的缺点
• 局麻药毒性反应 • 神经、血管的损伤和气胸 • 过长的神经定位时间和病人不适 • 阻滞失败或者不完全
5
神经刺激器用于神经阻滞的优点
• 阻滞成功的指标客观、明确 • 适用于无法准确说明异感或定位困难病人
(小儿、老年及不合作用镇静药)
• 适度镇静可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 最大程度减少神经损伤 • 成功率较高
• 从此, 超声被用来引导辅助各类神经阻滞操
作,
• 臂丛阻滞、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等
17
四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 1 适应证 • 理论上说对于能在超声仪上成像的各类外周神经
(直径>2mm)均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阻滞,
• 尤其是对于以往无法通过解剖或者寻找异感定位
的神经。
• 适用于某些特定人群, 如小儿、肥胖、解剖变异或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外周神经阻断术的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地给药,传统的外周神经定位术是盲穿,先确定体表的解剖学,再根据针头接触神经时产生的异样感觉或肌肉的反应来进行定位,除了患者感觉不舒服之外,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低,容易造成血管注射、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神经或体表的解剖学部位也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时候阻滞的失败概率就更大了。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直视”神经和周边的解剖结构,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增加了麻醉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做“大”手术之前,要做什么麻醉?麻醉医师会综合考虑手术、病人、麻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目前临床上,除了麻醉等,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可以应用于任何手术。

若只是肢体或胸腹壁的外科手术,则单纯应用神经阻断即可。

在胸腹腔手术等大型手术中,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麻醉的使用量,降低术后疼痛,促进病人康复。

基于此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麻醉提出有建设性的参考。

一、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从而阻断神经的冲动传递,从而促进支配部位的麻醉。

神经阻滞包括神经干阻滞、颈神经丛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在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断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

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只要操作得当、合理使用药物,就不会产生任何的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的安全。

与全身麻醉比较,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麻药量小,应用广泛,麻醉持续时间较长。

二、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①外伤或手术后的急性疼痛。

②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

③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的慢性退行性病变。

④头痛,颈源性头痛,枕神文库痛等。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进展-178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进展-178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89-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超声引导的上肢神经阻滞
1、关于臂丛阻滞—腋路的适应症()下列哪项正确
A、前臂、足
B、下肢、手
C、大腿、手
D、前臂、手[正确答案]
E、足
2、臂丛阻滞—肌间沟的适应症,通常选取()
A、肩部、下肢、前臂
B、胸部、颈部、前臂
C、肩部、上臂、前臂[正确答案]
D、肩部、前臂、小腿
E、以上都不对
3、关于臂丛阻滞—锁骨上的目标,下列哪项正确()
A、腹腔干
B、神经干、分支[正确答案]
C、神经末梢
D、神经轴突
E、以上都不对
4、臂丛阻滞—肌间沟的定位是()
A、前后斜角肌之间,C6水平
B、前中斜角肌之间,C6水平[正确答案]
C、前中斜角肌之间,C8水平
D、前中斜角肌之间,C2水平
E、前中斜角肌之间,C9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寻找一种全新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技术
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 两个重要的概念
– 穿透性 与波长相关 – 分辨力 与频率相关 – 分辨力(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 降低。
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 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
– 高频超声(>8MHz)可清楚地显示神经结 构。 – 适用于位置表浅的神经结构
• 超声频率
– 10~14MHz
• 超声图像
锁骨上臂丛神经,臂丛神经横断面呈低回声,黑色,周围是 三角形的高回声的神经鞘(白色),内侧是锁骨下动脉(圆 形,搏动),神经鞘内的神经分支被高回声的筋膜分隔成独 立的室(这就是为什么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单点注药起效慢 和阻滞不全的原因),下方是高回声的胸膜顶,呈白色。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传统神经阻滞方法
• 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 • 针刺感觉异常 • 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
存在的问题
• 方法的盲目性 • 严重并发症(气胸或血管内局麻药注射) 严重并发症(气胸或血管内局麻药注射) • 神经鞘存在纤维隔,妨碍了局麻药的扩 神经鞘存在纤维隔, 散 • 个体解剖学上的变异
• • • • • 斜角肌间隙臂丛神经 锁骨上区臂丛神经 腋窝臂丛神经 肋间神经 股神经
– 6~10MHz的低频超声穿透性更好 – 适用于位置较深的神经结构
• • • • 锁骨下 喙突区神经 坐骨神经 腰丛神经
– 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血管,提 高对于局部解剖的观察。
神经及周围结构的超声回声表现
– 克服解剖变异带来的穿刺困难 – 适用于小儿,意识不清,已经部分神经阻滞或全身 麻醉病人
• 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并发症更少
– 目前无严重并发症报道 – 可以成像神经和血管、胸膜和其他组织,避免神经 损伤、误穿血管和胸膜造成局麻药中毒和气胸等严 重并发症。 – 注意 操作时可出现异感,应注意避开神经。
组 织
静脉 动脉 脂肪 筋膜 肌肉 肌腱 神经 神经内、外膜 局麻药
超 声 成 像
压缩性无回声(黑色) 搏动性无回声(黑色) 低回声(黑色) 高回声(白色) 低回声及高回声条带(黑色及白色) 高回声(白色) 低回声(黑色) 高回声(白色) 无回声(黑色)。
超声应用于神经阻滞的历史
• 1979年,就有相关文献报道 1979年
• 通过血管间接定位神经丛
• 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超声技术和设备的发 到九十年代中后期, 人们的兴趣增加了。 展,人们的兴趣增加了。 • 国外已经有相关报道,国内相关报道很少 国外已经有相关报道,
• 第六版米勒麻醉学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优点
• • • • 超声扫描可精确定位神经 可提高操作成功率和麻醉质量 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和降低局麻药用量 操作时病人更舒适、适应范围更广
! 但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
• 进针时必须观察到穿刺针 • 探头轻微的移动或成角可使成像显著改 变 • 选择适合的超声频率,获得最清晰的图 像 • 对彩色血流指示、图像放大、聚焦及图 像保存技术非常熟悉。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 扫描点
– 仰卧位,头偏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侧,锁骨中点上1.5cm
超声引导下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注入局 麻药5-8ml,神经束(上干的前、后两股)可因 药液的注入而分散开。
稍倾斜穿刺针,即可进针到下干 的前、后两股之间,注入局麻药5 -8ml,使臂丛神经被局麻药完全 浸润。
神经束被药液浸润
超声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
• • • • • 食道超声 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 动脉穿刺置管 血流测定 其他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 穿刺过程
– 监视下,在探头的外方进针, – 于浅表神经束之间,注入局麻药5-8ml,神 经束可因药液的注入而分散开 – 继续进针并注射药液,最后进针至锁骨下动 脉旁的臂丛神经下干前、后两股间注入局麻 药。
超声引导下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注入局麻 药5-8ml,神经束(上干的前、后两股)可因药液的 注入而分散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