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十五讲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ilosophy of S&T 原名《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 导言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第一篇自然观第一章人类主流科学自然观的历史回顾第二章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第三章自然界演化发展第四章人与自然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第五章科学认识和科学方法第六章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第七章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第八章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第三篇科学技术观第九章科学技术发展的机制第十章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第十一章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导言 : 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索自然界和科学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探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领域遍及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
教学要求:了解科学技术哲学的对象、内容和性质;认识科学技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学习科学技术哲学的意义。
2.自然物质系统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联系:是形成系统的必要条件突现:即形成新质是形成系统的充分条件自然界中,从基本粒子到总星系,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层次都可以视为系统。
故自然物质系统具有普遍性。
世间万物皆系统;世间处处皆系统。
系统的实体要素是实物,系统的联系要素是场。
(2)从有机小分子到有机大分子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过程形成肽链,产生蛋白质。
依据相似的基本原理,核苷酸相互结合形成核酸。
(3)从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生命这一阶段,目前尚缺乏可靠的科学证据,因此生命起源仍然是当代基础自然科学的重大课题。
(4)从原始生命到高级生命这一阶段,完全可以由进化论和遗传学来阐述其构成机理。
(2)技术预测的方法论原则 a、惯性原则 b、类推原则 c、统计原则 3、技术创造方法(1)技术原理构思的一般方法 a、原理推演法 b、实验提升法 c、自然模拟法 d、移植法 e、回采法(2)创造技法简介 a、发散型发明方法①智力激励法②集体启发法③联想发明法 b、收敛型发明方法 c、综摄法(synetcics) 4、工程设计方法
(1)工程设计概述(2) 工程设计一般步骤 (3)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 a、传统设计方法(常规设计) b、功能设计法 c、工效学设计 d、现代系统设计 5、技术评估(1)技术评估的含义(2)技术评估的标准(3)技术评估的特点 a、整体性 b、中立性 c、批判性一、单选题(20分)1.科学来源于() a.理论; b.实践; c.经验; d.思维 2.技术的实用性是由()a .技术本质决定的;b.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
c .技术发展的环境和目标决定的;d.科学的基础性决定的 3.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a.发展教育和科技; b.繁荣文学艺术; c.发展体育和卫生;d.文学创作 4.技术成果利用的性质和价值由()
a.专家来评价;
b.社会来评价;
c.发明人来评价;
d.专门机构来评价5.在现代技术领域中() a种子型技术越来越多;b.大众型技术越来越多;
c.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
d.基础型技术发展迅速 6.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是( ) a.为农业、畜牧业改良品种; b.为克隆技术的发展创造条件;
c .完成对人类所有基因的解密工作;
d .寻找出了问题的基因,解决人类遗传疾病治愈难的问题 7.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要十分重视( )。
a.人的因素;b.物的因素;c.政府的作用;d.专家的作用 8.科技工作的主战场是( )。
a.面向科学研究;b.面向世界;c.面向市场;d.面向国民经济建设 9.国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追求升学率;b.培养精英人才; c.普及科技知识;d.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10.下列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在当今应用高技术的时代,各国应逐步减少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b.在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上,应用研究要大于基础研究
c.应用研究没有商业目的,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
d.我国将增加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科学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二、判断题(30分) 1. 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标准。
( ) 2.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对象就是整个自然界和整个科学技术( )
3.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这场变革的重要标志是人力资本成为社会赖以发展的战略资源。
( )
4.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是渐进式发展。
( )
5.我国原有科技体制的主要缺点是高度的集中管理和单一的计划调节。
( ) 6.技术开发的主体是企业。
( )
7.基础性研究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 )
8.创造性思维方法有联想、想象、直觉、灵感、类比和逻辑方法。
( ) 9.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联系、发展、客观辩证。
( ) 10.“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 )
11.on认为自然科学精神气质有:普遍主义、公开主义、不谋私利精神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
12.技术只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属性。
( )
13.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
14.现代科学技术主要趋势是高度分化。
( )
15.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得力助手。
( )
16.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的矛盾。
( )
17.“863”计划是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计划。
( )
18.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 )
19.科学等于真理。
( )
20.广义相对论理论物理学家的天堂、实验物理学家的地狱;非惯性系物质与密度分布、引力场强度有关( )
三、论述题(请在4题中任选其3答题;共50分) 1、试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2、试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异同。
3、试述科学研究活动与工程技术活动两者的区别。
4、试述社会意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社会生产领域中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质的关联方式和量的比例关系,它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以不同规模和速度发展的综合结果。
可以说,产业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性质和状况,影响到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程度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
尽管产业结构的形成、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条件,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消费者的需要、社会制度、经济政策等等,但是,科学技术进步乃是最重
要的因素之一,科技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能直接促成产业结构的变化。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重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同时又是第一次产业革命。
在蒸汽动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等资本密集的新兴产业,形成了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的结合产业结构,把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推进到以工业为主体的农业-工业社会。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以电机发明为重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又导致了产业上的革命,发展起了电力、化学、汽车、飞机、拖拉机等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使蒸汽动力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在科学革命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现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又引起了当代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趋势:第一,从发展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为主的阶段,转入到以满足精神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劳务部门、信息产业,其中包括通讯、管理咨询等部门)为主的发展阶段;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据奈斯比特的统计,70年代美国增加的上万个新职业中,大约有90%属于信息、知识和服务性工作,只有5%属于制造业。
第二,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传统工业也将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得到改造。
现在发达国家中,一方面大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工业和激光、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开发等新兴工业,它们如旭日东升,称为“朝阳工业”,同时又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大力改造钢铁、有色金属、造船、汽车制造、石油、建筑、造纸、纺织等称之为“<a name=baidusnap0></a>夕阳</B>工业”的传统工业部门。
(三)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趋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中生产总量的增加。
二次大战以后,许多国家经济都有了较快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有的翻了一番甚至两番。
如以1972年美元为基准,1947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4680亿元,1979年达14376亿元,增长了三倍多,日本增长更快,1980年为10397亿元,比1950年增长20多倍。
经济增长,一般通过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出现。
外延式单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依靠增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内涵式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来扩大生产。
这是一种向生产的深度进军,向集约
化方向发展的扩大再生产。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增长逐步由粗放发展到集约增长。
据统计,本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5-20%依靠科技成果获得;到50年代,便有50%是科技进步的结果;而现代工业发达国家,则有70-80%是依靠新科技而获得的。
70年代初,美国一台人控年产200万T标准带钢热压机,每周生产500T就破记录,而现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每周产量达50000T,增长100倍。
日本1961-1965年经济增长中的86.8%,1966-1971年中的87.6%都是由于采用了先进科学技术,从而提供了天文数字的利润,大大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
二、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发展的作用精神文明是指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智慧和思想道德的进步状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力的凝结体,对精神文明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自然科学通过对科学真理的探索,不断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水平。
科学的基本使命或主要功能是认识客观世界。
在科学出现之前,自然界的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通过自身盲目的力量对人类发生作用。
随着科学的创立和发展,人们日益深入地了解自然界,观测自然界,发现自然界,大大加强了人类认识的能动性,不断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
伽利略所以把人类关于地球和天体运动的学说沿着哥白尼开创的方向大大迈进一步,就在于他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理性,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新的天体世界,发现了猎户座的500颗新行星,观察了月亮的表面,发现了木星的三个卫星以及太阳黑子等许多重要现象。
这一系列发现与封建教会的陈腐观念唱了一个对台戏,因而招致教会迫害。
而,罗马教皇公开承认教会过去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
次年,一个由杨振宁、丁肇中等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重新审理“伽利略案件”,为伽利略平反昭雪,戏剧性地说明了人类认识的巨大进步。
以下着重介绍哲学家凯德洛夫的带头学科理论和科学学家普顿斯(Price)关于科学的指数增长规律。
1。
带头学科理论科学发展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各学科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带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凯德洛夫认为,不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