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测试精选试题

文言文测试精选试题
文言文测试精选试题

文言文测试精选试题

高三

2010-04-14 09:50

文言文测试精选试题

2010年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调研考试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谏论下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之论备矣备:完备

B.谁欲以言博死者博:换取

C.要在以势驱之耳要:关键

D.不亦鲜矣鲜:新鲜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B.有与之临乎渊谷者遂与之俱出

C.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则或咎其欲出者

D.宜乎臣之噤口卷舌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A.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B.今之谏赏 /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C.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D.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分别从臣子和君主的角度立论,论述了臣子怎样才能使君主顺利纳谏和君主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B.君主应多任用心性忠诚正直的人,并顺应趋利避害的人之常情,通过建立赏赐和刑罚的手段鼓励或强制臣子们进谏。

C.本文第三段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封建专制下臣子进谏的危险和促使人进谏时刑罚赏赐所起的积极作用。

D.作者以刑赏健全,言路大开,天下兴盛和刑赏失误,言路闭塞,国家乱亡作对照,启发人们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5分)

(2)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5分)

山东省烟台市2010年诊断性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珏,字待价,幼孤,事母以孝闻。甫冠,举明经。李绛为华州刺史,见之,曰:“日角珠廷,非庸人相。明经碌碌,非子所宜。”乃更举进士高第。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

穆宗即位,荒酒色,景陵始复土,即召李光颜于邠宁,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群臣。珏与宇文鼎同进曰:“光颜、愬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帝虽置其言,然厚加劳遣。

盐铁使王播增茶税十之五以佐用度。珏上疏谓:“榷①率本济军兴,而税茶自贞元以来有之。方天下无事,忽厚敛以伤国体,一不可。茗为人饮,与盐粟同资,若重税之,售必高,其敝先及贫下,二不可。山泽之产无定数,程斤论税,以售多为利,若价腾踊,则市者稀,其税几何?三不可。陛下初即位,诏惩聚敛,今反增茶赋,必失人心。”帝不纳。方是时,禁中造百尺楼,土木费巨万,故播亟敛,阴中帝欲。珏以数谏不得留,出为下邽令。

帝尝自谓:“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珏曰:“为国者如治身,及身康宁,调适以自助,如恃安而忽,则疾生。天下当无事,思所阙,祸乱可至哉?”

始,庄恪太子薨,帝意属陈王。既而帝崩,中人引宰相议所当立,珏曰:“帝既命陈王矣!”已而武宗即位,人皆为危之。珏曰:“臣下知奉所言,安与禁中事?”时潞州刘从谏献大马,沧州刘约献白鹰,珏请却之以示四方。迁门下侍郎,为文宗山陵使。终以议所立,贬江西观察使,再贬昭州刺史。

宣宗立,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以吏部尚书召,珏去镇,而府库十倍于初。

卒,年六十九,谥曰贞穆。(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榷,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虽置其言置:放弃。

B.程斤论税程:衡量。

C.临天下十四年临:面对。

D.思所阙阙:欠缺。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更举进士高第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山泽之产无定数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珏以数谏不得留斧斤以时入山林

D.如恃安而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李珏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明经碌碌,非子所宜

②茗为人饮,与盐粟同资,若重税之,售必高,其敝先及贫下

③陛下初即位,诏惩聚敛,今反增茶赋,必失人心

④为国者如治身,及身康宁,调适以自助,如恃安而忽,则疾生

⑤臣下知奉所言,安与禁中事

⑥宣宗立,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珏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闻名,成年后得人指点,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穆宗即位后,沉湎于酒色,李珏和宇文鼎因皇帝要大宴群臣而一同进谏。

B.盐铁使王播增收茶税,李珏上疏劝阻,认为增加茶税会失去人心,但没有被采纳;后来因为多次进谏阻止在禁中造百尺楼而被贬出京城。

C.李珏关心国家的长治久安,当皇帝为天下太平而流露出满足的情绪时,进言劝说皇帝要居安思危,以避免祸乱的发生。

D.在河阳节度使任上,李珏废除征收额外的和拖欠的赋税一百多万,当他被召回朝廷任吏部尚书离开时,府库中的积蓄比当初增加了十倍。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5分)

⑵方是时,禁中造百尺楼,土木费巨万,故播亟敛,阴中帝欲。(5分)

湖南雅礼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第六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断句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节选自《荀子·天论》,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本而节用本:根本,指农业生产

B、寒暑未薄而疾薄:至,靠近

C、雩而雨雨:下雨

D、故错人而思天错:使…弄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殃祸与治世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禹以治何以战

C、是何也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因物而多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天有它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和君主好坏为转移,也不能主宰人们的吉凶祸福。

B、文章还认为,人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天地为人类服务。

C、对“星队木鸣”等异象,作者认为不足畏,那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罢了。并进一步认为,政治清明,则异象迭起也没什么关系。但对于“雩而雨”的现象,作者只好作出含糊的解释。

D、文章把散句和整句结合起来,挥洒自如,使说理透彻,行文气势和节奏感强。运用设问、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酣畅淋漓的表述了观点。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第一第三小题各3分,第二小题4分)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13.给下面的句子用斜线断句。(3分)

上闇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湖南师大附中第七次月考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教子篇

颜之推①

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②,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踰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③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④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颜之推(531—591):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人。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称他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儒最有思想的学者”。《颜氏家训》是他晚年之作,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②运为:云为,即言行。③揜:yǎn 通“掩”。④俛:fǔ通“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音声滋味,以礼节之礼节:礼仪

B.凡人不能教子女者凡人:普通人

C.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楚挞:用棍杖殴打

D.顽鲁者亦当矜怜矜怜:夸耀同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B.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C.为父所宠,失于教义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本文中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他认为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得再多也不起作用。

B. 作者认为胎教与儿童的成长密切相关,比如学习孝、仁、礼、义等知识,小孩一出生就能识得别人的脸色、懂得别人的喜怒。

C.作者在文中引经据典,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方式和结果进行正反对比,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D.作者举出“共叔之死”与“赵王之戮”分别是“母实为之”“父实使之”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之爱子,罕亦能均。

9.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2) )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3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10.作者在文中表达其关于“教子”的观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长沙市一中第七次月考

二、文言文阅读(共22 分,其中6-9题,每小题3分,10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朋党论欧阳修

①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⑤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选自《古文观止》)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幸:希望。

B.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目:看作。

C.尽解党人而释之释:解释。

D.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诮:责备。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故何哉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①所惜者名节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①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②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D.①惟君子则有之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8.下列用“/”给文中画双实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B.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C.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D.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B.文章第③节列举了从上古尧、舜之时直至唐之晚年各个朝代盛衰的大量历史事实,紧扣国家兴亡治乱与朋党的密切关系,或正,或反,或正反对比,进行了反复的论证。

C.文章第④节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分析,得出“乱亡其国”的结论;对舜被朋党所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重要。

D.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其中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一是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二是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行文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气势,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

1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3分)(2)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4分)

(3)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3分)

山东济宁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反馈练习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岘山亭记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载?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更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裹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

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被:传播

B.余颇疑其反白汲汲于斤世之名者汲汲:形容心情急切

C.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待:凭借

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胜势:兵家争胜的形势

11.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是()

A.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口

B.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C.君皆不能止也,乃米以记属于余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D.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

是()

A.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文章略去岘山的自然风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B.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碑纪功而著名。

C.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便像羊祜、杜预的名字一样永远流传。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3分)

(2)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4分)

(3)既周以同廊之壮,义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3分)

《世说新语》及课外文言文测试题

《世说新语》及课外文言文测试题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6.期日中: 7.尊君在不: … 二、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三、阅读。 (一) 。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无礼: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5.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 6.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 ~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 (二)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2)听已: (3)冕因去:(4)恬若不见: 、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三)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子无敢食我也。(无:)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遂:)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 15、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 ⑵虎以为然()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16、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⑶兽见之皆走() 17、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 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 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 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 ⑵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测试技术复习题和答案

信号部分 1 试判断下述结论的正误。 ( 1 )凡频谱是离散的信号必然是周期信号。 ( 2 )任何周期信号都由频率不同,但成整倍数比的离散的谐波叠加而成。( 3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也是离散的。 ( 4 )周期单位脉冲序列的频谱仍为周期单位脉冲序列。 ( 5 )非周期性变化的信号就是随机信号。 ( 6 )非周期信号的幅值谱表示的是其幅值谱密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7 )信号在时域上波形有所变化,必然引起频谱的相应变化。 ( 8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是平稳随机过程。 ( 9 )平稳随机过程的时间平均统计特征等于该过程的集合平均统计持征。( 10 )两个周期比不等于有理数的周期信号之和是周期信号。 ( 11 )所有随机信号都是非周期信号。 ( 12 )所有周期信号都是功率信号。 ( 13 )所有非周期信号都是能量信号。 ( 14 )模拟信号的幅值一定是连续的。 ( 15 )离散信号即就是数字信号。 2 对下述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 1 )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 A. 相关函数 B. 傅氏级数 C. 拉氏变换 D. 傅氏变换 ( 2 )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 A. 三角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 傅氏级数 ( 3 )时域信号持续时间压缩,则频域中低频成分( ) 。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变化不定

( 4 )将时域信号进行时移,则频域信号将会( ) 。 A. 扩展 B. 压缩 C. 不变 D. 仅有相移 ( 5 )概率密度函数在( )域、相关函数是在( )域、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在( )域上来描述的随机信号 A. 时间 B. 空间 C. 幅值 D. 频率 3 指出题图 3 所示的信号时域波形时刻与时刻频谱(幅值谱)有无变化,并说明原因。 题 3 图题 6 图 4 判断下列序列是否是周期函数。如果是,确定其周期。 ( 1 );( 2 )。 5 有一组合信号,系由频率分别为 724Hz 、 44Hz 、 5005410Hz 及 600Hz 的相同正弦波叠加而成。求该信号的周期 T 。 6 求题 6 图所示,非对称周期方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并绘出频谱图。 7 求题 7 图所示三角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并绘出频谱图。 答案: 1. 判断题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计22分) 余靖传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ó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缄:闭口 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目.目:纲领 D.犹留夏册不遣.遣:派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乃.自诣韶州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⑥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

(完整word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 2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妇抚儿乳B处处志之C亲贤臣,远小人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 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黑体字。 (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 2 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三)鲍君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

《高中文言文试题》单元测试题 百度文库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偃穷诎,服罪当死。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繙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石前行。驾下不匀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终军列传》)【注】①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B.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C.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D.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矫制,指假托帝王的命令,出于歹意假托帝王命令行事者才会获罪。 B. 《春秋》,我国儒家经典著作,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C. 匈奴,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其最高首领被称作“单于”。 D. 和亲,指与敌议和,用婚姻关系来维护双方的友好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终军受命审问徐偃,令其服罪。徐偃独断专行,对张汤的弹劾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驳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词穷,接受法律的审判。 B. 终军前往京城谒见,踌躇满志。终军去京城谒见博士,过关时拒绝接受凭证,认为自己不需凭它作回来的凭证,最终终军被任命为谒者,奉使巡视郡国。 C. 终军力争出使匈奴,欲建功业。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当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现代测试技术试题A----答案

现代道路交通测试技术 试题A----答案 一. 解:由题意频谱函数:x (ω)= dt e t x j ? +-∞ ∞ -t )(ω = dt e j ?+--2 /2 /t ττ ω =2/2/12t/ττω ω-+--j e j = () 2 /2/1ωτωτω j j e e j -- = ω 2 sin 2 ωτ =τ /2 /2sin ωτωτ ∴频谱函数虚部为0,故相频谱为0; X(0)=τωτωττ ωωω==→→2 /2 /sin lim )(lim 0 x 当ω= τ π n (n=1,2,3……)时 X (ω)=0 故幅频谱图如下: 二.解:因为信号是周期信号,可以用一个共同周期内的平均值代替整个历程的平均值 故:dt t y t x T R T T xy ? +=∞→0)()(1lim )(ττ = 1 T dt t y t x T ? -+++0 00])(sin[)sin(φθτωθω =)cos(2 1 00φωτ-y x

三.1.试述瞬态瑞雷面波无损检测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测试技术要求。 参考答案: ①基本原理:对于均匀的弹性半空间分层介质,其结构表面受到瞬态冲击作用时,将产生瞬态振动。振动组份中包括纵波、横波和瑞雷波。在一次冲击产生的波能中,瑞雷波占67%,即从一个振源向一个半无限介质表面辐射的总能量的三分之二形成瑞雷型表面波。而纵波和横波只占有少量能量;并且在表面,随着波传播距离的增大其衰减比瑞雷面波大得多。确切地说,纵波和横波引起的位移振幅沿表面随着距离的平方衰减,而瑞雷面波是随着距离的平方根而衰减,因此,在地基表面的瞬态振动中,瑞雷面波的衰减比纵波和横波衰减慢得多,瞬态表面波主要是由瑞雷波组成。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关系可以得出,利用瞬态瑞雷面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可以确定不同介质的穿透深度。 ②技术要求:检测系统设计是否合理、仪表选型与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是保证质量检测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对其各组成部分有相应的技术要求。 1).激振部分——力锤的选择 它是整套测量系统的前哨,对路面冲击信号的产生和冲击响应信号的正确检取,是系统准确测试的基本保证。预先应根据检测深度做一些力锤冲击试验,以选择合理的力锤重量或合适材料的锤头。使瞬态冲击施加于路面表面后,能产生一组具有不同频率的瑞雷面波在介质中传播。 2).垂向检波器的选型 垂向检波器选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对于层状路面结构来说,一般选择小冲击源作为振源,使其产生具有丰富频率的瑞雷面波沿地表一定深度向四周传播。对于高频短波长的波来说,选择加速度传感器,因为它具有频率范围宽,对冲击振动的频响特性好等特点。如检测像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刚性层状体系时需要选择加速度传感器。 速度、位移传感器一般不用作冲击测量。另外,正确选定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型号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考虑它的频率范围、动态范围、灵敏度等主要特征参数是否符合测试精度要求)。 3).安装位置的确定 测试前,应对现场路面进行调查,确定检测点,并合理布置。一般两个垂向检 波器之间的距离应视测试的路面深度而定,通常应使两个间距大于路面深度的一半以上,并且取振源到最近的传感器的距离等于两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4).连接导线选择 仪器之间的连接导线应尽量短,且记不应将各种导线混合使用,尽量选择相同线种,且忌抖动,以免引起现场测量不稳定。 四. 参考答案:令SAM(t)=Х(t)﹡cos ω0t,则SAM(t)的傅立叶变换为 SAM(ω)= ? ∞ ∞ - Х(t)﹡cos ω0t*e t j ωdt=1/2[X(ω+ω0)+X(ω-ω0)]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原文 2.老马识途

必修四文言文测试题含答案

练习12、必修四文言文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虎兕.(sì)木椟.(dú)苑囿.(yòu)相.夫子(xiànɡ) B.狗彘.(zì) 孝悌.(tì) 饿莩.(piǎo) 庠.序(xiánɡ) C.迁谪.(zhé) 惘.然(wǎnɡ) 谙.熟(ān) 雕阑玉砌.(qì) D.玉簪.(zān) 叨.扰(tāo) 干涸.(hé) 针砭.时弊(biān)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为之辞.(托辞)河内凶.(荒年) 不可胜.食(尽) 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B.浩气四塞.(充满) 直.可惊天地(简直) 贼氛方炽.(旺盛) 危.乎高哉(高) C.尚.能饭否(还) 低眉信.手(自信) 不堪.回首(忍心) 此去经年 ..(年复一年) D.这次第 ..(情形,光景) 序属.三秋(属于,是) 金铁 ..皆鸣(武器) 烟霏.云敛(很盛的样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犊车,从吏卒 C.赢得仓皇北顾.大行不顾.细谨 D.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陈利就列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春生秋实. C.欧阳子方夜.读书D.填然鼓.之 6.对于下列句子中“胜”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驴不胜怒,蹄之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十旬休假,胜友如云④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复习总结 一、概念题 1.测试过程中,若所测试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非常缓慢,称这种测试称为静态测试。 如果所测试的信号随时间周期变化或变化很快,这种测试称为动态测试。 2.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易于变换、传输和处理的一种器件或装置。 3.按构成原理分类,电阻应变片、热敏电阻、压电晶片属物性型传感器。 4.按构成原理分类,电容传感器、自感型电感式传感器属结构型传感器。 5.为提高和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差动技术、平均技术以及补偿 与修正技术。 6.传感器的定度曲线(或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离程度称为传感器的线性度。 7.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间的比值。 8.对于一阶传感器系统,当其时间常数(或τ)越小,其频率响应特性越好。 9.激波管标定系统中,激波管的作用是一种动态标定设备,能产生阶跃压力信号输出。 10.金属电阻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面积(或长×宽)和初始阻值表示。 11.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变形,影响电阻应变片电阻变化的因素有:应变片的灵敏度和 初始阻值、被测构件的应变量、以及应变片沿构件的粘贴方向。(因为:△R=KεR,K 为灵敏度,R为应变片初始阻值,ε被测构件的应变量) 12.将电阻丝绕成应变片后,由于存在横向效应,其灵敏系数一般会减小。 13.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压的灵敏度也不同,全桥接法可以得到最大 灵敏度输出。 14.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通常可分为:桥路补偿法、应变片自补偿法。 15.根据工作原理,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理论上的非线性。 16.电涡流接近开关结构简单,根据其工作原理,不可用来进行类似如玻璃瓶、塑料零件以 及水的液位的检测。 17.在差动式自感传感器中,若采用交流桥路为变换电路,常出现零点残余电压现象,该现 象使传感器灵敏度下降,灵敏阈值增大,非线性误差增大。 18.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位移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系数的变化,两个次级 线圈要求反向串接。 19.电容传感器的转换电路包括:交流电桥、变压器电桥、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 20.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可逆型传感器,即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也可反之实现逆向变换。 21.压电传感器中压电晶片的等效电路,可以看作是一个电荷源与一个电容器的并联。 22.压电传感器测量电路常接电压或电荷放大器。其中若传感器输出接电荷放大器,则其输 出基本不受连接电缆长度的影响。 23.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中,前置放大器的作用是阻抗变换和信号放大。 24.目前,用压电陶瓷制作的力传感器一般不能用于测量静态力,而只能用来测量动态力。 25.热电偶热电动势的形成是由于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26.若组成热电偶的两导体材料相同,当参比端温度为20℃、工作端温度为100℃时,则其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最新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唐子西云:“诗初成时 ,未见可訾(诋毁 ,指责)处 ,姑置之 .明日取读 ,则瑕疵百出 ,乃反复改 正之 .隔数日取阅 ,疵累又出 ,又改正之 .如此数四 ,方敢示人 .”此数言 ,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 ,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 诗改一字 ,界判人天 ,非个中人不解 .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 ,昨夜几枝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 ,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 ,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 .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 .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 ,其人狂奔而来 ,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 ,相与大笑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 ( 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 2 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妇抚儿乳 B 处处志之 C 亲贤臣 ,远小人 D 策之不以其道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 2)须臾 ,其人狂奔而来 4 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为什么? 5 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 ,请分别概括 . (二)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 ,得良弓十数 ,自谓无以加 ,近以示弓工③ ,乃曰‘皆非 良材’ .朕问其故 ,工曰:‘木心不直 ,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 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 ,况天下之务 ,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 内省⑤,数延见 ,问以民间疾苦 ,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 ,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 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 .中书内省 ,属朝廷决 策的机构 . 1解释下列黑体字 . ( 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 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B 以塞忠谏之路也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咨臣以当世之事 3从这个语段中 ,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三)鲍君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 ,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 ,犹念不仁 ,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本主来 ,于罝中 得鲍鱼 ,怪之以为神 ,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 ,号为鲍君 .后多奉之者 ,病或有偶愈者 ,谓有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文言文试题测试题doc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形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顬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已以行义,亦复何就惧平?”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颜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B. 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 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崩殂”即为此意。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这不是选择君主的时机,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 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

测试技术试卷及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题1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 和 。 2.测量结果与 之差称为 。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 ,改善非线性,进行 补偿。 4.为了 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 桥臂上。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 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 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 ,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 。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 ,有效值的平方称为 ,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 ,后者频谱特点是 。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和 。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0()()x t t t δ*-= 。其几何意义是 。 二、 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 )。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 )。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 )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0 t t x t t π? ≥?=? ?

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 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 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 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 【二】[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

最新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

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耳朵)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心理活动: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 (一)《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的"论"字读_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 ___的书。(2分) 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5、第①句有通假字____ _通________,这一则用了___ _____、____ __两种修辞手法。 6、解释加点字: A、时____________ B、知___________ C、愠__________ D、识_________ E、厌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其不善者而改之。? 1、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2) 2、解释下列词语。 愠: 何以: 识: 诲: 说: 厌: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罔:殆:

测试技术题库完整

填空: 0-1、测试技术包含了_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内容。 0-2、测试系统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所组成。 1-1、如果所测试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这种测试称为_________测试,如果所测试的信号随时间变化很快,这种测试称为_________测试. 1-2、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__________;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__________。 1-4、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同时周期信号具有和特性。 1-5、某信号能够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来描述,可以准确预计其来任意时刻的值,则该信号称为。 1-6、数字信号是指时间和幅值都具有特性的信号。 2-1、测试装置的特性可分为_______特性和________特性。 2-2、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指标有_______及________等。 2-3、测试装置在稳态下,输出信号变化量和输入信号变化量之比称之为装置的___________。 2-4、测试装置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和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装置的___________。 2-5、测试装置输出信号的付里叶变换和输入信号的付里叶变换之比称为装置的_________。 2-6、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但有时间延迟t0的条件是:装置幅频特性A(ω)=_________;相频特性Ψ(ω)=_____________。 2-7、对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测试,可用和两种方法进行测试。 2-8、二阶系统的固有频率越_____,系统响应赶快影响其超调量的因素是二阶系统的______。 2-9、一阶系统的动特性参数是,为使动态响应快,该参数。 2-10、一阶装置的时间常数τ越,其响应速度越快;二阶装置的固有频率0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