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顺应时代而生,顺应时代而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规律。今天,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更是深深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不仅体现为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而且蕴含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发展逻辑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一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不断改变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概括,又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发展了的实践的历史。

1、马克思主义产生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原理、结论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磨合,不断更新和完善。

例如:《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迄今存在的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论断是基于原始社会存在部落所有制作出的。因为部落所有制是原始家庭的扩大,而当时的家庭已经存在由战争和债务交易而产生的奴隶,隐蔽地滋生着阶级压迫关系。正是由于对史前社会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才将后来私有制社会存在的阶级斗争一直贯彻到人类社会的起始阶段。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以确定的事实材料澄清了氏族公社无私有制、无阶级、无国家的实质。鉴此,恩格斯才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加注指明,只有原始公社解体以后社会历史才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注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斗争历史源头和起点观念的重要改变。

又如: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恩格斯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初的革命同时胜利论,到五十年代的两个“决不会”论断,到七十年代以后提出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再到九十年代提出利用合法的和平手段夺取革命胜利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演变历经40余年,几经修正,日臻完善。

2、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的看待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比如,《共产党宣言》发

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作序时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再如,1848年欧洲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为“伟大的决战已经开始”,“结局只能是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但是到了1895年,恩格斯则明白无误地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

对于理论认识的这种变化,恩格斯明确地说:“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所以,他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

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这种科学态度,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共产党人必须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开辟前进道路,同时又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

列宁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面对这样的现实,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认识,果断取消了基于战争环境与过去的认识而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余粮征集制,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从忽视、排斥商品生产转向有计划地利用商品货币的积极作用,并把发展商业视为“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近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在实践中,正是由于他敢于突破苏俄中心城市暴动的革命方式,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的依靠力量上,纠正了单纯依靠城市工人阶级的做法,锻造了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敏锐洞察和正确揭示时代新主题的同时,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搞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他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成功推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使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给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适应时代特征和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起点和层面上,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邓小平理论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进一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