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论文--人口红利的消失与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浅谈人口红利的消减与未来挑战

学生姓名专业

层次年级2011专科春季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学习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成绩

2013年03月05日

浅谈人口红利的消减与未来挑战

内容摘要:

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是否已经终结?对此,学界意见并不统一。然而,看看我们身边的变化就会发现,这一问题早已不是学术之争。

自2004年开始,中国以低端制造业为代表的工资水平已经进入了上升的快车道。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停顿了一年后,2010年春节前后,形势出现了“大逆转”,工厂接了单却雇不到人,提高最低工资又被提起。

今年年初至今,工资上涨一再加速,各省的最低工资已经平均上调了15%-20%。30年来,中国的“世界工厂”奇迹,除了受惠于开放的政策、丰富的自然和土地资源外,更得益于充沛、年轻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世界上首屈一指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大军,让“中国制造”以其价廉物美横扫世界。

曾有统计,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仅仅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1/4强。

但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遭遇了挑战。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年轻工人越来越少、流动性越来越弱,这可能继续促使薪水上涨。

同时,内需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提高国民的购买力,而大多数人购买力的提高必然来自收入的提高。中国也许需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新的位置(1)

关键词:人口红利时代最低工资上调中国制造

目录

前言 (1)

1 人口红利的概述 (2)

1.1 人口红利的消减的原因 (2)

1.2 人口红利的消减的性质及危害 (3)

2.刘易斯拐点 (3)

2.2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 (3)

2.3产生刘易斯拐点的原因 (3)

3.人口红利可持续发展 (4)

3.人口红利可持续发展构成要件 (4)

3.2关于可持续发展在学界的争论 (4)

3.3 比较他国的做法 (4)

4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人口红利二次增长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前言

我国劳动力供给发生重大转折。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量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这一趋势还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持续加剧。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国劳动力拐点“警钟”第一次敲响。近10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伴随着经济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我国告别了劳动力几近无限供给的时代,新增劳动力减少、技能型劳动者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并影响到经济运行的诸多领域。

初起于东部沿海部分行业的“用工荒”,近年已经蔓延到中西部;因“缺工”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不断冲击加工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并越来越制约着产业升级的步伐。

最新公布的权威人口数据,无疑再次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劳动力人口拐点来临,我国“人口红利”是否即将消失?有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比2010年减少2900多万人,人口抚养比也将持续上升。

不少专家认为,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中国的人口红利已趋于消失。也有观点表示,虽然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但我国劳动力总量依然较大,有9亿多人,未来一段时间“人口红利”仍将延续。

尽管在定性分析方面存在一定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劳动力持续增加、人口抚养比相对比较低的“人口红利”正在加快消减。并且,由于这种消减正值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其带来的深远影响不容小视。(2)

1人口红利的概述

1.1人口红利的消减的原因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使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是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主要针对年轻人多一些。

二是结构失衡,很多的人口比例,不太符合国际上对于一个快速发展国家的要求,比如说人口的学历比,工作的性别比。

三是地域不平衡,很多中西部的发展落后于沿海,北上广累计了太多的人,使得其他二线及小城镇发展乏力。

四是人口中创业人太少,无法提供充足岗位。使得劳动力浪费。

五是国际化不够,红利的人口不能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

1.2人口红利的消减的性质及危害

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以及老龄化加速势必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首先是社保基金缺口,中国银行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重塑国家资产负债能力》测算,20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达到16.48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经济增长系统性下滑,其中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日本从1990年开始进入一个“失落的二十年”阶段,1995年~2010年GDP年均只增长0.9%,固然1990年的资本市场泡沫破裂是日本经济走向低迷的重要因素,但人口因素不可小觑。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7.5%。放弃延续多年的“保八”目标,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肯定考虑了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影响。

根据一些研究者的测算,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过去十几年的年均GDP增长率基础上,分别降低1~2.5个百分点。除了经济增速受到影响,人口快速老龄化还将导致通货膨胀率走低,甚至会出现通货紧缩,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曾出现类似的情况。例如日本在1990年抚养比下降阶段。(3)

2.刘易斯拐点(4)

2.1刘易斯拐点的出现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2.2产生刘易斯拐点的原因

我国发展初期是以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维持生计”部门(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后经济发展又产生一个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为代表)。农业部门人口多、增长快。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其边际生产率非常低甚至为零,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此时,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资,农业部门就将涌入大量劳动力至工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由于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工业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