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方言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关于济宁民俗和方言的调查报告
班级
作者
学号
实践地点:济宁地区
实践时间:2012年1月至2月
摘要:
民间的传说故事、吆喝声、笑话包含着文化和语言多少年来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方言的发展。
通过它们我们能看到一个地方发展与兴衰,以及当地靠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它们已经成为非常有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他们迫在眉睫。
正文:
虽然我是个理科生,但我一直挺喜欢民间习俗这种东西的,特别是方言版的,它汇聚了人类很多的智慧。
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学习语言类的,为了保护方言他们在帮助政府采集方言,所以寒假里我有了一次采集方言的活动,主要是在我们济宁当地。
下面是我们录制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方言版文献(主要是谐音):
1、民间红事习俗:以前老人定亲,是家里老的说了算,不管瞎子、瘸子、男女年龄大小都不能随意定亲,只要男女两方的老人同意,那才能定亲。
定亲后,女方无论如何都要跟着那个男方。
到过媒的时候都有吉人看日子,算好,到哪天,哪个时辰,什么时候进门,什么时候下轿,下轿后面朝哪。
下轿的时候用两把椅子让娘家人给抬下来,抬到香台子(院子里摆放供香的台子)前面,香台子前有个木桶,里面放上铁铜碗,上面盖上锣。
把椅子放在木桶上,女方下轿的时候,她前面会有钱盘子,老人向前盘子里掷钱,不管哪个朝代,放上一串古钱就好。
女方手里拿着一双筷子,然后就下轿了。
走到香台子前新娘子就把钱盘子端下去了,端下去之后,有娶女客,送女客给新娘子管带,也就是用红线前身量量,后身量量,全身都量。
量完之后就戴耳环,耳环很长,娶女客和送女客都争着给新娘子戴耳环,谁戴上谁好,这样就戴上了耳环。
耳环子带上以后,把椅子搬开,香台子前面铺上红毯、红鞋,新娘子就跪下了。
新郎磕上四个头,这样就完事了。
该去屋里了,红席、红毯的铺上,一直铺到西间(西边那个房间),这边习俗是娶媳妇娶到西间,两个新人都到了西间。
喝交杯酒的时候面朝哪就在哪里放个大板凳,坐下喝交杯酒。
喝完交杯酒就要掀红盖头。
铺上放了个大斗,斗里放了个称,新郎就用秤杆来挑红盖头。
床上的斗里放着大火烧,新娘子多大就蒸几个火烧。
20岁就蒸20个火烧,30岁就蒸30个火烧。
挑开红盖头,这个时候新人双方才认识呢。
2、民间建房打地基、上梁习俗:盖房子,穷人要个地方就行;富的很隆重。
他们专门请风水先生,到家里看看哪天动工。
这些都看好,洼也不在乎。
他们的工不算钱。
在看好的日子里,插地工,就动工。
以前分华年,华年不能盖屋。
不是华年的时候,在四个角里挖土,这就算动工了。
第二年这样是华年也能盖屋了。
这年没有春天就是华年,有春天就不是华年。
到这个时候就出夯道,把土放进夯道打夯。
打夯要打一块砖的深度,要打三遍,打完三遍再填土,一直填到与地面相平。
以前打夯的时候,人们
生活不平均,找人帮忙,给人家粮食、工钱。
要么大包多给点粮食,要么管饭少给点粮食。
打夯要一遍遍地打起来,打夯需要六个人,四个人拉绳,两个人在夯道里扶夯。
一唱夯歌“六下里着手”,六个人就开始拉,一落地,夯的一下就打下去了。
打下去之后,这几人就接着哼夯歌“昂,夯来”“往前悠着排吧!”“昂夯昂夯嗨!”这样就又打了一下。
这样就慢慢地打匀他、排匀他、打好他。
然后就这样唱完,打完夯。
然后就砸盘台子,打坯,打的坯子半月多才能晒干,干了后运回家才能垒。
上梁的时候,富得长两个梁头,穷的长一个。
夹山墙用坯子垒起来,门窗垒墙的时候就放上了。
垒起来就放檲,屋心就放在脊檲上,脊檲中间放上两双红筷子,用红头绳系上。
屋心是铜钱,铜钱是串上的。
为主的是当家人,当家人的年龄多大就放多少个铜钱。
铜钱下面系上红布,耷拉下来,这就叫屋心。
还有红纸上写着,某年某月盖的。
这就要打笆堡,披林草散就盖上了。
3、民间地方特色:荒王陵离邹城六公里,埋着荒王,荒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他十九岁就死了,因为他求长生不老药,当时喝那个药为了长生不老,给药死了。
朱元璋认为他这样做太荒唐,故给他起名为荒王。
因为荒王在兖州做官,所以把他埋在了九龙山前面的上寨村。
根据道家的风水说,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埋荒王的荒王陵前面就是朱雀山,后面是玄武山。
左青龙、右白虎是指左边的蜻蜓山,右边是卧虎山。
前面有白马河,从荒王陵前面通过。
这是一个风
水宝地。
在九龙山头上,给荒王剪了一个地下宫殿,距地面有十几米深,他这个宫殿是用这个砖砌的拱形的,以此来防震,和咱三间房屋差不多大。
正门朝南,一边一个大石门,进去石门有一个防水的大缸。
里面是她的棺木,依然保存着。
那些随葬品都是复式件,两边都有刻得碑文,还有进荒王陵的通道。
现在有根据记载垒的建筑物。
荒王陵就是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所在地,是邹城的旅游胜地。
4民间传说:龙戏猪、猪吃糠在邹县城北有个九龙山,九龙卧虎呐,九龙山东边有个卧虎山。
九龙山前面五六里路有个朱山,后头呢有个武,武山,也就是四角墓,就是常说的前朱后武。
九龙山呐天天来吸这个朱山,“九龙戏水”,所以呢,把朱山顶上吸了个大坑。
来了个有名望的先生,说这是九龙戏的。
原来九龙山前面的有个姓上的老户人家,他那个时候就给朱元璋看坟墓。
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叫朱檀,他当时在哪里吃长生不老药,吃了这个药就中毒了,年龄小就死了。
就安九龙山头上了。
当时就姓上的一户,然后就起了个上寨村,在村的四周建了围墙,右前门也有了后门,就成了上寨村啦!有了上寨村他就不再来朱山吸水了。
朱山还有故事,他呐,在邹城东北八里路。
邹城城北呐有个糠山,后来发现糠山上也有个大坑,有个明白先生一看说,这是朱山的事,明白人说改改名字,就把糠山给改成岗山。
也就是现在的岗山岭。
这天夜里这个朱山又去吃西边的这个糠山,就把猪的牙给掰掉了一个。
从那以后,他就不再吃岗山了。
这也是岗山、朱山、九龙山的来历。
这是一个传说。
5、民间故事:孟母三迁
孟轲的父亲死得早,他和母亲娘俩过。
在付村,他家靠着个吹鼓手,他就跟着人家学吹叭哈。
他娘一看这不是个正业,然后就领着他搬到了邹县城西——庙户营。
走到那里,他家又靠着个杀猪的,他又喜欢上杀猪的了。
他就跟着人家扯猪腿帮忙,这就学起来杀猪了。
他娘一看这也不是正业,第三回就带着他上南关了,南关有个祠堂也就是学校,就在那里上学了,有老师教着他,他娘感觉挺好,就在南关开始织布了。
他后来上着上着又不听话了,又逃学。
他跟他娘说不上了,他娘正织布呢,拿过来剪子就把布咔嚓咔嚓剪断了,他一害怕,从那以后就在南关里好好上学了。
奇迹般的存活
有一年发大水,这户人家房倒屋塌。
他家里正好有一口缸,他就坐在缸里顺着河飘走了。
正巧呢,河里有一条大鱼,就这样连人加缸吃到鱼肚子里去了。
吃到鱼肚子里后,天空中有一只大鹰,大鹰把这个鱼又吃了,吃了之后,地面上有个射雕人,把这只大鹰给射下来了,
射下来后他就开膛,开膛后发现鹰肚子里有条大鱼,又把鱼肚子划开,这个人连着缸就从鱼肚子里出来啦!
6、民间笑话两则
一、三个女婿
从前有一大地主,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秀才,铁匠,淘大粪的。
话说这天地主过寿,三个女婿便来祝寿,在席上地主突然心血来潮想让几个女婿为他的寿辰做几首诗,诗的题目就是地主马棚里的那匹千里马。
其实呢这个地主最瞧不上他这个三女婿了,知道他是个大老粗,也想让他在人前出出丑。
大女婿沉思了片断便说:“我有一首,爹,您听听。
”便摇头晃脑的说道:“大雪如鹅毛,快马走南桥。
快马回来了,鹅毛水上飘。
”丈人一听连连称赞说道:“好好,不错。
”
二女婿不服气说道:“我也会作诗。
”便说:“铁棍水里扔,快马跑东京。
快马回来了,铁棍仍未沉。
”地主听后摇着头说道:“差强人意,没老大的好。
”
三女婿在一旁早急得脸红脖子粗的,一时没词。
地主便斜着眼问:“你说不上来了吧?”说完突然放了三个屁。
三女婿突然一拍大腿喊起来:“有了!”且听他说道:“丈人放个屁,快马向西去。
快马回来了,屁门还没闭。
”
地主听完气得晕了过去了!
二、准确部位
这天,两口子因为儿子吵架。
媳妇说:“孩子不听活,是该打,可你不应该老是扭他的耳朵。
”
丈夫问:““那要扭哪儿?”
媳妇说:“打屁股,那是块死肉,感觉不到疼。
”
丈夫说:“你傻了吧,屁股听得进话吗?”
7、民间歌谣
1、小麻雀喳喳喳,客来了把鸡杀。
鸡就说:“我下蛋下的皮子薄,杀我不跟杀个鹅。
”
鹅就说:“我的脖子长,杀我不跟杀个羊。
”
羊就说:“四个白腿向家走,杀我不跟杀个狗。
”
狗就说:“我看家看的喉咙哑,杀我不跟杀个牛(老板筋)。
”
牛就说:“我耕地累的直发急,杀我不跟杀个驴。
”
驴就说:“我套上磨呼噜噜,杀我不跟杀个猪。
”
猪就说:“我吃您一瓢脏水两瓢糠,拿过刀来向阎王。
”
2、小巴狗钻豆颗儿,拾个钱打酒喝。
喝醉了打老婆,打死老婆怎么过。
提喽叭哈再娶个,人家娶个巧巧女,咱家娶个脚老婆。
不会拐不会烙,胳了拜子揣窝窝。
揣的窝窝有翅膀,飞到家西榆树上。
窝窝回来吧,再揣窝窝不长糠。
3、小蚂蚱过马河,蒺藜扎了我的脚。
到家来给娘说,做双花鞋等着我。
4、小孩小孩你别馋,到了腊八就到年。
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送灶王,送走灶王扯麻糖。
5、扯大锯拉大锯,姥娘门上唱大戏。
接闺女叫女婿小外甥跟跶着,一棒槌打过去。
6、小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擀白饼,蘸砂糖,媳妇媳妇你先尝。
7、小巴狗带铃铛,晃啷晃啷到集上。
牛肉包大茴香,哪里吃庙堂上,
谁付钱老和尚。
8、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叫他奶奶买个烧饼哄下来。
8、民间吆喝
1、锵剪子来。
磨菜刀。
2、粘鼠板粘老鼠,打小老鼠都逮住。
3、卖破烂卖废铁,不能骑得烂洋车。
4、买豆酱甜酱辣椒酱,鸡精味精十三香。
5、算卦喽。
看相喽。
能看前程算婚姻,能知凶吉祸福。
6、卖豆芽、豆腐、豆腐皮,辣椒、大葱和芫荽。
7、包包子、调馅子,样样离不了五香面子。
结束语:
这样一次经历真的让我一生难忘,通过它我发现我们的生活用语中到处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我不得不感叹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聪慧,方言是多么的实用和伟大。
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遍,方言开始渐渐消逝在我们的周围。
我希望我真的帮到了这种伟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人敬仰。
也希望所有人能为方言的保留和传承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金乡方言志》主编钱曾怡马凤如著齐鲁书社出版
《汶上方言志》宋恩泉著齐鲁书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