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评估怎么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评估怎么搞
导语
随着媒体融合进一步深化,广播节目的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评估一档节目的质量,
不仅需要收听率和收听市场份额作为参考,同时还要从节目的舆论导向、节目定位、节目创新以及节目听评专家的意见等多方面因素做综合考量。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加深,对于广播节目的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如何保证节目听评结果的专业、客观,并让听评结果能有效地帮助节目提升品质,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直以来,广播节目的评估都是从节目导向、节目定位、节目内容编排制作、主持人语言和播音状态、节目的创意创新、声音质量及技术指标、节目听感等多方面予以综合评定。
新的传播格局下,随着广播受众中移动收听人群和参与互动人群的增加,应该把节目的新媒体融合度、节目的互动能力、市场影响力和节目的黏性也纳入考核,这样对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才更具指导价值。
新传播格局与广播节目评估的基本底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升级,各种广播和音频应用产品不断涌现,受众收听广播音频的时间更加随机,收听的频次也更高。传播渠道和收听方式的变化,给广播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助推广播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对于节目的评估,导向的引领始终是第一位的。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应坚守舆论阵地,在坚决杜绝不良不实信息传播的同时,推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思想、有营养的节目,这是广播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当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身边事。对于地方广播电台来说,采编的触角也延伸到了本土之外,传播技术的发展,把全球的信息汇集在一个屏幕之上。广播节目不愁没有内容,大家更多的工夫倒是花在“选择”上。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成了很多节目依赖的信息源之一。那么,网上这些内容都是真的吗?我们在进行节目考评时,发现过一些问题。比如:就在同一时段,A频率的节目在说转基因食品的新成果,而B频率的节目在说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并不是说所有节目都只能有一个声音,两个节目的问题在于他们表达的观点都不够全面,主持人在网上获得信息之后,没有进行必要的专家咨询、没有核实信息真伪就直接编辑播出。
再比如:2017年4月,“驾照要考科目五了”这则假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甚至有些主流媒体的新媒体端也跟风扩散。虽然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澄清,但在一段时间里还是对受众产生了误导。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能发布,这是节目考评的重要标准。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资讯需要核实真伪,随意转载、疏于核实是造成报道失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播节目评估与节目精品化建设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频率也在不断融合创新,广播节目的评价标准虽然也在发生变化,但是对广播精品节目的追求却从来不会改变。在“东方畅想——2017阿基米德声音盛典”上,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苏州电台)交通经济广播《阿万茶楼》主持人万鸣获评年度十大匠心主播之一。评委对十位匠心主播的点评中有这样几句话:“有这样一群人,用工匠精神打磨声音产品,让产品充满声音的魅力。有这样一些主播,用匠心描摹听到的世界,让世界舞起生命的色彩。他们全身心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节目,主播的名字已成为节目不可
或缺的一张名片。”都说成败在于细节,要成就一档好节目就必须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而这恰恰也是节目考评的目的所在。
01
节目的碎片化编排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适应伴随性收听、碎片化收听的需求,广播节目尝试碎片化编排,整点资讯、整点气象、实时路况是最初的实践,节目中小单元的插件式播出是碎片化的又一种模式。在苏州电台的各广播频率中,都市音乐广播(FM102.8)中“瞎三话四”“马世芳的金曲典藏”“寻城记”,交通经济广播(FM104.8)中“小兵说段子”“嘟嘟的十万个为什么”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小单元短音频。
移动收听打破了原来整点、半点的约会收听模式,即时收听要求广播节目在编排上更加细致。苏州电台尝试在整点、15分钟、30分钟、45分钟定点设置5分钟以内的小单元节目来调节听感,让即时打开收音机的移动人群也可以听到相对完整的一段节目,这也是新趋势下,对广播节目编排提出的新要求。
02
要注重节目互动的质量
节目离听众的距离越近,占有听众市场的能力就越强。与听众的互动是广播节目的一大特色,新媒体的出现,突出了媒体融合时代受众在整个互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方式,形成了新的广播节目形态,从微信、微博到音视频同步直播,听众的参与渠道越来越多,节目的声音元素也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要让互动成为节目的亮点、为节目加分,不是简单地读读听众短信,放放微信语音就可以了。节目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对互动环节的设计、引导以及对受众互动内容的筛选,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播出效果。因此,新形势下广播节目的考评标准必须细致到对互动效果的要求,包括对微信语音的音质要求。
苏州电台交通经济广播的早高峰节目《直播苏州》利用互动平台开设子栏目“观点冒泡”,让受众针对社会热点、民生话题等进行观点辩论。该单元的推出,大大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节目的气氛。苏州电台儿童广播(FM95.7)曾经有一档单元节目《冰棒辩论赛》,节目以辩论赛的形式,让听众通过发送微信语音进行辩论,再加上主持人适时地进行点评和资料补充,一改以往节目的单向传播,变为主持人和听众之间多方的观点交锋、互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可听性。
随着移动端传播技术的升级,现在广播节目的互动已经突破文字、语音的限制,实现与听众之间即时图文、视频交流,做看得见的广播已经成为现实。
03
强化口语化表达不可以弱化播读能力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广播节目从“播”到“说”,连新闻类节目也慢慢褪去了大家常说的“播音腔”,变为“说”新闻。语态的改变,让广播节目的听感更加亲切、轻松、贴近。在对广播节目进行评价时,主持人说的能力、即兴表达能力几乎决定了一档节目的水准,只会播读稿件的主持人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弱势。我们在评价节目时,甚至会忽略主持人的播音能力,会宽容口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主持人的播读能力弱了,播读稿件的准确率降低了,有的主持人甚至连流畅、准确地读完一分钟稿子的能力都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