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管壳式热交换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1—防冲板;2—折流板;3—浮头管板;4—钩圈;5—支耳
浮头结构示意图
浮头式热交换器 图7-4 浮头式换热器 优点:管内和管间清洗方便,不会产生热应力。 缺点: 结构复杂,设备笨重,造价高,浮头端小盖在操作中
无法检查。
适用场合:壳体和管束之间壁温相差较大,或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组合排列与转角排列

换热管中心距
涉及清洗,固定方法。
定义:管板上两管子的中心线距离。 确定方法:
换热管中心距不小于1.25倍管外径。

布管限定圆
用来决定壳体内管束的大小。

管板和管子的连接
管板和管子的连接方式有胀接和焊接,对
于高温高压下常采用胀、焊并用的方式。

胀接
胀接适用于换热管为碳钢,管板为碳钢或
釜式重沸器

类似浮头式、U形管换热器,清洗维修方便,可处理 不清洁,易结垢的介质,并能承受高压、高温.
2.2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流体的流程
一种流体走管内,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 走管外,称为壳程。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流 向另一端一次,称为一程;对U形管换热器, 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经过U形弯曲段流向另 一端一次,称为两程.
At
Mt
tt
式中:At—管程流通截面积,m^2; Mt—管程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ρ—管程流体的密度,kg/m^3; ωt—管程流体的流速,m/s

所需管数:
n 4At / di
2
式中: d i — 管子内径

每根管子的长度
L F / dn
传热面积
管程数:
Zt L / l


减少污垢的沉积和腐蚀的产生,提高了换热器的使
用寿命。
三、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
◆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关于管壳式换热器的国家标 准,是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和制造的主要依据。
◆ 标准代号为JB/T4714~4720-92
对浮头式换热器和冷凝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及U形管式换热器的具体结构形 式、基本参数及其组合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定型)。
弓形折流板
圆盘-圆环形折流板
折流板缺口尺寸
折流板的固定
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
拉杆结构
折流杆换热器

折流板使流体横掠管束,在增强传热的同时,
也会引起流体的诱导振动。

诱导振动对换热器的损伤
管子互相碰撞,当管子振动振幅大到足以使
管子经常碰击时,就会使管壁磨损变薄,直 至破坏;
管子与折流板孔壁因振动不断碰撞,从而引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能承受较高的压力, 造价低,管程清洗方便,管子损坏时易于堵
管或更换。 缺点:不易清洗壳程,壳体和管束中可能
产生较大的热应力。

适用场合: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
需清洗以及温差不大或温差虽大但是壳程压力不大的
场合。 为减少热应力,通常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设置柔性 元件(如膨胀节、挠性管板等),来吸收热膨胀差。


一边与流向平行,特点皆于等边三角形与正
方形排列之间,不宜用于卧式冷凝器底部, 换热管外表面的冷凝液膜削弱传热.

最不紧凑,便于机械清洗,用于需要将管束
抽出清洗的换热器,如浮头式换热器中。

对比正方形排列,板间距相同的情况下,流 通面积比正方形小,有利于流速提高. 多种排列方式组合 p45

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MPa、设计温度
不超过350℃,且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焊接
碳钢或低合金钢,温度在300℃以上,大 都采用焊接连接。
管板与换热管的焊接连接

管箱
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
管箱结构形式 1.隔板;2.管板;3.箱盖

壳体及其与管板的连接
在壳程进口接管处常装有防冲板或称缓冲板。

传递热量相同,泵功率相同,取代光管,节约材 料30%-50%
螺旋槽

主要用于强化管内气体或液体的传热,强化管内液
体的沸腾或管内外蒸气的冷凝,管内传热系数为光管
传热系数的1.5-2.0倍;管外传热系数为光管传热系数
的1.5倍.
缩放管
波纹管

波纹管优点

既强化管内,又强化管外,结构特点:波形
变化,管壁薄,小于1mm.
总的管子根数
管程总长
nt nZt
每程管数
2.2.2 壳体直径的确定
2.2.3 壳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确定纵向隔板和折流板的数目和尺寸 P55
2.2.4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2.3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传热计算

目的:使设计的热交换器能够在传热面积、
传热系数、平均温差等方面的综合结果满足
传热方程式的要求。 2.3.1 传热系数确定
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法

满液式蒸发器--管程:载冷剂;壳程:制冷剂

干式蒸发器--管程:制冷剂;壳程:载冷剂

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中, 蒸发器的型式主要是满
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两种。 满液式蒸发器中, 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 壳程,蒸发器内的液位保持一定。蒸发器内的传热管 浸没在制冷剂液体中。吸热蒸发后的气液混合物中仍 含有大量液体, 从蒸发器内逸出的湿蒸气经气液分离后 再回入压缩机。
起管子破裂;
振动的管子与管板连接处受到很大的应力,
久而久之就造成胀接和焊接点因应力而损坏, 并造成接头泄漏。
管子因振动反复弯折而引起应力疲劳,长时
间连续振动就会导致管子破裂。
振动引起应力脉动,会使管材中的微观缺陷
扩展,直至产生裂纹。
对折流板管式换热器而言,减少诱导振动振 幅的措施有: 降低横掠管束的流速; 提高传热元件的固有频率,如增加管壁厚 度,减小管子的跨度。
传热因子

科恩传热因子
jh Nu Pr

1/3
( / w )
1/3
0.14
柯尔本传热因子
jH Nu / Re Pr
( / w )
0.14
jh jH Re
2. 壳侧换热
流动复杂且存在旁流、漏流,需专门的公式
1) 无折流板时,按照纵向流过管束考虑;
2) 盘环形折流板
经验数据;实验测定;计算得出
管壳式热交换器所用的管子大多为圆管
光滑圆管的换热系数 外表面
内表面
管壁较薄时,近似公式 外表面
内表面
忽略管壁热阻,污垢热阻且管壁很薄时
O i K O i
2.3.2 换热系数的计算
1. 管内、外换热系数
流体通过壁面的换热系数,通过实验确定为
努塞尔数,传热因子,雷诺数的关系。

干式蒸发器中,由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直接控 制液体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管程,制冷剂液体在管内 完全转变为气体,而被冷却的介质则在传热管外的管 程中流动。载冷剂(冷媒水)走壳程,蒸发器中有数量 不等的折流板。

满液式蒸发器优点 传热效率高。液态制冷剂淹没大量换热管束,蒸发管 表面高度强化, 完全浸泡在冷媒中。 制冷剂蒸汽无需过热度, 从而蒸发温度可以大幅的 提升,大大提高机组的能效比,大容量机组能效提 升更加明显。【在冻水回水12℃, 出水7℃的条件下, 蒸发
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工、轻工等行业的水或有机溶媒溶 液的蒸发浓缩,并可广泛用于以上行业的废液处理。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计算


结构计算
传热计算

流动阻力计算
2.2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计算

管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壳体直径的计算 壳体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2.2.1 管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Re 3 2 10
wenku.baidu.com
4
3) 孔形折流板
4) 盘环折流板 Re 3 2 10
4
5) 弓形折流板
应用比较普遍,占主导地位,研究较多
温度可达5℃( 而干式仅为2℃) 】
满液式蒸发器缺点 满液式蒸发器需要注入大量的制冷剂 在采用氟利昂制冷剂时, 润滑油的分离较困难。
干式蒸发器优点 无需回油装置就能将润滑油带回压缩机。
制冷剂用量少, 为相同制冷量满液式蒸发器的1/3。 干式蒸发器缺点 当采用多流程时, 气、液两相制冷剂在端盖内转向时 会出现分离, 造成下一个流程中各管子中制冷剂流量 分配不均匀的不利现象。含气量越多, 分配越不均匀, 甚至会使有些管内无液体或液体很少, 使这些管子失 去了蒸发冷却的作用。 由于折流板与壳体之间一般都有间隙泄漏(即冻水短 路) ,降低了水侧的换热效果。

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图7-3 带补偿器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 U形管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 1.中间挡板;2.U形换热管;3.排气口;4.防冲板;5.分程隔板
U形管式换热器
U型管式换热器 图7-6 U形管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承受能力强,不会产生热应力。 缺点:布板少,管板利用率低,管子坏时不易更换。 适用场合:特别适用于管内走清洁而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 腐蚀性大的物料。

降膜蒸发器
将料液自降膜蒸发器加热室上管箱加入,经液体
分布及成膜装置,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内,并沿换热
管内壁呈均匀膜状流下。在流下过程中,被壳程加热
介质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器的 分离室,汽液经充分分离,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单 效操作)或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作为加热介质,从而实 现多效操作,液相则由分离室排出。 液膜与加热管的热阻小,传热系数高。可以多效 作业,很小的温差(6-8℃),就能正常工作。
第二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
间壁式热交换器

管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套管式、螺旋管式等 板式热交换器 延伸表面热交换器 蓄热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换热器
2.1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
基本类型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1—封头;2—法兰;3—排气口;4—壳体;5—换热管;6—波形膨胀 节;7—折流板(或支持板);8—防冲板;9—壳程接管;10—管板; 11—管程接管;12—隔板;13—封头;14—管箱;15—排液口;16—定距 管;17—拉杆;18—支座;19—垫片;20、21—螺栓、螺母

传热系数较光管高2~3倍,波纹管换热器具
有传热效率高,不易结垢,热补偿能力强.

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
等边三角形,同心圆法,正方形法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形式
有正三角形、转角正三角形、 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等.

一边与流向垂直,在相同管板面积上管数排列最多, 传热系数较高(与正方形排列比),节约管板面积. 换热管间不宜清洗,适用于不结垢护着可用化学方 法清洗以及允许压降较高的工况。
(4)填料函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1.纵向隔板;2.浮动管板;3.活套法兰;4.部分剪切环;5.填 料压盖;6.填料;7.填料函
填料函式密封
缺点:填料处易泄漏。 优点: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造价低,管内和管 间清洗方便 适用场合:4MPa 以下,且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 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使用温度受填料的物性限制。


最有效的防止诱导振动的方法是将流体由横 掠管束改为纵掠管壳,但纵掠管壳的换热系 数又不如横掠管束。 这是一对矛盾,这也正是新型折流杆管壳是 换热器产生的背景

折流杆换热器
折流板换热器的优点

纵掠管束,防止诱导振动的产生,提高了换热器的 安全性。 减小了壳侧流体的阻力,降低管侧的泵功。 增强流体的扰动,减少了横掠管束时的流动死区和 漏流损失,强化壳侧的换热,即壳侧的换热系数不 低于横掠时换热系数,传热系数可提高15%-50%。
进口接管及防冲板的布置

固定管板式中,两端管板均与壳体采用焊接连接,管 板兼作法兰用。 浮头式、U形管式及填料函式换热器中采用可拆连接, 将管板夹持在壳体法兰和管箱法兰之间。

管板与壳体连接结构

折流板
作用:流体反复地改变方向作错流流动或其他形式的 流动,并可调节折流板间距以获得适宜流速,提高 传热效率。另外,支撑管束的作用。 分类: 常用折流板有弓形和圆盘-圆环形两种,弓形的有 单弓形、双弓形及三弓形,单弓形和双弓形应用最多。
换热管

构成换热器的传热面.碳钢、合金钢、铜、塑料、

石墨材料。 在管壳式热交换器使用各种各样的管子,大部分
为直管和U形管。
一般情况下使用光管,当壳侧的传热系数比管侧 低时,如壳内为高粘度液体,气体,蒸汽时,使用 低翅管加强换热。
在另外一些特定情况下,选用双层管
横纹槽管

双面强化管,内表面环形凸肋,外表面环形凹肋. 管内换热系数为光管换热系数的2~3倍; 管外纵流条件下,管外传热系数为光管的1.6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