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演变及其积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演变及其积极意义

作者:薛飞

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修饰,这已成为一种常识性的语法规则。然而,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并不少见。特别是近年来,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日渐其多。因此,应该从历时的角度对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变化发展、产生发展的原因进行论述,并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加以分析,以便更科学地认识和对待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

【关键词】副词名词副名结构语义语用语义补偿信息量

一些语法事实证明,副词修饰名词现象至少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已经出现在现代汉语中,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种结构才受到语法界的普遍关注。其实,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产生、存在及发展是有一个过程并有其积极意义的。

一、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发展演变

作为一种客观的语法现象,副词修饰名词结构(以下简称副名结构)不是现代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它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一)古代汉语中的副词修饰名词

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虽然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其中判断副词最多,其次就是否定副词,另外还有一些范围副词和极少数状态副词也能够修饰名词,相关的语法实例很多,例如:

1.蓼者莪,匪莪伊蒿。(《诗经·小雅·蓼莪》)

2.诚齐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其姊者,亦烈女也。(《战国策·韩策》)

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6.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7.地大矣,生而弗子。(《吕氏春秋·贵公》)

8.实不天,子无咎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9.啻大云、岳之观。(王夫之《小云山记》)

10.得领了三口儿去洛阳探亲。图他救济。偏生这等时运,不遇而回。(《元曲选·看钱奴二折》)

以上10个例子中例1至例4中的“伊、诚、素、亦”是判断副词;例5至例8中的“匪、非、弗、不”是否定副词;例9中的“啻”是范围副词,表示“仅仅,只有”的意思;例10中的“偏生”是状态副词。通过句意理解,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副词大都兼有系词“是”的含义,有些还能使名词用如动词,如例7、例8和例10,这种用法不仅增强了名词的表达能力,而且也反映了副词用法的灵活性。

虽然古代汉语中出现过许多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但副名结构并没有作为一种合乎规范的语法组合固定下来,而被认为是名词的活用或文章在传抄过程中的讹误。大多数有关古代语法的书籍都把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归入词类活用,我国清代大训诂学家王念孙就认为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从他所作的注解中,我们便可以看出。

(二)近现代时期的副词修饰名词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语法的完善,进入近现代时期后,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一般分为程度、范围、时间、肯否、情态、语气、方式七种,最常见的能修饰名词的副词是范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次是时间副词和否定副词。

第二,现代汉语中副名结构的发展还体现在程度副词的进入和名词范围的拓展上。古代汉语中并未见过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而且名词的范围也很狭小。在这一点上,现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较古代无疑有了很大的发展,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已成为副名结构研究的重点,而且对名词语义特征的解释已成为研究副名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

不论是一般名词还是抽象名词,在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后往往都兼有了深刻的内涵意义,从而使这些名词在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了描述性语义特征。专有名词更是如此,这些名词进入副名结构后所表示的往往不再是它们本身的含义,而是与名词相关的一些性质特征。正是由于这三类名词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它们才能够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也正是在程度副词的修饰下,这些名词的内涵意义才得以彰显。

二、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存在的积极意义

副词修饰名词结构是一种客观的语法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无论在语言理论发展还是在语言运用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语言理论发展方面

从语言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表明语言组合是自由的,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也为语言发展提供了实际的语言材料,有利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以及语言理论的不断完善。

1.随意成句,增强表达效果

副名结构没有受到语法的制约,进入副名结构的名词由于受到副词的修饰而具有了陈述义,从而整个副名结构就能顺利地充当述谓成分。试比较以下两组例子。

A.田里杂草留学生呢,狗屁!

B.田里净杂草还留学生呢,狗屁!

A组句子中的名词直接充当述谓成分,只表示一种静态的判断。而B组句子与A组句子相比加入了副词,就加入了当事人对命题的主观评价,表达了厌烦、鄙夷的感情和态度。副名结构的运用往往能使句子带有某种感情色彩,使说话人的态度更加明确,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2.凸显名词的语义特征

进入副名结构的名词往往不仅是名词本身,而且还能表达许多与其相关的语义特征,使名词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从而带有形容词的性质。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

A.艺术

B.这棵树的样子很艺术

C.这棵树的样子很独特且美观

A中的“艺术”用入B时,它的意义便发生了转化,同时名词“艺术”的语法功能也发生了转化,很自然地表达出C的含义。

从以上两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副名结构不仅能使表达的随意性增强,自由度提高,信息容量增大,同时也为语言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语言课题和实际的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

(二)语义价值方面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副名结构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展下去就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语义价值。

1.有语义补偿作用

在我们的表达和交际中,经常会碰到某一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征无法用一个恰当的形容词来表达,副名结构中的名词取代的是形容词的位置,但它的内涵却要比形容词丰富得多,如果名词所指事物的内涵没有相应的形容词来表达,运用副名结构就有填补空缺的作用。例如,《北京青年报》上有这样一句:“本人长得很丑,但本人长得很中国。”(1991年3月3日)中国人长得什么样子,很难用一个形容词来表达,是中国人的内在性格还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在特征,很难说得清楚。而用“很中国”却能表达这一点,虽然不具体,但却能意会,这是其他表达方法无法替代的。又如《包身工》中有这样一句:“芦柴棒们过着非人的生活。”“ 非人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算非人的生活,这一点恐怕没人能用一个形容词准确地描述出来,因此,用“非人”这个副名结构来填补空缺,补偿表义。这种语义补偿作用在某些特殊格式和口语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如:“人不人鬼不鬼”是哪副模样,“僧不僧道不道”是何种身份,我们都无法在现代汉语中找到准确的形容词来表达,这种副名结构不仅“填补空缺”而且表达贴切,可谓一举两得。

2.有增大信息量的作用

副名结构使语义表达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语言张力,有增大信息量的作用。

(1)副名结构在表达上具有灵活性、模糊美,能激发信息接收者的想象力。

例如:老周虽然说级别和杨司长差了好几级,但在家里却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很男人,很领导的样子。(《小说月报》2003年石钟山《幸福生活万年长》)

例中提到的“很男人”“很领导”都具有丰富的蕴涵意义,营造的意象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美,给信息接受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副名结构使语言表达更显生动形象,新颖活泼,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人也太奶油了!”其中,“奶油”受程度副词“太”修饰,实际所表示的是:太缺乏阳刚之气了,用“奶油”来形容这一类型的人再适当不过了。《狂人日记》中有这样的话“狮子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人们在使用中往往将狮子与凶狠,兔子与怯弱,狐狸与狡猾联系起来,说“这个人真狐狸”就比“这个人真狡猾”显得形象具体,从而使整个句子更加别开生面,新颖别致。

(3)副名结构还有含蓄幽默、轻松俏皮的修辞效果。

例如:周小兰绝对天安门城墙。(贾泓源《街上流行红裙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