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情境创设的误区回归平实有效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情境创设的误区回归平实有效的教学误区一:追求热闹,缺乏实效

2006年在丽水市缙云县举行的省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两位教师对《原子结构的模型》的教学处理如下。

【案例一】a老师先从“缙云”的含义是“五彩的云”,讲到孙悟空驾着彩云来游览“仙都”景区,又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一首诗,并以水代酒敬学生,给学生发礼物(事先准备的暗盒和玩具手枪),接着进行“暗盒打靶”活动。教师强调使用玩具手枪的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后,学生开始轮流用手枪对准指定的几个小孔射击。本来要求学生根据暗盒后部的复写纸上子弹的击打情况猜测盒内

的结构,可惜事先没有强调暗盒不可打开,而且复写纸拆下的方法不够明确,有些学生在拆复写纸时打开了暗盒,还有的学生由于好奇心驱使而打开了暗盒进行察看。

[反思]a老师教学水平极高,能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设计出这样丰富的情境和有趣的活动,可见其功底之深厚。加上a老师澎湃的热情、幽默的语言,使得学生的情绪相当高涨,气氛非常活跃,听课教师也很感兴趣,整个情境引入用时12分钟。但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引入用了这样长的时间,效率究竟如何?再看这个活动,原本暗盒设计的想法很妙,能促使学生思考,可惜教学中没有发挥出活动的真正作用,学生只停留在玩手枪的兴趣上,没有去探究子弹穿过暗盒后出现各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学生也未从中领悟到原

子内部结构。所以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创设,只是学生玩耍的一个游戏而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让学生的科学思考淹没在玩的乐趣中。反思以上的情境创设,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导致活动形式过于花哨,淡化了教学目标。课堂不能光热闹,不讲实效!

【案例二】b老师通过分橡皮泥,分得越细越好,分到最后会怎样的问题引起学生争论,从而进入课堂教学。

师:原子究竟能不能再分,应该通过什么办法来知道呢?

生:实验。

(活动:桌面上小钢球滚动去撞击铅球和乒乓球。)

师:仔细观察钢球滚动路径有几种情况,为什么会这样运动?

生:小钢球如果没有撞到铅球和乒乓球就会沿原来运动方向直线运动;如果撞到乒乓球,照样沿原来方向直线运动;如果撞到铅球就被反弹回来或发生偏转。

师:小钢球撞到铅球和乒乓球上路径为什么不同?

生:铅球质量大,乒乓球质量小。

(课件演示α粒子轰击金属板,并猜测原子的内部结构。)

[反思]与案例一相比,b老师的引入更直接、更简便、更有效,看似普普通通,但他所设计的活动情境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较好地突破了猜测原子内部结构这个重点

和难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粒子撞击后轨迹变化的原因,达到外化活动激励促进内化需求的目标。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是为学生认知的需要而创设的,是在学生思维的活动中自然生成的。这样水到渠成,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并了解到原子核质量大但体积小、电子质量很小。这样的教学情境才有实实在在的效果!

误区二:完全照搬生活,缺乏整合提炼

【案例一】《光的反射定律》复习课片段

师:学校外面的路面怎么样?

生:坑坑洼洼。

师:下雨天,路面又会怎样?

生1:泥泞不堪。

生2:很潮湿。

师:还有呢?

生:(面面相觑)……

师:是不是有很多积水?

生:是。

[反思]表面上看,这个情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实际上,将生活情境原原本本地搬到课堂上来,过多的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导致学生不知所云,教师不得不自己告诉学生路面有积水。其结果只能浪

费时间,影响教学进程。要知道,科学问题不等同于生活问题,生活情境创设并不等同于再现生活现实。生活情境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有明确的指向,集中地体现相对单一的课程内容,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利用生活情境时应进行必要的整合、适当的提炼,以利于课堂的高效学习。

【案例二】《质量的测量》教学片段

师:(出示一枚小铁钉和一枚大铁钉)它们由什么组成?

生:铁。

师:这两枚铁钉都由铁这种物质组成,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一大一小 / 一轻一重 / 一个所含铁多,一个所含铁少。

师:大铁钉所含铁这种物质多,小铁钉所含铁这种物质少。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质量。

[反思]此案例的教学设计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找准新知识生长点,将生活情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起相应的概念,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使得课堂内容更具吸引力。

总之,教师应该走出情境创设的误区,回归平实有效的教学,善于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创设合适的高效的教学情境。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时代的弄潮儿,敢于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更应该做实干家,加强学习,善于透过现象看本

质,不盲目“赶时髦”,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为新课改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