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营养配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营养配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营养配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班级上册营养配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⑴使同学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加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

⑵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均衡性。

⑶学会从统计表中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技能目标:

⑴让同学了解并解决一些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⑵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及自主学习的技能。情感目标:

⑴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舞同学从多角度思索、探究、沟通、激发同学的新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⑵通过合作沟通,相互评价,提高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让同学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⑴提出问题:

老师:你们今日吃得什么饭菜呀?

〔同学众说纷纭〕

老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饭菜中主要有哪些营养吗?

同学1: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老师:你还真是博学多才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1:我预习过书。

老师:特别好,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其他同学可要加把劲哟,不然就落后了。

⑵点题:

老师:饭菜中的营养特别丰富,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我们今日着重讨论一下前三种。

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⒉探究新知:

⑴同学预习: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熟识新知,老师引导同学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径直给出的数学信息。

在同学预习中,老师应实时了解同学预习、探究的状况,随时建构调整教学环节。

⑵指导学习

老师:好了,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谁能告知大家小明这顿午饭的营养符合营养师的建议吗?

同学2:蛋白质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老师:完全正确,你是如何得到的?

同学2:依据100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宫保鸡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饭只有50克,是100克的1/2,所以米饭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克米饭中各成分含量的1/2,从而求得这顿午饭中蛋白质含量为27.45克,脂肪含量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营养师的建议出入较大。

老师:好聪慧,既然小明的午餐营养不均衡,那么营养师会给他什么

建议呢?

同学3:营养师会建议他多吃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老师:很好,那么就请大家根据营养师的建议,给小明也给你们自己设计一份既好吃又营养的午餐,好吗?

同学众:好

⒊巩固新知:

让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以小组为单位,评比最优午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设计。

北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四五六单元总复习教案(三维目标)

数学与体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回顾。 同学们,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和我们数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 1.出示例题。 六(1)班有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问: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得那些信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2.交流、汇报。 师:哪个组先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展示学生作业) 生1: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4个点分别表示4名同学。。。。。。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列表方法的做的。生1、生2、生3生4分别表示4名同学。 生3:…… (二)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乒乓球比赛最少需要几名同学参加?要打几场比赛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做。(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简明地说出自己的方法,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3.研究3名同学比赛的情况,交流、汇报。 (三)发现规律。 1.增加场数的原因。 (1)人数每增加一人,场数的增加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3名同学比赛的场次3场比2名同学比赛的场次1场多了2场,4名同学比赛的场次6场比3名同学的比赛场次3场多了3场”发现“增加的场数比赛人数少1”。 (2)为什么要增加2场呢?为什么要增加3场呢? 让学生说,引导学生发现“增加2场是因为增加的这位同学要分别和原来的2名同学比赛一场,所以增加2场。 (3)请大家猜想:5名同学比4名同学要多几场比赛?5名同学要比赛多少场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方法) 2.观察、发现规律。 请同学们结合图、算式进行观察,能不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明白:“从1开始加一直加到比比赛人数少1为止”这个规律。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4.3营养含量》精品教案

第4课时营养含量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 3.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 1.在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中,共有60人,其中60%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2.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 42%,55.8%,49.5%,240%。 3.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分数。 75%,120%,87.5%,62.5%。 二、探究新知 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等七个大类。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主要提供我们身体活动所需的热量;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维系我们身体平衡健康的;而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今天咱们重点研究关于黄豆的营养含量问题。(出示情境图) 并出示问题:250g黄豆中,蛋白质约有多少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文字表达。 画图的方式呈现数量关系,或者理解为:就是求250g的36%是多少? 1.通过前面的思考,理清了数量关系,从而让学生列式计算。 找学生到黑板演示:250×36%。 从学生的计算过程中,探究计算方法,主动引导学生探索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

方法,体会到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必要性。 2.在能计算的基础上,出示几道习题,让学生巩固百分数的计算: 25×60% 78×25% 100×79% 3.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黄豆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是多少的问题,进一步熟悉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4.想一想,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和分数?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转化过程,明确转化的思路,用自然的语言归纳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并进行巩固计算。 5.适当在数量关系中,明确单位“1”已知的计算方法,明白计算的思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 2.填一填。 (1)( )8 =0.375=30( ) =( )% (2)商场的衣服打两折出售,其中一件衣服的原价是300元,现价是( )元。 3.第一实验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的女生人数都占本校学生的总数的52%,两个学校女生人数相等吗? 四、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重温百分数化成分数和小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营养含量 (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方法一: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 250×36%=250×36100 =90(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3 营养含量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4课时营养含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 3通过活动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解决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数一样。先确定单位“1”是黄豆的质量。画图时也要先画出表示黄豆质量的 线段。 ②找出数量关系列式。 黄豆中蛋白质含量占36%,那么250 g黄豆中蛋白质的质量就是250 g的36%,所以这道题就是求250 g的36%是多少,应用乘法计算。 250×36% 师接着提问:式子中有百分数,如何计算呢? ③学生讨论后自己尝试计算,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想到要把百分数转化后再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可能有的学生会把36%化成,就和250相乘;也可能有的学生会把36%化成,再变成后再和250相乘。教师都给予肯定。 250×36%=250×=90(g) 250×36%=250×=250×=90(g) 小结:在计算与百分数有关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然后计算。 (2)算一算250 g黄豆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约是多少。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指导。 生:脂肪占黄豆质量的18%,所以用250×18%计算得出;碳水化合物含量占25%,所以用250×25%计算得出。 学生在计算两个式子时可能会把18%和25%化成小数再计算,也可能先把18%和25%化成分数再计算。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表扬。 2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 (1)让学生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 37% 25% 300% % 同桌两人讨论后完成,然后指名汇报。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 思考:①在计算过程中,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学生尝试计算。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师生汇总。 师生一起回顾归纳。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营养含量》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营养含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第3课,主要内容是营养含量,通过学习营养含量的百分数,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对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理解。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尝试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如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第3课,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但是在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温习已学知识,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些常见的百分数,如50%,75%,90%等,然后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说:“假设我们要把75%转化为分数,我们可以把百分号去掉,然后将75除以100,得到分数3/4。”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将一些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如75%可以转化为0.75。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教案第4章《营养含量》

《营养含量》 设计意图:《营养含量》这一课时是第四单元百分数的第三课时,是在认识了百分数和了解如何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之后的一节课。上新课之前,设计了复习巩固学生关于之前知识的学习,为新知识的掌握做好铺垫。新课的引入总是需要些设计来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所以我寻找了学生们吃早餐特别熟悉的豆浆,引出黄豆,引出今天学习的新课内容——营养含量。在研究过程中,设计了自主思考的环节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注意并解决新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学会整理自己的思路,在其中多与同伴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在层层递进的练习过程中,巩固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掌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在体验、探索、解决新问题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其相对应的能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营养含量》44-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地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2、 经历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 进一步感受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解决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 一、复习旧知 1、把下面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1)0.25 = 3.25= (2)=54 =8 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数是50,它的4 1是多少? (2)甲数是80,乙数是甲数的 10021,乙数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引入:出示黄豆实物,询问黄豆的营养成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学习内容:营养含量) 2、尝试学习: 出示课本情境图, ①说说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投影出示“有250g 黄豆”。 ②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 营养含量-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营养含量》教学设计 授课者:王崇 1、教学内容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营养含量》(教材44页、45页内容) 2、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旧知展开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黄豆营养成分”这一情境,将教材内容进行展现,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自然引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一新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分数乘法应用题作比较,体会两种问题的共同特征,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营养含量》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新授与实践相结合的课。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百分数乘法的初步研究;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数与代数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生活中与健康相关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百分数与分数和小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探究。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活动方面包括称豆子的质量、对讲课仪的操作、小组合作讨论、对讨论结果的展示等。学生在此之前近六年的小学时间学习。对这些过程有一些了解,蛋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也要明确注意事项及对课堂上突发问题进行灵活处理。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 学生经历过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在对一个数乘百分数的算法的探究中,当学生发现可以将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和小数来计算时,学生会遇到无法通过直接的方法解决%36250 一个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营养配餐》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营养配餐》 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营养配餐》这一课内容通过对体育中与数学相关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期望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有关自己健康方面的数据和青少年生长发育中营养需求的知识,对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合理均衡饮食产生积极作用。 2.我结合课本中主题图呈现出我国运动员积极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紧紧围绕“运动员的饮食搭配”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营养配餐的活动,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营养成分的小资料,再通过让学生帮自己设计菜谱,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并且让学生课前收集营养成分和营养配餐的资料,在课堂上展开交流,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配菜时注意营养搭配,学生在生活中并不太熟悉,学完了知识后,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原来食品搭配也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呀!”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想象的空间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这节课中,有些环节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于学生设计的食谱与小明设计的食谱都出现相同的问题,各种营养成分不能满足12岁儿童成长的需要,没能及时抓住时机利用

学生的资源,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使这份食谱有营养份量又合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对于一些配餐方面缺乏创新的指导,例如无肉类,如何补充脂肪、蛋白质等,如何又营养份量又合适品种又多等等。

营养配餐教案

营养配餐教案 【教学内容】 营养配餐,课本第45页例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营养配餐的过程,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2、通过营养配餐的活动,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营养配餐。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交流课前调查的资料。 谁能汇报一下你收集了哪些营养成分和营养配餐的资料吗?2、介绍小资料。 介绍营养配餐的常识。 3、点明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营养配餐问题。 板书课题:营养配餐 二、解决问题1、解决课本第47页“试一试”。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2)作出判断。 你认为小明这顿午饭选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指名回答)(3)计算、验证。 是否是这样呢,请大家根据前面的资料进行计算。 让学生完成填表。(直接填在书上) 学生填完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 (4)提建议。 你能帮助小明重新设计一下午餐搭配吗? 指名回答,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知识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47页“你知道吗”。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学后的体会。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能帮助人们进行合理搭配。 最后,教师指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体状况的人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也不同,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12岁左右的儿童合理的营养成分。 四、作业布置 1、小调查。

调查一下60岁以上的老人,一顿午餐应该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是多少?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巩固练习 1、营养师建议:12岁左右的儿童,一顿午餐大约需要脂肪23g ,蛋白质30g ,碳水化合物120g ,以及维生素等其他营养成分。请参照课本46页“小资料”,完成下面的习题。 ②请填好上表后说一说小伟的午餐选得好不好,并说明理由。 (2)请你根据上述营养师的建议,结合你的爱好设计一份午餐。 ①菜单: ②请计算出以上食谱的营养成分。 ③从营养的角度对你设计的食谱做出恰当的评价。 2、每100g 面条含蛋白质7.4g ,脂肪1.4g ,碳水化合物56.4g ,请你算一下150g 面条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多少? 3、嘴馋的飞飞最喜欢吃薯条了。星期六是中午,他一个人就吃了200克薯条,再也吃不下米饭或面条了。你认为他这样做合理吗? 4、每100g 感冒灵颗粒中含对乙酰氨基酚2g,一袋感冒灵颗粒重10g ,含对乙酰氨基酚多少克?弟弟感冒了,医生建议每次要服用0.1g 的对乙酰氨基酚,那么弟弟每次要服用多少袋感冒灵颗粒?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营养配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营养配餐公开 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营养配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营养配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 ⑵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均衡性。 ⑶学会从统计表中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能力目标: ⑴让学生了解并解决一些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⑵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⑴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⑵通过合作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⑴提出问题: 教师:你们今天吃得什么饭菜呀? (学生众说纷纭) 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饭菜中主要有哪些营养吗? 学生1: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教师:你还真是博学多才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预习过书。 教师:非常好,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其他同学可要加把劲哟,不然就落后了。 ⑵点题: 教师:饭菜中的营养非常丰富,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我们今天着重研究一下前三种。 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⒉探索新知:

⑴学生预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熟悉新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 在学生预习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探究的情况,随时建构调节教学环节。 ⑵指导学习 教师:好了,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谁能告诉大家小明这顿午饭的营养符合营养师的建议吗? 学生2:蛋白质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教师:完全正确,你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2:根据100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宫保鸡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饭只有50 克,是100克的1/2,所以米饭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克米饭中各成分含量的1/2,从而求得这顿午饭中蛋白质含量为27.45克, 脂肪含量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营养师的建议出入较大。 教师:好聪明,既然小明的午餐营养不均衡,那么营养师会给他什么建议呢? 学生3:营养师会建议他多吃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1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 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移后的图形。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面的旋转”主要知识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时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课堂上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首先设计了一个利用自行车车轮转动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的活动,即在自行车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观察彩带随车轮转动的情况,发现彩带转动后形成了圆。然后又呈现了三幅情境图,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第一幅图是“很多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点的运动形成线”;第二幅图是“雨刷运动时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线的运动形成面”;第三幅图是“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旋转形成体”。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2 1、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教材只是给学生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呢?首先要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和基本线索,理解是前提、是基础。其次要把握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另外,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些很好的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照搬就是因为学生的差异。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通读了本单元内容,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分数连乘的简便计算方法,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运算顺序,经反复思考,确定先复习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在教授分数混合运算时好与之相比较,从而发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而分数连乘的简算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时,都没有汇报到笑笑的那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此时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看,看懂了的在学习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全班汇报,通过这样的层层递进,让学生切实理解并掌握好了笑笑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3 营养含量 教案

第3课时营养含量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材第44页 二、教学目标 1.会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 3.感受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关心营养含量、重视营养平衡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能正确地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喝过豆浆,那你们知道豆浆是什么做的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正确!豆浆就是由黄豆做的,黄豆营养丰富,生活中的豆腐、豆皮、豆腐脑都是由黄豆制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黄豆具有多少营养。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教师板书课题:营养含量 二、学习新课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师:想知道黄豆的营养有多少,就要先知道各种营养的占比。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从图中可以知道黄豆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含量所占的百分比。 师:如果有250 g黄豆,那么蛋白质约有多少克?该如何计算?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提示:已经告诉我们黄豆中蛋白质约占36%,就是说250 g黄豆中约有36%是蛋白质,实质就是让我们计算250的36%是多少? 组织学生画线段图进行分析,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示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自己的线段图,说说自己的计算思路,并对思路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列示为250×36%。 探索计算250×36%的方法: 方法一把36%化成分数。 250×36%=250×错误!=90g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课本第4页观察与思考三,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学生通过自学大多能够明白:圆形的车轮平稳。但是为什么平稳就不清楚了,至于说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就更谈不上了。对于教材中提示的研究方法,很少有人看懂。应该说这些都在我的预设之中,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去讨论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滚动轨迹,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最后大多数学生明白了:圆形的中心点到边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中心点的滚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这样的车轮滚动时就平稳。也学会了解释为什么车轮不能是其他的形状。但在后面解决5页想一想的问题时,学生的解释再一次忽略了圆的知识。 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里想来想去好像分析不出是什么原因问了几个学生只说是“不会”。那么这个“不会”又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就意味着在解释的过程中要用到圆的有关知识,学生对自己具备的圆的知识可以说是清楚地(毕竟才上了一节课),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结合了圆的特征就可以,但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其次,这是第一次在数学课上接触用数学知识解释现象的题目,这第一次使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让更多的学生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也许就是学生那句“不会”后面的潜台词。 最后,从课堂上不难看出:学生更关注的是结论。车轮是圆的是因为平稳。井盖是圆的是因为掉不下去。这也许就是更多人的习惯了,我们早已习惯了标准答案,非此即彼。 面对新的教材,充满了挑战。而这挑战绝不仅仅是针对教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

数学六年级上册《营养含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营养含量》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旧知展开教学。本设计充分利用“黄豆营养成分”这一情境,对教材内容略做调整,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自然引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一新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分数乘法应用题作比较,体会两种问题的共同特征,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 2、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探究。在对一个数乘百分数的算法的探究中,当学生发现可以将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和小数来计算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将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这一理念,这既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也能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求教师完美地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思想方法,这些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会用到,数学课的魅力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上。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食物营养含量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师:(手里拿一把黄豆)请同学们估一估,这些黄豆大约有多少克?(约250g) 师:你们知道黄豆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师:你们的想法和营养学家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营养专家还检测出了有关数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约占36%,脂肪含量约占18%,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25%。 师: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引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我手中的这些黄豆含有多少克蛋白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有关蛋白质含量的问题。(板书课题:营养含量)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手拿黄豆的情境,结合课件,让学生了解到原来黄豆含有这么多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圆的认识(一) 1.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学生熟悉的“套圈”游戏引入,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游戏怎样才公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感悟圆的本质特征。“套圈游戏的 公平性”“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些问题的探讨都是为了让学生 充分体会“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能培养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圆的认识(二) 1.通过创设一个“找圆心”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利用经验找出这个圆的圆心,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特征。 2.教学时,让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统计对称轴数量的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特点,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3欣赏与设计 1.运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图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而且在分析图案和创造图案时,学生还将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因此,在认识圆后,学习“欣赏与设计”的内容,教学中要给予充分地重视。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美丽的复杂图案,其实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

得到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3.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拓,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和想象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设计,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圆的相关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理解“周长”的内涵,并具有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经验,而且接触过一些转化的数学思想,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明白圆周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从而为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做好铺垫。 2.在引导学生测量时,把教材中要求学生“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纸片”换成了“分别测量1元、5角、1角的硬币”。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因纸片过薄不容易测量周长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再就是考虑到三种规格的硬币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并且容易使学生理解“测量中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计算结果。这样在后面的计算中,学生更容易概括出“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些”。 3.按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特意安排了由易到难的分层次针对性练习,通过圆周长公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

《营养午餐》教学反思

《营养午餐》教学反思 《营养午餐》教学反思1 《营养午餐》一课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而设计的一节数学综合实际活动。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尝试教学法,以“激趣—尝试—讨论—再次尝试—总结提高”为主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午餐组合为题,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合作,总结,结合排列、组合、图表,完成对营养午餐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与提高。通过最后的采访与总结,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营养专家指出的一些关于合格营养午餐的指标,不是以命令式、指导式的形式提出来,而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想象中的午餐”与“科学的午餐”的冲突,产生对“什么才是合格的营养午餐”有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行探索认知。接着通过“小小美食家”与

“小小营养家”的讨论交流,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营养午餐的合理搭配上达成共识,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小采访”“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更具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激趣引入、巧妙设问,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下引入课题、产生疑问,在学生愉悦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在模拟现实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做菜、点评、评菜,使学生在乐中求知。通过“小采访”活动,使“关于胖与瘦的探讨”这一问题,以日常闲聊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中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本次实践活动,了解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看一看偏胖或偏瘦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在分析问题时,主要应从营养的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议。如:偏胖的同学可能是日常饮食中脂肪含量超标,偏瘦的同学可能是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过少,偏胖或偏瘦同学可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挑食、偏食的习惯,等等。指导学生就营养角度给偏胖或偏瘦同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如:饮食中获得的热量应该达标,脂肪的摄入不要超标,应当均衡营养,不要挑食、偏食等。也可让学生在课外了解自己熟悉的偏胖或偏瘦的人的饮食习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数学 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一)课后反思: 在学生已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的了解圆的各部份名称。学生对圆心与圆半径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3个环节1、以生为本,自主探究。 2、将“圆”有效整合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的文化特性。 3、在多元开放的情境下进行探索性学习。 本节课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的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掌握比较好。在教学后的反馈中表现出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比较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比较透彻。

圆的认识(二)课后反思: 回忆课堂:1、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验证。多次折纸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第一次折纸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多次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操作中体会交流,体会圆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有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轴对称的内容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个别学生已经忘记了,不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对于画对称轴,学生掌握得层次不齐,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练习的第三题有效的巩固了轴对称的知识。 3、使用建议。在学生交流对“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关系”的发现时,除了折纸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圆规画图的过程说明自己的发现。另外,个别学生不理解轴对称的含义。

欣赏与设计课后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拓,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本课是在学生对圆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和设计,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发展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在活动中教师也应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寓教于乐,这样,为学生创设的良好学习氛围更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题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教学圆规电化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