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早餐的制作-用微波炉烤鸡翅》(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劳动苏教版

营养早餐的制作-用微波炉烤鸡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鸡翅的营养价值及其制作方法;

2.学习微波炉烤鸡翅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使学生掌握一种健康的早餐制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营养早餐的制作,微波炉烤鸡翅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

微波炉烤鸡翅的加热时间掌握。

三、教学准备

鸡翅、调料(盐、胡椒粉、酱油、生姜、葱)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老师可以介绍一下鸡翅的营养价值,如蛋白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吃早餐,以及怎样才能健康地吃早餐。

2.制作步骤(30分钟)

1.将鸡翅用清水洗净,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盐、胡椒粉、酱油、生姜和葱,抓匀腌制15分钟。

2.将鸡翅放入微波炉转盘中央,盖上保鲜膜,并在膜上打上几个小孔,使鸡翅可以呼吸,利于烹饪。

3.将微波炉调制为高温模式,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根据鸡翅的大小和微波炉的功率而定。

4.将烤好的鸡翅取出,切碎后再重新放入微波炉中再次进行加热,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3.展示及品尝(20分钟)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下烤制好的鸡翅,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鸡翅的形态和颜色。

然后让学生品尝一下,让他们感受一下微波炉烤鸡翅的口感和味道。

4.小结(10分钟)

老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并问一下学生对微波炉烤鸡翅的制作过程和烹饪技巧有什么体会和感触。

如:大家觉得微波炉烤鸡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它和传统烤鸡翅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教学评估

老师可以考虑设置一些评估标准,如学生的鸡翅大小均匀、口感如何等等,从中了解学生对今天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六、课后拓展

老师可以出一些与烹饪相关的小练习,如查找一些健康的早餐菜谱,或者自己烤制一些不同口味的鸡翅,以便加深学生对于烹饪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一种健康的早餐制作方法,同时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相信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但也要注意课堂管理和课程安排,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营养早餐的制作-用微波炉烤鸡翅》(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劳动苏教版

营养早餐的制作-用微波炉烤鸡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鸡翅的营养价值及其制作方法; 2.学习微波炉烤鸡翅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使学生掌握一种健康的早餐制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营养早餐的制作,微波炉烤鸡翅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 微波炉烤鸡翅的加热时间掌握。 三、教学准备 鸡翅、调料(盐、胡椒粉、酱油、生姜、葱)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老师可以介绍一下鸡翅的营养价值,如蛋白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吃早餐,以及怎样才能健康地吃早餐。 2.制作步骤(30分钟) 1.将鸡翅用清水洗净,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盐、胡椒粉、酱油、生姜和葱,抓匀腌制15分钟。 2.将鸡翅放入微波炉转盘中央,盖上保鲜膜,并在膜上打上几个小孔,使鸡翅可以呼吸,利于烹饪。

3.将微波炉调制为高温模式,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根据鸡翅的大小和微波炉的功率而定。 4.将烤好的鸡翅取出,切碎后再重新放入微波炉中再次进行加热,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3.展示及品尝(20分钟)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下烤制好的鸡翅,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鸡翅的形态和颜色。 然后让学生品尝一下,让他们感受一下微波炉烤鸡翅的口感和味道。 4.小结(10分钟) 老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并问一下学生对微波炉烤鸡翅的制作过程和烹饪技巧有什么体会和感触。 如:大家觉得微波炉烤鸡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它和传统烤鸡翅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教学评估 老师可以考虑设置一些评估标准,如学生的鸡翅大小均匀、口感如何等等,从中了解学生对今天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六、课后拓展 老师可以出一些与烹饪相关的小练习,如查找一些健康的早餐菜谱,或者自己烤制一些不同口味的鸡翅,以便加深学生对于烹饪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一种健康的早餐制作方法,同时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相信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但也要注意课堂管理和课程安排,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第一单元 第6课时 《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一单元 第6课时 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引“探究”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2.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吧,大家边听边 想,这个数学家是用了怎样的办法来解决国王的 难题的? 学习任务一:体积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大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小,利用生活经验,转换成数学的体积概念,明白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它的体积。】 新知探究—习“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6例7。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并掌握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体会到物体是有体积(容积)的。 3.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提高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重 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 点 建立体积概念,把握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学情分析 体积和容积学生是首次接触,但生活中学生早已掌握了物体大小的比较,所以学习起 来难度不大,只需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它的体积,把生活中 物品的大小用体积表述就行,所以本节课就是将生活化的经验转化为数学概念的过程,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核心素养 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实验所用的杯子和其它物品

1.演示实验1: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桃。 (1)两个杯子一样大,则它们装的水会怎样? (2)将左边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你发现了什么情况? (3)为什么右边的杯子装不下左边杯子中的水了? (4)剩下的水和桃子之间有联系吗?是怎样的联系? 2.演示实验2:在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里分别放一个桃和一 个荔枝,再往这两个杯里倒满水。 (1)倒进几号杯里的水多一些?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大的物品所占空间大,小的物 品所占空间小) 3.小组实验:利用刚才的方法,比较一下龙眼、李、猕猴桃所占空间的大小。 (1)小组自主实验。 (2)交流汇报。 4.介绍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5.现在大家用体积的概念来描述一下刚才这些物品。 6.把大、小两块石子分别放入两个装满水的同样大的杯子 里。哪杯溢出的水多?为什么? 【易错点】学生在实验中容易把物体的体积和剩余水的体 积混淆,认为剩余的水越多,物体的体积越大,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会两者量之间的相反关系转换,同样的杯子,物体越大,给水的空间就越小,所以剩余的水量和物体体积之间是相反的。) 7.通过这些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任何物体都有体积,大的物体体积大,小的物体体积小) 8.商店把同样的盒装饼干摆成3堆(如下图)。这三堆饼干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以 整数》教学设计 教材名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2.在探究中发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感悟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老师:星期天,家里来了些小客人,妈妈特意准备了些果汁,我们去看看怎么分的? 1.量杯里有4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 喝多少升? 2.量杯里有1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 喝多少升? 口答) 例1:量杯里有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 可以喝多少升? 老师:这题的条件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5÷2 老师:对!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2.独立思考,讨论探究。 老师:以前做过像这样用分数除以整数计算题吗?你能不能联系已有的知识,想办法算出5÷2的结果呢?可以画图说明,文字说明,或者用算式说明。 3.充分交流,理解算理。 学生1:我们学过小数除法,把5化成小数0.8.0.8÷2=0.4(升)

学生2:4÷2=2(升) 学生:我画的长方形表示1升,把1升平均分5份,升就 是有这样的4份。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也就是 2升。 老师:这个过程怎样用算式来体现呢?(板书)4÷2=2(升) 老师:从这个算式可以看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如果有学生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作分子,分母不变。先不要提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学生3:4÷2×1=2(升) 学生4:将4÷2转化为分数,得到2/1,然后将2/1和1/5 相乘,得到2/5(升) 老师:你们听明白了吗?4÷2表示?×表示?它们相等吗?结合课件演示再次理解。(板书)4÷2=2(升) 小结:从这个算式可以看出,分数除以整数,还可以转化成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二、尝试比较,优化方法。 老师:通过积极思考,我们可以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研究数学的好方法之一。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劳动教案全

第一单元家政家用电器 第1课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初步认识电。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3、了解点的好处和弊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电与我们的生活 观察图画说说电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关系。 (二)读读议议 1、根据你的了解,电还有哪些用途?电是从哪里来到的? (电是由发电厂生产出来的。发电厂生产电的方式很多,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原子能发电、地热发电和潮汛发电等,其生产原理都是把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经输电线、变电站来到我们身边) (三)数数我家的家用电器 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分别都是些啥电器? 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脑、录音机、空调等。 (四)做做 1、填写表格 2、完成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培养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维护公共电力设施,注意安全用电,不仅是电力部门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判断下面的做法是否正确 通过讨论让学生正确地判断出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三)做一做 针对安全用电方面的种种隐患,请你拟定一份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1、学生自己拟定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2、同学交流补充 (四)认识警示标志 让学生认认当心触电、当心电缆和外壳带电,禁止触摸等标记 (五)学习触电急救处理 1、学生读技术信息栏中的《触电的急救处理》一文。 2、学生分组讨论 3、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4、师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6单元 考点4 折扣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6单元考点4 折扣问题-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概念,掌握折扣的计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折扣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折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练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折扣的理解和掌握。 1. 折扣的概念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打折促销活动的分析和实际计算中的折扣问题引出折扣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 2. 折扣的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折扣的计算方法,包括折扣率和折后价的计算方法。 3. 折扣问题的应用 在巩固折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应用折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折扣的差价、多次打折等。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通过例题+练习的形式深入理解折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折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折扣的计算方法,在练习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意识。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板书讲解、引导讨论和练习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打折促销活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折扣的概念。 2. 讲解折扣的计算方法(10分钟) 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折扣的计算方法,包括折扣率和折后价的计算方法。 3. 练习(30分钟) 在板书上出示几道折扣计算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题。 4. 引导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用折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折扣的差价、多次打折等。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应用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折扣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较多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通过课后作业和平时测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例子引出折扣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练习和引导讨论,学生灵活掌握了折扣的知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折扣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加强巩固。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澄迈县第二小学邱鸿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例7,练一练,练习十第1~6题。 学情分析:本班级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内容时,已经学会了分数乘法的计算,在具备分数乘法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倒数的认识》,我相信本班级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这一课时内容的学习,且学会这一课时也将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2、在充分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难点:1、0的倒数,整数、小数、带分数的倒数的求法。 教具准备:课件(或练习张贴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乘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将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学好吗?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展示(一).(二): (一)同学们认识以下各组汉字吗?请仔细观察每组汉字,你有何发现? 吴——吞杏——呆干——士 (二)仔细观察下列各组算式,再进行计算。 (三)计算过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指出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你们还能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答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写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的算式的比赛。(限时1分钟) (五)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表扬。进而追问: 1,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指名让学生回答) 2,那么你们是根据什么条件写出这么多的算式呢?(思考后指名让学生回答并集体交流订正。)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元第8课《消逝的恐龙》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3.8《消失的恐龙》教学设计

2、恐龙模型分类 (1)天上飞的:翼龙、飞龙……(2)地上跑的:雷龙、棱背龙…… (3)水里游的:鱼龙、蛇颈龙…… 3、恐龙视频播放。 4、思考:这些模型、图片中的恐龙形象是根据什么复原出来的呢? 明确:是人们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二、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 1、阅读教材资料,说一说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 明确: 1677年,一名英国牧师偶然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腿骨化石。这块化石后来被称为“巨人的遗骨”。 1823年,恐龙化石再度被发现,并辗转到了英国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的手上,巴克兰对这块化石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发表了一篇有关锯齿龙的论文。巨齿龙成为第1个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对恐龙的认识越来越多了。 2、有的化石发现于坚硬的岩层中,需要一点一点凿去外面的围岩;有的则从松软易碎的悬崖边掉落下来。 研究化石的科学家称为古生物学家,他们使用一些基本的挖掘工具,比如锤子、凿子和镘刀等把化石挖出地表,刷子则用来除去化石上的沙土。 观察教材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科学家是怎样发掘和复原恐龙化石的? 明确: ①科学家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②包装好化石,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③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 ④经过艰难的工作,一块块化石被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 三、连接恐龙和相对应的恐龙化石模型 正是因为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我们才看到了今天各种各样的恐龙形象。 1、你了解这五种恐龙吗?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阅读,分析, 交流 阅读,表述 查阅资料交流 通过阅读资料, 了解恐龙化石的 发现与研究。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二单元第3 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 际问题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引“探究” 1.比一比,说一说。 2.算一算

学习任务一:用图形分析 【设计意图:借助图形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具体计算方法,掌握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份之是多少,分析单位“1”的量,认清多或少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乘多或少的分之数。】 新知探究—习“方法” 出示p31例3内容。 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准备了三种颜色的绸花, 各种花的朵数用下图表示, 其中黄花有50 朵。 1. 红花比黄花多 10 1 ,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分析多 10 1 ,怎样思考? (1)这个题中,多 101,是多谁的10 1? (2)这个题中单位“1”的量是谁? (3)从图中可以看出红花多出的这一部分和黄花的多少是一样的? (4)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是求什么? (5)黄共有50朵,那么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怎么理解? (6)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 绿花比黄花少 5 2 , 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1)根据前面探究红花的方法,同桌共同研究绿花比黄花少的朵数。 (2)并流汇报。 (3)总结归纳:求绿花比黄花少的朵数,就是求黄花的 52是多少,直接用黄花乘5 2 就行。

【易错点:学生在理解“红花比黄花多 10 1 ,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时,常说成“红花有多少朵”,结合图例,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只研究的是多出的那一部分,两者不能混淆。】 学习任务二:用等量关系式分析 【设计意图:结合线段图,利用等量关系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等量关系式分析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借助等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1. 将例3的内容,尝试用线段图来进行分析。(学生独立画图,教师个别指导。) 2. 从线段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红花多的这一份,和黄花的多少一样? 3. 所以红花多的部分和黄花的多少相等? 4. 根据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可以写出怎样的等量关系式? 5. 有了这样的等量关系式,请大家代入数据尝试计算。 6.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绿花少了的朵数。 7. 尝试把下面的关系说具体。 红花比黄花多 41 绿花比黄花少5 2 8. 总结:求比一个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时,关键是什么?怎样算? 9.先说说各个分数的意义, 再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1)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 5 2 。 (2)实际用水量比原计划节约 9 1 。 10.毛衣的原价是56元,现在的售价降低了7 2 。现在的售价降低了多少元? (1)单位“1”的量是什么? (2)写出等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3)在计算此题中怎样使计算简便? 【易错点】学生在理解含有隐藏条件的题中,会出现找不到单位“1”的量的情况,遇到这种题型,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隐藏的单位“1”补充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写出等量关系式。) 学习任务三:达标检测,巩固练习 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基础练习

小学劳动技术营养早餐的制作用微波炉烤鸡翅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营养早餐的制作用微波炉烤鸡 翅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中,有一个有趣而实用的课题,即营养早餐的制作。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使用微波炉烤鸡翅的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在家中制作健康、美味的早餐。 教案目标: 1. 学生将了解到鸡翅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对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2. 学生将掌握使用微波炉的基本方法,并了解其在烹饪中的应用。 3. 学生将学会如何制作简单的营养早餐,并培养他们的自助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 1. 微波炉 2. 清洁的鸡翅 3. 盐、胡椒粉、孜然粉等调味品 4. 烤盘或微波炉专用烤盘 5. 水槽、洗涤用具和纸巾 6. 其他辅助教学工具,如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步骤: 引入:

1. 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或幻灯片,简要介绍鸡翅的营养价值,强调它们对身体 发育和健康的重要性。 步骤一:准备工作 1. 向学生展示清洁的鸡翅,并解释如何清洗和处理鸡肉。 2. 与学生一起准备调味料,如盐、胡椒粉和孜然粉。 3. 向学生演示如何将这些调味品均匀地涂抹在鸡翅上。 步骤二:微波炉的介绍 1. 向学生解释微波炉的原理,并强调在家中正确、安全地使用微波炉的重要性。 2. 说明微波炉在烹饪中的应用,如加热食物、烤制食物等。 步骤三:烤鸡翅的步骤 1. 指导学生将准备好的鸡翅放置在烤盘上,并将其放入微波炉中。 2. 设置适当的时间和功率,一般情况下,以中等功率烤制10-15分钟即可。但 准确的烹饪时间还需根据微波炉的性能和鸡翅的大小而定。 3. 强调学生在使用微波炉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放置金属物品、盖子等。 步骤四:烤鸡翅的检查和调整 1. 指导学生在烤制过程中检查鸡翅的熟度。 2. 如果鸡翅未熟,可以继续烤制一段时间,并定期检查熟度,直到鸡翅完全熟透。 步骤五:品尝和总结 1. 指导学生将烤好的鸡翅取出,并借助纸巾擦干多余的油脂。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3-3】用化石做证据教学设计

《用化石做证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现了三则用化石作证据的科学研究资料——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用化石证明大陆漂移说、用化石证明生物进化论,引导学生发现化石除了在古生物领域的研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外,还有着广泛的科学价值。第二部分,生命演化史不仅是生物进化史,实际上它也是整个自然界的历史,是地球演化史。它是一个真实、漫长、仍未终止的历史过程。基于化石的研究,人类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对生命演化史的研究。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漫长的生命演化史上,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与生命有关的话题。第三部分,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化石证据运用到对科学假说的研究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是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的。 二、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用化石作证据的各种科学假说的资料,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 价值。 ●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运用化石证据,证明“人猿同祖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 难点: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四、教学准备 用化石作证据的各种科学假说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化石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化石是如何形成并被发现的? (3)我们可以从化石的研究中得到哪些信息?

2.研究化石还有哪些重大的意义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10.用化石做证据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化石的科学价值 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 1.出示课本33页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了解中华龙鸟的外形特点。 中华龙鸟身体体型较小,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嘴里有牙齿,尾椎很长。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同时,它从头部到尾部都覆盖着像羽毛一样的东西。 2.中华龙鸟这样的外形与我们现代的什么生物比较相似呢? 3.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33页“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的一段文字资料,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 全班交流 4.英国的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了怎样的假说?化石又为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假说的成立提供了哪些证据? 赫胥黎提出的假说: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化石提供的证据:恐龙化石的骨骼与火鸡骨架非常相似。 古生物学家们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许多像鸟一样的恐龙化石。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辽宁等地发现了一系列带羽毛的恐龙化石。 2.教师小结:这些化石都为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假说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用化石证明大陆漂移说 1.教师引导:化石不仅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还证明了“大陆漂移说”。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33页“用化石证明大陆漂移说”这段文字资料,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 全班交流 2.大陆漂移说的观点是什么? 大陆漂移说提出了起初全世界的大陆连在一起,是一块联合大陆的假说。 3.化石又为大陆漂移说的假说的成立提供了什么证据?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优质课导学案_3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6、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积累由特殊到一般寻找数学规律的数学经验。 2、进一步培养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面数与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一面、两面、三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们所在位置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4人小组准备棱平均分成3份、4份、5份、6份的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研究正方体。 (课件出示正方体)我们把它的表面涂色,再把每条棱平均分成2份,按照分割线把他切开,能切成多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涂色?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板书课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提出问题:如果把正方体的每条棱都平均分成3份,再切成

同样大的小正方体,结果会怎样?(生想象) 4份呢?(抽生说) 2、小组合作探究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先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3、小组汇报,初步感受规律。 出示表格。(学生边汇报边填表。) 抽生汇报: 生1:切开后小正方体的个数,与求体积的方法类似。 生2:3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顶点,所以是8个。 生3:两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棱上(除棱的两端),每条棱上有1个,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2个面涂色的一共是12个。 生4:1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每个面的中心,每个面上有1个,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1个面涂色的有6个。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二)继续感知规律。 猜测:如果每条棱都平均分成5份呢?(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验证:动手试一试,验证规律。 抽生汇报验证结果。 (三)小结规律。 1、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顶点的位置,都是8个。 2、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每条棱的中间,个数都是12的倍数。 3、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每个面的中间,个数都是6的倍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共两套含板书设计-精品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二、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 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增 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 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共计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学习一一《地球的形状》。 (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 【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 (三)、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是 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 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 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 (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 (西班牙)。 结论: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一一(地球是球形的)。 (四)、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复习内容:分数乘、除法计算及简单分数实际问题(教科书第_4页第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在运用分数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这些运算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1.口算下列各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_4页的第1题。 (2)指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小结:怎样计算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两种情况)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包括分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及整数除以分数) 2.计算练习。 (1)出示课本第_4页第2题上面8题,学生每人计算四题。 (2)结合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评,注意分析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及如何改正。 (3)出示第2题的下面三题,学生独立计算。 讲评学生计算情况,请学生说说计算分数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

么。 3.名数改写。 出示题目:2/5时=()分 4/25千克=()克 3/5米=()厘米5/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7/20公顷=()平方米340立方分米=()立方米 54分=()时255毫升=()升 (1)先请学生说说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左边四题或右边四题,完成后指名口答,说说怎样改写的。 4.先找出单位 1 的量,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1)女生人数占全班的2/5。(2)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增加1/8。 (3)柳树棵数的2/3和杨树棵数相等。(4)已经修了水渠全长的3/7。 请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练习,说说每句话中的单位 1 的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下列题目: (1)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1/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耕地_公顷需要多少小时? (2)一台节能冰箱每天耗电3/4千瓦时,学校食堂有3台这样的冰箱,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共耗电大约多少千瓦时? (3)六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六(1)班捐了_0元,六(2)班比六(1)班多捐了1/5,六(1)班捐的钱是六(3)班的3/4,六(2)班和六(3)班各捐款多少元? (4)甲、乙两站相距_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行了全程的3/5。这辆汽车离甲地有多少千米?离乙地呢?它离甲乙两站全程的中点有多少千米? (5)某天下雪,双联公司有1/9的职工迟到,第二天仍然下雪,迟到的人数是第一天的3/4。第二天准时上班的职工是全公司职工的几分之几? (6)吴叔叔在家铺地砖,5/2小时铺了3/4平方米,平均1分钟能铺多少平方米?铺1平方米要多少小时?

苏教版最新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课堂教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六年级上学期的劳技学习,学生对于木工、金工等一系列技能,已经非常熟悉,也能够完全的看懂一些木工、金工的符号,并且能够根据要求制作完成简单的木工、金工小作品。本学期,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如种植知识等。本学期的劳技教材加入了毕业纪念册和创意小礼物的学习,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更加提高,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家政——种植 1.认识常见花卉和种植工具,学会土培吊兰的方法。 2.学习水培发豆芽的方法。 3.掌握菊花扦插的方法。 4.学习小花圃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花圃管理技术。 5.掌握南瓜和毛豆种植的方法和技术,能自己种植南瓜和毛豆。 6.学会插花的两种基本造型——倒T形插花、半球形插花。。 第二单元技术初步 1.掌握毕业纪念册的制作过程与方法,学会传统的线装书的装订方法。巩固装订、剪折、绘制等技能。 2.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审美能力、设计创新能力,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 3.学会交流合作,学会感恩,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4.掌握创意靠垫的制作步骤,能用已学的缝纫技术完成作品。

学会用折、剪、粘等方法,制作出美丽的纸艺花卉康乃馨,用它来美化生活,表达情感。 5.了解创意台灯的结构,运用木工、电子电工、缝纫、金工等多种技能完成创意台灯的制作。 6.提高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7.体验设计的乐趣,学会欣赏和评议作品。 三、总的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6)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7)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8)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9)采用弹性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