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藤博文的宪政思想及实践(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

04-10作者简介:朱华进(1990-),男,硕士研究生;E -mail :1976217782@qq.com

第13卷 第5期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3,No.52014年10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Oct,2014

文章编号:1671-7041(2014)05-0098-06

论伊藤博文的宪政思想及实践

朱华进

(湘潭大学历史系,湖南湘潭 411105)

摘要:伊藤博文是继大久保之后明治政府中最重要的政治家,身为明治政府第二代领导核心,他是明治宪法及其配套的政治体制的主要创建者,对近代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伊藤博文在制定明治宪法前后的宪政思想进行尝试性剖析。他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主要体现在明治宪法当中,突出表现为稳健的渐进主义、天皇主权下的立宪和德意志式的立宪君主制,其中伊藤博文在制定明治宪政体制时对德意志的宪政模式的吸取主要体现在内阁与议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方面。

关键词:伊藤博文;宪政思想;立宪

中图分类号:D731.321 文献标志码:A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近代著名政治家,明治维新后的一系列政治改革背后都有其身影,被誉为“明治三杰”之一,特别是他领导编撰了影响深远的1889年明治宪法,获称为“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是日本长洲人,德川幕府末期藩士出身,在养父家取得武士身份,早年师从吉田松阴,投身于“尊王攘夷”运动,后来留学英国成为开国论者,跟随岩川使节团出访欧美时,获得大久保的信任,并成为其左右臂。大久保被刺杀后,他开始掌握政权中枢。

为对抗轰轰烈烈的自由民权运动,伊藤博文于1882年赴欧美进行宪政调查,归国后确定了以德意志君主立宪道路为模板的日本宪政道路,并依据国内情况采取了稳健的甚至是相对保守的渐进主义道路,在1889年制定和颁布了明治宪法。在这部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当中,在强化主权在君的前提下,也对天皇权力作了一些限定。可以说在立宪政治体制的制定和成立时期等重大问题上,伊藤始终处于决策地位。本文拟对伊藤博文在制定明治宪法前后的宪政思想进行尝试性的剖析。

一、稳健的渐进主义路线

明治政府建立后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积极鼓励和提倡模仿、吸收欧美的一切文明,刮起了一阵强劲

的欧化风潮。特别是在明六社等团体的作用下,西方近代的民主、自由思想在日本风靡一时,并最终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自由民权运动。但是,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出现了盲目模仿西方文明的虚假文明开化,以及极端的欧化主义的倾向。如在自由民权运动期间,“浴池有自由澡堂、自由温泉,点心有自由糖,药店有自由丸,饭店有自由亭,其他有自由评书、自由跳舞、自由帽子”

[1]71

,这种粗糙移植西方自由主义

的表象,其实质是一些过激的心理,导致传统伦理丧

失,人心涣散,道德水准下降,再加上在自由民权运动中出现的农民暴动等过激行为,使得伊藤博文反思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推动政府作出相应的对策,“自由民权运动越是利用穆勒、斯宾塞、卢梭等英法式的自由主义来猛烈攻击政府,政府也就不得不越发倾向于德意志式的国家主义”

[1]158

而伊藤博文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自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和思想已经在潜意识中支配了他的思想和行为。虽然接受了西方文化,理智上对传统进行有限的批判,但从情感和意识上来说,伊藤博文无法摆脱传统观念如忠君意识、武士道精神的束缚,无法轻松地接受一些不切实际的、过度的西方政治思想。虽然伊藤在访问欧美时,吸收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兼通东西方的政治理念,但不可能一夜之间从封建士族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仍然是一位具有资产阶级近代思想的封建政治家,还不可能形成彻底的资产阶级思想。同时,伊藤博文也认识到,刚刚建立明治政权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

第5期朱华进:论伊藤博文的宪政思想及实践99

患的境地:国内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资产阶级不成熟,腐朽的封建制度尚未瓦解,如果过于简单地移植西方宪政制度,这种过激的行为必然会引发国内激进主义者和保守派的强烈冲突;而在国外,日本时刻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在这个奉行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拥有实力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国内秩序,大力实行置产兴业,建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此,必须统合国内激进派和保守派的意见,实行稳健的渐进主义立宪路线,这样既不会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也能使宪政沿着西方的宪政道路出发,不会引起激进派的强烈不满。

因此,伊藤博文极力反感激进派所宣称的自由民主的宪政主张。在他看来,这些主张过于激进,显露出与政府的设想和步骤不协调不一致,尤其令伊藤博文不能忍受的是,“自由民权运动不断向上下两个方向渗透,引起了局势的剧烈动荡”[2]37。所以在1882年伊藤博文赴欧美进行宪政调查,在听取了德国学者的教导后,兴奋地说:“我国目前的形势是将英、美的自由激进论者的学说当作金科玉律,几乎将国家颠覆。(这次宪法调查)找到了对付他们的道理和方法,死而无憾。”[3]296他认为,制定宪法实行宪政,一方面要吸收西方的宪政经验,另一方面更要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要做到“博采各国之长,但不丢掉我国国体的优点;广兴民议,公集众思,但不能有损我皇室大权,总揽干纲,建立有极,以垂万世不拔之基”[3]27。在伊藤博文看来,日本实行宪政的背景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日本最大的实际政治情况是天皇和皇室的存在,要使在日本能够顺利地实行宪政,必须发挥天皇的核心性作用。所以,在通观西方各国的宪政制度后,伊藤博文认识到尽管英法美等国的宪政制度较德国的发达和完善,但是不符合日本的政治传统。而德国所实行的宪政制度更适合于日本,他曾论述道:“由英国人实行、且被其称为最好之政体,乃由皇室、贵族与民众三要素共同组成,……然上述三者与吾国无一相同,三者之关系亦与吾国事实不符。其中贵族更有天壤之别。(吾如拿来使用)遂缺三足鼎立之一足。缺一足,而欲以二足立鼎者,三尺之童,亦会笑其之嗤。”[4]72当然,在吸收德国的宪政制度中,伊藤博文也没有原搬照抄,而是在本国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以吸收,使得明治宪政模式更容易为日本民众所接受。

以“明治十四年政变”为标志,伊藤博文的“渐进论”打败了大隈重信的“激进论”,成为制定明治宪政模式的主导潮流。而在这之前,伊藤博文就一直坚持渐进主义路线,与激进主义作斗争。他在对1875年诏敕中所表达出的“逐步建立国家立宪之政体”进行解释时说:“履行之期仍需在岁月积累之后。”“今应先固基址、次构柱础、终及屋次。举行之序,固有缓急。”[5]而自由民权运动则使伊藤博文认识到日本实行宪政的必要,便加快了制宪的步骤。伊藤博文在明治十三年末向天皇呈递的枟宪政意见书枠中,对于日本实行宪政的日期是这样说的:“有皇上陛下亲自圣裁断,开诚布公,作主告知天下以渐进之义,使人民明确圣慔之所在。”[6]而大隈重信在政变前上陈天皇的枟宪政意见书枠所提的“于明治十五年末选举议员,于明治十六年初开设议院”的主张,为伊藤博文所不容,斥责这种观念过于激进:“大隈的意见书实乃意外之激进论,博文甚为鲁钝,不能随从骥尾。”[7]107

在渐进论思想的指导下,伊藤博文在1883年完成历时一年的欧洲宪法调查返回日本后,逐步为建立立宪政治作准备。1884年伊藤博文在宫中设立制度调查局,负责法制、职制的制定、修改与废除,他亲自担任局长兼宫内卿,并大规模增加皇室经费,使得天皇的财产足以支付海陆军的经费,而保证将来不会受到国会牵制。这样做,有利于降低宫内集团对天皇的影响,加强内阁与天皇的直接联系,建立由内阁辅助天皇的体制。其次,在进行宪法调查时,他深感欧洲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希望在日本也建立类似于欧洲的贵族制度,使之成为皇室的保障。所以1884年在伊藤的建议下,天皇公布了华族令,设立五等爵位,建立了华族制度,为组建贵族院作了准备。1885年,在伊藤的建议下,天皇废除太政官制,实行西方资产阶级的内阁制,由伊藤博文担任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执掌了政权。这样,宪法起草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各项制度的健全为立宪制度的建设提供了稳固基础。自1886年起,伊藤博文开始正式进行起草宪法工作。经过不断的反复修改,才达成枟日本宪法修正案枠,并在1888年提出设立枢密院,作为最高顾问机构,在天皇监督下审议宪法,得到了天皇的支持。最终在1889年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了枟大日本帝国宪法枠,即明治宪法。1890年开始实施,进行了大选。1890年11月帝国议会也正式成立,明治宪政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可见,从明治宪法的准备、起草、颁布以及实施的各个阶段,都反映了伊藤博文的“渐进主义”的主导地位。

总之,伊藤博文的渐进主义路线,体现在理念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