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趣味故事15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和贼的故事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启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大器晚成的崔林

东汉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绍处当门客。“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崔琰被曹操所俘获。曹操看他是位人才,便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任职。

曹军几次狠狠地打击前来侵犯的匈奴人,最后匈奴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来大量贡礼。匈奴使臣回国前,要求曹操接见他,并说:“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来形貌一定威严,愿意一睹风采。”

曹操听了手下的报告,觉得匈奴使臣的要求合理,不好拒绝,便让有关人员安排会见的的时间。

会见前,曹操觉得自己的个头太小,不够威武,很难令外国使臣敬畏,便让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则扮作贴身卫士,手扶配刀,站在一旁。会见结束后,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询问对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臣说:

“魏王长相风流文雅,气度宽宏,可他身边手扶佩刀的卫士却很威严,令人望而生畏,有帝王之相。”

曹操听了匈奴使臣的评价,觉得此人很有眼力。

实际上,崔琰不仅长得相貌堂堂、举止不俗,分析事物合情合理,而且知人善任,爱惜人才。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平时说话不多,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在亲友之间走动,特别是成年以后淡泊功名,一时之间没有什么大成就。

为此,亲友们谈起崔林,都会显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样子,评价崔林说:“崔林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与崔琰比可是差远了。”

崔琰却有自己的主见,他每次遇到亲友,都对他们说:“我与诸位的看法不同。我以为人的发达有迟有早,我不过早作了几年官罢了,哪里比得上崔林呢?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以他的见识和才干,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崔琰的眼光果然没有错。崔林的才能的确很出众,他从小虽然默默无闻,但一直刻苦学习,注意天下大事的变化,暗中积累了很多的知识,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成为利国利民的有用之才。不久,崔林的才能被曹操发现了,曹操先是任命崔林为主簿,后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到文帝时,崔林竟官至司空,封为安阳侯,成为魏国的股肱之臣。

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早就已经声名远扬了,而有的人却要等到年龄很大了才会有所成就。生活中面对别人的成功要耐得住寂寞,需知人才是需经过长期的磨炼方能有所成就的,只要你有着足够的毅力就一定会走上成功之路。

费马量树

一天,费马到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家的后院儿里有三棵

大树(如图①)。他们家喜欢把绳子栓在树上用来晒皮革。细

心的费马发现,主人家的绳子一长一短。当他拴好连接B、C 图①

的绳子后,才发现另一根绳子连距离最短的两树A、C也够不

着,但拴B、C的绳子还长出一截儿。于是,主人将两根绳子接在一起又试了试,可总长度仍然不够AC+BC或AC+AB或AB+BC的长度。

主人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已经开始打算放弃了。费马走过来,拿过主人的绳子主动请缨要试一试。他看了一会儿绳子,灵机一动,把长绳的两端拴在B、C两棵树上,短绳一端拴在A树上,另一端拴在长绳了中间(如图2),长绳子由于短绳子的拉扯变成了两段折线,

而不是一条直线。这样一来,绳子的长度得到了充分利用,主人连连夸奖费马的聪明。

图②

鸡兔同笼

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启示】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骄傲的小明

小明是班级中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每次的测试和训练,小明的成绩是一直最靠前的,就这样,小明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性格,甚至,在同学们请教问题的时候,都说别人太笨不愿意搭理。关于这些,老师们都看在眼里,所以,老师想给小明进行关于数学态度的教育,于是,老师给小明带来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题目:

能不能把九个数字1、2、3、4、5、6、7、8、9分成三组,每组三个数,并且使各组的和都相等?

就是这样的一个题目,小明认真思考了半天,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结果。老师给小明的提示是,这个题目属于他们的学习范围,小明听了之后,感觉到很惭愧,并且,主动和老师承认了自己太骄傲的学习态度。老师听了之后,叮嘱了小明,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数学,更要注意帮助同学们。

最后,老师公布了题目的分析过程以及答案:

先计算九个数字的总和:1+2+3+…+9=45。把它们分成三组,使各组的和相等,因为15+15+15=45,那么,每组的和是15。

7、8、9这三个数必须在不同的三组。包含9的一组,另两个数的和是6,因而只能是2、4或1、5。

如果9、2、4在一组,那么含8的一组中另两数之和为7,只能安排1和6,剩下的7、5、3在第三组。

如果9、1、5在一组,那么含8的组中只能安排3和4,剩下的7、6、2在第三组。

因而本题共有两个答案:①9+4+2=8+6+1=7+5+3;②9+5+1=8+4+3=7+6+2。

启示:上面的数学小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积极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井里的驴子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