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之我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深地感到: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过分注重了语言文学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新的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带来

了新的生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笔者对其的破解和研读,应该首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教学思想要遵循开放性原则。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张孝纯先生就提出大语文观的教学思路,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这在语文教学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巨大贡献。今天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来看,大语文观教学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思考、努力实践的一个课题。这种开放性教学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某一个学科领域,要首先将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人类知识体系之内,各种知识和能力都要涉及到,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千万不能像以前那样,只要求背一些书本上的东西。当然,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通才、全才、复合型人才。

语文教学内容要遵循连贯性原则。语文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在备课、授课、辅导、练习时一定要将所教知识讲深、讲透、讲活,将之运用到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乃至整个人类知识的广大范围来进行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只将语文课本上的字、词、句、篇及思考练习题教给学生即可,教师只满足于照本宣科,学生为了学习

语文而学习语文,为了能考语文高分而学习语文,这样就会捉襟见肘,使整个语文知识体系形不成网络,结果在考试中难免出现纰漏。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时,一定要将所教知识放在整个语文大坐标中,交代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指出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深学透。

语文教学方式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学习语文如果只靠在课堂上学习,即使学得再好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辅助于多种学习形式才行。我们要结合语文进程,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有关语文知识的辅助形式,比如:排演课本剧,观看有关电影电视录像,召开有关辩论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配合有关节假日或召开纪念会等进行作文比赛,举行语文智力竞赛,当场抢答、公平竞争、开发智力,也可以采用答卷形式举行,或公开讨论开卷答题等办法,这样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活动要遵循互补性原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制定学生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计划,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加到社会各个领域去,从小锻炼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尤其是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理论和实践互补。同时,在社会生活中又学到了不少语文知识和能力。比如,搞社会调查,进行参观学习,制定生产计划,展开科学研究,帮助群众写诉讼状,制定乡规村约等,这样的学习要比课堂学习的收获更为显著。

语文教学物质要遵循科研性原则。传统的评议教学为了完成语文教学大纲而拼命地记、练,师生忙得又苦又累,然而其教学效果却

往往事倍功半,因为这样的教学只停留在字、词、句、篇的解析层面上,而对掌握汉语言文字、文学的精髓的掌握都显得捉襟见肘。新课改要求在实行研究性教学在老师的提问和启发下,让学生进行探讨,每个学生都成为科学研究者,这一角色的转变促使学生由评议现象向语文本质进发,由语文个别事例向语文系统和网络提升,从而使学生成为能力型、创作型的人才。

总之,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我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

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老师要紧跟新课改的要求,真正改变和整合传统的评议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使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文化重放异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