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郭怀成)整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
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3、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前期环境保护工作(二)环境调查和评价(三)环境模拟与预测(四)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六)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七)保障措施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2、环境承载量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3、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
答: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
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概括为:连续性、稳定性、多样性、均衡性、独立性和更新性。
5、实现可持续发展:1、清洁生产及其与可持续发展。2、生态技术。3、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4、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6、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答: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区域
可持续发展亦在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注重建立人类活动系统内
部和地理环境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网,力求把人类
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低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
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至最高;力求通过熵变规律,创造一个自然、资
源、人口、经济与环境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复杂有序的区域人
地关系协调共生系统。
7、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
答:结构:社会、经济、自然3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功能:(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2)生活功能,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3)还原功能,
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
续发展(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
特性:1、人工性;2、脆弱性;3、可塑性;4、高产性;5、地带性;6、综合性。
8、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其组织优化的科学。
9、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分四个阶段:
(1)城市膨胀阶段(2)市区蔓生阶段
(3)城市向心体(4)城市连绵带
10、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是根据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划分的,各功能区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因而对区域内城市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产生一定限制和影响。
11、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1、企业的汲取效应。2、功能区的邻近效应。3、城市设施间的协调效应。4、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5、时间的经济效应。6、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
12、集聚规模经济是指投入、产出(经济效益)随规模而变的一种经济现象.
①企业内部集聚规模经济;②布局集聚规模经济—同行业企业的集聚;③城市化集聚规模经
济---不同行业企业的集聚;
13、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
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
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
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14、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合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产业生态学的组成:初级生产者、高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产业生态学的特征:系统性、整体性、未来性、全球化。
15、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3R原则)。
产业生态学的原则:开放性原则、闭路循环型原则、本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6、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途径
(一)推行的必要性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突破绿色壁垒的需要3、缓解我国现存压力的需要
(二)途径1、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2、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的推进作
用;3、经济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5、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率,营造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6、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7、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8、树立新的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
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2、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a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b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c.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d.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5.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4、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答:(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4)其他分析(公民素质分析等)。
5、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体系。
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填】
答: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4)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
类。
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6)选择性原则。
7、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8、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9、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类型:(1)警告性预测(趋势预测)(2)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3)规范协调预测(对策型预测)
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3)环境污染预测(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5)生态环境预测
10、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1、功能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
12、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13、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答:(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2)分析预测的结果。(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包括1、污染综合整治措施,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