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7班指导老师:张瑞娟

小组成员:邱俊浩洪涛

袁晓超黄梓洋

云鹏宇伍文浩

要解释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会取得成功或失败,更准确的说,为什么特定的国家中某些产业会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优势,要从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行业竞争状态、机遇和政府六个方面来分析。为此,我们小组针对这六个方面对日本汽车产业进行了分析。人们常说,“日本体制发挥优势的全部都是制造业”,其实不然。日本企业擅长的是制造业中专门处理钢板、钢块、树脂、硅晶片等耐久性强、制造难度大的原材料、产品成型后具有难以修正以及易于库存等特征的领域。通俗的说,就是需要“打造”的产业。20世纪后半叶实现高速增长的日本制造业,由于面临长期的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形成了长期稳定雇佣的传统,在综合性设计、制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组织能力突出。这种能力在零部件设计、生产间需要密切配合并且具有整体性架构的产品领域能充分发挥,而汽车恰恰是这样的产品。汽车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

生产要素状况的影响对日本汽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生产要素分成五类,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其中更细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是指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等。高级资源是指开发新产品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从基本要素来看,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岛国,除了海洋资源丰富外,它的矿产资源贫乏,也就说明日本的铁矿石需要大量进口,是不利于他的汽车业的。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运输方便。也为日后它的产业定位定好了方向。日本属于加工出口型产业。将外来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口加工,再出口赚取利润。使得它日后的汽车大量的出口到全球各地,成为汽车大国。可以说日本的先天条件不如很多国家,使他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还是。它生产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日本战败后得到美国的支持有了大量的资金发展经济,汽车也就是一项重大的项目。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它们的科学家精于研究,它们的工人吃苦耐劳。使得小小的日本岛却有着令人惊讶的日本精神。所以它们有着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汽车质量好也就不奇怪了。生产要素状况往往是高级要素起了更重大的影响。所以先天不足的日本得到后天的补充,他的汽车产业也就蓬勃发展了。

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除了厂家和消费者‘鱼水’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对市场的需求和制造体系的快速转换与培育。从10年九洲吉姆尼俱乐部的发展和葱川父子的酷爱程度,可以看出日本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独特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的密切关系。首先日本汽车业对核心技术有着绝对的控制欲,。日系车企的研发和核心零部件生产基本集中在日本本土,一直以造“世界车”为豪的日系,其总体布局远未达到全球化。其次,日本本土的消费者对于汽车需求与其它国家完全不同,日本汽车业所在海外攻城略地所仰仗的各种中,大型汽车,在本土完全吃不开,我们所熟知的凯美瑞,雅阁,天籁等车型甚至已经基本上退出了本土市场。再次,日系的整车厂往往只与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一级供应商发生关系,这样的供应商一般只有十几家,往下有数级协作配套关系,而且日本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习惯高度集中的零部件和整车布局。可见,一个国家的需求状况的特征会影响改国的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日本汽车的关联和支持产业:

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的汽车产业规模小,企业多,研究开发能力弱,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抗衡。但是,在日本政府产业政策的保护、扶植、推动下,日本的汽车企业不断壮大,汽车产业由弱到强,在国际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日本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功,是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在国际环境方面,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异常活跃、国际技术转移提供捷径为

日本经济的复苏和产业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政策环境方面,日本的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转移以及国内的其他制度上,都出台了许多相应的产业政策,加速了汽车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进程。在管理环境方面,日本汽车产业在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集团制度这两个方面都有较为稳定的制度安排。在文化环境方面,在中国儒教和道教的影响下,日本政府政策在经济中始终起主导作用,日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在政府的协调下精诚合作,表现出充分信任的、在协商性合作基础上的伙伴关系。日本汽车工业的大多数零部件企业都属于某个围绕着总装厂而形成的集团。日本汽车集团与零部件企业在长期合作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称为系列关系。汽车集团向零部件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人员等。同时,在汽车集团的组织下,成立各种协调组织,如丰田汽车集团的“协力会”,日产汽车公司的“宝会”等。这些组织进行协调生产分工,开展技术、信息交流,解决相互间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协调发展。整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一旦形成供给关系,一般不易受到干扰,形成“集团化”现象。

日本汽车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状态:

日本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间的良好组织关系推动着日本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日本汽车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组织关系体现在零部件的转包模式上。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汽车厂家的外购比率达70%,并且这一趋势仍在加强。日本汽车工业的大多数零部件企业都属于某个围绕着总装厂而形成的集团。日本汽车集团与零部

件企业在长期合作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称为系列关系。汽车集团向零部件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人员等。同时,在汽车集团的组织下,成立各种协调组织,如丰田汽车集团的“协力会”,日产汽车公司的“宝会”等。这些组织进行协调生产分工,开展技术、信息交流,解决相互间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协调发展。整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一旦形成供给关系,一般不易受到干扰,形成“集团化”现象。日本的零部件厂商根据汽车厂商所提供的式样、基本参数进行详细设计、试制和实验。零部件企业参与开发工作的方式需要其自身的设计能力蓄积,或者来自汽车厂家连续不断的技术支援。在零部件的发货方式上,能够做到将零部件直接送到总装线,保持适时生产体系。在选择协作的零部件企业时,日本汽车总装厂一般都较为慎重,一旦选择完毕,就不轻易改变。并且大多采取“两个供货商”的原则,即每个零部件安排两个厂家作为供应商,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又能在协作厂间保持一定竞争。

日本汽车产业的机遇:

回顾历史,日本汽车产业迄今为止已经历过多次危机。并且,每次都能受益于危机而变得更强大。例如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时,日本车优良的燃效得到好评,成为大举占领美国市场的契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日本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低价格已不再能作为卖点,因此日本汽车厂商便致力于提高附加值。其结果便是1989年丰田推出的“雷克萨斯”及日产推出的“无限

(Infiniti)”。当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各汽车厂商制定了“3年削减30%”等严格的降低成本目标,对汽车部件及生产工序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整,成本竞争力大大加强。之后,在本世纪第一个10年的通货紧缩危机中,日本汽车厂商看到日本市场已很难继续扩大,便开始面向全球全面拓展业务,日本汽车产业也借此跃上了发展的新台阶。如果从其中的环境性能角度考虑,日本企业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之类“电动车辆”的开发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电池、马达等关键技术方面也拥有很高的技术实力。在汽车电子技术方面,日本厂商在“通过雷达减轻撞击”“通过摄像机及传感器监视汽车周围”等应用技术的开发领域处于领先状况。目前日本厂商正刻意绕开超低价车领域。然而,在这一领域开发出并非“便宜没好货”、安全且环保性能均出色的超低价车,这正是日本汽车产业应该挑战的新课题。

政府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影响:

政府三大举措力挺汽车工业,政府直接出资完成车企基础建设。二次大战后,日产、丰田、五十铃等企业都因战争背上巨额债务。日本政府直接补贴主要车企的基础建设。1945年日本成立“生产性本部”。在该机构的组织下,组织工业企业访美考察团,对美国汽车工业的经营管理、公司体制、会计制度、销售制度、劳资关系、福利制度、工资制度进行详细考察,并将考察报告向全行业发表。政府以法律形式确立汽车工业救国路线。由于单靠市场难以达到产业发展目标,日本政府为复兴汽车产业,实现经济自立,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政

法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法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中广网 2005-12-05 在汽车发展史上,法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早在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居尼奥就在政府的支持下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从而引发了世界性的研究和制造汽车的热潮。但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却让法国的汽车研究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828年,巴黎技工学校校长配夸尔制造了一辆蒸汽牵引汽车,其独创的差速器及独立悬挂技术至今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着。 法国出现第一辆汽油汽车是在1890年,由阿尔芒·标致创立的标致公司生产,一战前,标致的年产量达到1.2万辆,到1939年时年产量达4.8万辆.而1915年创办的雪铁龙汽车公司发展更快,在二十年代初年产量就突破10万辆,1928年日产达汽车400辆,占全法汽车产量三分之一。另一创办于1898年的大型汽车厂雷诺汽车公司发展也很快,1914年便形成了大规模生产,一战期间更是因军火生产而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汽车生产。 二战期间,雷诺公司为德国法西斯效劳,为德国军队提供大量坦克、飞机发动机和其他武器,因而战争结束后,雷诺公司被法国政府接管,路易·雷诺也被逮捕。在政府支持下,雷诺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1975年汽车年产量超过了150万辆,成为法国第一大汽车厂商,而标致汽车公司的产量也在战后20年内猛增十几倍,一跃成为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80年代更是超过雷诺而登上榜首。雪铁龙汽车公司则因经营不善而被标致汽车公司于1976年收购。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法国汽车工业受到了一定的挫折,雷诺公司更是连年亏损,1984年产量急剧下降到30万辆,但几年后雷诺公司便恢复了元气,1999年3月还收购了日产汽车公司36.8%的股份,去年的产量达229万辆。 法国汽车的总体特点就是车体较小而设计新颖,符合大众化的方向,因此在西欧成为家庭轿车的热门,雷诺的“丽人行”微型车在欧洲曾多次获销量第一。但是在豪华车、跑车领域,法国汽车公司就不如美、德、日等国汽车公司出色,这成为法国汽车业的遗憾。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梁鹏达20110430517 (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炼出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主线, 并挖掘其中日本汽车产业腾飞的关键点,最后结合我国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英文摘要 With date collecting and analysising,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main line of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in Japan,and excavates the key points to take off of Japanese auto industry, finally puts forward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with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of automobile development. 关键词汽车产业日本中国 1、背景介绍 以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将内燃机为驱动发明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为起点标志,至今,汽车产业已经历过了12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许多产业都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再到逐步衰落甚至消亡的生命发展周期。然而,汽车产业却依旧长盛不衰,屹立于世界工业领域,并充分发挥其产业带动作业,促进了与其相关的钢铁、石油、机器制造、公路、住宅等诸多产业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汽车产业战略重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技术创新成为获得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制胜关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该如何发展,又该如何迎接国际挑战。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50年前期日本汽车市场主要充斥着欧美国家生产的汽车。1960年时,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然而仅仅过了7年时间,日本汽车年产量就奇迹般达到300万辆,超过欧洲各主要汽车生产国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到1980年,日本汽车年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坐上了世界汽车生产的头把交椅,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因此对日本汽车产业的研究和借鉴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汽车产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日本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日本国民经济来说,如果抛开汽车产业,不仅谈不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谈不上日本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三者于一体,在几乎所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济发展史上,汽车制造业都是或者仍然是它的主导产业。一个国家要实现这一主导产业发展,政府必须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能否自主创新则是今后我国汽车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如何使汽车在结构调整中实现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是我们面对的最为迫切的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 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市场需求

ABSTRACT Japan's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in Jap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Japan's national economy, if set aside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not only out of the question of Japan'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out of the question. Set the auto industry labor-intensive, technology-intensive and capital-intensive three in one, in almost all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o complete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or is it still the dominant industry. To achieve this a country-l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mus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polici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is able to self-innovation is the future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key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How to make the car to achiev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tructure, which is facing the most pressing strategic issu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to market demand

日本汽车发展史 (2)

看日本汽车发展史 2007-11-0200:25 ??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50 在 1961 30%以上, 以至 1、制 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全球最强汽车公司基本都来了)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而外国汽车通过合资建厂使他们的成本与民族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而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这就不难看出民族企业面临多大的竞争压力了。没有合理的利润他们的研发费用必定不足,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虽然加入世贸我们的关税逐步降低,但进口汽车尤其是进口中级以下车对民族企业的压力并不大,合资车才是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虽然彩电、手机的合资企业并没有扼制民族企业的发展,反而使他们在技术上很快追了上来,并进而冲击世界市场,但汽车这一相对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是否也能达到这一效果,前景难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多的合资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希望国家能够有效控制这一问题。此外,国家应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

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日本汽车产业链及其在中国的延伸

关于日本汽车产业链及其在中国的延伸 关键:日本汽车;产业链;集群化。 日本汽车产业链的立,既得益于市场需求迅膨胀带来的行业繁,也是以丰田精益生产方(JIT)为代表的技术步和管理模式创新结果,同时还是国际化分工的然选择。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三次较大的机遇,是产业整体速发展并形成规模重要条件。第1次是鲜战争爆发,战中大量的运输需求挽救了步维艰的日本汽车产业,1955年日本汽车产量达6.89万辆,但要以卡车生产为主之后开始恢复轿车生产。2次是20世纪60代,在“国民收入倍增划”和家庭轻便汽车及政策的作用下,日本内的汽车需求出现了爆发增长,汽车产业抓机遇,相继建设了20多个年产20万辆以上现代化轿车生产厂,形成了规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第3次是石油危机带来国市场对小型汽车的大量需求1973年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基准原油价格每桶3美元上涨到每桶10美元以上,使得作为汽车消费大国的美国小型轿车需求激增,日本汽车企业分利用美国不生产排量汽车带来的产销错位,以经济轿车为主导和突破,大量出口美国。1980日本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生产国,并建立起完备的车产业体系。与此同,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目标的管理方式革新,为日汽车产业形成独特的生产和供应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当前国际产不断转移的大背景下,日本汽产业链也在不断延和调整,但是其仍然持着相对稳定独立的系统格局

一日本汽车产业链的特征与局。 业链是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于一定的比较优势与技术经济关联按照特定的时空布局关系形的网络关系形态,本质上是一个在价值链、企业和供应链等方面专业化分工合作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和企群结构,既可以在上游企业之间自然形成需链条,也可以在横向工上形成价值链条,既可以在一区域、单一企业内形闭环,也可以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伸。日本汽车产业在速发展中,根据自身文化论文”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空间特点和略需要,形成了特征独特的产业链 ()产业链特征。 (1)从驱动力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THEGLOBALAPPARELV ALUECHAIN:UnitedNationsIndustrialDev elopmentOrganization2003)认为,工商业建立了两种国际经济网络:一种生产者驱动型,由产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汽车、钢铁行业;另一种是消费者动型,通常是零售商或品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服行业。产业链是由分工成的生产网络,日的生产网络主要是生产者驱动式原因在于日本的跨国汽车司本身就是具有极强生产能力的制商,居于产业链的核心位,并从横向和纵向控制产业链中设计研发、供生产和市场营销等环节。 (2)从组形式来看:建在长期业务关系基础上的日本国汽车产业链具有垂直、封闭突出特点,“日本企业交易的关系治理机制,为日本制造业的成长提供了充足资源动力和高效的作平台”,“这种组织形式

日本汽车发展史

案例正文: 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局限性的个案剖析 ——以日本汽车发展史为例 摘要: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是世界最大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儿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击败美国汽车。由于其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使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世界第一的奇迹,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快速和强大实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局限性 引言 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其发展史上也经历过坎坷。 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盟军司令部曾下令全面禁止汽车生产,使得日本汽车发展势头较弱。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汽车市场,大有泛滥之势。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随后,日本政府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于1987年废止,其后至今日本对进口汽车全免关税),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国产汽车工业。而中小汽车厂家为了生存,或引进技术或采取与国外厂家达成“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以发展汽车产业。在引进技术以及“技术合作”的同时,日本企业通过不断改进汽车技术,使日本汽车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67年日本即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随着日本汽车厂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他们研发出省油、轻巧的小型轿车。进入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省油的日本小型轿车大行其道,出口量骤增,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1日本产品的生命周期 从技术创新的的角度讲,产品有一个发生、发展乃至衰落的生命周期,这种

最新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

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 摘要:日本汽车产业在战后短短几十年里获得巨大的成功,并曾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 因,试从历史大背景下解析其成功原因。 关键词: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原因 日本之所以能够完成现代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在战后,日本国内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但是日本却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发展多领域的行业,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见汽车产业在日本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从战前汽车生产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产业已成为现代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 1 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引导和扶持 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片废墟,日本不可能再搞军事工业,要发展工业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但是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不可能像美国和苏联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内市场,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可要想在狭小的国土上养活1亿多日本人,只有靠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实现。年,当时的日本通产省就颁布了旨在促进战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合理化促进法”,明确规定汽车工业和钢铁制造业以及通讯技术要建成国家的

支柱产业。通产省的促进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鼓励汽车企业与外国 制造商合作引进新技术等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 到了1955年,政府又推动轿车进入家庭,发展普及型汽车项目,为汽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而汽车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外,在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初期,日本政府积极顶住了来自欧美的压力,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同时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到日本的汽车工业。这就为日本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而到了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颠峰,日本汽车出口量激增、贸易摩擦加剧时,日本政府为这些贸易摩擦产生的矛盾积极地进行谈判、调和,并且制定出根本对策:转变日本对外出口战略,国外出口限量,并从整车出口转向海外投资建厂,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为主,为日 本汽车产业国际化开辟了道路。 2 引进外来技术和自主创新 日产汽车公司于1952年9月与奥斯汀公司合作,购买了制造奥斯汀轿车的专利,合作的内容是日产公司CKD凡是每年组装2000辆A40型轿车,在日本市场上销售,为了实现组装和国产化,奥斯汀公司对日产公司提供技术援助。A40的零部件可以用于日产公司生产的其他轿车上。日产公司引进奥斯汀轿车的目的在于将其技术应用到自己生产的轿车上,因此,在建设奥斯汀装配线时,就考虑了日产 公司达特桑,尼桑轿车的平行生产。 但是,丰田公司却选择了自行生产轿车的道路,丰田公司原本想与福特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结果发现福特公司仅仅想把丰田变成自己的子公司。丰田公司便转向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综合消化吸收,走独立开发轿车的道路。丰田根据

日本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发展的影响

姓名:唐成喜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 班级:汽配101 论文标题:日本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发展的影响 学号:1003030416 指导老师:牛华

目录 ◆日本汽车的起步 (1) ◆日本汽车产业的形成 (2) ◆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 (3) ◆日本汽车发展的五个步骤 (4) ◆日本汽车产业的国际化 (5) ◆中国汽车的起步 (6) ◆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7) ◆日本汽车对于中国汽车的影响 (8) ◆参考文献 (9)

叙 日本作为距离我国最近的汽车发达国家,其汽车行业的发展史以及一些技术和理论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很大,对于这次的论文,我首先从日本汽车的发展开始写起,由日本汽车的形成、发展到走向国际化来阐述对于我国汽车发展的影响。

一、日本汽车的起步 日本自1898年起开始从法国和美国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引进汽车,吉田真太郎在1904年开始成立汽日本第一家汽车生产厂。于此同时,日本引进了金控的卧式两缸汽油发动机。1907年,日本最初的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诞生。同一时期,国末汽车制造所地汽车和宫田制造所也诞生。1909年,日本汽车完成了汽车产业的研发。 1918年,日本开始制定了“军用自动车补助法”,国家对于购买汽车的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因此,日本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开始繁荣。但是,相当大的部分是美国车。日本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贸易赤字。 1936年,日本开始禁止生产外国车。 1945年,二战后,联合国禁止日本生产航空机械。所以,日本就把以前从事航空机械的技术人员开始就转入了日本的汽车产业。因此,日本的航空技术和设计方法就开始在日本的汽车领域得以应用,汽车产业的研发就得以迅速发展。 1970年,日本开始向各国出口日本的汽车。 2000年,日本的汽车的国内销售额减小,在海外的汽车销售额开始増加。 当时的日本汽车业主要是以进口为主,汽车的制造水平远落后于欧洲发达国家,汽车的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都依赖于进口。大正时代,随着日本军方的需求以及政府出台的汽车产业的政策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1913年,宫田制造所东京总厂试制成功水冷直立型两汽缸的旭牌国产轿车。1914年,东京汽车制造所制造出装有50匹马力的发动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 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也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因为汽车是在“面”上发挥作用,并且可以实现“门对门”的便利。正因为如此,汽车在过去数十年中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本文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得出其发展趋势,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世界以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卡尔·奔驰发明汽车至今,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按生产方式可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手工生产方式。19世纪末,法国巴黎P&L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当时是实行手工单件生产。其生产效率极低,制作成本高,质量保证全凭技术工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2、大批量生产方式。它是由美国企业,主要是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所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为世界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业,而且是为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刻和深远。到20世纪后半期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点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变化。20世纪后半期时不仅在美国,不只在整个汽车市场,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是,一方面必须找出办法来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显着缩短,另一方面还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两方面的课题促使汽车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大规模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模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比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和转变。

日本汽车产业研究分析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作者:————————————————————————————————日期: 2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7班指导老师:张瑞娟 小组成员:邱俊浩洪涛 袁晓超黄梓洋 云鹏宇伍文浩 要解释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会取得成功或失败,更准确的说,为什么特定的国家中某些产业会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优势,要从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行业竞争状态、机遇和政府六个方面来分析。为此,我们小组针对这六个方面对日本汽车产业进行了分析。人们常说,“日本体制发挥优势的全部都是制造业”,其实不然。日本企业擅长的是制造业中专门处理钢板、钢块、树脂、硅晶片等耐久性强、制造难度大的原材料、产品成型后具有难以修正以及易于库存等特征的领域。通俗的说,就是需要“打造”的产业。20世纪后半叶实现高速增长的日本制造业,由于面临长期的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形成了长期稳定雇佣的传统,在综合性设计、制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组织能力突出。这种能力在零部件设计、生产间需要密切配合并且具有整体性架构的产品领域能充分发挥,而汽车恰恰是这样的产品。汽车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

生产要素状况的影响对日本汽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生产要素分成五类,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其中更细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是指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等。高级资源是指开发新产品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从基本要素来看,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岛国,除了海洋资源丰富外,它的矿产资源贫乏,也就说明日本的铁矿石需要大量进口,是不利于他的汽车业的。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运输方便。也为日后它的产业定位定好了方向。日本属于加工出口型产业。将外来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口加工,再出口赚取利润。使得它日后的汽车大量的出口到全球各地,成为汽车大国。可以说日本的先天条件不如很多国家,使他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还是。它生产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日本战败后得到美国的支持有了大量的资金发展经济,汽车也就是一项重大的项目。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它们的科学家精于研究,它们的工人吃苦耐劳。使得小小的日本岛却有着令人惊讶的日本精神。所以它们有着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汽车质量好也就不奇怪了。生产要素状况往往是高级要素起了更重大的影响。所以先天不足的日本得到后天的补充,他的汽车产业也就蓬勃发展了。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概述: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为世界汽车行业甚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探索出一套集聚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理念、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1960—1980年间,日本汽车年进口量最高不超过6万辆,最低的年份只有l万辆。日本凭借着汽车国内销售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的现实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80年代至90年代: 贸易逆差—由于大量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逆差,从1980年起年年都发生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成为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为了免受影响,纷纷把生产基地搬到美国本土。 资本输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一阶段,日本与美欧贸易摩擦增多,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面对这样的状况,1981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国际化扩张—日本汽车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 1982年,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本田独资)投产;1983年,美国日产汽车制造公司(日产独资)投产;1984年,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丰田与通用合资)投产;1987年,国际汽车联合公司(马自达与福特合资)投产;1988年,肯塔基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丰田独资)投产;同年9月,美国三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三菱独资)投产。 设计趋势——日企开始把汽车产品开发重点转向更加节能,节材,安全,舒适,环保和多功能。 以丰田公司为例: 而日本的汽车产业是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为跳板,对其进行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不依赖于他国。如丰田,日产等公司都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走技术独立的道路。因此,日本的“自主”则是控制资金,核心技术,真正的自主。 在开发“普锐斯”过程中,内山田要求专家团队研究30款已有的丰田车型,并要求全球四个丰田设计室参与车身方案投标竞争。尤为特别的是,在参与竞标的各个设计室分别独立开展车身造型设计的同时,车身工程部门的专家们从一开始就着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展史 汽车历史 1.汽车的远祖 2.汽车发明家时代 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4.法国汽车发展史 5.德国汽车发展史 6.美国汽车工业史 7.韩国汽车发展史 8.日本汽车发展史 汽车企业的辉煌 1.昨日奔驰 2.今日奔驰 3.奔驰“星光”灿烂 4.菲亚特百年史 5.丰田的发展史 6.雪铁龙自传 7.雷诺的发展历程 8.大众汽车发展史 9.奥迪的曲折发展史

10.福特汽车发展史 11.绅宝汽车之世纪梦回 12.宝马历史 13.劳斯莱斯天使的传奇 14.通用--庞蒂亚克发展史 15.捷豹传奇 16.越小越精神——“mini”的迷人故事 17.狂野不羁林宝坚尼 18.克莱斯勒家族史 19.法拉利之历史 20.甲壳虫的传奇神话 21.通用--奥兹莫比尔的历史 22.通用--卡迪拉克的百年传奇 23.保时捷的发展历史 24.开启“车器”时代的日产 25.东方车坛的菱钻―三菱汽车 26.朝鲜半岛的黑马―现代汽车 汽车发展历程拾零 1.汽车:对20世纪人类影响最大的产业2.越野车的历史 3.吉普车的诞生 4.消防汽车的发展史 5.楔形汽车

6.船型汽车 7.鱼型汽车 8.箱型汽车 9.子弹头型汽车 10.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11.汽车灯的发展史12.汽车轮胎发展史13.汽车牌照趣史 汽车百年历程 历程回顾1886——1896 1897——1907 1908——1918 1919——1929 1930——1940 1941——1951 1952——1962 1963——1973 1974——1984 1985——1990 汽车行业精英轶事 1.卡尔·本茨

走进日本论文日本汽车发展史

看日本汽车发展史 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 1950年,为了学习美国的经验,公司总裁丰田英二专程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考察了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 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 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 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90年日本以1348 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而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击败美国汽车,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以至于美国年轻人以拥有一辆日本跑车而自豪。应该说确实在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回顾他们的发展历史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国家的支持作用。日本汽车在起步时,市场上几乎已被美国车占领,到处充斥着美国车,情形和我们现在的外资车差不多,严重影响了日本汽车的发展。于是,日本政府作了以下决策。1、制定军用汽车补贴办法,对汽车企业进行补贴。 2、制定较高的进口汽车关税,保护民族工业。关税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 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全球最强汽车公司基本都来了)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标准(jaso)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页数 JASO B001-1997警告牌样式12 JASO B002-1989警告牌质量8 JASO B003-1989乘用车内饰件31 JASO B004-1984乘用车外部凸出物5 JASO B006-2008道路车辆—胎压监测系统—车辆试验规程11 JASO B101-1983载货车车架总宽度3 JASO B102-1987汽车保险杠高度8 JASO B105-1993载货车和挂车后下防护装置8 JASO B106-1985商用车驾驶室乘员的防护11 JASO B203-1990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系统试验规程7 JASO B204-1981载货车车身连接件形状和尺寸14 JASO B205-1986汽车滑动车门锁止系统试验规程6 JASO B301-1989乘用车燃油系统安全性试验规程16 JASO B302-1994乘用车塑料油箱9 JASO B404-1993汽车遮阳板9 JASO B407-1987汽车座椅舒适性试验规程12 JASO B409-1982汽车悬挂座椅舒适性试验规程15 JASO B801-1986汽车座椅词汇27 JASO B802-1988乘用场车身词汇18 JASO B803-1995汽车气囊系统词汇22 JASO C101-1989汽车离合器盖总成22 JASO C102-1989汽车离合器盘总成15 JASO C103-1995液压离合器主缸11 JASO C104-1995液压离合器动力油缸9 JASO C201-2007动液变矩器试验规程19 JASO C203-1985手动变速器台架性能试验规程13 JASO C204-1986手动变速器台架耐久性试验规程13 JASO C205-1991汽车动力动力输出装置侧开口12 JASO C206-1993汽车动力输出装置的双层外壳及壳间间隙9 JASO C303-1986汽车车轮配重块9 JASO C304-1989汽车半轴等速万向节22 JASO C305-1-2009汽车部件—无铅车轮平衡重—第1部分:夹型19 JASO C305-2-2009汽车部件—无铅车轮平衡重—第1部分:粘接型5 JASO C401-1987液压制动器油缸形状和尺寸25 JASO C402-1999乘用车—行车制动器道路试验规程32 JASO C404-1999载货车和大客车—行车制动器道路试验规程23 JASO C406-2000乘用车—制动装置—测功机试验规程9 JASO C407-2000载货车和大客车—制动装置—测功机试验规程9 JASO C417-1988行车制动器结构整体性试验规程—乘用车14

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

摘要:日本汽车产业在战后短短几十年里获得巨大的成功,并曾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试从历史大背景下解析其成功原因。 关键词: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原因 日本之所以能够完成现代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在战后,日本国内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但是日本却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发展多领域的行业,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见汽车产业在日本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战后最初的五年,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但在日本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日本汽车行业的精英们积极研究、开发汽车技术、旨在开发出日本特色的汽车产品。到了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行业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摆脱了困境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60年代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名古屋至神户的高速公路开通,掀起了日本的汽车消费热,就在同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法国跃居第四;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1968年追上德国,居于世界第二。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省油实用的日本小轿车大行其道,出口量剧增,丰田、三菱、日产、富士重工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商,丰田汽车公司更是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到了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日本从战前汽车生产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产业已成为现代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 1 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引导和扶持 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片废墟,日本不可能再搞军事工业,要发展工业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但是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不可能像美国和苏联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内市场,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可要想在狭小的国土上养活1亿多日本人,只有靠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实现。 日本政府在这个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把赌注下到小轿车这个代表民用技术最高水平的商品上。小轿车是钢铁、橡胶、机电的综合工业,可以成为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1945年8月28日,距日本宣布投降仅仅13天后,日本通产省的官员就召集丰田、日产等当时日本汽车公司的首脑,商讨日本的工业再建问题。通产省的官员向汽车公司的首脑们说明了政府准备以小轿车产业为今后工业发展龙头的计划。这样,汽车产业就被放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主导位置上。 1952年,当时的日本通产省就颁布了旨在促进战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合理化促进法”,明确规定汽车工业和钢铁制造业以及通讯技术要建成国家的支柱产业。通产省的促进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鼓励汽车企业与外国制造商合作引进新技术等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 到了1955年,政府又推动轿车进入家庭,发展普及型汽车项目,为汽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而汽车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而在此后的产业扶持上,日本政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收集和处理信息,为企业进行产业和技术升级作参考。(2)协调企业间的投资活动,履行社会协调功能。(3)扶持企业进行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政府向首先响应政府产业政策的企业提供某种形式的补贴,如税收优惠或贷款担保。如从1951年到1955年,日本政府为丰田、日产、五十菱、日野4家公司提供了设备投资的10%。同时实行折旧政策,缩短设备折旧年限,从而大大提

浅析日本汽车的发展史

浅析日本汽车的发展史 【摘要】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而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击败美国汽车,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以至于美国年轻人以拥有一辆日本跑车而自豪,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快速和其强大的实力。 【关键词】汽车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1950年,为了学习美国的经验,公司总裁丰田英二专程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考察了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990年日本以1348 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由此看出日本在近百年中就从一个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国家发展到强大的汽车帝国。下面我想简单谈一下日本第一大汽车集团丰田,借此来看看日本汽车的发展。 丰田汽车公司,简称“丰田”(TOYOTA),创始人为丰田喜一郎,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前身为日本大井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产业财阀。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 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雷克萨斯、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1895年,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机械专业。1929年底,丰田喜一郎亲自考察了欧美的汽车工业。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丰田喜一郎的同学隈部一雄从德国给他买回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经过两年的拆装研究,终于1935年8月造出了一辆GI牌汽车。该车是二冲程双缸,木制车身,车顶用皮革缝制。 从1946年起战后生产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雷克萨斯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丰田公司的三个椭圆的标志是从1990年初开始使用的。标志中的大椭圆代表地球,中间由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 字,代表丰田公司。它象征丰田公司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而丰田的发展也应证了这一点。通过搜集材料,总结出: 1 国家的支持作用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日本汽车工业在五十年代形成完整体系,六十年代是其突飞猛进的时期。1961 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层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从六十年代到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之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与钢铁、造船并成为日本三大经济支柱。到七十年代末,在日本与汽车工业相关的就业人数达493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10%。产值达183,073亿日元,也占整个制造业的10%左右。 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认识到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短缺是日本的致命弱点,于是日本政府不断强化汽车法规。 1978年修改的排放及噪声法规都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标准,迫使日本汽车工业放弃了向大功率、高车速、豪华大型车辆发展的意图。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对国外进口汽车进行严格限制,并鼓励各公司积极引进美国汽车技术,从而保护了日本的民族汽车工业。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从而创造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丰田生产方式。此后日产汽车公司出现了活动板生产方式,五十铃公司采取了流通生产法等。这些生产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日本的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目前已为各国所效仿,美国人也不得不放下架子来参观和学习曾经是自己学生的日本人。 如果说美国人对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流水线作业的话,那么日本人对世界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精益生产方式。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设计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贮运、销售和销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的目的。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是经过精心筹化和计算的。日本人的这一创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目前包括美国和西欧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汽车行业及其它行业都在学习和采用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汽车工业,由于与外方采取了广泛的合作和合资,所以近年来以一汽、二汽和上海大众为首的一批骨干企业也都在引进和采用这种生产方式,且效果良好。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的紧凑型小客车以其省油、重量轻、质量好、设施完善、价格便宜、售后服务周到等优势一举打入国际市场。 197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109万辆,1974年汽车出口量超过原西德,并一直居世界第一位,1980年汽车出口量增到597万辆,1981年出口量为605 万辆,占日本总产量的54%,其中轿车为394.7万辆。美国是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1980年向美国出口轿车190万辆,1981年为186万辆。1988年为210 万辆,1990年达340万辆,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达34%。如将在美合资建厂生产的轿车计算在内,其市场占有率达39%。由此可见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下一步日本汽车的出口方向将针对进口限制较严的欧共体国家。自1983年后,日本为避免同欧美国家在汽车产品上的贸易摩擦,采取了在海外设厂(主要是美国),直接生产或组装汽车,同时还与欧美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小客车,这就是日本近年来虽整车出口量受到限制,但实际其出口趋势有增无减的原因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