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项目四 透视厂商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 学习任务二 寻求增加利润的途径——成本理论

经济学基础 项目四 透视厂商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 学习任务二 寻求增加利润的途径——成本理论
经济学基础 项目四 透视厂商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 学习任务二 寻求增加利润的途径——成本理论

学习任务二寻求增加利润的途径——成本理论

【任务导入】

经济学家与会计师计算的成本与利润为什么不同?

某私营业主小王用自己的20万元资金办了一个服装厂,年终到了,会计拿来会计报表,如表4-3“会计报表栏”所示,他的经济学家朋友看了报表后,也列出了一张报表如表4-5“经济学家的报表”栏所示。

表4-5 某服装厂经济报表

元,而经济学家算的是亏了1万元,为什么?由于二者的对成本含义的理解不同,导致对利润计算的结果也不同。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它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都要衡量付出和回报,即成本和收益,下面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认识成本。

一、成本的含义及分类

(一)成本的含义

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所以成本包括工资、地租、利息和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二)成本的分类

1.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一种过去支付的成本,不管你目前的决策是什么,该成本都不会变化。在制订目前的决策时应该忽略沉没成本,因为它属于已经放弃的事项。

假设你去年花3 000元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当年为各种修理支付了1 500元,现在电脑又出故障,无法正常使用。一位你信赖的电脑修理商告诉你电脑需要换硬件,要花费4000元。另外,这个电脑修理商知道有人在以3500元的价格出售同样配置的二手电脑,且该电脑没有故障。你该怎么办?是选择修理电脑还是另外再买?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修理电脑。他们的理由是:电脑的成本为4500元(3000元的购买费加上1500元的修理费)所以花4000元修理这台电脑是值得的。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错误的理由,因为对你而言以前支付的4500元是一种沉没成本。无论你是购买另一台电脑,还是修理电脑,你;已经支付了4500元,不可能再收回,所以它们不是你决策时应该考虑的成本,惟一与现在相关的成本是那些随

你决策发生变化的成本。由于修理费为4000元,但是买一台相同配置的电脑只需要3500元,因此重新买一台更划算。

2.机会成本

把某种资源用于某一用途而必须放弃的将该资源用于其他用途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作机会成本。

4.显性成本是指能在会计账面上直接反映、作为成本项目列出的费用,主要是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的费用,是一种很明显的货币支出,这些费用在厂商的会计账面明显就能看出来。

5.隐性成本是指本应该计算为成本,但却不存在货币支出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它未计入会计账户,因为没有货币支出,无法反映。但这部分仍然是一种成本,只是隐含在利润中。

有—对夫妻,开了—家饮食店,店铺是自家房子改的店面,店铺价值8000元(即租出去可以获得8000元租金),店主夫妇每天工作10小时,购买冰箱、碗筷、桌子等耗费5000元,平常营业购买米、菜等原材料及交纳税金一年花10 000元。

5.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均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例如:房租等费用。——显成本

6.经济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使用各种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代价。——显成本+隐成本

【案例分析】

例: 小贩经营下列哪种商品才是最佳决策?(见课件)

机会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它不是做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是用来衡量作出某种选择所必须放弃的次优选择的价值。机会成本为经济社会进行资源配置提供了一个技术手段。通过机会成本分析,可以对定量资源的不同经营方向的投资效果进行比较择优,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运用机会成本这个工具,人们进行选择和决策会变得明智的多。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数额精确地计算,它只是告诉我们无论选择什么都要付出代价,选择实际上是权衡目标与代价,并作出判断,确定这种选择是否值得,尽量减少企业投资决策的风险性。

【案例分析】

我当小法官

上小学的欣欣一天在学校上体育课,由于体育老师不正确的操作,导致欣欣在模拟跑步姿势时不小心摔倒导致右胳膊骨折。欣欣的被父母送到医院治疗。由于没法上课,欣欣请假3个月。欣欣的父母都是企业员工,他们请了三个月的假来照顾欣欣。欣欣的姥姥退休在家,每天都给欣欣买好多好吃的和营养品。欣欣父母的同事都认为此次事故由体育老师不正确的指导导致。欣欣的父母也咨询了律师朋友,确定此次事故体育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欣欣的父母向学校提出索赔。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法官,你认为体育老师应该赔偿多少钱?如何计算的?

二、短期成本分析

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要素不能全部根据生产规模变动进行调整,产品成本变动特点是一部分费用可变、一部分费用相对不变。在短期成本分析中,主要研究由于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以及由此决定的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确定等问题。

(一)短期成本的构成

1.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

总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表(表4-6)表示。

表4-6 成本的各种衡量:张三的炸鸡店(单位:元)

产量Q

总成本 TC

固定成本 FC

可变成本 VC

平均总成本

AC

平均固定成本 AFC

平均可变成本 AVC

边际成本 MC

0 2 2 0 - - - - 1 3 2 1 3 2 1 1 2 3.8 2 1.8 1.9 1 0.9 0.8 3 4.4 2 2.4 1.47 0.67 0.8 0.6 4 4.8 2 2.8 1.2 0.5 0.7 0.4 5 5.2 2 3.2 1.04 0.4 0.64 0.4 6 5.8 2 3.8 0.96 0.33 0.63 0.6 7 6.6 2 4.6 0.95 0.29 0.66 0.8 8 7.6 2 5.6 0.95 0.25 0.7 1 9 8.8 2 6.8 0.98 0.22 0.76 1.2 10 10.2 2 8.2 1.02 0.2 0.82 1.4 11 11.8 2 9.8 1.07 0.18 0.89 1.6 12 13.6 2 11.6 1.14 0.17 0.97 1.8 13 15.6 2 13.6 1.2 0.15 1.05 2 14 17.8 2 15.8 1.27 0.14 1.13 2.2

总成本(TC )是指生产一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总额,它随产量的上升而上升。在短期内,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在长期中全部都是变动成本,总成本就是总变动成本。见表4-6。

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因此,总成本曲线是由固定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纵向相加而成。

固定成本(FC ),是指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固定成本是一个常量,即使企业停产,也必须支付。例如:借入资金的利息,租用厂房或设备的租金,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停工期间无法解雇的雇员的薪金及保险费等。需要指出的是,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在长期内,厂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因此,但凡提及固定成本的生产一律属于短期生产的范畴。

在短期内,企业的固定投入是不变的,因此,固定成本是一个常数。

可变成本(VC )是指随着产出(产量)水平变化而变动的开支。例如:原材料、工资和燃料等。

可变成本曲线一直呈上升趋势。

边际成本(MC )是指生产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用公式表示:

TC

MC Q ?=

=

?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

大家能发现它们分别是什么变化趋势吗? 观察每一列找到不同曲线的变化规律。由表4-7可作出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图。

在图中,固定成本(FC )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这是因为在短期固定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化。可变成本(VC )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且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先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增的速率增加。 总成本(TC )曲线是产量为零时,固定成本的高度,它随产量变动向右上方倾斜,与VC 的形状相同,总成本曲线先以递减速度增加,后以递增速度增加,与VC 曲线之间的距离是FC 。

从表4-3中,我们发现边际成本曲线变动取决于可变成本,因为所增加的成本只是可变成本,它的变动规律是: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

2.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A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其公式为:

=

TC

Q =

总成本平均成本(AC)总产量

和平均可变成本一样,平均成本也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降后增,他的曲线也呈U 型。

平均固定成本(AF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固定成本。

AFC TFC

Q =

总固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

产量

由于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当厂商生产的产量逐渐增加时,由于不变的固定成本分摊到越来越多的产量上,单位产量所耗费的固定成本就越来越少。

平均可变成本(AVC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变动成本

TVC

AVC Q =

=

总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产量

C

F C

FC

VC

TC Q

图4-7 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是一条U 型曲线。

7.边际成本(MC )是指生产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的变化趋势也呈U 型,随着产量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

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表4-6来表示。 (二)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如图4-8所示。

图4-8 短期成本曲线

1. 曲线呈U 形状

MC 与VC 、AVC 三条曲线呈U 形状。这一特征是由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确定的: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边际成本在开始时递减,随着可变投入的继续增加,最终会不断上升。 【案例分析】

生意冷清的餐馆和淡季的小型高尔夫球场

你是否曾经走进一家餐馆吃午饭,发现里面几乎没人?你会问为什么这种餐馆还要开门呢?看来几个顾客的收入不可能弥补餐馆的经营成本。

在作出是否经营的决策时,餐馆老板必须记住固定与可变成本的区分。餐馆的许多成本——租金、厨房设备、桌子、盘子、餐具等等——都是固定的。在午餐时停止营业并不能减少这些成本。当老板决定是否提供午餐时,只有可变成本——增加的食物价格和额外的侍者工资——是相关的。只有在午餐时从顾客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老板才在午餐时间关门。

夏季度假区小型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者也面临着类似的决策。由于不同的季节收入变动很大,企业必须决定什么时候开门和什么时候关门。固定成本——购买土地和建球场的成本——又是无关的。只要在一年的这些时间,收入大于可变成本,小型高尔夫球场就要开业经营。 【案例分析】

收支相抵

停止营业点

C (成本) MC AC A V C

AFC AC MC

A VC

Q(产量)

产业经济学习题汇总精选

《产业经济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2产业布局 3.产业分类 4.主导产业 5.基础产业 6.瓶颈产业7支柱产业8先导产业9.产业生命周期 10.产业发展战略11产业调整12产业结构优化 13产业结构合理化14产业结构高级化15产业结构 16区域产业结构17区位熵18高技术19高技术产业 20传统产业21技术进步22经济增长23投入产出法 24.产业关联25.产业波及26.影响力系数27感应度系数 28直接消耗系数29完全消耗系数30列昂惕夫逆矩阵 31.产业组织32有效竞争33市场结构34市场绩效 35沉没成本36马歇尔冲突37完全竞争市场 38完全垄断市场39垄断竞争市场40寡头垄断市场 41.集中度42产品差别化43市场行为44产业集群 45企业兼并46产业融合47.市场协调行为48产业结构政策 49战略产业 50产业组织政策 51产业规制 52.规模经济 53.范围经济 54.绝对集中度指数 55.赫芬达尔指数 56.勒纳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产业经济学就学科性质而言属于:(C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 应用经济学 D.理论经济学 3..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是(B ) A.霍夫曼 B.克拉克 C. 费希尔 D.库兹涅茨 4.产业的雁行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B ) A.泰勒尔 B.赤松要 C.贝恩 D.梅森 5..根据霍夫曼定律,当霍夫曼比例小于1时,意味着:(D) A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B. 国家还远未实现工业化 C.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 D.国家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 6.霍夫曼比例是指(A) 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B.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C 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与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D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7.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中第一部类是指(B)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C 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 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 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 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 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学基础)只是分享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来分别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某些现实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能理解其经济学含义;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教学时数:4课时 前一章曾经假定,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反方向关系,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具有同方向关系。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定关系存在,也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这就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心是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对效用能否计量加总的理解,西方经济学有两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法:基于基数效用论上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基于序数效用论上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2课时) 引言: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 简答: 1、劳动力商品价值 105 答:劳动力诗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方面,1、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2、山羊劳动者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保证劳动力的补充和延续。3、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以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2、货币流通规律 121 答: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即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销售的商品总量。2、商品价格水平。3、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单位货币的

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3、利润率的因素 137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决定利润率的因素有: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省。 3、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答:平均利润率是按社会总资本计算的利润率,继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 61 答:1、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仍比较落后。2、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40 答: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要保持平衡,即

西方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 (总分:17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7,分数:27.00) 1.厂商的生产函数是f(x,y)=x+min{x,y},令横轴表示x,纵轴表示y。则该厂商的等产量线为______。 ? A.是倒L型的,其拗折点在直线y=x上 ? B.是L型的,其拗折点在直线y=x+1上 ? C.由两条线组成,一条是垂线,另一条斜率为-1 ? D.有两条线组成,一条是水平线,另一条斜率为-1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令f(x,y)=Q0。则当x<y时,Q0=2x,即x=Q0/2,这是一个固定的常数,所以此时的等产量线垂直x轴;当x>y时,Q0=x+y,即y=-x+Q0,这时等产量线为斜率为-1的直线。 2.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劳动价格为w),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资本价格为r)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______。 ? A.w/r ? B.-w/r ? C.r/w ? D.-r/w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成本方程为C=wL+rK,即[*]可见,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3.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______。 ? A.与横轴相交 ? B.经过原点 ?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 D.与纵轴相交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总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为0。 4.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______。 ? A.0<L<7 ? B.4.5<L<7 ? C.3<L<4.5 ? D.0<L<4.5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对厂商来说,为了达到经济效率,应该把生产推进在第二阶段,即AP L>MP L>0的区域。5.下列有关等产量线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 A.短期等产量线的斜率是技术替代率 ? B.等产量线类似于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各种投入组合下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 ? C.技术的单调性和凸性使等产量线具有凸向原点的特点 ? D.不同类型的生产函数具有不同的等产量线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等产量线的运用属于长期分析,表示的是生产既定产量所需要的两种投入的所有可能组合。 6.如果规模收益和投入资本量不变,对于生产函数Q=f(L,K),假如单位时间里增加10%的劳动投入,产出将______。 ? A.增加10% ? B.减少10% ? C.增加小于10% ? D.增加大于10%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规模报酬不变时,同时将劳动和资本增加20%的话,产量也会增加20%。但是题目中资本投入不变而单纯增加20%的劳动,可知产出增加是少于20%的。 7.如果资本不变,只有劳动一种要素在改变。当平均产量AP L为正,但是在减少时,边际产量MP L是______。

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基础理论》 一、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需求分析 1、需求的概念: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基本要素:购买欲望、购买力和时间。 2、需求法则: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需求法则的例外:吉芬商品和炫耀商品或声望商品。 3、恩格尔曲线:表明的是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消费者对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要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对高档饰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要大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恩格尔系数表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收入水平越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收入水平越高。 4、需求和需求量的区别:需求量反映的是某一价格水平下对商品的购买量,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而需求则是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5、影响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对于高档商品和正常商品,收入增加,需求增加; (2)消费者偏好。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该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互补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按相反方向发生变化。 (4)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若预期价格在未来上升,会导致需求增加。 6、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为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个人需求量之和。 (二)供给分析 1、供给概念: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doc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今天,我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产业经济学、怎样研究产业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让我们对产业经济学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理解和把握产业的含义。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产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是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的含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奴隶社会初期,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逐渐形成,商业开始独立出来。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的各主要工业部门先后出现了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趋势。从此,机器生产的大工业逐渐取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接着在20世纪初又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表现在铁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社会分工也进一步向深度发展,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在石器时代之前,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直接取自自然的天然工具,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还没有社会分工。在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经过加工和制作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大促进了生

经典西方经济学(作业).doc

1.解释概念:简单的市场经济模型、稀缺、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 简单的市场经济模型——简单的市场经济模型是市场经济体制构成和运行的一个模型。在这个体制中,生产和消费等决策时由无数个微观决策主体—厂商和家庭自主作出的。 稀缺——稀缺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总是有限的。稀缺不仅包括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也包括劳务和时间的有限性。 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选择的收益,简言之,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代价。生产可能曲线——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一个社会在既定时间和既定技术条件下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及其可能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组合。它可以表达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相关的经济问题:资源的稀缺及由此形成的约束,资源用途的选择,资源运用的效率,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等。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定义经济学的? 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

3.解释概念:微观经济、经济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 答:微观经济——是着眼于研究微观个体经济行为以及这些经济行为的调节机制的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又被认为是研究市场价格机制的理论及个体经济的理论)。 经济人——所谓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经济人假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经济人是理性人;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微观经济法归纳经济现象的一种基本方法。微观经济法在认识各种经济行为、经济现象时、首先把这些行为视之为一种投入—产出的行为,把这些经济现象归结为一种投入—产出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 均衡分析方法是指一种方法,在设定什么事均衡状态或确定均衡状态的评判标准的前提下,分析影响均衡状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探讨能否达到所要求的均衡,怎样才能达到所要求的均衡,指出达到均衡状态或保持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或必须满足的条件。 边际分析方法是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增量变化的分析,来确定资源(生产要素)配备的合理边界或当事人行为的合理边界,确定实现均衡所要求的数量标准或几何条件。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很全

本书体系概略 微观部分宏观部分 ?供求理论宏观经济核算 ?消费者行为理论凯恩斯模型 ?生产者行为理论AS-AD模型 ?市场论通货膨胀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略(P19) 产品市场 消费者生产者 产品的需求者产品的供给者 要素的供给者要素的需求者 要素市场 第二节需求 一、需求函数(P20) (一)需求的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它是购买欲望与货币支付能力的统一。 (二)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该商品本身的价格(P)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M) 3、消费者偏好(T)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Pe) 5、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Pr)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只集中于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研究,即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f( P ) P为商品的价格,Qd 为商品的需求量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一)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二)需求曲线:以横轴代表需求量(Q),以纵轴代表价格(P),把代表价格-数量组合的各个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注意:P(纵轴)是自变量,Q(横轴)是因变量,与一般的数学习惯相反。 线性需求曲线的一般形式:Qd =-bP+a 斜率为负值,曲线向右下方倾斜,P与Q反向变动 (三)需求定理: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变化方向总是相反的。

三、需求与需求量(板书图示二者的变化情况比较) (P22) (一)需求量是指某在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计划购买的量。(点) 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决定,体现为某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变动。 (二)需求是指在不同价格水平时对应的各个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整条需求曲线)需求的变动是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的,体现为整条曲线的平移。需求增加,曲线右平移,需求减少,曲线左平移。 第三节供给(P23 图2-3) 一、供给函数 (一)供给的定义: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的成本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仅考虑商品价格的变化对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影响,则供给函数简化为: QS=f( P ) P为商品价格,QS为供给量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一)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二)供给曲线:以横轴代表供给量(Q),以纵轴代表价格(P),把代表价格-数量组合的各个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注意:P(纵轴)是自变量,Q(横轴)是因变量,与一般的数学习惯相反。 线性供给曲线的一般形式:QS=dP+c 斜率为正值,曲线向右上方倾斜,P与Q同向变动(三)供给定理 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的变化方向总是相同的。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三、供给与供给量(P25 图2-5) (一)供给量是指某在一特定价格水平时,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量。(点)供给量的变动由价格决定,体现为某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变动。 (二)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水平时对应的各个不同供给量的总称。(整条供给曲线)供给的变动是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的,体现为整条曲线的平移。供给增加,曲线右平移,供给减少,曲线左平移。 第四节供求法则:均衡价格(P23) 一、均衡的含义: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是一种经济行为者能得到满足的状态。 均衡的公式和图形 均衡在数学方法上即:Qd=Qs 在图形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点(板书图示)(P25图2-6)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1)

一、名词解释 : 1.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 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3.产业分类:产业分类是吧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 业,以便进行产业研究和产业管理 4.单个产业状况:单个产业状况是指从经济上看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个产业总体而言的 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5.企业:企业是指通过投资监理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 6.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各方面制度安排的总称 7.个人业主制:个人业主制是由个人投资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合伙制:合伙制是由多个合伙人投资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公司制:公司制是通过发行股票由众多投资者入股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8.委托代理风险:是指代理人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使代理成本大于代理收益、企业经 营亏损和破产的危险性 9.规模经济:是指经济体随着规模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外部规模经济:经济体随着外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收益递增 内部规模经济:经济体随着内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收益递增 范围经济:是指经济体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10.产业素质:是指单个产业的性质和质量,是决定单个产业状况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11.产业竞争力:产业在生产经营的资源、资本、技术、设备等方面拥有的优势或能力 12.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最初投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13.产业链:是指产业按特定顺序依次进行的生产经营环节而构成的具有连续性、关联性的 链条或系统 产业价值链:是从价值上看的产业链,反映的是产业各生产经营环节的价值增值即附加值的情况及其变动 14.微笑曲线:产业价值链特别是制造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附加值一定的变动趋势 对企业和产业的价值: (1)企业之产品与服务要有持续性的附加价值(盈余),才能够生存下去。 (2)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方向与服务,才能有高获利的潜力,方能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 (3)经验曲线是一种静态表示,透过微笑曲线,可以表现动态的一面,并能突破经验瓶颈,迅速化内隐知识为外显知识。 (4)如何将研发、生产、营销结合,一直是企业谈论的主题。透过微笑曲线的认知,可以很快达到需求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尽量让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操作方式如下: A、产品升级或产品下移,产品升级指的是产品从原来低档往中档、中档往高档走的办 法,而产品下移,追求的不是提高附加价值,而是创造不同的市场,让营销固定成本往下降,创造规模经济的概念 B、垂直整合,包括向上游的整和和向下游的整和; C、缩短销售渠道,建立直接供销关系,渠道缩得越短,附加价值就越高; D、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的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线的水平延伸; E、多元事业,一种是相关产业的多元化,一种是非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对于后者,风 险较高,在实施时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和现金流量,要做好亏几年的心理准备;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Q=KA0.1L0.1E0.1S0.7R0.1,式中,Q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 (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这是因为,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组合比例所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简明教程 教案 (三年制高职) 教师:杜俊创 班级:16经济管理高职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经济学基础具体教学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要求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要求 1、在教学目标上,西方经济学以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经济理论为基础。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西方经济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在教学方法上,西方经济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参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讲授与多媒体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线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 学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 需求和供给,然后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最后从量上分析价格、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程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掌握供求规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价格形成的条件、过程、变动及其对经济的调节,能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西方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西方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对任意一个产量水平,( )。(上海财经大学2008研) (分数:2.00) A.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大于平均固定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一定大于平均可变成本 C.固定成本一定大于可变成本 D.上述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解析:解析:平均固定成本AFC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与平均可变成本.AVC相比,它们的大小是不确定的,随着产量的不同而不同。在产量较小时,AFC>AVC;当产量较大时,AFC会变得很小,AVC>AFC。同理,固定成本是始终固定的,而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它们的大小也是不确定的,随着产量的不同而不同。 2.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上海财经大学2002研;中山大学2006研) (分数:2.00)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解析:解析: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其中,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平均可变成本下降;当边际成本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平均可变成本上升。A项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下降;C项由于边际成本大于零,总成本上升。 3.假设一个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为6元,他的平均固定成本为3元(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其产品的价格为每单位5元。那么,在短期内该企业应该( )。(上海财经大学2006研) (分数:2.00) A.关门 B.继续生产√ C.减少固定成本 D.建设一个更大的厂房 解析:解析:当厂商的AR>AC时,厂商获得经济利润;当AR=AC时,厂商仅获得正常利润;当AVC<AR<AC时,厂商亏损但会继续生产以弥补在短期内存在的固定成本;当AR≤AVC时,厂商将关门,即停止营业。由题意,知道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为6—3=3,平均收益为5,大于平均可变成本3,所以厂商会继续生产。 4.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的交点是( )。(上海财经大学2005研) (分数:2.00) A.收支相抵点 B.停止营业点√ C.厂商均衡点 D.平均成本最低点 解析:解析: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的交点,厂商进行生产,其收益刚好可以弥补企业投入的全部可变成本,这一点就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 5.若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大于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为使成本最小,该厂商应该( )。(中山大学2005研) (分数:2.00) A.同时增加资本和劳动 B.同时减少资本和劳动 C.减少资本,增加劳动√ D.减少劳动,增加资本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产业、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规制、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淘汰产业、新兴产业、生产要素分类法、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掠夺性定价、管制、有效竞争、马歇尔冲突、配第—克拉克定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竞争机制、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HHI 指数、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勒纳指数、贝恩指数、规模经济、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进入壁垒、混合并购、策略性行为、地区产业结构、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区性产业布局、产业组织政策、战略产业、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政府规制、法律规制、行政规制、卡特尔、资产专用性 二、单选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从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看我们的生活

从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看我们 的生活 政治经济学,或称经济学,是对一般经济生活中的人类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所考查的是个人行动和社会行动的一部分,是同安居乐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获得和利用最紧密相关的那一部分。如此看来,经济学一方面是研究财富的学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它是人类学的一部分。因为,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对人的特征产生最多影响的,就是人的日常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的物质资源。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

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以上简单介绍了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及其主要研究的问题。经过这学期选修西方经济学,渐渐关心起生活中的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参与经济活动,我逐渐发现,不懂经济学,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的影响,通俗的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库

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D ) A. 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 C. 家庭 D. 产业 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B ) A. 微观经济理论 B. 中观经济理论 C. 宏观经济理论 D. 古典经济理论 一般而言,下列哪个产业的资本系数较小( D ) A. 电力 B. 钢铁 C. 邮电通讯 D. 服装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由经济学家( A )首先创立。 A. 可拉克 B. 霍夫曼 C. 马克思 D. 贝恩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B )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为(C ) A.幼小产业 B.新兴产业 C.朝阳产业 D.衰退产业 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理论是 ( A ) A.不平衡增长理论 B.平衡增长理论 C.经济发展理论 D.二元经济理论

“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纳克斯 B.罗丹 C.斯特里顿 D.罗森斯坦 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的是( C ) A.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需要能力的发展 B. 是全球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C. 必要时可侵犯他国主权 D. 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B)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 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 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中间需求率+最终需求率=1 B. 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价值率越低 C. 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价值率越高 D. 某产业中间需求率越高,越具有基础产业的特点 下列那一项不是产业波及效果的分析指标:( D ) A.感应度系数 B.影响力系数 C.生产诱发系数 D.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最终产品具有( A ) A.微弱的前向关联关系 B.强烈的前向关联关系 C.微弱的后向关联关系 D.强烈的后向关联关系 SCP模式中的S指的是( B ) A. 市场行为 B. 市场结构 C. 市场绩效 D. 市场竞争 1940年( C )的有效竞争的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A.马歇尔 B.亚当·斯密 C.克拉克 D.梅森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地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地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地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地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地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地交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地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地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地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地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地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地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地东西. 考虑上大学地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地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地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地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地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地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地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地原因.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地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地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个座位地飞机飞一次地成本是万美元,每个座位地成本是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地乘客愿意支付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地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地平均成本是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地乘客将消费地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地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地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地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地价格买到各种各样地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地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地话,你地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地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地价格买到各种各样地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地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地话,你地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地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地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地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地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地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地市场结果. 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地结果.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地分散决策配置资源地经济.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地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地情况. 市场失灵地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地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地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地所有者对水地销售就有市场势力.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地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