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高丽英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750021)、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人们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对其研究的学术背景、目的及意义、当前研究状况总结,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1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人们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其心理压力和障碍就越多,对生活的满意度随之改变,主观幸福感相应的也就降低。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可使大学生获得更高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高的积极情感,更少的消极情感,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同时, 这对于学校和家庭
培养大学生学会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其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内容
2.1 主观幸福感定义
主观幸福感,即subjective well- being, 简称SWB, 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Diener, 1984; Vitters, 2002) ,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它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方面)、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方面)三部分[1]。
2.2 社会支持定义
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通过支持性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2]。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知到的他们能与他人交流、被关心、被接纳,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由于社会支持的操作定义比较多,各有侧重。大体上有几个分类,一是总的社会支持,二是按属性划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是根据支持的来源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等,四是按内容分为认知支持、情感支持和行为支持。
2.3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的来源
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是目前诸多心理学工作者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探讨来自两种因素的影
响: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研究者由原来考察社会支持与躯体的关系转移到考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另一方面受社会心理影响学说的影响 ,人们试图确定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程度[3]。国内外的研究也发现,社会支持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心理压力, 消除个体心理障碍, 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作用。在当今大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情况下,考察社会支持对大学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十分迫切的。
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研究发展历程及评价
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人们对社会支持的关注由原来考察其与躯体健康的关系转移到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回顾以往有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支持的来源内容特征和性质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考察最初是从社会支持来源的角度来进行的, 但在社会支持来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上,一直存在不相一致的结论。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包含着不同方式社会支持获得的不同,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们开始转向对个体获得的不同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探讨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包含着不同方式社会支持获得的不同,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们开始转向对个体获得的不同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之
间关系的探讨。
社会支持从功能或方式角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资讯性支持等。情感支持( emotional support) 是指向他人提供鼓励, 表示关心与爱意, 面对困难时伴随左右,使人感到温暖; 工具性支持( instrumental support )指提供财力帮助、物质资源或具体建议指导等, 又称为具体社会支持( tangible support ) ; 资讯社会支持( informational support) 指向个体传达赞扬或肯定的讯息, 从而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又被称为信任支持( esteem support)。西方研究结果显示,情感支持比实际帮助支持和经济支持更能促进老人的精神健康,而后两者旨在满足老人在健康和经济上的需求,未必对生活满意度产生直接作用[13]。
也有的学者根据社会支持的性质将社会支持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可见的实际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以及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 另一类是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这两种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的影响。
4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 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展,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不再仅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
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而更多的考虑到其他变量与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即逐渐由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转移到对社会支持影响主观幸福感机制的探讨。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的, 一是探讨社会支持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作用;二是探讨社会支持如何通过自尊、自我控制等变量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梅耶斯(Myers)从人类是怎样幸福的以及谁是幸福的人着手,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年龄、性别和收入等不是幸福的来源,只有社会支持、对未来充满希望、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等集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积极品质才是幸福的真正来源。早期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然发现,主观幸福感存在着年龄、性别等因素上的差异, 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这些人口统计学变量通过某些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台湾的陆洛在考察人口学变量(包含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及收入)、环境事件、个人资源( 包含外向人格、社会支持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3],社会支持在其中扮演着一个强有力的中介因素,它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最强的正面影响, 性别上存在的主观幸福感差异(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完全是经由社会支持而展现的。对此结果的解释,陆洛认为, 不论是接受或付出社会支持均符合中国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期待,在某种程度上既维持了女性角色的内在一致性,甚至会使社会支持的“收”与“接”在女性的自尊感、能力感和幸福感体验上产生加成作用, 而非抵消作用。当然,这种假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另外, 研究也发现,教育水平和外向人格也是通过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陆洛在1995年的一项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