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研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级课题《新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实
施
方
案
课题组
二O一七年四月
实施方案
目录
一、前言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与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与步骤
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升教育质量”的精神,进一步加快我校新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对本校新教师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培训方案。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教师的配备情况。我校30个教学班,14个新入职教师。专业知识欠缺,实践性知识不足,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参差不齐。基于这样的现状,“师徒结对”是最适合我们学校的新教师培养模式。依托14名骨干教师去引领这14名新教师,达到全面提高新教师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策略
根本学校的师资特点,我们课题研究组一致决定采用“师徒结对”的专业成长模式。“师徒结对”是常用的一种教师培训方式,它在帮助非专业新教师快速掌握教育教学常规、培养新的环境和角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师徒结对”往往过分强调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及其权威影响,忽视了徒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在此双向互动过程中的“教学相长”。研究针对此不足,从“师徒双赢”的理念出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赋予了“师徒结对”新的内涵和特点,并对如如何改进“师徒结对”的现状,使其达到“师徒双赢”的结对效果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从而体现新教师的专业愿景、专业知识、专业技巧、专业价
值、专业情感、专业态度、专业成果等全方位的艺术修养和艺术作为的不断完善更新、提高发展。共同成长等的动态的刻持续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内容
一是建立师徒小组:(根本我校的基本情况设置情况如下)
二是固定研究场所,创立“师徒结对”活动场所(智慧教室)。
三是知识更新观念,开展校级交流通过教研课题或展示课来进行课堂研究。四是创新形式,拓展“师徒结对”活动的内容。例如:新教师团队外出培训学习等。
五是丰富内容。例如:同课异构,共同执教,名课观摩等。
六是拓宽渠道,构建专家教师、上级教研员等共同参与的平台。
七是专业引领,举办师徒成果展览。建立交流平台。相互交流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促进新教师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新教师的教学业务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人的作用,使之成为学校名师的后备梯队,全面提升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1.以课程改革与教学为主线,以聚焦课堂、更新知识、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实践拓展、教学研究为主体,达到阔视野、创教学、拓技能的目的,实现新教师专业化发展。
2.帮助新教师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丰富专业,准确把握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实效,培养一批有理论水平、有学科知识、有潜能的教育引路人。
3.以教学示范与课例分析为形式,帮助新教师掌握基础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课程理念、编写思路、实施策略及评价方式等,熟悉教学内容,建构有效的教学课堂模式。
4.以参训教师主体需求为主,突出学科特点,注重培养教师对于专业发展
的自我认识,提高其自主发展能力和意识,提高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骨干教师的指导能力,指导和促进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5. .以大同小学师徒结对和大同小学科研QQ群为载体,构建新教师终身学习的交流平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培养一批扎根基础教育的敬业人。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
(一)研究思路
首先,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对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师徒结对”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了解“师徒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师徒结对”的内涵及特征作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然后,从师徒双方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师徒结对”的现状进行考察,了解其在促进师徒双方共同发展上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促进师徒双方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的实施策略。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前期测查新教师现有的各项能力;
2.观察记录法――“师”和“徒”的教学实况记录;
3.行动研究法――“师”教师的示范课和“徒”的教学活动;
4.案例分析法――针对某次教学活动后的一个总体评析;
5.反思实践法——“徒”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师”也帮助其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新教师进行二次教学;
6.经验总结法——“徒”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自己的成长心得;
7.访谈法——深入访谈,了解分析“师徒结对”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供有力的依据。
8.文献法——利用文献法学习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理论、实践分析。
六、课题实施的预期成果形式:
(一)总结出一套适合教师成长的好方法,形成体系。
1.建立教师成长手册
2.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3.新老教师紧密结对
4.出台一系列的评价体系。
(二)形成固定的研修群体。
(三)参训学员素质不断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中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科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四)编印一套体现培训理念、特色、水平的研修成果集和培训文集。(五)结集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包。
(六)建立跟踪评价体系和培训专家与培训者的互通渠道,形成动态的、持续发展的培训体系。
七、课题实施的保机构,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由校主要领导负责的培训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培训的各项工作。
(二)制度保障
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学习、研究制度,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激活教师研究热情。课题组成员四周一次的活动总结,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和问题,完善研究成果。为新教师搭建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时总结,确保阶段性研究有效落实。
(三)技术保障:
接受各级专家指导,分期选派骨干参与课题的集中培训,定期组织参观、学习、交流活动等,实现教学、教研与科研同步发展。
(四)经费保障:
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保证研究过程中的必要开支和运转。主要包括:学习、交流、调研、各类专题会,培训会,研讨会,联系会、设施设备使用,日常办公用品开支,过程资料及汇编资料费,人头开支及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费用。
(五)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