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师职业是复杂的专业性职业,从事这一职业,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 • 在现今的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意识和
能力成为生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 担负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现代人之职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
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标准》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3.“通用”标准
• 标准是“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在本质上是对同类事物或活动所作的“统一规定”。 但同类事物或活动之中也有不同的类别,所以适用的标准也就自然不同。
• 根据适用对象和范围,教师专业标准可以分为适用于所有教师的“通用标准”和适用于特 定教师群体的“特殊标准”或“具体标准”。
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 ——“维度”包含三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若干个领域。 ——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若干个“基本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青海师范大学 武启云 二〇一七年六月
2020/3/22
•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20/3/22
主要内容
一、过程与意义 二、背景与作用 三、性质与理念 四、内容与要求 五、现实与未来
2020/3/22
二、背景与作用
2.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构建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高等 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且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再次确认了这一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 教师教育在开放化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 ——一些不具备培养中小学师资资质的综合性高校,盲目“上马”教师教育项目。 ——一些师范院校在转型为综合性高校之后,教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为追求规模和效益,一些院校盲目扩大师范专业招生数,导致质量受到忽视。 • 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必须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保障,而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
2020/3/22
一、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过程与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针 ——教师专业活动的坐标系 ——教师专业水平的测量仪 ——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 《教育法》 • 《义务教育法》 • 《教师法》 • 《教师资格条例》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通用性(政策性)标准。
虽然,对从事各级 教师职业所应达到的 最低学历标准、师德 等做出了规定。 但却 并未对专业发展的具 体标准,包括教师专 业伦理标准、教师专 业知识标准、教师专 业能力标准等专业性 (业务性)标准提出 硬性规定。
• 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需要 ——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获得快速发展之后,基础教育面临的首要
问题:提高质量。 ——而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质量的提升。而教师质量的提升需要
有一个标准可以参照。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需要一个可以比较参照的标准。
• 《专业标准》突出了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 ——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实践只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实践+反思才是教师实现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基 本路径。为此,《标准》强调教师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4.终身学习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3.能力为重
• 教师教育教学职责的履行不能只靠一颗“红心”,更要以教育实践能力为 根本保障
——研究与实践揭示: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 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不仅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 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个人实践理论的能力。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二) 专业知识 •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基于分科教学的考虑,要求教
师具备: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 知识。 • 幼儿园教师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
通识性知识(无学科和学科教学知识) 。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1. 教育知识 • 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
2020/3/22
二、背景与作用
(二)作用
1. 有关部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严格来说不是任何
人都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标准》的制定为教师的准入、考核及 退出提供了相对统一、客观的依据,有利于有关部门严把教师入口 关,确定教师管理制度,保证和维持教师的质量。 2. 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师教育的基本依据 • 有了教师专业标准,不仅可以规范教师教育机构的职前教育和职后 培训内容,也有利于对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 另外还有利于各教师教育机构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特色, 这对于提高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意义重大。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1.师德为先
• 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且, 教师职业道德还是影响教育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教师职业 道德是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师德的传统。强调师德为先,体现了对中国传统 的继承。
• 强调“师德为先”出自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诉求:专业化的核心特质 之一是专业精神,即把服务对象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教师职业要 成为专业,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职业道德守则,一方面可以规范教 师的行为,保证受教育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又能以此赢得社会对教 师职业的信任与尊重,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保障。
(一)制定过程
(二)《标准》的意义
1、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2、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3、为教师职前培育、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 4、为中小学教师的资历准入、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 5、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趋势相契合
二、背景与作用
(一)背景
1.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性质与理念
(二)理念
•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 ,既 是贯穿《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 发展中应秉持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引领。
• “师德为先”和“能力为重” 更多地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 持的基本追求的继承;“学生为本”和“终身学习”则更多地包含 了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化” 只是对教师队伍的一种概括性、原则性的描述,判断教师个体和群体是 否达到高素质专业化的期待和要求,需要有更具体的教师专业标准。 • 推进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集体的地位提升:制定教师素质标准,确保教师队伍质量,可以提高教师职 业专业服务的整体水平,从而也就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声望。 ——个体的专业发展:引领和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
要有相应的标准(机构标准、课程标准等)。 • 在众多标准中,教师专业标准是基础和前提:它是制定教师教育机构标准、课程标准
和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是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
2020/3/22
二、背景与作用
3. 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 细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需要: 《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但“高素质专业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一)性质
1. “专业”标准 • 《标准》是基于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的基本理念而制定的
“专业”标准,即是对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的Biblioteka Baidu本规定,也代表了当下 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2. “合格”标准 • 标准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强调统一性并非要把教师“标准化”、“模式化”,而是为 了坚守教师质量的底线;专业标准不是工序流程,而是框架要求(基本要求),对教 师的个性化发展留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标准内容也对教师的创新和探究等提出了要求。 只是个性化发展一定建立在最低标准之上。 • 《标准》兼具“评价”和“导向”之特点: ——作为“评价”标准,它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 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
2020/3/22
二、背景与作用
3. 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行为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
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教育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也有了具 体的标准。这对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 大。 4.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指南 • 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等都做出具体的规定, 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清楚地知道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 哪些内容,具体要求是什么,可以对照标准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 求,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 向和努力目标。
怎样才能“教得好”。 • 教育知识: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于教育学和
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 教育知识主要包括:一是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
点与规律的知识;二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 知识。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2. 学科知识
• 学科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 • 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 • 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 ——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的联系。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2.学生为本
• “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
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充分的发展。” •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这种新理念只有真正为教师所理解,所信奉,所落实,才 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变。 • 《标准》高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 地发展。
• “通用标准”规定了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相对更宏观、综合一些,它是 制定“分类标准”或“具体标准”的依据和基础;而“分类标准”或“具体标准”则是 “通用标准”的深入和细化,它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 按此划分,我国的三个标准分别是适用于各自学段所有教师的“通用标准”。
2020/3/22
中学
小学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4
13
63
60
2020/3/22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 “专业理念”是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和信念;“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师职业 生活中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遵循这些规范中所表现出来 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3. 学科教学知识
• 学科教学知识是由舒尔曼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 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
• “专业理念与师德”既超越了“专业理念”所属的“认识论”范畴,延伸至 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层次;也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师德”范畴,要求教师 形成坚定的专业认同和信念。
• 四个领域: ——对待职业:职业理解与认识。 ——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对待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对待自身:个人修养与行为。
能力成为生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 担负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现代人之职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
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标准》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3.“通用”标准
• 标准是“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在本质上是对同类事物或活动所作的“统一规定”。 但同类事物或活动之中也有不同的类别,所以适用的标准也就自然不同。
• 根据适用对象和范围,教师专业标准可以分为适用于所有教师的“通用标准”和适用于特 定教师群体的“特殊标准”或“具体标准”。
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 ——“维度”包含三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若干个领域。 ——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若干个“基本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青海师范大学 武启云 二〇一七年六月
2020/3/22
•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20/3/22
主要内容
一、过程与意义 二、背景与作用 三、性质与理念 四、内容与要求 五、现实与未来
2020/3/22
二、背景与作用
2.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构建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高等 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且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再次确认了这一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 教师教育在开放化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 ——一些不具备培养中小学师资资质的综合性高校,盲目“上马”教师教育项目。 ——一些师范院校在转型为综合性高校之后,教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为追求规模和效益,一些院校盲目扩大师范专业招生数,导致质量受到忽视。 • 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必须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保障,而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
2020/3/22
一、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过程与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针 ——教师专业活动的坐标系 ——教师专业水平的测量仪 ——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 《教育法》 • 《义务教育法》 • 《教师法》 • 《教师资格条例》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通用性(政策性)标准。
虽然,对从事各级 教师职业所应达到的 最低学历标准、师德 等做出了规定。 但却 并未对专业发展的具 体标准,包括教师专 业伦理标准、教师专 业知识标准、教师专 业能力标准等专业性 (业务性)标准提出 硬性规定。
• 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需要 ——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获得快速发展之后,基础教育面临的首要
问题:提高质量。 ——而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质量的提升。而教师质量的提升需要
有一个标准可以参照。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需要一个可以比较参照的标准。
• 《专业标准》突出了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 ——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实践只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实践+反思才是教师实现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基 本路径。为此,《标准》强调教师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4.终身学习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3.能力为重
• 教师教育教学职责的履行不能只靠一颗“红心”,更要以教育实践能力为 根本保障
——研究与实践揭示: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 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不仅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 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个人实践理论的能力。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二) 专业知识 •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基于分科教学的考虑,要求教
师具备: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 知识。 • 幼儿园教师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
通识性知识(无学科和学科教学知识) 。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1. 教育知识 • 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
2020/3/22
二、背景与作用
(二)作用
1. 有关部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严格来说不是任何
人都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标准》的制定为教师的准入、考核及 退出提供了相对统一、客观的依据,有利于有关部门严把教师入口 关,确定教师管理制度,保证和维持教师的质量。 2. 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师教育的基本依据 • 有了教师专业标准,不仅可以规范教师教育机构的职前教育和职后 培训内容,也有利于对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 另外还有利于各教师教育机构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特色, 这对于提高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意义重大。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1.师德为先
• 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且, 教师职业道德还是影响教育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教师职业 道德是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师德的传统。强调师德为先,体现了对中国传统 的继承。
• 强调“师德为先”出自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诉求:专业化的核心特质 之一是专业精神,即把服务对象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教师职业要 成为专业,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职业道德守则,一方面可以规范教 师的行为,保证受教育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又能以此赢得社会对教 师职业的信任与尊重,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保障。
(一)制定过程
(二)《标准》的意义
1、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2、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3、为教师职前培育、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 4、为中小学教师的资历准入、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 5、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趋势相契合
二、背景与作用
(一)背景
1.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性质与理念
(二)理念
•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 ,既 是贯穿《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 发展中应秉持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引领。
• “师德为先”和“能力为重” 更多地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 持的基本追求的继承;“学生为本”和“终身学习”则更多地包含 了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化” 只是对教师队伍的一种概括性、原则性的描述,判断教师个体和群体是 否达到高素质专业化的期待和要求,需要有更具体的教师专业标准。 • 推进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集体的地位提升:制定教师素质标准,确保教师队伍质量,可以提高教师职 业专业服务的整体水平,从而也就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声望。 ——个体的专业发展:引领和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
要有相应的标准(机构标准、课程标准等)。 • 在众多标准中,教师专业标准是基础和前提:它是制定教师教育机构标准、课程标准
和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是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
2020/3/22
二、背景与作用
3. 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 细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需要: 《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但“高素质专业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一)性质
1. “专业”标准 • 《标准》是基于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的基本理念而制定的
“专业”标准,即是对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的Biblioteka Baidu本规定,也代表了当下 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2. “合格”标准 • 标准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强调统一性并非要把教师“标准化”、“模式化”,而是为 了坚守教师质量的底线;专业标准不是工序流程,而是框架要求(基本要求),对教 师的个性化发展留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标准内容也对教师的创新和探究等提出了要求。 只是个性化发展一定建立在最低标准之上。 • 《标准》兼具“评价”和“导向”之特点: ——作为“评价”标准,它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 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
2020/3/22
二、背景与作用
3. 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行为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
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教育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也有了具 体的标准。这对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 大。 4.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指南 • 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等都做出具体的规定, 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清楚地知道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 哪些内容,具体要求是什么,可以对照标准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 求,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 向和努力目标。
怎样才能“教得好”。 • 教育知识: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于教育学和
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 教育知识主要包括:一是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
点与规律的知识;二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 知识。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2. 学科知识
• 学科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 • 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 • 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 ——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的联系。
2020/3/22
三、性质与理念
2.学生为本
• “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
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充分的发展。” •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这种新理念只有真正为教师所理解,所信奉,所落实,才 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变。 • 《标准》高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 地发展。
• “通用标准”规定了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相对更宏观、综合一些,它是 制定“分类标准”或“具体标准”的依据和基础;而“分类标准”或“具体标准”则是 “通用标准”的深入和细化,它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 按此划分,我国的三个标准分别是适用于各自学段所有教师的“通用标准”。
2020/3/22
中学
小学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4
13
63
60
2020/3/22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 “专业理念”是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和信念;“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师职业 生活中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遵循这些规范中所表现出来 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020/3/22
四、内容与要求
3. 学科教学知识
• 学科教学知识是由舒尔曼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 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
• “专业理念与师德”既超越了“专业理念”所属的“认识论”范畴,延伸至 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层次;也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师德”范畴,要求教师 形成坚定的专业认同和信念。
• 四个领域: ——对待职业:职业理解与认识。 ——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对待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对待自身:个人修养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