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宝马汽车中国市场营销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0引言 (1)
1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状况概述 (1)
2宝马中国市场营销失败原因分析 (2)
2.1定价的失误 (2)
2.2目标人群的定位失误 (2)
2.3品牌宣传的失误 (3)
3宝马中国市场营销策略改革后效果分析 (3)
3.1降价策略 (4)
3.2经销商网络的发展 (4)
3.3市场公关活动 (4)
3.4新产品推展 (4)
4宝马在中国市场营销方面依然存在的问题 (5)
4.1品牌的大众亲和度不够 (5)
4.2新卖点缺乏 (5)
5进一步完善营销策略的建议 (5)
5.1加大品牌行销力度 (5)
5.2完善整合广告营销 (5)
5.3强化诚信度打造 (6)
5.4艺术行销策略的开拓 (6)
6结语 (6)
浅析宝马汽车中国市场营销策略
杨军
(2007届市场营销(经纪))学号0402021
摘要: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价格大战等跌宕起伏的几年以后,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逐渐成熟,随着新品全球同步化,汽车价格的持续下调,消费观念与消费环境与欧美市场的接轨以及服务市场也逐步走向成熟,推动着市场的稳定和平衡发展。在这种平稳的发展中不难看出汽车市场在技术上与产品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对于营销趋势的把握、对营销策略的运用已经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全球豪华车代表之一的宝马,面对中国市场又将如何应对。宝马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定价、目标人群以及定位一系列营销策略的失误,使得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显得举步维艰。在经历了失败之后,宝马公司通过降价、公关等各方面的调整,重新整合了营销策略,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打下了属于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关键词:汽车营销;失败原因;改善策略;效果分析
0引言
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价格大战等跌宕起伏的几年以后,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逐渐成熟,随着新品全球同步化,汽车价格的持续下调,消费观念与消费环境与欧美市场的接轨以及服务市场也逐步走向成熟,推动着市场的稳定和平衡发展。在这种平稳的发展中不难看出汽车市场在技术上与产品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对于营销趋势的把握、对营销策略的运用已经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全球豪华车代表之一的宝马,面对中国市场又将如何应对……
1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状况概述
中国的汽车市场在90年代末,已完成了消费主体的变革,在21世纪初,随着经济的持续走强,轿车市场显现出了繁荣的景象。2002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汽车集团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关税大幅度下调,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政策接连出台,使国内汽车消费环境和舆论更加有利于个人消费者,长期持币待购群体的不断集聚,再加上各大汽车巨头不断升级的产品性能和更加丰富的产品结构,与消费者需求呈现“里应外合”的爆发格局,更有汽车信贷推波助澜,使得市场在2002-2003年-出现短期集中的“井喷式”增长,这一阶段汽车销售增长率攀升至80%。而随着各大型跨国厂商的战略规划调整和实施,各大制造商在中国的布局逐渐完善,各系别主要品牌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开始发生大幅变化。到了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从近乎疯狂的快速发展过后,一下走入了低迷,给
厂商们带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阵痛,迫于压力,各大汽车厂商纷纷使出各种营销手段,销售大战也由产品竞争,渠道竞争升温至品牌竞争阶段,竞争格局日趋形成。此后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入世”保护期结束的临近。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价格大战等跌宕起伏的几年以后,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逐渐成熟,随着新品全球同步化,汽车价格的持续下调,消费观念与消费环境与欧美市场的接轨以及服务市场也逐步走向成熟,推动着市场的稳定和平衡发展。在这种平稳的发展中不难看出汽车市场在技术上与产品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对于营销趋势的把握、对营销策略的运用已经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
2宝马中国市场营销失败原因分析
2002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一片飘红,作为全球豪华车之一的宝马看准时机,与华晨成立合资企业正式进军中国。凭借着全球销量一路攀升的强大背景以及一流的品牌和技术,本以为可以在中国市场大有作为的宝马却万万没有想到,迎接“它”的却是“滑铁卢”。在全球业绩一路创下历史最高时,宝马在中国的销售量却逐年减少,在2004年全年仅销售宝马轿车15480辆,比2003年的18445辆下降15.3%。这样的失败固然可以归结为市场的不景气,但归根结底还应该说是宝马太过于依赖在欧洲的成功营销方式,忽略了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在营销策略上产生了偏差。
2.1定价的失误
宝马在定价上没有看清自己所处的形势,盲目的遵从在国外市场的经验,造成了营销上的失败。虽然宝马口口声声的强调奔驰才是真正的竞争对手,但事实上,早于宝马进入中国市场的奥迪,通过系统的品牌规划,奥迪的品牌形象在中国得以很大提升,使得其在综合竞争力上并不逊色于宝马。并凭借在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抢在国产宝马3系上市之前推出
A4。按照国际售价普遍高于同档次奥迪的惯例奥迪在价格战略中有意提高A4的售价,来抬高宝马3系列的定价,使得宝马将3系的价格定得过高,大大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此时奥迪却将品牌价值的提升突破点集中于性价比远高于A4的A6,一招弃卒保帅,用A4牵制住了宝马,却在价格大战中取得了胜利。宝马之所以会陷入奥迪的“价格陷阱”首要的原因还是对于自身价格定位的不明确。虽然品牌效应固然重要,但在相对起步较晚的中国市场,整体消费水平还是有其局限性,鉴于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的不成熟于变化性,厂商在定价时应采取保守的价位已打开市场。宝马的扛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宝马在中国全年销量下降15.3%;华晨宝马总裁兼CEO海茵兹·约根·普莱斯勒黯然离开了中国。众多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宝马在中国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了代价。
2.2目标人群的定位失误
宝马在全球真正的崛起始于80年代,自此后,宝马一直将“尊贵、豪华”以及“驾驶的乐趣──最完美的驾驶工具”作为品牌诉求。定位于那些拥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专业成功人士,明确表述宝马能够满足那些在乎形象、追求极致表现的车主的所有要求。为了迎合其定位的目标人群,宝马在车型的设计上结合了车型设计、动力与科技这三大要素,体现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