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二甲苯精馏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C8芳烃(混合二甲苯)由于组分来源的不同,组分较多,组分间沸点差很小,使C8芳烃分离可供选择的流程。(用ASPEN PULS 软件对混合二甲苯分离工艺模拟分析,确定分离工艺。)
1.1原料的性质
原料来源于铂重整及异构化两装置的芳烃,两种原料的组成差异较大,主要含下列组分:
表1-1 C8混合芳烃组成(质量分数)
NA(非苯芳烃) 6.72 0.30
B(苯) 0 0.03
T(甲苯) 2.36 1.19
EB(乙苯) 13.14 8.71
PX(对二甲苯) 17.08 11.77
MX(间二甲苯) 40.28 24.58
OX(邻二甲苯) 18.33 14.79
C9A(C9芳烃) 2.09 27.58
C10A(C10芳烃) 0 11.05
总和 100 100
两装置所得的混合芳烃中C8芳烃含量不同,所以在同一精馏塔中分离出C8芳烃,要分两股进料。
异构化混合芳烃中C8芳烃含量较高,靠近塔顶进料,而铂重整混合芳烃中C8含量相对较低,则靠近塔底进料。
各芳烃的沸点见表2.
表1-2 芳烃的沸点
NA(非苯芳烃) 106. 84
B(苯) 80.10
T(甲苯) 110.63
EB(乙苯) 136.19
PX(对二甲苯) 138.35
MX(间二甲苯) 139.19
OX(邻二甲苯) 144.41
C9A(C9芳烃) 159.22
C10A(C10芳烃) 183.27
1.2产品的分离要求
C8芳烃:C9治疗分述<0.5x10-3 ug/g
C9芳烃:C9质量分数>97% C10A质量芳烃<2%
C10芳烃:C10A质量分数>80%
1.3工艺流程
整套装置采用两个均为100块的精馏塔,将原料分离成3种产品:C8芳烃、C9芳烃、C10芳烃,其中主产品是二甲苯(C8芳烃)。
由表一和表二数据分析得,在二甲苯精馏塔(T1)中,原料分成两股进料,分离时选OX为轻关键组分,C9A为重关键组分。
塔顶蒸汽经空气冷凝器冷凝,部分出料为混合二甲苯(NA和微量C9A),后去吸附分离装置。
塔釜物料部分用加热炉后返塔,部分出料为C9A和C10A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直接用泵(P1)打入高沸精馏塔(T2)作为进料,塔顶蒸汽经回流冷凝器,部分回流,部分出料为C9芳烃,塔釜物料部分用加热炉加热后返回塔,部分出料为C10芳烃。
2.4模拟结果与实际操作的比较
以实际操作回流比,选择不同的理论板数进行替代,当T1取65块理论板,T2取50块理论板时,模拟结果与实际操作数据吻合较好。
此时全塔效率为T1为0.65,T2为0.5,较为合理。
由于原料中除了C8以及其他芳烃外,还有其他非芳烃混合物,这部分组分复杂,沸点范围大,模拟中为一组。
模拟中两塔均设为绝热系统,实际上必然有热损失,所以模拟温度与实际温度存在一定偏差。
表1-3 模拟与实际操作数据对比
塔顶压力(绝)/KPa 121 110
塔底压力(绝)/KPa 110 109
塔顶温度/℃ 142 145
塔底温度/℃ 193 195
C8中C9质量分数/% 0.05 0.05
回流比 1.8 1.8
指标
高沸精馏塔T2
模拟值实际值
塔顶压力(绝)/KPa 116 110 塔底压力(绝)/KPa 185 181 塔顶温度 /℃ 168 170 塔底温度 /℃ 212 215 C9芳烃质量分数/% 98 97 C10芳烃质量分数/% 80 80
1.5 塔内温度和浓度分布
1.5.1 二甲苯T1的温度和浓度分布
温度在第53块板处变化最为显著,且轻关键组分在该处的浓度变化也最大,故可确认为T1塔的灵敏板。
它对外界条件干扰灵敏,是精馏塔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重要控制指标。
在30块板和43块板处出现两个拐点,而模拟中正好取这两块板进料。
2.5.2高沸精馏塔T2的温度和浓度分布
温度在第45块板处变化最为显著,且C9组分也在该处的浓度变化最大,故该板可大体确认为T2塔的灵敏板。C9组分浓度变化组要集中在第40块以后。
1.6 回流比与能耗的模拟
1.6.1 二甲苯T1的回流比和能耗
在选择理论板数和回流比时,尽量以合理的能耗达到分离目的,得到合格产品。
去不同的理论板数对精馏装置进行模拟,可得到分离要求所需的回流比,进而得到相应的能耗。
表1-4 热负荷与理论板的关系
40 4.95 -243.59 197.34 440.93
45 2.94 -161.44 115.19 276.63
50 2.34 -136.79 90.54 227.63
55 2.06 -125.14 78.89 204.03
60 1.90 -118.62 72.36 190.98
65 1.76 -112.87 66.61 183.18
70 1.73 -111.64 65.39 177.03
75 1.71 -110.72 64.47 175.19
80 1.60 -108.74 62.49 171.23
选择65块理论板较为合理。
优化计算得到T1的加料位置为第30和43块板,回流比为1.76.这与实际生产中的回流比1.8基本吻合。
1.6.2 高沸精馏塔T2的回流比和能耗
表1-5 热负荷与理论板的关系
30 1.67 -6.8471 6.1657 13.0146
35 1.63 -6.734 6.0544 12.7884
40 1.61 -6.6769 5.9971 12.674
45 1.59 -6.5972 5.9172 12.57
50 1.58 -6.5972 5.9024 12.5143
55 1.57 -6.5811 5.9024 12.4853
60 1.57 -6.5690 5.8899 12.4589
65 1.56 -6.5434 5.8645 12.4079
70 1.55 -6.5236 5.8461 12.3697
能耗随板数的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高沸精馏塔分离要求不高。
考虑到设备投资,可以选择50块理论板比较合理。
优化计算得到最佳进料位置为第19块塔板,回流比为1.6,这与实际回流比1.6基本吻合。
N——理论塔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