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1

最近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我感动于韩子奇对玉的痴迷,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浪漫凄美的爱情,敬佩于梁冰玉对爱情无畏的追求,然而给我感触最深的,确是那个一开始让我气愤,后来让我同情和敬佩的女人——梁君璧。

她用爱的名义用计拆散儿子的爱情,替儿子做了自以为正确的选择,让他一生活在痛苦之中;她用刻薄尖锐的嘴脸对待丈夫,让丈夫过得如行尸走肉;她还坚守着所谓的不与汉人通婚的宗教信条,阻隔了两颗年轻的炽热的心相互靠近,更是断了在重病中女儿的最后一丝念想,加速了这个美好生命的消逝。她自私、刻薄、自以为是,开始的时候我简直对她痛恨至极,我觉得一切的不幸都是因她而起。

但是到了小说的最后,我完全改观了。她是个可悲可怜的女人,一生都不曾得到过爱情。幼时,她忙里忙外为家操劳;少女时顺理成章的嫁给了"奇哥哥",他是亲人,也是一个少女的梦。战乱时,丈夫把家业丢给她,自己带着他心爱的玉远渡重洋。一个没有文化,一直躲在男人身后的女人,是怎样一边抚养孩子,一边守着这日渐衰弱的家业!是靠着这对丈夫的期盼,对这个家的爱,和对生活的希望。然而让丈夫归来,还带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女人还是自己从小百般疼爱的亲妹妹!她心里的痛心里的苦又该向谁去倾吐!可是为了这个家,她忍。她忍住痛,咽下苦,也封住了自己的心。

她真的是个可怜的女人,她也有过梦,可是被现实打碎;她也有过光,可是被现实扑灭。她心里的苦,又有谁能懂呢。她也是个可敬的女人,在丈夫不在的时间里,她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才堪堪保住偌大的家业;面对亲情和爱情的背叛,她展现了一个女人所拥有的巨大的隐忍,为了让家庭完整,宁愿让自己

痛苦。可她毕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如何做到完全不介意,即使把痛苦压在心底,总有一些时刻会忍不住的喷薄而出。

她爱丈夫,但也怨恨他;她爱这个家,也埋怨命运的作弄。她终其一生在守望丈夫,守望这个家,她承受了太多太多,我为她心疼,更对她钦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2

《穆斯林的葬礼》叙述了北京城中两代人的命运,交叉描述,最后汇在一起。

在这本书中,我对梁君璧的印象非常深。

她的父亲梁玉清是位手艺高超的琢玉匠人,收留了孤儿韩子奇。在一夜之间,梁玉清因琢玉而逝,此时的梁君璧是坚强而有主见的。她在仇人面前不卑不亢,安葬了父亲,以卖茶撑起这个家,照顾妹妹与母亲,后又解开误会,嫁给韩子奇。

但后来发生的种种变故,使得中年的梁君璧成了一个固执、专权的人。

为了为儿子办一场风光的婚礼,她逼着韩子奇卖玉;为了掌控儿子的命运,梁君璧设计拆散了儿子与他所爱的人,使他娶了自己选的姑娘;为了宗教信仰,她宁愿女儿(实际上是她妹妹的女儿)死,也不让女儿与爱的人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我认为,梁君璧后来变成一个独断专行、心思深重的人,与她遭遇的背叛有关。在战争期间,她的丈夫韩子奇与妹妹梁冰玉远赴英国,多年后回来时,他们却已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最后梁冰玉留下女儿,独自去了英国,梁君璧争回了丈夫,但那时,他们的婚姻便已变了味。梁君璧对韩子奇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尊重,越来越害怕失去,便想尽方法去占有。

最终她的儿子意外知晓了母亲当年的谋划,但为了这个家,只好痛苦地独自承受一切,而她的丈夫临终时还是想见梁冰玉。

也许一开始,作者便暗示了梁君璧后来的做法,毕竟当初年仅十五的梁君璧便已是那般坚强和敢爱敢恨。“她相信,即使父亲丧生在荒郊野外,她也会把父亲的遗体背到祖坟上,按照穆斯林的葬礼,把亡灵送入天园。”她说:“咱娘俩儿几个就是喝西北风,也得挺起腰做人。”当初她的刚强救了一个家,没料想多年后也是她的做法毁了亲人的幸福。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太强求。属于自己的便当好好珍惜,失去时可以挽留,但该放弃时也可以放弃,该成全的也可以成全,而不因太过看重自己的意愿,硬生生地拆散了别人,还让亲人与自己都不幸福。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到惋惜。只希望像她一样的女子仍那么刚强,却又更懂得放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3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作者霍达,本身就是一位居于北京的回族女作家。冰心曾这样评价过《穆斯林的葬礼》:看了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六十年间的兴衰变化,以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容量丰厚,内涵深刻。当我1991年第一次捧读这部小说,就被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所展现的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深深吸引,不忍释卷。

故事写的其实就是“玉器梁”一家的悲剧。主线是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悲剧与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悲剧。小说的悲剧既是人物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更是命运的悲剧。人物曲折的命运和多变的情节对年少的我而言是充满吸引的。然而,年过40,再捧起这本书,我却有了另一番感悟。

《穆斯林的葬礼》用不小的篇幅描写了回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梁亦清的葬礼标志着小说情节的开端。薄葬、速葬,最简朴不过,一心归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粉饰自己。而在新月的葬礼上,穆斯林们肃然跪在墓穴前,神圣的经声在墓地回荡: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不得不说,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对穆斯林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好的体现,对于帮助人们理解穆斯林信仰风俗有所帮助。现在看来,纵然儿女情长与民族风情相结合,但情节与人物不免显得单薄和幼稚。或许是我已在长大,而那小说中的风月与人情却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4

我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总觉得看书的时间还不如去看电视和看电影。强迫自己看过以后才知道,故事里的主人公们都是回回,都是穆斯林。{韩子奇除外}而每次提到葬礼时都是当主人公们死去时。尤其是韩子奇的师傅梁亦清死时,那葬礼描绘的是如此详细和悲壮啊。每个穆斯林的葬礼都很庄严简单的,葬礼不铺张隆重但是很主义细节。真正的穆斯林走时是干干净净的,这体现了穆斯林的圣洁。也让我们不得不被这个宗教感到惊叹。

可怜的新月,死时,霍达也是浓墨描写的。是啊,一朵圣洁的花朵就这么凋零了。说真的,梁亦清的葬礼让我感到很悲伤,内心很压抑,凉嗖嗖的,一个老实本分的玉器匠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奇珍斋。这位老斋主把玉器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赶着那件让他倾尽全部精力的郑和航海图。我打心底里敬重他,虽然雕刻这件玉器的价钱并不多,但是他说为了让外国人能叹服中国雕玉的传统手艺,为了郑和也是个回回,即使付出一切也值得。所以梁亦清的葬礼是悲壮的,埋葬她的同时也是对奇珍斋的打击。每当读到霍达关于梁亦清和韩新月的葬礼的描述时,我就觉得心寒,心痛得不得了,真是个悲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