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规划方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规划方案
中韩产业园是中韩两国达成共识并纳入中韩自贸协定框架的两国共建产业园区,是中韩两国深化双边贸易往来、探索国际经济合作新形式的重要平台。

为落实中韩两国共建产业园区的共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两国合作发展的新机遇,加快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提高惠州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动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惠州“十三五”规划,以加快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为目标,以加强产业合作和完善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为保障,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高标准规划推动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着力将中韩(惠州)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中韩两国密切交流合作的战略平台。

(二)战略目标。

依托惠州在中韩经贸合作中的基础,积极把握国家战略赋予惠州对韩合作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借鉴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先行经验,结合仲恺国家级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的规划建设,在中韩自贸协定(FTA )框架范围内积极探索,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努力形成有利于促进合作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把产业园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园区、广东省第四个自贸区、中韩深化合作的重要基地、中韩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进一步提升惠州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快推动惠州成为促进中韩互通互联、衔接“一带一路”战略与韩国“欧亚倡议”构想的重要桥梁城市,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对韩交流合作新的重要通道和基地。

力争到2020年,实现对韩进出口贸易总额、新增韩资企业/项目、韩资企业在外资企业中的占比、中韩双向投资、双向入境人数等指标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对韩多元化合作发展初见成效。

(三)功能定位。

根据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要求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致力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五个示范区:-- 中韩自由贸易合作共赢示范区。

主动践行国家“一
带一路”战略,积极对接韩国“欧亚倡议”构想,发挥韩国
友好城市和韩资跨国企业的桥梁作用,不断深化对韩开放合作,推动中韩双边在包括但不限于贸易、投资、服务、产业等领域探索和实施合作,并在中韩自贸区框架下地方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将产业园打造成为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平台。

中韩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围绕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生命科学、文化创意、跨境电商等高端产业开展合作,依托三星、LG等有合作基础的大型韩资企业,推动中韩在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深度合作和双向投资,拓宽合作领域,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现代产业尤其是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增强惠州乃至广东在高端产业方面的承载力和竞争力。

-- 中韩创新创业融合互动示范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韩国“创造经济”战略,注重地区间、产业间的创新创业双向互动,强化中韩两地科研院所对接、创新创业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进,为双边开展创新合作、创业互动搭建良好平台。

强化对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全过程的引导、扶持、服务,共建中韩科技成果、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 中韩先进文化深度交流示范区。

搭建全方位、多触点的中韩人文交流平台,加强政府之间、企业之间、民间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增强在惠韩籍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强化中韩东方文化的融合,对接韩国“文化引领创造经济”发展模式,借助韩国在影视剧、旅游产业和流行时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创造力,结合岭南特色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中韩先进文化融合交流的净正效应,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全力提高区域发展软实力。

-- 中韩低碳高效绿色发展示范区。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惠州“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等国家级生态名片,重点发挥潼湖湿地生态环境优势及美化净化城市作用,将韩国生态经济、绿色增长发展经验与城市低冲击开发理念相结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打造集旅游、休闲、科普、人文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区,吸引更多韩国客商来惠州投资兴业、定居生活。

)基本原则。

加快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必须遵
循五个原则:
--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坚持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强中韩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科学谋划合作领域,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推动务实合作;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探索并构建中韩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开放共享新机制,推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 产业为本,多元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拓宽合作的空间,既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又注重人文交流合作,努力构建以产业合作为重点和主要引领,对韩经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药卫生等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的互利合作格局,进一步增强战略互信。

-- 改革创新,高端引领。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高端引领,加速高端要素、高端产业聚集,着力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

在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积极争取实行更加开放灵活的政策措施,创新开放政策、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园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国家森林城市和潼湖湿地资源禀赋优势,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业园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产业效益高、发展质量优、园区生态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低碳高效、环境友好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园建设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立足国家和省对产业园规划建设的目标定位、总体要求,统筹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产业园建
设总体方案,借助国内外一流专业机构的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产业园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安排产业园
开发建设时序和步骤,有序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规划建设。

二、总体布局
(五)空间布局。

根据中韩(惠州)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将产业园区在空间上划为核心区、主体区和联动区,形成集聚全市最优质的资源共建中韩(惠州)产业园、打造对韩合作发展新高地的格局。

核心区:包括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与总部服务区和国际合作产业园,规划面积24.8平方公里。

其中,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8.8平方公里,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与总部服务区5平方公里,国际合作产业园11平方公里,重点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研发创新、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高端业态。

主体区:包括仲恺高新区下辖的一区、四园、五镇(街道),规划面积320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平板显示、LED、新能源、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联动区: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大亚湾区等县区,依托各县区产业特色、资源环境等优势,以及各类产业园区、机场和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强化与核心区、主体区对韩合作联动,优化提升各县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石油
化工、生命科学、生态旅游、跨境电商等产业。

(六)产业布局。

立足惠州与韩国双方产业基础与优势,重点强化对韩十大类产业合作:
1、移动互联网产业。

围绕移动互联网终端、车载电子终端等优势产业集群,坚持高端化、智能化、链条化的方向,发挥韩国三星电子在全球移动互联网终端的领先优势,加快实施《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构建涵盖上、中、下游的韩资移动互联网终端产业生态链条,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智能终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力争到2020年,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2、光电产业。

围绕平板显示、LED照明两大核心板块,依托TCL液晶产业园、LED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加快推进涉及芯片、显示面板、显示基板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

平板显示领域,重点发展人“。

1£口柔性显示技术,逐步形成由玻璃基板、液晶显示模组、各类尺寸背光源、平板电视及显示器制造环节构成的完整平板显示产业链条。

LED照明领域,坚持品牌化发展策略,重点发展高效智能照明产品和制造设备,持续提升LED封装设备及LED照明产品产能,构建集LED 芯片、封装、应用产品、1£口配套及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到2020年,光电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

3、新能源产业。

围绕储能与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研发等领域,以新能源产业园
为载体,依托亿纬锂能、德赛等龙头企业,加强与韩国现代、起亚等重要汽车企业的合作,核心聚焦储能技术,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电源及动力总成、超级电容器及大型铝电解电容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等领域核心技术,构建形成智能终端储能产品为核心,新能源汽车储能产品为新增长点,锂电池制造装备为重要补充的多层次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4、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韩国制造业创新3.0”战略,围绕惠州主导产业配套设备需求和华南地区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充分利用韩国电子信息和汽车装备产业的科研能力,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前沿领域,聚焦高端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专业领域工业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总装集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与环节,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力争到2020年,形成产值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

5、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

围绕韩国世界领先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及信息化政府理念,依托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强与韩国LG电子、三星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合作,促进与韩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扩大云计
算基础设施和内容服务规模,着力提升教育云、政务云、医疗云、社区服务云、企业服务云等平台支撑能力,重点开发和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应用服务及产品,为园区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惠州打造智慧城市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

力争到2020 年,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6、文化创意产业。

围绕工业设计、影视动漫、传媒出版等领域,充分借鉴韩国以文化创意为内驱力的“创造经济” 发展模式,结合惠州历史文化遗产,吸引韩国知名企业和专业机构落户产业园,搭建中韩创意工作室、文化交流中心、艺术展示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平台,打造中韩文化主题集聚区,加快建设韩流馆、韩国城等重点设施,促进中韩文化双向交流和共享。

7、生命科学产业。

发挥惠州自然生态和宜居环境极佳的先天优势,紧扣康复医疗、美容整形、生物制药、养生保健等领域,依托博罗医药产业基础,加强与三星制药等韩国知名企业的合作,引进韩国领先医疗机构,积极搭建中韩医学研究中心、美容整形中心,打造辐射华南地区的韩国医疗元素集聚区。

8、跨境电商产业。

依托毗邻香港、澳门、珠三角经济圈
的地理区位优势,拓展惠州机场、惠州港等枢纽平台的区域、功能辐射范围,加强与韩国农协、大韩贸易振兴公社等行业机构的合作,以中韩(深国际)智慧物流园、粤东商贸物流园、东立—普洛斯物流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为载体,全面加快保税物流园、全球网购快件中心、中韩商品展示中心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辐射整个华南地区的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韩国小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和结算中心。

9、石油化工产业。

围绕石油化工等领域,依托惠州大亚
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础,加强与韩国优势化工企业的双向合作,大力发展新型复合及聚合物材料产业,积极推动超细粉体及纳米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进惠州市荃湾港区码头一期工程、惠州港荃湾港区 5 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
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等一批专业化泊位建设,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10、生态旅游产业。

抓住中韩两国加强双边合作、双向
交流日益频繁的新机遇,依托惠州西湖、潼湖湿地、巽寮湾、罗浮山等旅游景点资源,积极开展与韩国生态旅游服务龙头机构联系对接和合作,吸引韩国资金开发旅游资源,打造以湿地、海滨、山地旅游业为引领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开发高附加值、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资源的主题宣传推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产城融合的生态新城。

三、主要任务
(七)加强规划编制工作。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根据产业园开发建设需要,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仲恺高新区分区规划,科学调整仲恺高新区土地利用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总体规划、建设规划;融入韩国元素,科学编制中韩(惠州)产业园相关空间规划、低碳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构建完善的中韩(惠州)产业园发展的规划体系。

加强各项规划内容的衔接,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现代治理水平。

加强规划宣传,严格规划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为原则,有序推进交通、信息通讯、能源和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赣深客运专线惠州段、广汕铁路、惠深城际轨道等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武深、潮惠、汕湛、韶惠等高速公路惠州段建设,优化产业园与外联络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

扎实推进“双港”发展战略,加快惠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开通惠州机场直飞韩国或经停烟台、盐城飞韩国航班;推进惠州港口建设,力争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参与港口建设,打造成区域性的中韩物流配送中心。

全面推进水务、电力、燃气、通讯等各类基础网络建设,推动中韩(惠州)产业园外联通道建设,确保主体区与联动区交通无缝对
接;大力实施园区道路建设,拓宽产业园发展骨架。

建设湿地公园、观洞水库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项目,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大中韩(惠州)产业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打造智能感知、功能齐全、技术领先的智慧产业园区。

(九)加强招商引资。

加强专业化、社会化对韩合作队伍建设,建立与韩国新闻媒体、专业机构、商(协)会组织等的密切合作,开展多种形式对韩招商推介活动,争取一批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产业园集聚发展。

积极对接韩国知名企业,加大重点在谈项目推进力度,引导现有韩资企业延伸链条、扩大投资。

推动本市企业与韩国企业合资合作,实现技术、市场、人才、品牌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共同开拓两国和第三方市场。

支持在惠韩资企业并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鼓励支持本市企业赴韩投资兴业,促进投资双向互动。

(十)深化科技领域合作。

落实国家、省市各项科技创新政策,促进创新要素和资源向园区集聚。

落实惠州与韩国城南市友好城市关系协议,将惠州产业优势与城南“韩国硅谷”技术优势相结合,促进中韩产学研交流合作。

鼓励韩方企业在产业园设立各类研发机构、产业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设立惠州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配备专项资金,对我市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给予立项支持,并与省科技厅有关项目资金配套,形成
合力,重点支持面向韩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科技交流活动。

成立由中韩政商界知名人士组成的中韩专家顾问团,为惠韩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用足用好“人才双十行动”、“人才双高计划”等政策,支持产业园区科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

优化出入境手续办理,将韩籍高层次人才入境就业许可、韩国专家和创新创业团队赴惠工作许可等审批权限下放园区。

(十一)加快新兴产业培育。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大力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生命科学、跨境电商、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园区集聚发展。

开展中韩跨境电商产业合作,努力将仲恺高新区列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地区,大力推动中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拓宽园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推动惠州国际快件中心、国际邮件交换分拔中心建设。

加快建设保税物流区,支持按市场运作原则在产业园设立韩国小商品交易中心,在海关、检验检疫监管等方面进行功能创新,并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政策渠道,对商品交易中心公共服务投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引导韩国中小企业和个人前来投资。

(十二)促进青年创新创业。

建设中韩两地青年创业就业基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韩国青年和留学生在产业园
内创新创业。

设立中韩创新创业发展基金(自2016年起为期5 年),由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两级财政每年各安排1000万元,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鼓励韩方资金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主要用于促进产业园创新创业以及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等建设。

(十三)深化人文互动交流。

推进中韩双向对接,积极争取参与中韩两国政府合作交流活动,推动国家级对韩经贸交流合作活动落户惠州。

建立市级驻韩机构,在韩国设立合作交流中心,与韩国城南、新万金等友好城市、经济合作伙伴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产业园区、重点项目、贸易促进、相互投资等方面合作。

密切与韩国华侨社团联系,每年定期举办中韩中小企业交流活动。

支持两地高校开展人才培训交流,推动本地院校与韩国高校深度合作。

加快培养和引进中韩双语人才和对韩专业人才,为中韩经贸合作交流提供人才支撑。

寻求与韩国顶级行业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取资源信息。

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韩国商(协)会的沟通交流。

推动两地双向旅游,密切民间交流。

(十四)加强机制体制创新。

建立健全中韩双方常态化协商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园合作发展问题。

支持产业园与韩国新万金韩中产业园、国内的烟台中韩产业园、盐城中韩
产业园建立合作交流机制。

加强对中韩自贸协定、国内四大自贸区政策的研究,争取自贸协定和自贸区政策在产业园先行先试。

创新产业园治理结构,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开发建设运营、市场运行监管、公共服务提供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探索新的体制机制。

四、保障措施
(十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

争取全额返还产业园税收省、市留成部分,逐步取消或降低韩资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

设立中韩产业园发展引导基金(自2016年起为期5年),由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两级财政每年各安排2亿元,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鼓励韩方资金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主要用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扶持“5+5”产业发展。

落实中韩科技合作与研发专项扶持资金(自2016年起为期5 年),
由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两级财政每年各安排3000
万元,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支持企业
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

(十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加强与香港、深圳等区域金融合作,积极承接深港金融机构的金融外包、金融后援、金融科技、金融资本和金融培训等金融服务。

鼓励韩资金融机构在惠设立分支机构、参股金融机构、设立投资基金等。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建设,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
立金融机构。

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

鼓励和支持园区内企业上市和发展企业债券。

(十七)加大用地保障力度。

加强与《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等的衔接,在保持城乡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约束性指标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的政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修改中,合理调整全市范围内土地规模,促进产业园开发建设有序开展。

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存量土地盘整力度,依法收回闲置土地,重点保障产业园内急需用地单位使用。

积极争取省政府倾斜解决园区用地不足问题,单列园区新增用地指标,根据发展规划需要优先确保产业园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产业园项目用地。

(十八)优化行政服务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的基础上,对重点韩资企业、重大韩资项目给予优先保障;支持争取对来自韩国的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逐步减少和取消韩国投资准入限制。

积极探索边境管理新模式,积极争取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边境管理部门的鼎力支持,创建国家口岸改革试验区和国际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