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康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易化技术)。
运动发展基本规律: 上→下 近→远 粗大→精细 原始反射→皮层随意控制
目前较广泛应用的方法: Rood法,Bobath法,Brunnstrom法 PNF法(本体促进法) 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 以上方法除要求掌握其基本理论及规律外 ,重点在于操作,并可取各家之所长,综合应 用。
(二)恢复期: 目的——抑制痉挛及异常运动模式,促进运动功能
恢复
1.放松训练及放松手法 2.翻身、坐起、转移 3.坐位、站立平衡训练 4.行走及步态训练
5.上肢功能训练
6.利用各种促通技术进行治疗性训练
(三)后期: 目的——提高ADL 1.进一步改善步态,趋于实用 2.ADL训练(包括废用手代偿训练)
自主神经障碍:多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甲
干枯
二. 评估
MMT、EMG
三. 治疗(主要指神经损伤)
1.并发症:浮肿——RICE、理疗 挛缩——功能位固定, PROM
2.促进神经再生:超短波、He-Ne激光、
磁疗、超声(局部治疗)
3.保持肌肉质量,迎接神经再支配:中
频电刺激、按摩、被动运动
4.增强肌力:主动运动为主,增加作
指数,具体有进餐、穿衣、洗漱、二便处理、
移乘、行走等项目。
3.言语评估 言语障碍: (1)失语:①运动性;②感知性; ③ 混合性 (2)构音障碍:假性球麻痹 4.认知:有各种痴呆量表
五. 脑卒中运动障碍的主要问题 (运动学分析)
1.运动控制障碍 2.患肢肌肉痉挛(Spasticity)
3.异常运动模式:联合反应(associate)、共
脑卒中的康复
(Stroke Rehabilitation)
一. 概述
既往称脑血管意外(CVA),俗称中风。是 指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所导致的持续性神 经功能缺失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发病率高 具有 死亡率高 的特点 致残率高 残疾学:脑卒中造成以运动和言语障碍为 主的综合性残疾。
二. 脑卒中康复治疗时机及一般程序
六.促通技术
(facilitation)
即: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 NDT) 神经生理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 NPT)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治疗中,按神经生理发育 的规律(主要是运动生理发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治疗性训 练及手法以发展运动控制及正常运动模式,称为促通技术
急性期 恢复期 后期 出院后 CBR为主 家庭及社 区生活适 应性训练
内科救治为主 PT为主 OT为主 早期PT介入 功能训练 提高ADL 残疾预防 (心理、言语) (出院准备)
三. 康复治疗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以往观点认为运动的神经控制是等 级模式,呈单向的、由上至下的、严 格不变的解剖与功能定位的模式。 现在认为功能与一定的结构及网 络相关联,有一些皮层细胞处于非功 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入功能状 态。
同运动(synergy)、多余动作等
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基本模式 (Brunnstrom六阶段)
Ⅰ无随运动,弛缓,肌张力↓ Ⅱ 出现随意运动,痉挛开始,联合反应
Ⅲ 半随意运动,共同运动,痉挛高峰
Ⅳ 痉挛开始↓,脱离共同运动 Ⅴ 痉挛明显↓,分离运动出现 Ⅵ 痉挛轻微,共同运动消失,随意分离运动
注1:C5以下,经特殊训练,可从事一定的职 业工作。 注2:①治疗性站立、行走(therapeutic): 用于防治并发症,以及心理需要,须监 护。 ②功能性站立、行走(functional) :具有实际功能意义,需配支具及使用 助行器。
四. 康复治疗及训练
(一)早期
1.残留肌肌力训练:重点双上肢
(三)并发症处理 1.感染:褥疮、尿路、呼吸道 2.肌痉挛、关节挛缩 3.心理问题:需特别重视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Peripheral Nerve Disorder Rehabilitation)
神经痛
分为: 神经疾患 神经炎
神经损伤(外力)
一. 表现
运动障碍:肌张力下降,肌肉萎缩 感觉障碍:过敏——刺痛,刺麻感 减退——麻木 消失及其他异常感觉 反射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七. 康复治疗
(主要指运动功能)
(一)急性期: 目的——防止并发症(致命性、致残 性), 保持肌肉关节柔韧性 脑梗死:无意识障碍,第二天即开始 脑出血: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 1.床上保持良姿位
2.被动运动各关节
3.利用促通技术,引发患肢的随意运动
4.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患肢配合意念 活动 5.翻身、坐起
2.防治褥疮训练:变换体位,双臂支撑
3.平衡训练(坐位) 4.日常生活自理训练
5.初步转移:床
轮椅
治疗台等
6.轮椅使用的基本训练
7.膀胱训练及二便处理
8.理疗:损伤部位治疗,促进可逆损伤区
恢复;损伤远端肢体治疗,防治关节挛缩
(二)中、后期 1.转移及轮椅使用的进一步训练 2.站立及步行训练 3.支具的穿戴训练 4.作业治疗及职业训练
CNS损伤后: (1)具有一定的可塑性(Plasticity) (2)NS细胞间新的突触联系形成芽胞 (Sprouting) 治疗性训练可促进上述机制的形成。
四. 功能评估
1.运动功能:一般不用Lovett 的徒手肌
力检查,常用:Brunnstrom法,Fugl-Meyer法
2.日常生活活动(ADL):常用Barthel
3.个别轮椅及辅助器使用训练
几点注意事项
1.利用一切方法调动患者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训练中利用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视听反馈机制,
让患者学会自我评价。 3.指导用语要简单、明确。 4.训练中既要保护患者,又要保护好治疗师自己。 5.关于电刺激(使用原则):早期可用、痉挛期慎用
、后期选用。
脊髓损伤的康复 (SCI Rehabilitation)
业疗法
5.促进感觉恢复
6.解除心理障碍
7.不能完全恢复者,可配制辅助具代 偿训练
一. 概述
青壮年发生率高,主要为外伤所致。 完全性 高位——四肢瘫 不完全性 分为 完全性 低位——下肢瘫 (截瘫) 不完全性 目前,脊髓神经坏死性损伤后不能再生,造成损害 平面远端神经功能缺损。
二.SCI的主要障碍及评估
原发 运动障碍(包括呼吸) 感觉障碍 ( 损伤平面以下) 自主神经及扩约肌障碍 关节挛缩 褥疮 心理问题
继发
三.SCI的预后和康复目标
预后目标取决于损伤平面和程度,与社会心理 因素及经济条件有一定相关性。
几个重要平面的预后及目标
C4以上:完全不能自理,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有条件可用智能轮椅及环境控制系统) C5~T1:部分自理 基本自理。
T2~T6:生活自理(轮椅上独立),治疗性站 立和行走 T6以下:同上,家庭及社区中功能性站立及近 距离行走(带支具及使用助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