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腾飞下与美国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腾飞下与美国的关系
——追随下的抗争
背景: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但是在美国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后改革,使经济的到了一定的复苏。这也使日本实际上变成了美国的追随者,不论是经济或是外交方面都对美国人亦步亦趋。从1951年美国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旧金山和约》,然后1952年美国结束了对日的公开占领,日本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继续受美国控制,演变为旧金山体制。旧金山体制是对日本民族尊严的嘲弄和挑战,但是,它使日本置于美国的军事力量保护之下,得以安心地走发展经济的道路。(日美安全条约,新日美安全条约)
(朝鲜战争的军事订单,为与苏联对抗对日本大量援助)(中国以及其他受害国对日本的战争赔款竟然豁免,这让日本没有任何负担,虽然日本战败,但是本国的基础设施并没有遭到毁坏,工业的基础依然存在)因素造就了它奇迹般的经济发展历程:实施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立法等三大民主改革,1946 年采取对经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的“倾斜生产方式”。由于当时的能源中心是煤炭,产业“粮食”是钢铁,为了全面恢复生产,首先需要倾全力于增产煤炭与钢铁。“倾斜生产方式”就是选准煤炭与钢铁作为恢复经济的突破口,首先将依靠美国援助,从美国进口的重油优先投入钢铁生产,接着将增产的钢铁优先投入煤炭生产,再将增产的煤炭投向钢铁生产,通过钢铁业与煤炭业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振兴来带动电力、化肥、交通等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1952 年朝鲜停战之后,由于美国不再从日本大量采购战争物资,致使日本经济一度陷入短暂的不景气,但此时日本经济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企业得以依靠其资本积累扩大设备投资,实行产业的合理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1956 年发表的《经济白皮书》宣称:“现在已不是战后了”。这句话一时成为流行语,甚至被后人认为是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宣言”。从1955 年到1973 年将近20 年期间,尽管增长率年年都有变动,但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
美国支持日本恢复和发展了经济,而自己的力量却相对削弱起来。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参加国中的比重为57%,1960年下降到53%,1970
年又降到48.5%。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也相对削弱,特别是60年代入侵越南后,美国侧重于发展军事工业,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加之发生通货膨胀,出口能力大大削弱。战后初期,美国的出口曾占资本主义国家出口总额的1/3,到1960年下降到15.9%,1970年又降到13.7%。着引起了美国国际收支的恶化。60年代初,美国的对外贸易收支每年都有几十亿美元的盈余(1964年的外贸顺差为74亿美元),可是到了1971年首次出现了贸易赤字,逆差高达27.4亿美元(这是1888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的逆差)。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西德,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在明治维新一个世纪之后,日本赶超欧美的梦想终于的到实现。
随着日美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日本对美国的关系出现了既依靠又竞争的局面。
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日美之间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日本急欲拜托在日美同盟中的不平等关系,加快争当政治大国的步伐。这已成为一部分日本国民的共识:一个经济上繁荣强大,政治上坚决追求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的日本已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了。
整个五六十年代是在日美关系上采取“对美一边倒”方针的时期,那么,70年代则是日美矛盾公开化、日本利用冷战格局的难度趋于增大的时期,也是日本开始探索“自主外交”的时期。到了80年代,日本进一步提出了走向“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七八十年代以来日美矛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其一是从战后以来一直作为日美矛盾“ 保留节目”的美国要日承担更多防务负担问题;其二是日美贸易摩擦;其三是在一些重大国际事件上日本作出与美国不同的反应。
(正当日本力图拜托美国阴影,增强独立自主性之时,日美经贸摩擦已使双边同盟关系趋向恶化。
第一步:归还小笠原、冲绳问题
小笠原、冲绳问题是战后日美关系中存在的最为棘手的外交问题。它是日本战败的产物,也是吉田茂内阁以牺牲部分国家主权为代价,依靠美国保卫国家安全和重建经济的国家发展路线的产物。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要求调整日美关系,希望修改日美关系中体现日本对美依附地位的,以“安全保障条约”为核心的“旧金山体制”,把小笠原、冲绳的施政权归还日本。1957年6月,岸信介访美首次向美国正式提出了修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归还小笠原、冲绳施政全的要求。后经岸信介内阁的努力,1960年1月,日本虽然修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重新签定《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简称“新日美安保条约”)部分的提高了日本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单小笠原、冲绳的施政权归还问题一直是没有得到解决。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需要,以联合国的名义托管小笠原、冲绳,迟迟不肯撤出该地区,并声称“只要远东存在威胁和紧张局势,就留在琉球群岛。”
左藤上台以后,在国民要求收回小笠原、冲绳施政权斗争的推动下,积极着手解决收回小笠原、冲绳施政权的问题。1965年1月,左藤抱着“无论如何也希望抓住一个解决冲绳和小笠原、冲绳施政权问题的线索”,“想拿自己的想法同美国总统直接碰一下”(7)的愿望,首次前往美国访问,同约翰逊总统举行会谈。在这次会谈中,左藤向约翰逊总统“提出了冲绳和小笠原问题坦率要求在确认日本在冲绳同美国有共同的军事利益的条件下”,期待尽早把冲绳和小笠原归还日本。(8)对此,约翰逊总统仅仅表示“理解”。左藤的这次访美虽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使美国高层领导层感到了“把冲绳和小笠原群岛归还日本是日本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1967年10月,左藤第二次飞行华盛顿,与约翰逊会谈。在日本方面的强烈要求下,这次会谈在有关小笠原、冲绳复归日本问题上,终于取了进展。美国第一次同意:“在冲绳施政全归还日本的前提下,继续就冲绳的地位进行共同研究”,同意“及早把这些岛屿(指小笠原群岛)归还日本,两国政府将直接协商有关具体问题协定”。1968年4月签定了“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南方岛屿及其它岛屿的协定”。(12)该协定于同年6月26日生效,美国正式将小笠原的施政权归还给日本。实现归还小笠原施政权的要求,作为战后日本收回国权外交的一环,为日后冲绳施政权的归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69年是日美解决冲绳问题的关键性一年。此时,世界形势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经济再次出现严重的滑坡。在军事上,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越南战争的失利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的全球战略日益暴露出战线过长、后方太远、兵力分散的弱点。并且,美国的好战政策也日益遭到西方盟国的批评和指责。1968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后,不得不调整美国全球战略,收缩战线,在亚洲采取“亚洲人打亚洲人”的策略,以便把力量集中到美苏争霸的主战场欧洲。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感到再拖延归还冲绳,就会“有在我们的关系中引起危机的危险”。(13)因此,准备着手解决冲绳问题。为了最后敲定归还冲绳的时间和具体归还方式,1969年11月17日左藤第三次访问美国,同尼克松总统举行会谈。就撤出核武器、“日美安保条约”的冲绳适用问题、归还时间(1972年内)等达成了一致。11月31日,日美双方发表共同声明,正式确认了左藤、尼克松会谈的成果。至此,日美间关于归还冲绳施政权的原则性问题以得到解决。1971年6月17日,日美两国正式在东京和华盛顿分别举行签字仪式,爱知外相和罗杰斯国务卿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签署了《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琉球群岛、大东群岛的协定》。
冲绳施政权的归还,使日本战后在政治上依附与美国的地位发生了重大改观。
二:贸易摩擦
1969年1月,新就任总统的尼克松发表谈话,要求日本政府自主限制毛织品、化纤品的对美出口,1970年日美在贸易上的限制和反限制的矛盾更为加剧。美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次讲话中说:“20年前,日本生产500万吨钢,今天能生产1亿吨,两年后可能超过美国。”又说,“西欧和日本都是我们的朋友和盟国,但又是我们的强大对手。他们为了在世界上争夺领导地位,同我们进行着竞争,而且竞争的很厉害。”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新经济政策”,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迫使日本重新定值。(日元升值16.88%,一美元兑换308日元),以次削弱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在美国的压力下,左藤内阁不得不同意日元升值16.88%,使日本的外汇储备损失达17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采取措施压缩日本对美国的钢铁出口,提出撤消美国对日的出口项目的限制。迫使日本把90种进口限制项目减少到40种。)0年代后期,几乎与冲绳问题同时出现,纺织品摩擦成了影响美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又一重大问题。60年代日本的纺织品业发展较快,出口量占世界纺织品总出口量的大约70%。其中很大一部分输往美国。由于日本纺织品大量倾销美国,使美国南部的纺织品制造业遭受沉重打击,许多工厂被迫关闭。早在1961年,美国就曾要求日本限制纺织品的出口,美国的裁缝业工会还曾发起抵制日本纺织品的运动。到了60年代后期,尽管日本对美贸易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已有所下降,但由于美国经济长期陷于疲软状态,使得美日贸易不平衡的矛盾变得更为突出。为取得南方选民的支持,尼克松在总统竞选期间曾允诺,保证与有关国家谈判,以解决日本对美纺织品贸易问题。他上台后,美国不少纺织品制造商纷纷上书,强烈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限制日本纺织品的进口。
1969年5月,尼克松派出商务部长斯坦斯出访日本,就纺织品问题同日方进行交涉,但毫无结果。同年7月,在东京举行的日美贸易经济联合委员会会议上,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