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的邀请 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建构的邀请四
认分类|字号订阅
我们认为世界是什么,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则又取决于我们是哪种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它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学到的关于世界和我们自身的几乎所有的事情。
我们并不是通过“这是什么”来理解世界的。
我们表述和解释世界的方法是由关系决定的。
构建的重要性源于其社会效用。
正如我们描述和解释的那样,我们也一样造就将来。
我们对理当如此的世界的认识,关系到我们将来享有的福祉。
社会建构的起源。
客观性:价值中立危机,所有关于世界的表述都隐含着价值观
逃离理性:文学上的攻击,说明了理性观点的脆弱性
作为共同体构建的科学知识,则指出了科学知识的社会基础。
这三种思想运动为社会建构对话做出了贡献。
构建真实与美好
我们认为应当如此的世界为何成为这个样子呢?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日常会话过程和我们生活其中的制度这三个方面为促成现实做出了贡献。
我们一直以来语言习惯中的两个特点:隐喻和叙事。如果把一个词从一个语境中拿出来用在另一个语境中,这个词就被用作了隐喻。举个例子就是,如果争论被隐喻成战争的话,投入争论,不是毁灭别人就是毁灭自己,倘若争论被隐喻成游戏的话,或许就会时刻改变立场,站到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在精神分析中可以看到考古学式的隐喻,强调关注潜意识中隐藏的或无法达到的维度、早起形成的压抑、用细小证据来推论未知事物。良好的叙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显著要点,一个有价值的要点,事件就要与要点相关联,事件先后顺序,因果关系。主要的叙事形式有渐进式叙事、背离式叙事,还有英雄传奇式叙事、悲剧式叙事和浪漫喜剧式叙事。如果以镜喻心,那么当个人经验恰好是自然世界的反射时,我们就认为这个人是客观的,修辞学家一直认为客观性是通过特定的谈话方式达到的,与对象拉开距离,世界在那边,用那些,那个等词语,将观察者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把对象放在看起来较远的地方,距离化和个体化形成对照。净化透镜:激情消失。也就是通过使用能赋予世界互动力量的短语去创造形象,这就使得原本应该引人入胜的社会科学著作变得枯燥、干瘪、不残杂个人感情。客观性就是这样一种修辞的话,这是为谁写的?目的是什么?谁让这样写的?
日常关系:平凡事物的力量。日常交谈使得我们维持了一个稳定的事实世界,肯定了我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我们不仅一同建构还实践了这些建构蕴含的意义。
语言传统还扎根在更大的组织中,福柯关注人们愿意屈从某种形式上
的权力的方式,
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暗权力,福柯认为权力是一个公开的、或多或少经过协调的关系集。语言是这类权力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是在知识话语中。福柯所谓的学科规制,生成描述性和阐释性语言,不仅定义了人们的身体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社会地位高低、聪明与否,还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
不管人们身处何处,只要是人和人在交流,构建世界的过程就会在那里发生,社会生活就像跷跷板一样在稳定的力量和变化的力量之间不断移动。为了阐明这种动态变化,需要回到自我建构上,以及人的身份认同如何成为政治运动对象的。首先想一想其他人是怎么定义我们的。在社会层面上,我们所有的人都会被归入一个或多个社会群体中,媒体可以创造出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这就进入了政治舞台,这些实践会伤害到谁?谁会得到好处?怎样才能让事情变得不一样?抵制确实是一种形式,但更大的挑战来自如何获得描述自身的能力。
人文研究的新视野
建构主义对人文科学的研究实践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经验主义认为要尽量精确地测量研究对象,而建构论者认为研究者在选取一个对象进行研究时候,就对身处其中的文化传统发出了讯号,测量研究对象就是以一种特殊方式建构了世界。经验主义认为要排除个人偏见,而
建构主义者认为科学家进入的是各种社会传统,他们作为科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将反映出这种参与状态。经验主义研究建立在事物持续存在的基础之上,那么就有预测和控制的可能,而建构论者认为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被建构出来的,这些构建有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还指出试图预测并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案,贬低了研究对象的作用,似乎就在宣称“我们将会搞懂你”。经验主义者认为将关于世界的描述转化成一套数字体系,其精确性就会大大提高,而建构论者认为我们的语言表述转化为数字之后,实验并不会因此变得精确,数字并不比词语、音乐或绘画更能精确地表现“世界的图景”,统计数据常被用来让公众沉默不语并忽视真相。经验主义研究者的任务就是主义检验各种可能的方案,从而决定那种才是正确的答案,而建构论者认为不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从来就没有单一的词语或者图表或图画能跟它们描绘的事物完全对应。那么经验主义研究模式的成果价值何在?经验主义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为一种观点提供生动的例证,让道德和政治议题充满活力,可以提供有益的信息和预测。
我们的生活方式源于相互协作的人际关系,靠这种关系得以维持,对这些关系来说,关键在于我们共同的说话方式,我
们关于真实的、理性的、美好的叙事。话语研究有两种取向,一种注重内容,一种注重过程和功能。内容研究倾
向于解释人们对世界的独特建构,过程或者功能研究则倾向于探讨话语的功能或是人们在对话关系中取得了何种成效。对曾经构建我们生活的叙事的研究,特色在于让他们采用了研究对象自身的第一手口述资料,个人叙事一直被研究者采用,具有移情取向的叙事研究往往想要记录默默无闻的社会边缘人的声音,希望通过分享一手经验来增进人们相互间的理解。还有一种话语研究模式,就是研究语言的功能,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交谈来界定自我,人们确实给人际关系注入了自我意识,有时候甚至是持续不断地注入,这种坚定的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际关系的延续来维持的,如何维系旧有的关系始终是个难题,自我总是时时在变。
在建构论者看来,所有的研究都是按照自己的术语来构建世界。问题的关键不是客观性,而是其有用性,下面将涉及三种振奋人心的质性研究自我民族志、协作调查和行为研究。自我民族志的研究中,研究者同时也是研究对象,研究者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方面的优势,将其与读者一起分享。而通过协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可以相互依赖,每个人的声音都会发挥作用,由此可揭起一种多重视角观察问题的做法。正如Alan Kay所言,预测未来最佳方法就是改变未来。
社会关系中的自我
传统上的理论是一种归纳和整合已知世界的方式,但现有理论是否是自然生成的?生成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描述并解释了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传统所面临的挑战,同时邀请我们进入意义世界和行动的新世界。这章是一次通向生成理论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