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精神医学发展史(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以後的發展
這個時期乃是精神疾病的全面發展期, 也使中醫精神病學的體系更加完善。 在疾病及分類學上,明朝王肯堂把癲與癇明 確的劃分開,並改變了以往對精神疾病分類 的混淆情況。張景岳提出了「痴呆症」,類 似西方精神病學家所描述的「早發性痴呆」, 但在時間上早了二世紀多。清代陳士鋒又將 精神疾病分為癲癇、狂病、花癲、呆病四種。
三 個 病 因 學 說
中醫精神醫學簡史
中國傳統醫學具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並 且建立了一套完整而有別於西方的醫學模式。 雖然在中國古代的醫學中並沒有劃分出專門的 精神醫學,但再歷代的醫籍均有不少的記載, 為使讀者能了解我國傳統醫學對精神疾病的看 法,現將歷代發展情況略述如下。
遠古至春秋時代
有關精神疾病的記載,最早見於殷代甲 骨文中,即有「我其發狂」的記載,表明當 時(約西元前11世紀) 「狂」這一病名。在詩 經、易經、禮記、左傳等之中,對精神疾病 的症狀、病因、治療、預防都有零散的記載。 這個時期在精神醫學領域上已是巫醫分界, 並初步納入醫學的軌道。
漢朝傑出醫學家張仲景在其所著中,論述了發熱和傳染 病引起的精神障礙,且以「臟躁」一詞形容類似癔病的精神疾 病,而此一病名不僅中國傳統醫學界迄今還在應用,而且目前 日本仍將癔病﹙hysteria﹚一名譯為「臟躁」。
當時對精神疾病的病因學說上,已經涉及四個方面: 自然界因素、情緒因素、遺傳因素、不分內外因素。在治 療方面有針灸治療、活套療法及喜療、怒療、恐療、悲療、 思療,用來治療不同的情志病;另有飢餓療法、水淋療法、 蒸薰療法等。
中醫精神醫學發展史
簡史
遠古至春秋時代
春秋至隋代時期
唐宋以後的發展
最早在殷代甲骨 文中有精神疾病 的記載
醫學家 漢朝的張 仲景提出 「臟躁」一 詞
醫學著作
精神疾病的 全面發展期
清朝陳 士鋒將 精神疾 病分為 癲癇、 狂病、 花癲、 呆病
春秋戰國 明朝 張景 王肯 岳提 的內經 堂明 出痴 確的 呆症 劃分 癲與 癇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春秋至隋代時期
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醫學家和醫學巨著,如:春秋 戰國時代成書的內經,而內經中的「癲狂篇」乃是中國早期 論述精神疾病的專篇。內經首先確立了精神疾病的主要病 名-「癲」、「狂」,以精神運動性興奮為主要表現,類似狂躁症 的精神疾病稱為「狂」;以妄想、幻覺或退縮為主要表現,類 似精神分裂病的精神疾病稱為「癲」。
在病因學說方面,此期創立了三個主要學說:
1.火熱說:金代劉完素認為精神疾病都是由火(熱)引起的,因 此他提出治療精神疾病應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
2.痰說:金、原時代張子和首創「痰迷心竅」的理論,認為人因 長期的精神因素,使人心寫日凅,以致脾胃功能失調,轉精為 痰而引起精神症狀。因此他主張用吐下法猛攻頑痰來治療精神 疾病。 3.氣血說:清代王清任極力主張氣血失調造成血凝滯而引發精神 疾病。故在治療上,他提出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治療精神疾病, 此法迄今仍常用在精神疾病的防治上。 在治療方面,除了上述所提的治療法外,另外精神疾病藥物 治療、針灸治療、冬眠療法、活套療法、氣功療法、飲食宜忌、 心理衛生等。清末以後,因西方精神醫學的傳入,使中醫精神 的發展受到相當大的影響,目前國內的精神醫學可說幾乎以西 方醫學為主流,但從我國傳統醫學中豐富而精彩的精神病學內 容,仍值得我們去做深入的探討,並為創造具有中國特色且現 代化的精神醫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