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之“俗”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永词之“俗”及其影响

虎生梅

(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20060502013)

摘要:北宋词人柳永因其对词的巨大贡献,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地位。然而,历代文人却以“俗”病柳词。本文拟从内容、语言、表达方式三个方面阐释柳词“俗”的特征及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进而肯定其词因“俗”而造就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柳永、俗、特征、影响、地位

A Discussion of Liu Yong’s popularization poems and its influence

Abstract:Poet Liu Yong contributed to poems in the northern of Song dynasty,so he became very important in domain of poem,However, successive dynasties man of letters regarded his popularization poems as his mistake. This thesis will 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 of Liu Yong’s popularization poems and its extensive influence from three aspects , such as content,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thus affirms his poems and establishes a unique position in domain of poem.

Key words: Liu Yong, popular,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position.

引言

柳永,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中国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开创了俚俗词派,现有《乐章集》流传于世。他对词的贡献,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地位。然而,历代词评家却以“俗”病柳词。本文拟从内容、语言、表达方式三个方面阐释柳词“俗”的特征及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进而肯定其词因“俗”而造就的独特地位。

一.柳永词“俗”的表现特征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正值北宋社会承平之时。生产发展、经济上升、都市繁荣,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到处歌舞升平。这种安定的社会背景为专供娱乐消遣的词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对词的创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柳永便在这种时代氛围中应运而生,他顺应了词的发展要求,大量创作慢词并且开创了俚俗词派。然而,却遭到了宋以来文人的一致否定和批判,他们认为这种俗词所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雅”词的标准。例如,晏殊就曾以自己“不曾道‘彩线闲捻伴伊坐’。”[1]来贬斥柳词之俗。另如:

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2]

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谐音律,而词语尘下。

[3]

毫无疑问,这些词评家一致认为柳永词一言以蔽之——俗。观其《乐章集》,柳永的词的确体现出“俗”的特征。其“俗”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俗

柳永词在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情趣,着意与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词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如《定风波》一词: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捻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的闺怨,全词以思妇的口吻写成,表现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与悔恨。并通过对其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在思妇的眼中,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惨绿愁红”。一颗芳心竟无处安放:“芳心是事可可”。尽管窗外已是艳阳高照,她却无心起床梳洗,长久的相思之苦已使她形容憔悴。只因为:“无

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至此,抒情女主人公已抛开含蓄和委婉,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早知那样,真应该当初就把他留在身边。“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捻伴伊坐。”在“我俩”的小天地里,“他”用功念书,“我”拈着针线陪着“他”,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年少光阴虚过”了。这位抒情女主人公如此泼辣、放肆的追求爱情的心理,在文人看来是俗不可耐的。

2.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如《驻马听》一词:

凤枕鸾帏。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寄消寄息,终究奚为。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词一开始写抒情女主人公沉溺在对往日甜蜜的爱情生活的回忆里,虽然那种幸福的生活只有:“二三载”,却过得:“如鱼似水相知”。如今却:“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恣性灵,忒煞些儿”由于男子的性格不好,而导致了“分离”。每当她闲着无事时,将往事反复考虑,仍然免不了对离人的眷恋。“孜煎”即忧虑、思念之极,诉说女子失恋之后的苦闷情绪。词的下片着力描写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矛盾、复杂的心理。离人“渐行渐远”、“虽悔难追”,即使后悔分离,也无济于事。女主人公也想过要与“他”再续前缘,“重论缱绻”,但想来想去,“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即使和好如初,感情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如鱼似水相知”了。这首词将失恋女子苦闷、犹豫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

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门从良的愿望。

这类描写妓女的词,在柳永的《乐章集》中占绝大多数。柳永早期曾因仕途不顺而留恋青楼妓馆,长期生活在歌儿舞女之间的特殊经历,使得他对歌妓的生活有较深的了解,对她们的心理情感颇有体会,同时也对她们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如《迷仙引》:

才过笈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舜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宵,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在这首词中,柳永对自小流落风尘的少女表示由衷的惋惜,并代为她们表达了“永弃却,烟花伴侣”的希翼和渴望有人“与花为主”、“携手同归去”的理想。歌妓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特殊群体,柳永的词真切的表现了她们的命运和心声,非常贴近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趣味,因而得以在市民阶层中广泛流传。

(二)语言俗

柳永在词的语言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的文人词那样更多地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市井俚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定风波》中:“芳心是事可可”、“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捻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又如《昼夜乐》:“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处,更别又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晔攒眉千度。”《两心同》:“个人人,昨夜分明,许伊偕老。”“无那”、“恁地”、“悔”等字词在其词中频繁出现。

有学者曾做过统计,在柳词中,“恁”字共出现过五十八次,“得”字共出现过四十九次,“争”字共出现过三十六次,“处”字、成字各出现过二十多次,“怎”字、“了”字各出现过十多次。此外,还有恼、孜煎、怎生、端的、无端、人人、忒煞、无那之类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4]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而市民化的俚俗语言更是柳词的一大特色。柳词大量猎取市井习语,妥帖地运用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一种清新晓畅,“细密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