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垂线定义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垂线定义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垂线定义

教学设计表

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练习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 D.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 D C B A D C B A O D C B A G O F E D C B A (1) (2) (3) (4) 2.如图1所示,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BD的范围是( ) A.大于acm B.小于bcm C.大于acm或小于bcm D.大于bcm且小于acm 5.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有( ) A.0个 B.1个; C.无数个 D.无法确定 6.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A,B,C为直线m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到直线m的 距离为( ) A.4cm B.2cm; C.小于2cm D.不大于2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如图3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记作_______,此时,? ∠AOD=∠_______=∠_______=∠_______=90°.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________的垂线.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训练平台:(共15分) 如上图4所示,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BOF,且CD⊥EF, ∠AOE=70°,?求∠DOG的度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必考定义、定理、公式、方法梳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必考定义、定理、公式、方法梳理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 有理数 1.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 (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 (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a.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c.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归纳 含概念 公式 实用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 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a 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 m)n表示n个a m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n =a m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a m)n=(a n)m。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 n b 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 b n =(ab)n。 八、三种“幂的运算法则”异同点 1、共同点: (1)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3)对于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2、不同点: (1)同底数幂相乘是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是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结果相乘。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a n=a m-n(a≠0)。

初中七年级数学垂线

5.1.2 垂线 (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 D.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 D C B A D C B A O D C A (1) (2) (3) 2.如图1所示,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BD的范围是( ) A.大于acm B.小于bcm C.大于acm或小于bcm D.大于bcm且小于acm 5.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有( ) A.0个 B.1个; C.无数个 D.无法确定 6.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A,B,C为直线m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到直 线m的距离为( ) A.4cm B.2cm; C.小于2cm D.不大于2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如图3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记作_______,此时,?∠AO D=∠ _______=∠_______=∠_______=90°.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________的垂线.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训练平台:(共15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必考的定义、定理、公式、方法都全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必考的定义、定理、公式、方法都 全了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 有理数 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2 垂线

5.1.2 垂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垂直的概念,能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通过画图,理解垂直公理及“垂线段最短”这个公理.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重要概念. 4.初步锻炼作图能力,能运用本节的两个公理进行简单的说理或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探究出两个公理,在不同的情况下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通过看图会找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本节的两个公理,进而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说理或应用. 【情感态度】 进一步进行画图、探究、归纳等数学活动,特别强调动手画几何图形,体验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美观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垂直定义、垂直公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点到直线距离与垂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教具:在相交线模型中,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 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也会发生变化.体验当α=90°时,a与b 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问题2已知点P和直线l,过点P画直线a⊥l. 问题3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若比例尺为1∶100000,水渠大约要挖多长? 【教学说明】在问题1中,教师可只作演示,从而引出互相垂直的定义,同时给出垂线、垂直等相关概念以及垂直符号的运用与读法. 在问题2中,要引导学生得出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一重要结论. 在问题3中,要提示学生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有无数种挖渠方法,但只有一种方法挖渠最短,从而引出垂线段最短的重要结论.要完成问题3中的第2个问题,可先提醒学生复习小学已学过的“比例尺=图距∶实距”这一重要知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4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各角分别是多少度? 2.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A 1,A2,A3……,其 中PO⊥l(PO称为P到直线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

七年级数学下册定义大全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一整式 ㈠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事叫单项式。 ㈡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㈣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 ㈠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㈡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四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㈠. 五整式的乘法 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

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 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六平方差公式 ㈠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七完全平方公式 ㈠ ㈡ 八整式的除法 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 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1余角与补角 ㈠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㈡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㈢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㈣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角1与角2有公共顶点O,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㈠同位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㈡内错角―――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㈢同旁内角――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特征 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五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㈠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首位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记作“△ABC”) 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㈤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㈥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㈦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直角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2垂线

5.1.2 垂线 要点感知 1 两条直线相交,当有一个夹角为__________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______.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____. 预习练习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C=90°,则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若已知AB⊥CD,则∠AOC=∠COB=∠BOD=∠AOD=__________. 要点感知2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预习练习2-1 如图,过直线l外一点A,作直线l的垂线,可以作__________条. 要点感知3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_最短. 预习练习3-1 如图,这是一条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即斑马线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判断,在过马路时三条线路AC,AB,AD中最短的是( ) A.AC B.AB C.AD D.不确定 要点感知4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 预习练习4-1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的( ) A.垂线段 B.垂线 C.垂线的长度 D.垂线段的长度 4-2 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 cm的点有( ) A.0个 B.1个 C.无数个 D.无法确定 知识点1 认识垂直 1.(2014·贺州)如图,OA⊥OB,若∠1=55°,则∠2的度数是( ) A.35° B.40° C.45° D.60°

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已知OE⊥AB,∠BOD=45°,则∠COE的度数是( ) A.125° B.135° C.145° D.155° 知识点2 画垂线 3.过线段外一点,画这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 A.这条线段上 B.这条线段的端点 C.这条线段的延长线上 D.以上都有可能 4.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一数,错误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知识点3 垂线的性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可以过任意一点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所示,AD⊥BD,BC⊥CD,AB=a,BC=b,则BD的范围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 点到直线的距离 7.如图所示,AB⊥AC,AD⊥BC,垂足分别为A,D,AB=6 cm,AD=5 cm,则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__________,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_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定义汇总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它们。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m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 1.2有理数 3.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 因为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小数归于分数集合。 5.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0,这个点叫做原点;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 6.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原点是数轴的“基准点”。

7.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右或上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或下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8.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9.像2和-2,5和-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当a=1时,-a=-1,1的相反数是-1;同时,-1的相反数是1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0.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的a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这里的数a可以是正数、负数和0。 1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0 - (3)如果a<0,那么a=a 12.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七年级数学课本上的概念

七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定义、法则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第一章 有理数 1. 像54,3,1.8%, 22 7这样比0____(填“大”或“小”)的数叫做_________. 2. 像-5,-2,-237,-3.6.-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_________. 3. 0既不是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 4.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具有相反的意义. 5. 所有正整数组成__________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___________集合. 6. 正整数、0和负整数统称_______,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_______,整数和分数统称________. 7. 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像这样,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8. 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 9.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______. 10. 只有__________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____.一般地,数a 和_____护卫相反数. 11.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_______(除0外),并且与原点的_____相等. 12.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____________,反之也成立. 13. 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________________叫做数a 的绝对值(这里的a 可以是_____、_____和_____),记_______. 14. 一个______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0的绝对值是_____,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_. 15. 不论有理数a 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_________(通常也称非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 ,总有0≥a . 16. 绝对值用数学式子表达即:?? ???<=>=0___,0___,0___,a a a a 17. 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有理数从___到___的顺序,即_____的数小于_____的数 . 18. 负数_____0,0_____正数书,负数_____正数.(填“小于”或者“大于”);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____________.用符号语言表示:若,0,0<

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汇总

一、有理数 (一)有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 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整数零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 正分数有理数0 分数负整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2、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二)数轴 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三)相反数 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 做互为相反数。 3、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 1、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3、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 是0。 a (a>0), 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a=0) –a(a<0) 4、绝对值的计算规律: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2)若|a|=|b|,则a =b或a =-b. (3)若|a|+|b|=0,则|a|=0,且|b|=0. 相关结论: (1)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3)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4)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它的正数或0,即|a|≥0。 (五)倒数 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法:颠倒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3、a(a≠0)的倒数是1 a. 有理数的运算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

垂线 教学目标:1、掌握互相垂直及其有关概念。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3、理解并掌握垂线的两条性质。 教学重点: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及垂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垂线的有关性质及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直角等于多少度?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2、如果a∥b,c ∥b,那么a∥c。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二、讲授新内容 1、互相垂直的有关概念 (1)观察P69的教材内容,引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例子。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3)垂直的符号:垂直用符号“⊥”表示,AB与CD垂直(O 为垂足),记作AB⊥CD,读作AB垂直于CD。 2、画垂线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画垂线,经过点P(如图(1)、(2))画直线AB的垂线。

(1)(2)(3)(4) 3、垂线的有关性质 (1)P70动脑筋 如图(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m,b⊥m,那么a∥b吗? 因为a⊥m(已知)所以∠1=90°;因为b⊥m(已知)所以∠2=90°(垂直的定义)。所以∠1=∠2(等量代换),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归纳: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图(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m⊥a,那么m⊥b 吗? 因为m⊥a(已知)所以∠1=90°;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2=90°(等量代换),。所以b⊥m(互相垂直的概念)。 (2)归纳: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定义

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定义、性质定理、法则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⑴、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⑶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垂线: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⑵、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⑶、垂线段:由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引垂线,这一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4)、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说成:垂线段最短。(5)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同位角:两个角分别在一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另一条直线的同侧,这两个角叫同位角。(2)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之间,并且分别在某条直线的两侧;(3)、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三)、平行线及其判定:1、平行线:(1)、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2)、性质:①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②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平行线的

判定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⑤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说成: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线的一条,它也垂直于另一条;(5)、一条直线平行于两平行中的一条,它也平行于另一条。3、命题、定理:(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真命题;假命题:命题的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假命题。(3)、定理:经过推理得到的真命题叫定理。4、平移:(1)、条件;沿某一直线方向;图形的大小、开形状不变。(2)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坐标系。(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第一象限:横、纵坐标都大于0;第二象限:横坐标为负,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课时第六章:实数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定义集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定义集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它们。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m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 1.2有理数 3.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 因为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小数归于分数集合。 5.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它满足以下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0,这个点叫做原点;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 6.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原点是数轴的“基准点”。 7.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右或上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或下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a 个单位长度。 8.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 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9.像2和-2,5和-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当a=1时,-a=-1,1的相反数是-1;同时,-1的相反数是1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0.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的a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这里的数a可以是正数、负数和0。 1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