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箱子岩》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了解湘西的一些风俗民情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探讨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乡土情怀,体会作者的感受和忧思

二、过程和方法

1、运用先行指导理论,创设情境,学生初步领会作者的乡土情怀

2、根据问题,思考探究,品味文章中的作者深沉热爱乡土的情感

3、探究总结,拓展领会作者作品的乡土情怀

4、创设情境,图片引领,学生激起内心中的乡土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思考现实中的乡土世界,激起内心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探讨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乡土情怀,体会作者的感受和忧思,激起内心中的乡土情感

【课时计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

在一曲张明敏《我的中国心》中,我们感动至深,歌曲流传不衰的原因在于书写了我们内心对祖国,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箱子岩》也是如此。这是沈从文在1934年,因母亲病危,赶回家乡湖南凤凰途中,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信件整理而成的,总共整理成了12篇散文,有一个总题,《湘行散记》。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描写了湘西的美丽风光,奇特的民俗民风。(图片)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乡土的深沉热爱,就像作者自己所说“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的乡村人事。这地方的人民爱恶哀乐、生活感情的式样,都各有鲜明特征。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长成,因之和这一切分不开。”——《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第 70页 (ppt )。现在我们随着沅水,走进《箱子岩》,走进作者的湘西世界,品味他的乡土情怀。

二、总体把握

作者在文章中写自己两次到达箱子岩,中间相隔15年。第一次是十五年前的五月十五,乡民们过大端阳节的时候。第二次是十二月七号,快要过年的光景。作者是有意在箱子岩停靠的,“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

三、分析品味文章

(一)思考:十五年前,箱子岩让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深刻印象,以

至作者在十五年后要“温习”,要小船“停泊”?

(明确):作者15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象:“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在作者笔下这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节日的气氛在作者笔下十分浓烈。有青年们在赛龙船,有人们在两岸呐喊助兴,有“好事者”放鞭炮,十分热闹欢快,甚至赛龙船的人们“不愿意扫兴示弱,先行上岸,因此三只长船还得在月光下玩个上半夜”。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表现传统的民族文化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在当地人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性美,洋溢着勇敢、雄健、慷慨、诚实、热情的生命活力。

(二)思考:十五年后,作者对箱子岩印象是否发生了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印象呢?

1、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塑造跛脚青年这个人物形象的?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讨论后明确):

(1)作者对跛脚青年的刻画主要运用了动作行为描写、神情描写和语言描写,如“懒洋洋”“拉开”“摊出”三个词语表达出他“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说明他蛮横、霸道、骄气。“发了财,哼。用得着瞒你们?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只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二百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这段语言描写形像地刻画出他在众人面前既要炫耀,好卖弄,又狡黠地有所保留的心理,以及摆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看不起别人的神态。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别人对他的言行来体现:如第9段中跛脚青年刚出场时“许多人见了他都同时叫唤”,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第15——18段写在他离开后通过成衣人和水手对他的讨论,说明他是一个吃喝嫖赌,无恶不做的兵痞,无赖的形象。

(3)第14段作者运用了插叙交代了跛脚青年与别人不同的经历:他当过兵,负伤后跛了脚,领到了一些抚恤金,还有了“什长”这个名分,做贩卖鸦片之类的“特别生意”。

(4)第19段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十五年前在渔船上欢乐跳踯的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在十五年后成长为毒害乡民的什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2、作者描写跛脚青年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

(讨论后明确):在作者眼里“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跛脚青年的所作所为显示了湘西人民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作

者借这个人物来批判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

3、但对这样一个人物,作者为什么寄托“一种幻想”?

(明确):跛脚青年的形象使作者看到了湘西世风日下,人们渐渐失去淳朴、善良的品性,而靠邪路混世界的人反而为人们所钦羡。这是作者所担心的。忧虑之极,作者把这个跛脚青年当成一副“以毒攻毒”的毒药。他对乡民的性格弱点进行着沉重的反省。希望他们能脱离原始蒙昧的状态,唤起他们的理性觉醒,作为一个有为奋进的民族加人到社会竞争中去。对贺龙,作者是充满敬佩和期待的。二十年前贺龙只是一个平常的马夫,二十年后就成了统领千军万军的一方豪杰,“谁个人会注意这个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是用什么写成的”。作者又一次提到了“历史”,这样的感叹流露出期盼,希望当地人民能像贺龙一样去创造一段新的历史。表现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热烈期盼和希望。

(三)探究:如何理解作者在十五年后感受的这份忧虑?这是否是对乡土的否定呢?

(明确):作者所以“忧郁起来了”,既是因为这不变的“恒”与“常”,也是因为“动”与“变”。社会的新陈代谢,人事今昔情形不同已很多,一些值得永远珍视、值得世代流传的,没有保全下来,反因时移事迁失落了,衰亡了。某些恶劣的灵魂毒素却在一点一点地生长蔓延,腐蚀着这些“乡下人”“纯美”“圣洁”的身心,糟蹋了他们极美丽的性灵。那方土地上的那些人,达观、乐天、安分,作者尽管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评判,将自己的价值追求昭示于人,但读者还是不难发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倾向的取舍。在“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还更知道的多一些”的一声喟叹里,既有一种禅意的超脱、达观,也有对自轻自贱的警世。作者的思索路径因此转向民族性格的重铸与民族文化的重构。寻思“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作者把问题摆到读者面前,但并不给出答案,而且作者的用意恐怕也不是要为读者给出一份明确的答案,而更注重于展示丰富多样的人生境遇,激发读者某种思考的热情与兴趣。

四、总结

箱子岩前,作者面对湘西的言说,也是对中华大地的悲悯,他的湘西之问,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叩问,那满溢胸间的是文本背后深藏着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种族存亡断续的危机意识。作者没有慷慨悲歌,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