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检测 岳麓版选修1【经典练习】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各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一定的反作用,故答案为B项。
答案:B2.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奴隶主贵族的需要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与地位,要求废除旧贵族按宗法等级关系世袭各级官职爵位的制度,促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
答案:B3.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措施。
其实质是( )A.确立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B.巩固与维护井田制C.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建立封建地主的经济制度解析:“相地而衰征”的含义是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从而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
答案:C4.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 )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B.实行“尽地力”政策C.制定《法经》D.创建“武卒”解析: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只能选择政治方面的措施,故选A项。
答案:A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推动了封建化进程B.依靠和重用有才干的人实施改革C.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解析: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巩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
——《晋书·刑法志》材料二“博戏罚金三币,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更立,曰嬉禁。
群相居一日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曰徒禁。
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 是什么?
(一)政治上: 1、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壮大。 2、宗法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
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
(一)政治上:1、2 (二)经济上: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私田开垦增多 生产力的提高 “公田不治”现象增 多
土地逐渐私有化
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社会性质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 各国的变法运动 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促成上 层建筑的变革,这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规律。 私田取代公田
上层建筑的变革
生产关系的变化 (经济 基础)
变革的根 本原因:
铁农具和牛 耕的使用的 推广
生产力的进步
1、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内容: “相地而衰征”
(不论公田私田按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奴隶制统治; 实质: 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 增加了财政收入,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影响: 特点: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
没有触及上层建筑(不彻底性)
另:鲁国的“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 按田亩实数收税)实质: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
?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经济:大发展 铁器牛耕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大动荡 大变革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宗法分封制遭破坏; 大转折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各国相继进行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想:大解放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各家学派纷 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出现百家争鸣局 面,科技文化也取得较快发展。 民族:大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的 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岳麓版
第3课教学设计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Ⅰ的第3课,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概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变化,可以理解为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第二部分讲述了以齐国管仲改革为代表的春秋的改革及其特点和影响;第三部分介绍战国时期魏文侯的变法及意义。
其中第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第二、三部分为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目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涉及中国古代史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的知识点,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课本中丰富的背景材料,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第一目齐国管仲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开阔视野,重点突出教材所强调的赋税制度改革对井田制的冲击。
第三目魏文侯变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老师通过设计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魏文侯或丞相,用怎样的施政方针才能使国家崛起?”引导学生带着角色阅读教材,进行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将改革的内容以表格形式列出。
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归纳能力。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因此,除了要加强学生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魏国李愧、吴起变法等基本史实。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发掘信息、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良好的历史思辨能力。
3.通过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归纳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2. 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岳麓版)(课件):选修一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共48张ppt)
1.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春秋时期,由“天下共主”至维护周王统治的 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最能够说明周王室的衰 微。 答案: C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本 课内容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着手,主要 讲述了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变法活动。 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工商业,整顿 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魏文侯先后任用 一批有识之士进行改革,李悝、吴起的政治、 经济及军事改革,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 了国力。魏文侯变法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 序幕。各国的变法使新兴地主阶层地位得以强 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 立奠定了基础。
(3)大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求富国强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出现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春秋 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 确立,进一步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也 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2)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 为了在战争中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 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原因,要充分理解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道理。下面图示 提示了几者之间的关系:
二、自我测评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转 型?它们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各 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国都面临着社 会转型。各诸侯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 行变法改革,以争夺号令诸侯的霸主地位。
1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试从发生时间、变法内容、 试从发生时间、变法内容、变法成效等方面比较 管仲改革和李悝变法的异同。 管仲改革和李悝变法的异同。 名称 时间 内容 管仲改革 春秋时期 李悝变法 战国时期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改革 尽地 “相地而衰征” 改变世卿世禄制; “尽地 相地而衰征” 改变世卿世禄制; 相地而衰征 “肺沟洫 肺沟洫” 强调法治。 力”;“肺沟洫”;强调法治。 经济上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 未改变社会性质, 未改变社会性质, 仍然是奴隶制国家 使魏国走进封建社会
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 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 ——
社会性质的转变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 是什么? 是什么?
(一)政治上: 政治上: 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壮大。 1、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壮大。 2、宗法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 宗法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 ), 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 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 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 ),足以为九鼎 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 ……周德虽衰 天命未改。鼎之轻重, 周德虽衰,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 问也。 楚王乃归。 问也。”楚王乃归。 ——《史记·楚世家》 ——《史记·楚世家》
春秋战国变法
变革潮流 时代要求
变革潮流 变革潮流 变革潮流
变革潮流
变革潮流
一、时代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社会转型)——奴隶社会迈向C,合称东周时期) 春秋(770BC-476BC) ——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 战国(475BC-221BC) —— 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 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三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因势利导,适应土地私有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 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1、生产工具改进,社会生产力提高
新兴地主
以前我们虽然 掌握了一部分 土地,但是丌 许买卖,土地 是国有的。我 们做官的人很 少,政治地位 较低。
旧贵族
我们以前一生 下来就是小贵 族,吃穿丌愁, 丌用劳动,丌 用打仗,可以 继承祖辈的爵 位和财产。
农民
我们毫无人 身自由,没 有自己的土 地和财产, 命真苦啊!
军士
国君
秦国如此落后, 我们没有立 如果丌能富国 功受赏的机 强兵,就有被 会,拼死沙 列国兼并的危 场毫无回报! 机,现在最缺 的就是贤能之 士啊!
思考1 材料一改革产生什么影响?实质是什么? ①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②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③使齐国在争 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④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实质: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思考2 在内容上材料二不材料一的改革有什么相同点和丌同点?
相同:实际上都在废除井田制。丌同:材料一主要在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 而材料二丌但改革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上也迚行了大力改革。 思考3 材料二不材料一的改革在本质上有什么丌同? 材料一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面,维护的是奴隶制统治;材料二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 到上层建筑,要完成社会的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考纲】商鞅变法【知识结构】【互动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背景材料一:(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史记•楚世家》材料二: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四: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争霸不断,到战国七雄,此时出现局部统一,其间纵横捭阖,战争仍频。
根据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即社会转型(大变革)的表现。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
②经济:生产力的提高;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③思想: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法家学说更是为各国的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
④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一)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1. 目的: 2. 内容 3. 意义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
其他改革: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来源于农业并由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赋,已在中国存续了2600年之久,期间共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和变化。
总的看来,历史上农业税制变化的趋势是由繁到简,但无论形式多变、名称多变却未改变农业税作为国家主要税种和收入来源的地位与作用。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引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变法运动兴起的时期。
变法运动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高峰。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包括其背景、主要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社会矛盾加剧,各方面都亟待改革变革。
这种背景下,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
其中,变法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前期的齐国。
齐国的开国君主齐桓公实行了一系列变革,打破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以君主为中心的统一政权,推行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这种变革为后来的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主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政治变革在政治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主要体现为君主集权。
各个诸侯国纷纷效仿齐桓公的做法,取消了大臣的权力,推行了君主专制的制度。
同时,君主通过设立官府和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建立起官僚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军事变革在军事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主要体现为兵制改革。
各个诸侯国开始注重军队的组织和训练,加强了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建立了专门的兵工厂和兵器库。
同时,各个国家也开始探索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改革,提升了战斗力和作战效率。
经济变革在经济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主要体现为农业改革和商业发展。
各个诸侯国开始推行农业现代化,通过改进农业技术、引进新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与此同时,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商人开始兴起,贸易活动频繁,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法律变革在法律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主要体现为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各个诸侯国开始制定和修订法律,建立了各自的法典。
同时,各个国家开始推行法治思想,注重依法治国,加强了司法机构的建设。
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变法运动加强了君主集权,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学一体案一.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认识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二、预习提纲时间:_____前期管仲改革措施:赋税制度影响:齐国强大,加速_______瓦解春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秋政治战强调______国李悝变法变魏文候变法经济:“尽地力”—破坏了井田制法吴起变法:军事——武卒影响:魏国强大,强化了________阶层的地位三、线索勾勒管仲改革—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宗法分封制瓦解政治社会转型李悝变法经济井田制瓦解春秋战国变法魏文候变法军事富国强兵吴起变法影响:顺应时代潮四:重、难点1、横向比较背景内容影响管仲改革魏文候变法2、阶级分析法认识春秋战国变法的性质和作用3、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五.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知识。
背景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动力: 称霸天下的欲望.目的: 富国强兵.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内容: 【春秋】齐桓公: 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鲁国: 前594 “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战国】魏文候: 李悝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楚悼王: 吴起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影响: 管仲改革: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管仲改革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鲁国改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实质是废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李悝改革: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吴起改革:楚国经过改革,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评价:①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高二历史版选修一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 (共50张PPT)
公元前408年,吴起一举攻下秦国落水以东五座城池,设 立了西河郡,令秦军望而却步。
试从发生时间、变法内容、变法成效等方面比较 管仲改革和李悝变法的异同。
变法的时代要求
军事: 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的需
要。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铁农具和牛耕 生产力的提高 私田开垦增多 “公田不治” 土地逐渐私有化 封建土地生产关系 井田制瓦解 奴隶制生产关系瓦解
宗法分封制 崩溃
血缘关系弱化; 周天子共主地 位名存实亡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政治:
王室的衰微和诸侯的强大;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经社济会:生产铁井力犁田的牛制发耕 瓦展的 解是使 ;改用革,变生法产的力根发本展原;因
称霸天下封的建欲土望地是私改有革制变产法生的。直接动力
思富 由想国 奴:强隶百题兵社家的会是方争向改案鸣封革,,建变改各社法革学会的派成的目为纷社的社纷会提会转的出型主解是决要改呼社革声会。问
前362-333年
燕昭王〈乐毅变法〉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前325-299年
前312-279年
1、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改革
管仲(?—前645年),名 夷吾,字仲。周王同族 姬姓之后。春秋时杰出 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 家、军事改革家,以其 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 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管仲的言论见《国 语·齐语》。另有《管 子》一书传世。
礼乐崩坏;宗法分封制崩溃。
血缘纽带松散;以“世卿世禄”制为代 表的血缘部族政治逐渐向地域官僚政治 过渡。
高中历史复习 商鞅变法
春秋:前770----前476
春秋战国
战国:前475----前221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特征 大动荡: 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
族融合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 1、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政治 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国逐渐强大,争霸和 兼并战争频繁,宗法分封制瓦解;
1、军事方面
1)废除世卿世 禄,奖励军功
2)严肃军纪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提高军队战斗力
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兵源得到可靠 保证
2、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
2)奖励耕织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国家实力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和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答: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 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改革派 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的措施、策略、用 人等是否得当。
• ①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 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 了这一趋势。
法律 实行什伍连坐法;规定轻 法律严苛 罪重罚
文化 焚烧诗书
文化专制
认识 战国最彻底的变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产生 了消极影响,积极性是主流。
• 启示: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 只有不断改革,使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
展水平,才能促进国家的强大;
• 改革是革除社会敝症,促进国家强盛的重 要手段;
•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有阻力,甚至充 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高二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PPT优秀课件
法治
法 强调________作用,制 律 定《法经》
我国第一部法典;维 护社会秩序,稳定政 局
目 链 接
吴 起
军 事
创建强大军队“武卒”
使“秦兵不敢东向”
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大国变迅速法崛运起动;
影响 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开启了战国
____________的序幕
3.历史意义。
(1)变法一定程度上瓦解宗了法_贵__族_____的统治秩 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
目 链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周天子“天 接
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措施:各诸侯国进行了
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
(2)齐国的管仲改革。春秋前期,管仲改革赋税
制度:“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
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管仲改革的影
响:①对齐国,增加了齐国的财政收入,使齐国在
4.军事上。
栏
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进行兼并战争,各国君 目
主也想在争霸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_____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了。 富国强兵
♨温馨提示: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 发展,这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就是铁农具的使用与 推广以及牛耕的出现与普及。
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客观上打破了井田制的
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②对其他诸侯国,其
栏 目
他各国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 链
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接
命题视角二 春秋战国三位改革家
例2改革措施是改革指导思想的体现。在课堂讨论
中,老师展示了下列三幅图片。同学们就管仲、李悝、
(2)材料三中的人物进行的改革是什么?主要改革措 施及影响是什么?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目标导航] 1.春秋战国时期面临的社会转型及变法的目的。
(重点)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相对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变化。
(难点)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方面①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②几个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
③权力下移,血缘纽带开始松散,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方面: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2.各国应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
知识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的奴隶制度的衰落和新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其中,春秋时期重点表现为前者,而战国时期则更多地表现为后者。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1.主要特征:春秋时期的改革,整体上看,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进行,没能触及上层建筑。
2.典型代表——管仲改革(1)背景:春秋时期,私田数量大增,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家纳税,导致各诸侯国收入日益减少。
(2)时间:春秋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3)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4)实质: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5)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思维点拨(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有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
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变法
经济 “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军事 创建军队“武卒”
2、影响:
1)对魏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 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
2)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 的序幕
3)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 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1.探究——以上三位改革家分别是哪些思 想派别代表?体现了他们什么思想主张?
你知道《诗经》中的这句话的意思吗?
即天子对天下的土地拥 有所有权。商、周时期, 所有土地均归国王所有, 这称为土地国有制。
什么是井田制?“公田”和“私田”是怎么回事
井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是商周社会的经 济基础。这里说的“国有”实际上是一种国王为代 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 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管仲、李悝 ——法家代表。体现了他们反对保守的复 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 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发 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吴起 ——法家、兵家的代表。体现了他们强调 国家和军队内部协调统一;军队必须严格执行 命令;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
2.比较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异同
图
课堂总结
有文字记载的改革最早发生在西亚两河流域 的苏美尔地区。在此之前,可能还发生过许多类 似的改革,但都因缺少文字记载而未流传下来。
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 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 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不断适应变化的时 代。由于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从来就不会 一帆风顺,但它毕竟比暴力革命要温和。历史上 的改革无论成败,其经验和教训我们都应该认真 汲取。这才是我们对待改革的正确态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强化中央集权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各国 变法都推行了集权制度,削弱 了贵族的势力,加强了君主的 权力。
推行法制建设
为了规范社会秩序,各国变法 都推行了法制建设,制定了法 律规章,明确了社会各阶层的 权利和义务。
改革税收制度
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各国 变法都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 ,调整了税收标准,扩大了税
李悝变法总结词ຫໍສະໝຸດ 推行“尽地力之教”,注重农业生产和赋税改革。
详细描述
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推行“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制定《 法经》等。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魏国的农业生产和国家实力,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
邹忌变法
总结词
强调君主权威和法治,推行政治和军事 改革。
04 变法运动的局限与启示
变法运动的局限
改革不彻底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大多局限于经济和军事领域,对于政治体制 的改革相对较少,这导致整个社会未能实现全面的转型。
社会阶层矛盾加剧
变法运动往往侧重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
在变法运动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未能 得到妥善解决,导致社会文化的分裂和混乱。
VS
详细描述
邹忌在齐威王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措施,主要包括整顿官场、推行法治、加 强军队建设等。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 了齐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使齐国成为战 国中期的强国之一。
03 变法运动的共同特点与影 响
变法运动的共同特点
重视农业发展
各国的变法都把农业作为国家 经济的重点,推行一系列政策 鼓励农民努力耕作,提高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威王〈邹忌变法〉 前356-320年 燕昭王〈乐毅变法〉 前312-279年
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
⒈背景:
1经济: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井田制和 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奴隶制经济基础 崩溃。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 并成为一种强大的阶级力量。 内因: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增强在激烈 兼并中的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⒊春秋战国变法原因及目的
⑴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⑵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称霸天下的欲望 ⑶改革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 1.背景: 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相地而衰征” 2.内容:
⑴含义: 根据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⑵实质: 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 分封哪些人去做诸侯?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 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 的附属国有何不同?分封制的作用如何?
2.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范围: 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 4.内容: 诸侯继续分封。 形成了“周王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5.作用: 等级序列,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5.对战国变法的评价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 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 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 的建立、中 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奠定 了基础。
李悝
吴起
1.探究——以上三位改革家分别是哪些思 想派别代表?体现了他们什么思想主张?
管仲、李悝 ——法家代表。体现了他们反对保守的复 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 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发 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吴起 ——法家、兵家的代表。体现了他们强调 国家和军队内部协调统一;军队必须严格执行 命令;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
3.影响
对齐国:增加了财政收入,使齐国在争 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
《史记》云:“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管仲之谋也。” ⒋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面,而未触及 到上层建筑。维护奴隶制统治。
5.春秋变法的局限
春秋时期,其他各国 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鲁 国实行 “ 初税亩 ” ,晋、 楚、郑等国也推行了类似 的税制改革。整体而言, 这些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 础方面,没能触及到上层 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 禄制度仍发挥作用。进入 管仲铜像 战国时期,废除世卿世禄 制度成为变法的主要任务。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 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 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 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 可问也。”楚王乃归。 ——《史记· 楚世家》
⒈社会转型的表现 政治 经济
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壮大,宗法 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 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经济上: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私田开垦增多 生产力的提高 “公田不治”现象增多
土地逐渐私有化
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⒈社会转型的表现 政治 经济 阶级 军事 思想
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壮大,宗法 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 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建 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存在 的重要条件。 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隶制的消亡。
2.比较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异同
名称 分类 时间 经济上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 管仲改革 李悝变法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内容
“相地而衰征”
改变世卿世禄制; “尽地力”;“肺 沟洫”;强调法治。
成效
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比较强大 的国家。 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 使魏国走进封建社会 是奴隶制国家
什么是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什么?西周都 1.概念 :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土
变革的根 本原因:
铁农具和牛耕 的使用的推广
结论: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 础的变化促成上层建筑的变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规律。
⒊春秋战国变法原因
周朝 政治 经济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春秋战国
分封制﹑宗法制 遭到破坏 井田制瓦解,封建 土地私有制产生
军事 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礼乐征伐出自天子→礼乐征伐出自诸侯
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东 周
——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 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
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
是什么?
⒈社会转型的表现 政治
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壮大,宗法 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
西 周 等 级 制 度 示 意 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分封制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 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西 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 法是什么方法?什么是大宗、小宗?大 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宗法制 起了什么作用?
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 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所谓宗法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维护 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由父系 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内容: 礼乐制度 维护的工具:
作用:
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
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宗法制度核心)。也就是说嫡长子是土地﹑ 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 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而凡是 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成为大宗。小宗 则是相对与大宗而言的。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 母兄弟为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 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的服从。同时,小宗 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百家争鸣出现,法家学说为改革变法提供思 想理论武器
⒉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 政治上 大动荡、大变革 经济上
大发展、大繁荣
军事上 大争霸
思想上 民族关系
大争鸣 大融合
社会转型时期:奴隶制到封建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各国的变法运动 私田取代公田
社会性质的变化
上层建筑的变革 生产关系的变化 (经济 基础) 生产力的进步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学思之窗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 小雅· 北山》 你知道《诗经》中的这句话的意思吗? 即天子对天下的土地拥 有所有权。商、周时期, 所有土地均归国王所有, 这称为土地国有制。
什么是井田制?“公田”和“私田”是怎么回事
井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是商周社会的经 济基础。这里说的“国有”实际上是一种国王为代 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铲除井田的疆界
强调法治作用,制定 《法经》
我国第一部法典; 维护秩序,稳定政局
吴 起 影 响
军 事
创建强大军队“武卒”
使“秦兵不敢东向”
3.影响: ⑴对魏国: 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
魏国迅速崛起;
⑵对其他诸侯国:
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⑶对历史进程: 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4.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 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请看书思考:李悝和吴起的从那些方面对魏国的社会制 度进行了改革?每一项改革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
人物 政 治 内 容 成 效 提出“选贤任能,赏罚 分明”,改革旧的世卿 世禄制度 改善了吏治,削弱了 旧贵族特权
魏 文 侯 变 法
李
悝
经 济 法 律
有利于建设农田水利, “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充 分开发利用土地。“废沟洫”, 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第 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 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
东周(BC770-BC256)
西周
BC1046 BC771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BC476 BC475
战国
BC221
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顾炎武论战国风俗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 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 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 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 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 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 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 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 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 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 文、武之道尽矣。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 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滕文公上 》
“公田”,由贵族占有; “私田”,是农夫的份田。 两者均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农政全书》内容
井田 私田
国有
产品要向周王进贡 不用进贡
奴隶主私人占有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井田制的瓦解
生产力的提高 私田越来越多
《日知录》卷13《周末风俗》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 初著名学者。
看谁说得快! 匈
燕 齐
赵 秦 魏
韩
楚
战 国 时 期 黄 河 、 长 江 中 下 游 地 区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