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衣原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衣原体
第一节概述
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专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研究发现这类微生物具有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很多相似。

这些特性是:(1)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2)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类似细菌的二分裂方式繁殖;(3)具有粘肽组成的细胞壁;(4)含有核糖体;(5)具有独立的酶系统,能分解葡萄糖释放CO2,有些还能合成叶酸盐,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中间产物,因而表现严格的细胞内寄生;(6)对许多抗生素、磺胺敏感,能抑制生长;(7)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体。

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哺乳动物及禽类,仅少数致病。

据抗原构造、包涵体的性质、对磺胺敏感性等的不同,将衣原体属分为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兽类衣原体四个种。

其中沙眼衣原体又有三个生物变种,即沙眼生物变种、性病淋巴肉芽肿(LGV)生物变种和鼠生物变种。

沙眼生物变种还有A~K14个血清型(包括Ba、Da、Ia)。

LGV生物变种还有4个血清型,即L1、L2、L2a和L3。

第一节概述
一、生物学性状
(一)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
衣原体有其独特的生活周期,种间无差异。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两种大小、形态结构不同的颗粒衣原体。

较小的称原体(Elementary body,EB),Giemsa 染色呈红色,直径约为0.3um。

卵圆形,电子密度大,是衣原体有感染性的形态。

较大而且疏松的称为始体 (initial body) ,Giemsa染色呈蓝色。

亦有人把始体称为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直径约为0.5~0.3u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电子密度较小,是衣原体的无感染性形态。

原体在宿主细胞外较为稳定,但具有高度的感染性。

当与易感细胞接触时,以吞饮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由宿主细胞膜包围原体而形成空泡,在空泡内的原体增大,发育成为始体。

始体在空泡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在空泡内形成众多的子代原体,构成各种形态的包涵体。

包涵体的形态、在细胞内存在的位置、染色性等特征,有鉴别衣原体的意义。

成熟的子代原体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来,再感染其他的宿主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

每个发育周期约需40小时。

始体是衣原体周期中的繁殖型,而不具有感染性。

表18-2 衣原体原体和始体的性状
性状原体始体
大小(直径um)细胞壁
代谢活性
胞外稳定性
感染性
繁殖能力RNA:DNA比值毒性0.2~0.4
+
-
+
+
-
1
+
0.8~1.0
-
+
-
-
+
3~4
-
(三)培养特性
大多数衣原体能在6~8天龄鸡胚卵黄囊中繁殖,可在受感染后3~6天致死的鸡胚卵黄囊膜中找到包涵体及特异性抗原。

组织细胞培养如HeLa细胞,人羊膜细胞等中生长良好。

但衣原体多缺乏主动穿入组织细胞能力,故可将接种有衣原体材料的细胞培养管先经离心沉淀以促使衣原体穿入细胞,也可在细胞培养管中加入适量的二乙氨基葡聚糖(DEAE-dextran),提高衣原体吸细胞的能力,使它易穿入细胞进行繁殖。

有些衣原体,如鹦鹉热衣原体经腹腔接种,性病淋巴肉芽肿脑内接种,均可使小白鼠受感染。

(四)抗原性
1.属共同性抗原位于胞壁,为脂多糖,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测。

2.种特异性抗原位于主要外膜蛋白,用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检测。

3.型特异性抗原根据主要外膜蛋白抗原进行分型,用单克隆抗体微量免疫荧光试验。

(五)抵抗力
衣原体对热和常用的消毒剂敏感,在60℃仅能存活5~10分钟,2%来苏儿仅需5分钟或75%乙醇半分钟。

对冷及冷冻干燥有一定耐受性。

四环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有抑制衣原体繁殖作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机理衣原体能产生不耐热的内毒素毒性物质,抑制宿主细胞代谢,直接破坏宿主细胞。

此外,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有利于衣原体在吞噬体内繁殖并破坏宿主细胞。

在体内抗衣原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一方面疾病得以缓解,另方面由T细胞与感染细胞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免疫病理损伤,产生IV型超敏反应。

(二)引起的疾病衣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疾病的病原体。

现将与人类有关的衣原体病有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婴儿衣原体性肺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衣原体性宫颈炎与性病淋巴肉芽肿等。

(三)免疫性衣原性感染宿主后,以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但这些免疫应答的保护性不强,因此常常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

另外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也可造成免疫病理损伤,如再感染沙眼时易发生Ⅳ型变态反应,而使沙眼病情更加严重。

第二节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一、沙眼衣原体
根据致病力和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将沙眼衣原体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沙眼生物型(biovar 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LGV) 。

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

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一)生物学特性
电镜下检查,可见原体呈球形或类球形,胞浆膜外有刚性细胞壁,壁外有平滑表层。

始体的体积较大,形状不甚规则,其包膜富有韧性,无刚性的细胞壁,中央有致密的核质。

沙眼衣原体具有特殊的染色性状,不同的发育阶段其染色有所不同。

成熟的原体以Giemsa 染色为紫色,与监色的宿主细胞浆呈鲜明无比。

始体以 Giemsa 染色呈深蓝色或暗紫色。

1956年我国学者汤飞凡等人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从而促进了有关原体的研究。

现多采用McCoy或HeLa229细胞株进行培养。

(二)致病性
1、沙眼由衣原体沙眼生物变种A、B、Ba、C血清型引起。

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即眼~眼或眼~手~眼的途经传播。

当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中增殖并在胞浆内形成散在型、帽型、桑椹型或填塞型包涵体。

该病发病缓慢,早期出现眼睑结膜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表现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等症状与体征。

后期移行为慢性,出现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以致影响视力,最后导致失明。

据统计沙眼居致盲病因的首位。

2、包涵体包膜炎:由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

包括婴儿及成人两种。

前者系婴儿经产道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包涵体脓漏眼),不侵犯角膜,能自愈。

成人感染可因两性接触,经手至眼的的途径或者来自污染的游泳池水,引起滤泡性结膜炎又称游泳池结膜炎。

病变类似沙眼,但不出现角膜血管翳,亦无结膜瘢痕形成,一般经数周或数月痊愈,无后遗症。

3、泌尿生殖道感染:经性接触传播,由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

男性多表现为尿道炎,不经治疗可缓解,但多数转变成慢性,周期性加重,并可合并副睾炎、直肠炎等。

女性能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输卵管炎是较严重并发症。

该血清型有时也能引起沙眼衣原体性肺炎。

4、性病淋巴肉芽肿:由沙眼衣原体LGV生物变种引起。

LGV要通过两性接触传播,是一种性病。

男性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

女性可侵犯会阴、肛门、直肠,出现会阴~肛门~直肠组织狭窄。

(三)免疫性
机体感染衣原体后,能诱导产生型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但通常免疫力不强,且为时短暂,因而常造成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和反复感染。

此外,也可能出现免疫病理损伤,由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如性病淋巴肉芽肿等。

(四)微生物学诊断
多数衣原体引起的疾病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

但对早期或经症患者,须行实验室检查来帮助诊断。

1、直接涂片镜检
沙眼急性期患者取结膜刮片,Giemsa或碘液及荧光抗体染色镜检,查上皮细胞浆内有无包涵体。

包涵体结膜炎及性病淋巴肉芽肿,也可从病损局部取材涂片,染色镜检,观察有无衣原体或包涵体。

2、分离培养
用感染组织的渗出液或刮取物,接种鸡胚卵黄囊或传代细胞,分离衣原体,再用免疫学方法鉴定。

3、血清学试验
主要用于性病淋巴肉芽肿的辅助诊断。

常用补体结合试验,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或以上者,有辅助诊断价值。

也可用ELISA、凝集试验。

4、PCR试验
设计不同的特异性引物,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可特异性诊断沙眼衣原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现被广泛应用。

(五)防治原则
沙眼无特异的预防方法,疫苗在试用,效果不肯定。

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公共毛巾和脸盆,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是预防沙眼的重要措施。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预防同其他性病一样。

治疗一般用利福平、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及磺胺等药物。

二、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第一个代表菌株TW~183株,是1965后从台湾省分离出来的,1983年又自美国西点城一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咽部分离出另一株衣原体定名为AR~39。

后又发现这两株衣原体为同一菌株,乃取名TWAR。

生物学特性 TWAR组原体形态与沙眼和鹦鹉热衣原体呈圆形的原体很不相同:1、TWAR的原体呈典型的梨形,且呈多形态,核质四周具有很阔的空隙,在
胞中还有数个电子致密的圆形小体存在原体中无质粒DNA;2、TWAR与鹦鹉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的DNA同源性小于10%;3、TWAR只有一个血清型其单克隆抗体与鹦鹉衣原体无交叉反应;4、TWAR株用Hep-2和HL细胞系较易传代,但在第一代细胞内很少能形成包涵体。

致病性与免疫性 TWAR相关的疾病大多为肺炎和支气管炎,主要引起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

多数研究表明,TWAR在肺炎的常见病因中居第3或第4位。

通常呈亚急性过程,症状持续数日或数周,表现为咽痛、声音嘶哑等病状,还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

TWAR还可引起咽炎或鼻窦炎,咽炎可伴有发热,鼻窦炎可同时有中耳炎。

扁桃体炎和鼻窦炎也常伴发于TWAR肺炎或支气管炎。

近年来发现TWAR慢性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密切相关。

在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的硬化斑中,经用TWA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和以PCR法检测TWAR DNA,均证实病灶中存在肺炎衣原体,而正常动脉组织中则阴性。

同时,硬化的冠状动脉壁在电镜下还观察到大小和形态均与肺炎衣原相似的梨形结构。

这些研究中清楚表明TWAR与动脉硬化斑相关,但TWAR感染在动脉硬化发病上的具体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肺炎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可进行病原体分离和PCR试验。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原学检查通常取咽拭标本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较好。

2、抗体测定期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3、特异性核酸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