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后奥运时代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体育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外的众多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都对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提出过深刻论述,并提出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主张与措施。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应把体育列为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手段,极力倡导,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体育与人全面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的在后奥运时代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的精神。

关键词:体育;人的全面发展;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内容;阳光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87-02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都得到自由、协调的发展,成为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旨在探讨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地位及其与德育、智育、美育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特殊价值与功能,研究如何在后奥运时代,使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更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体育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身体与精神相互影响,提出要为
造就完美和谐发展的人而健身。

亚里士多德认为智力的健全有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应先于智育,主张国家负责公共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发展。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将有身体锻炼价值的“射、御”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体育。

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可达到身心健康,主张学校要设立充足的运动场所,广泛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并提出了具体的体育方案。

(二)马克思一方面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阻碍人全面发展的桎梏,社会文明的繁荣是“用最大限度地浪费个人发展的方式”来进行的;另一方面,他在分析现代工业的革命变革中,指出了因现代化社会的生产力必将要求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立和
各种职业的固定分工,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从而揭示了在新
的社会条件下,“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就体育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的必然趋势,使人的全面
发展成为科学的思想,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和追求的根本目标。

因而,也才真正确立了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培养人才全面
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体育在人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和体育与德育、智育的辩证关,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毛泽东同志也都作过精辟论述。

列宁在苏联十分革命胜利之后曾指
出“为了实现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应该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坚强的健康身体,钢一般的意志和铁一般的肌肉, 去迎接这些战斗。

”毛泽东同志一贯关心我国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早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提出了学校要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他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又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1950年,针对学生健康不良的状况,作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

1953年又指出“新中国要为青年们着想,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

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

因此,要充分兼顾青年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体育、休息两个方面。

”并向青年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

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到上世纪末,国家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现在党中央又号召在全国,在校园内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二、全民健身纲要提出的背景
(一)建国4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

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

随着奥运会的结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第二期工程也即将到期,也就预示着我们已初步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三、我国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况
(一)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0年中,我国群众体育越来越走进大众生活,取得瞩目成就:
群众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占总人口的37%,达到了发展中国家靠前的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已增至71.8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群众体育投入不断增多,健身设施逐年增加。

1997年到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用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投入超过100亿元,利用体育彩票公益
金共在城市和农村乡镇新建全民健身工程5627个、匹配全民健身路径23319条。

从1995年起,每年全国都有3亿人次参加“全民健身周”活动,全国各地挖掘、整理了140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残疾人体育活动也进一步活跃。

(二)群众体育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国已有34万多名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到2020年建成全民健身体系。

2006年至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将进入第二期工程的第二阶段,将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

观念的改变:从“请人吃饭”到“请人流汗”。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分析说:“之前,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亲朋之间的礼尚往来多是送送糕点,请请吃饭。

而现在,生活好了,请人吃饭落后了,请人锻炼成了实惠与时尚。

也促成了一种新颖的送礼方式——送健康。

”新兴的运动项目:的确,除了我们熟悉的打球、长走、慢跑、游泳、登山、骑自行车、跳绳、踢毽等运动。

健美操、街舞、舍宾、跆拳道、拉丁、芭蕾、呼啦圈引领着不同时期的健身潮流。

而如今,轮滑、蹦极、攀岩、漂流……让人们认识到了休闲体育的丰富与精彩。

(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不足之处。

北京奥运会得到了世界
舆论的广泛好评,许多报刊载文称,奥运会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而相对于中国,既然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同样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自2001年“申奥”成功到现在,中国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奥运,最强烈的意识就是展示一个走向现代文明的古国形象。

当8月8日如期而至,奥运会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也就预示着中国的“后奥运时代”即将到来。

虽然我们已连续4届奥运会取得大捷,跻身金牌大国行列,但我们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水平还很低,中国人的体质状况堪忧。

我们的体育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健身场地严重短缺。

2004年完成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1.04平方米,远远低于日本的人均约19平方米……
(四)现在是我国体育决策部门重新思考“后奥运”时代的体育发展战略的时间,从而改变我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2008年奥运会无疑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我们终于实现了百年梦想,举办了奥运会,实现了金牌总数第一。

正如有识之士所言,经过北京奥运的洗礼,国人的金牌情结将逐步淡化,越来越多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喜爱的项目,关注运动本身。

体育决策部门可能会因此重新思当我们跨过金牌第一这道岭,反而变得冷静,成熟、理性。

体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奥运会得多少金牌,而是通过广泛的参与愉悦我们的生活,强壮我们的体魄。

通过北京奥运会,将有更多的人从奥运的欣赏者转变为体育的参与者。

奥运明星的示范作用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而坚实的群体基础反过来促
进竞技水平的提升。

如此,中国体育才真正进入到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

四、结论
综上所述,赢得奥运金牌榜第一名,不过是竞技场上的胜利,我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少,可以供大家锻炼的场地少,学生们可以得到的空间和时间少,中国体育,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

这实际上牵扯到一个大的命题:后奥运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布局呢?
首先我们必须花更大的精力在全民体育上,只有全民体育得以振兴,国民素质得到全面发才是我们开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所在。

其次,学校体育,也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是全民体育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民体育的开展情况。

第三,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我们希望看到的健康一代,离不开体育,我们期待民族能够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同样离不开体育。

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去体育场,把好看、好玩的项目介绍给他们,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体育场地、器材和教练。

只有把根扎在学校,中国体育,才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出路。

最后,体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体育,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通过广泛开展体育活动,使人民群众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均衡的、协调的发展,更好地造就一批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的社会主义新人,从而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瀚澜.教育学[m].
[2]赵忠伟.城镇弱势人群健康投资观念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5,(5).
[3]邹师.低收入群体健康投资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5).
[4]改革开放30年群众体育的变迁全民健身观念的转变.中国网综合,2008,(11).
[5]全民健身实施纲要.国家体育总局,1995.
[6]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06,(12).
[7]霍尔东.论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8]陈青,于振峰.论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