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陈光军
• 2013-02-07 13:55:34 来源:《中国民族报》(京)2012年112期
“中国模式”民族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基础和中国国情现实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经历了始创、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邓小平理论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民族理论等重要成果。
“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的4个发展阶段
“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的始创——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
早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国内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也注意了解和搜集沿途各民族的社会情况。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延安建立了专门的民族研究机构,开始对革命根据地内所接触到的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研究,并写出了关于回族问题和蒙古族问题的研究提纲和著作。在国民党统治区,也有一些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及现实问题,这些都为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初步创立了民族理论,主要体现在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旗帜,努力建立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争取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另一方面,强调民族平等,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
在革命胜利后建立各民族自由联合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的观点,进一步充实了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这些观点主要体现在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周恩来的《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邓小平的《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等著作中。同时,李维汉、乌兰夫等同志也为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学理上科学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含义。毛泽东提出“中华各族”之称和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国家”的思想,提出中国“十分之九以上为汉人。此外,还有蒙人、回人、藏人、维吾尔人、苗人、彝人、壮人、仲家人、朝鲜人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二是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创了历史先河。既认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靠历史上那套“怀柔羁縻的老办法是行不通了”,也否定了联邦制建国模式,而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把民族自治作为民族自决的内容,“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三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摆脱了“中国本部”和“边疆外藩”的传统观念束缚,坚持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特别是大汉族主义,推行民族识别工作,真心实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同胞。
“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民族理论
邓小平理论民族理论的形成是“中国模式”民族理论形成的标志,主要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的民族理论思想主要反映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当时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的工作,直接领导和参与解决西南的民族问题,形成了许多科学的观点。他强调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因此,“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他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
第二个阶段主要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主要体现在《邓小平文选》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史文献中。在这一阶段,邓小平一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人们充分认识我国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强调“生产力标准”,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时代的主题,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过去在工作中对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重视不够”,“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自主权。”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理论,其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江泽民《论民族工作》及《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重要文献之中。主旨内容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
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理论进一步完善“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第一,坚持“生产力标准”,强调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二,提出了著名的“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第三,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反对“三股势力”,从国际视野考量民族宗教问题,丰富了民族问题的内涵。为此,江泽民还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中国模式”民族理论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民族理论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思想理论成果及工作经验,进一步发展了“中国模式”的民族理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民族理论,取得了新的民族理论成果。一是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