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学教育本位回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文学教育的本位回归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使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然而,在国各项事业逐渐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下,一些外国文化对我国传统的文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我国的文学教育承受巨大的压力、面临严峻的挑战。

如何使文学教育回归本位,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崇高人格、文化品位的学生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
重要工作。

本文旨在针对现阶段的文学教育现状进行探究,浅析促进文学教育回归本位的有效手段,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学教育回归
近些年,由于我国自身与国际原因,就使得我国的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并呈现边缘化的局势,其魅力不仅在慢慢减退,其吸引力也在渐渐消失。

文学,是智慧的精华,是创造力、生命力畅想的谱曲,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历程的斑斑迹迹。

然而,在这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在这国际文化的冲击下,就使得我国文学的色彩逐渐退却。

所以,正由于这种情况,就需要重视文学教育,让文学教育回归本位,彰显文学永恒的精神价值。

一、对目前我国文学教育的现状探讨
1.缺乏重视文学教育的意识。

要想实现文学教育的良好效果,就需要重视文学教育,探索教学有效手段,然而,由于我国教学体制的影响,学生、家长只想要如何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只想着如何
能够考上更好的大学,就丧失了对文学对美、对精神的一种追求。

学校、教师也只追求着升学率。

在这中教学环境下,不仅不能够实现文学教育的良好实施,还会忽视了对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精神文明的塑造,最终,培养的孩子只是一批高成绩、高应试、低文化、低素养的人才。

2.文学教育模式传统、枯燥。

从我国的历史因素来看,我国有着上下两千年的封建教学历史,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思想,正源于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就使得在文学教育课程中,往往教师会认为自己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仅仅按自己的意志进行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需求。

在进行文学教育时,教师仅仅把上课当成一种教学任务,没有有效的、合理的利用文学知识进行熏陶,也没有良好的发挥在自己组织性与引导性去感知深厚的文化浓墨,所以,在进行文学教育时,也就失去了其目的,没有实现文学教育的感染性,更没有良好的传承我国文化精华。

3.学生对文学教育缺乏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爱好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所以,要想实现文学教育回归,还需要从学生的文学兴趣着手。

然而,现阶段普遍存在着缺乏对文学积极性、兴趣的现象。

造成学生缺乏文学兴趣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是源于我国的教育体制。

另一种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

二、推进文学教育回归的有效措施
文学是通过把内在的精神转化为文字,把内在的情感创造成艺术
形式,变成一种能够让人可知。

可感的东西。

透过这种可知、可感的人文精神,传递着我国古代王朝的繁荣兴衰,传唱着一个民族精神不朽的长城。

所以,就需要在这种应试教学环境下,回归文学教育,实现文化传承。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文学教育。

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文学教育是实现文学教学回归的重要环节。

所以,就需要使学生意识到文学是一种精神的传唱,也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更是一种美的留存,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自觉的进行文学教育、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文学熏陶,并在这种经济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实现对文学教育的重视。

2.加强文学教学,更新教学手段。

为了能够实现文学教育回归,就需要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首先,在进行文学教育过程中,就应该对中国千年的优良传统文化,聪慧的民族智慧进行了解,对其进行思考,并在不断的反思之中,能够吸取兼容并蓄、刻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灵魂,使得自己的心理品质与素质修养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优秀文化的感染。

其次,明晰文学教学课程,不断地对深层次的文学内容进行剖析,通过对语文课本上的作品进行分析,并层层深入。

第一步,带领学生粗浅的进行领会,明白文章表达的内容。

第二步,从文章的表面上,在进行深入理解,观察文章所涉及的表现方式、语句修辞等,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深层剖析。

最后一步,就是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文章思想的领悟,使学生能够在文学的熏陶下,健全学生的价值观,并在这种文学精神的指引下不懈的对新知识、新学问的追
寻,能够更加友爱的看待世界,促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完善。

最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通过语文与文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所感所悟的价值观、文学情怀化为文学精神,从而形成一种文学精神,通过这种精神的力量,是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满,通过这种精神的指引,使学生成为一个于国家、于人民有益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

3.实现教学多样性,提升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教育主体,也是文学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

所以,要想实现文学教育回归的有效性,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升学生文学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进行文学教育时,利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开展文学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热烈、充满文学气息的探讨中,实现文学的熏养,并在这种较为有效的讨论形式中,实现对文学美的赏析,从而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还能够在这种文学教育的进程中,实现学生赏析美、品味美、心灵美的目的。

实现文学教育的回归,是时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是传承我国优良文学精神的需求。

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文学教育回归,就需要不断集思广益,不断改善文学教育模式,从而使文学化为春雨,润泽学生心灵。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2] 王卫平. 师范大学文学课教学的困惑、问题与出路[j]. 北
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