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州医学院简介
泸州医学院是四川省省属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渝、滇、黔结合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泸州市。

学院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

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余人,其中留学生余人,研究生人,本科生余人,成人教育脱产生余人。

面向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丰富、质量良好,近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 %左右。

2006年起口腔医学和麻醉医学专业在川、渝两地纳入第一批本科招生专业。

学院现有16个二级学院(系),设有临床医学等1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文、法等学科门类。

其中,临床医学和麻醉医学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四川省首批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临床医学、麻醉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药学专业是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内科学、外科学和麻醉学教学团队是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

法学专业、护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是我院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门,院级精品课程门。

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西部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电生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条件平台1个:膜通道功能、结构与信号转导同步研究基地;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医学电生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感染与免疫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

另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
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3个。

其中,医学电生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个,分别是中西医结合、中药学;有生理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个。

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学)、内科学(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目前,有专任教师余人,另有非直属附属医院兼职教学人员近人。

教师队伍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68人,副高级职称的39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人,占教学编制专任教师总数的 %。

硕士生导师390人。

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2人,获得省、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49人。

学院现有忠山和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8万余m2。

校本部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09650余m2(不包括护理学院),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81824余m2,运动场地总面积7万余 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1816092元,多媒体教室78间,语音室13间,教学用计算机2443台。

图书馆建筑总面积为27400m2,馆藏文献159万册(含电子文献74万册)。

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开放床位共11 000余张;有三级乙等及以上临床教学医院37所及其他稳定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40余个。

为了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学院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在三个层面上对本科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加强了学科建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专业基础,修订和完善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和加强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了精品课程建设,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建设和应用;三是进行了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在近两次四川省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获得一等奖2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6项。

学院现有心血管医学研究所等16个省级、院级研究机构。

近3年来,学院共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71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4项。

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专利授权53项;出版学术专著23部,发表论文2 906篇,其中核心期刊1 030篇,SCI收录论文79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承担国家“863”计划子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项,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获得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科技厅等部省级项目49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科研的立项及获奖的数量、级别逐年提高。

学院主办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类学术期刊《泸州医学院学报》,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国第一份医学与法学交叉渗透、相互结合的学术性季刊《医学与法学》杂志公开发行。

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连上台阶。

早在20世纪60年代,附属医院率先在四川省成功开展断肢再植手术;70年代末继华西医科大学之后在四川省第二家成功开展器官移植手术;2004年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术,2005年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是川、渝、滇、黔结合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近年来,学院加强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德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联系,并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援外医疗工作成绩显著。

学院聘请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口腔医学专家邱蔚六教授和美国国家健康总所糖尿病、消化病及肾病研究所哺乳类遗传实验室主任、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邓初夏博士为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法学专家梁慧星教授为兼职教授。

通过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医疗及管理水平
的不断提高。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高教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对我院办学的定位,学院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质量立院、科技兴院和人才强院战略,全面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医疗和社会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学习、和谐、奋进、品牌”的高水平医学院校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