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盈余管理行为理性认识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理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10-103-02
摘要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学者及管理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世界性难题。

会计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中性的;在实际生活中,盈余管理的确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做到恰当地运用,它可以为企业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

但是,这却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问题,一旦过度的使用,盈余管理就会倾向于盈余操作、利润操作,更甚者导致虚假会计。

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且容易误导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损害他们的利益,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如何才能正确的认识盈余管理应该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适度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作用过度盈余管理的危害
一、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1.有助于适度弥补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
企业的运作必然产生契约成本,理性的管理者总会追求尽可能低的契约成本,波动很大的盈余容易引起投资人和债权人的过分注意乃至信心动摇,很可能导致过高的契约成本。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保证自己时刻都处在最佳运作状态,此时,如果管理当局能及时判断调整,实施盈余平滑,就可以较好维护契约的稳定,适度弥补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

但是这种盈余管理必须以管理者不进行过度
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刻意损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为条件。

如果企业所筹资金运用得当,则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2.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
管理者总是拥有比其他信息使用者,更多更详尽的有关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假如未经调整的盈余信息,的确难以准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及盈利能力,容易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则应主动调整会计盈余使其更能传递有用的价值信号。

再者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将管理者拥有的内部信息尽快、尽多地传达给投资者,减少甚至消除沟通上的障碍所造成的信息滞导。

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向其他利益相关人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保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资金的供给少受干扰,使经营更加平稳,而且企业遇到突发事件时,盈余管理也给管理者一个缓冲空间,以保护自身和企业的利益,并且维护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

3.适度的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首先,利润前推有助于企业实现筹集资金、开拓市场的目标。

如改加速折旧为直线折旧,减少坏账损失的提取比例,推迟计提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等,公司当期的利润便会提高,从而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线,向信息使用者显示了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这样公司就比较容易筹集到资金。

这将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其次,利润平滑有助于公司实现
稳定股价、降低市场风险的目标。

对于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公司,可以采取利润平滑的手段,向外界传递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增强
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起到稳定股价、降低市场风险的作用。

4.盈余管理对经理人有激励作用
一方面由于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管理报酬合约,在收益“硬约束”的条件下,给予经理人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有利于调动经理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存在大量的不确定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给予经理人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有利
于激发经理人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公司应付风险的能力。

二、如何确定盈余管理的度
由于财务报告是用来传递经营者关于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因
此会计准则必然允许经营者在财务报告中采用职业判断,以便凭借其对公司经济活动的了解来选择符合该公司经济情形的会计方法、会计估计和披露方式。

这就为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空间。

经营者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实施职业判断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对长期资产的预期寿命和残值、坏账损失和资产减值进行估计;在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和先进先出法及加权平均法间作出选择;对存货水平、存货发出或购买的时间分布、应收账款的政策进行职业判断等。

这些职业判断是盈余管理的手段,但实施是要确定合适的“度”。

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的结果是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利益各利益主题的利益分配数额。

一般来说,利润被高估政府会因税收增多而受益,经营者也因得到较多的报酬而收益,而股东和债权人的权
益则受损。

相反,如果利润被低估股东将会从中受益。

盈余管理行为对各利益主体的利润额的具体影响,要视当时个利润主体的特定目的而定。

如果前股东要转让股票,则他会高估利润。

企业管理的度上要把握各利益主体的协调性,也就是说进行盈余管理而使利润分配结果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应以其他利益相关主体能够忍受为限,在一定的限度内,行为主体既可以得到一定的好处,同时也被其他方认可;超过一定的限度,即使法律制裁不了,其他的受害当事人也有办法作出相应的反映,如果企业盈余管理过度,股东可以解聘经营者,政府可以对优惠进行限制,债权人可以不再对企业放贷甚至加紧催收旧债等等。

各利益主体利益的协调性这个“度”很难有一个量的把握,而只能根据各企业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做出一个适可而止的心理上的判断。

三、过度盈余管理的危害
1.过度的盈余管理是一种无效益的短期行为,它不会增加企业的盈利,反而可能会加剧企业的经营困境.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

2.过度的盈余管理故意歪曲了一些会计数据。

经理人通过“内部人控制”的便利条件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目标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结果必然会造成报表上反映的经营业绩与实际的经营业绩相脱节,盈余管理故意性歪曲了一些会计数据,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和可比性。

有可能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并损害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功能。

3.过度盈余管理会破坏投资者对企业收益质量的印象,对企业
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盈余管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经营者甚至企业的利益,但是也存在较大风险。

事实上,许多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并未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而只是作为眼前的权宜之计。

4.损害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在会计信息揭示不充分和不全面的情况下;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根据财务报告做出最优决策,由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贷款决策、以及国家的宏观决策被误导,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进而增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余趋势稳定和发展判断的模糊性,所以其利益也就受到损害。

5.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经理人掌握了公司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内部信息,而投资者却没有这些内部信息,只能通过经理人传递的信息来评价公司价值,所以盈余管理会造成产权双方,一方有意增大风险,而另一方面却难以监督,产权约束弱化,资本市场决策、运行出现失灵或失误,从而易导致保守的投资者低估公司价值以规避风险,这将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综上,通过对盈余管理个方面的深入了解,可以得出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使得多方的相关利益主体获益,但同时可以看到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危害严重,不仅仅对企业本身造成严重的危害,更甚者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破产,相关的利益主体也纷纷受到过度盈余管理的危害。

所以各企业要严格把握盈余管理
行为的度,使企业及相关利益主体受益于盈余管理行为,是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荣生.财务会计新课题:盈余管理.当代财经.2001(02).
[2]马振华,胡腾.盈余管理的利弊分析及治理对策.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0(02).
[3]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会计研
究.2004(09).
[4]宁亚平.盈余管理本质探究.会计研究.2005(06).
[5]张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究.现代商贸工
业.2010(02).
[6]王一春.企业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理性分析.科技信息.2009(35).
[7]何文龙,苏琬,王树红.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影响及对策研究.economic&trade.2009(100).
[8]牛永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的动因及治理对策.安徽商贸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