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权。
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条件 (1)客观: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 色彩,各种矛盾凸显;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2)主观:产生了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主义。 (3)催化剂: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2.进程 (1)二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通 史
第六部分 现代世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一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1945年)
一、阶段特征 二、考纲要求 三、五年高考真题 四、涉及教材
阶段特征
一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 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
苏联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之一,是在苏维埃政权的监
督下,把某些国有企业或林地等暂时租给本国资本家、合作社或个体劳动者
经营。
概 4.斯大林体制


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
读 划经济模式,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治体制是指实行高度集权的
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
对点训练
2、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
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
一做法造成 A.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
A B.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
C.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
D.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
3、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探索建立新社会的尝试,它与人民公社化运
3.内容 农业
以_粮__食__税__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部分国有企业租让或租借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分配
恢复货币流通,允许_商__品__买__卖__,实行自由贸易 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4.特点 (1)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2)管理方法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依靠经济手段来发展生产。 (3)经济体制方面:在_公__有__制__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5.影响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对点训练 (2016·课标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
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
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B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4)评价 成就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 内实现工业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为_反__法__西__斯__战__争__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_轻__工__业__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高度集中的_计__划__经__济__体__制__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7.新经济政策的终结 1924年列宁去世后,布哈林成为了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随着斯
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全面开始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以农村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经济政策。
对点训练
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
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
(3)形成原因 ①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②苏联的国情与处境:苏联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封建专制、 封建思想残余大量存在是个人迷信盛行和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缺乏民主 传统;又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下。 ③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概念理解
概 1.苏维埃


俄文COBET的译音,意思是会议或代表会议,成为工农革命政权和无产
读 阶级专政的代名词。
2.租让制
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是苏维埃政权同外国资
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
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租借制
③结果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形成_资__产__阶__级__临__时__政__府__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 (2)“四月提纲” ①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_社__会__主__义__革__命__的任务。 ②提出“_全__部__政__权__归__苏__维__埃__”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3)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十月革命 ①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②攻占冬宫,推翻_资__产__阶__级__临__时__政__府__。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D
【易错辨析】 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
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 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百度文库
(三)20世纪20年代中期~30年代中期: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1.工业化(1926开始) (1)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2)成就: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 经济大危机形成鲜明的对照。 2.农业集体化(1927年开始) (1)原因:农业的落后状况无法适应工业化大生产要求;解决工业化对粮食、 原料、资金的需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2)概况: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掀起了农 业集体化的高潮,到1937年,93﹪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
第一节
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节涉及教材页码:必修一:P146--150;必修二:P130--140。 主要考点: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9年 卷Ⅰ,41 “斯大林模式”(钢产量问题)
2016年 卷Ⅱ,34 “斯大林模式”
2015年 卷Ⅱ,34 苏联经济建设
科学文化上: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奠定; 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文学、艺术呈现向现代形态过渡的特征, 反传统的色彩尤为浓郁;苏联建构起社会主义文化。
国际关系上: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十分尖锐,但在经济大危机下,两种制度 的矛盾有所缓和;经济危机打击下,贸易战、关税战、货币战剧烈,各资本 主义国家加紧争夺国际市场,以及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使世界走 向新的战争,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获得和平。
C.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 (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_苏__维__埃__政__权__。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措施 (1)农业:实行_余__粮__收__集__制__,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_国__有__化__。 (3)商业:取消_自__由__贸__易__,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宪法 (2)特点: ①经济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 排斥市场机制;将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摆在首位。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以党代政,以人治代替法治;自上而下的干部委 任制和终身制;清洗异己;缺少监督。 ③思想文化上:个人崇拜,思想控制,学术问题政治化。
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
A.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D
C.全面推行余粮收集制
D.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对点训练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
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013·课标全国Ⅰ,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
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拓展 不同史观理解十月革命 (1)唯物史观:摆脱封建残余束缚和剥削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文明史观:政治文明方面制度创新: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 建立。 (3)现代化史观: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对点训练
1、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的程度,在俄国只能完成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当时的任
政治上: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苏联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 的政治体制。经济危机下,资本主义制度调整。
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模式。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工业化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20年代的繁荣到30年代的大危机,各国加强了对经济 的干预。
4.特点 (1)具有“战时”( “一切为了前线”) (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分配 制等。 (3)否定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理。 5.评价 (1)对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 到重要作用。 (2)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 危机。
动一样凝聚了一代人的记忆。二者遭遇挫折的共同原因在于
A.都以支持军事斗争为中心 C.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B.都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D.都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二)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1.背景 (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 2.开始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D
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居民,市镇、中心
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
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
据此推知,
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3.结果 (1)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_和__平__法__令__》《土地法令》。 (2)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4.意义 (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_社__会__主__义__国__家__,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 新的道路。 (2)对世界:①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对世界的 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②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_国__际__社__会__主__义__运__动__的新局面。
务应当是通过革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不是激进地试图跨越资本主
义的“卡夫丁峡谷”。该观点 A.旨在提示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规律
C
B.意在解释十月革命性质为社会主义革命
C.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
D.反映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图示明史】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