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合集下载

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及大小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及大小观察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 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 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 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其形状和 排列方式因种而异, 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常被作为对放 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 间形成气生菌丝, 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 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 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 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 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直径较 ),有的产色素 粗(1-1.4 µm),有的产色素。 ),有的产色素。 营养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或紧贴表 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 面,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一 般无隔膜,直径0.2-0.8 µm,长度差 般无隔膜,直径 , 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放线菌、霉菌、 形态(及大小) 形态(及大小)观察
一、实验目的
• • 观察了解放线菌、 观察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特征 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 法
二、实验原理
• (一)放线菌 • 单细胞、多核区、丝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单细胞、多核区、丝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以孢子进行繁 殖。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 核微生物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
• • • • (一)放线菌形态观察(插片法) 放线菌形态观察(插片法) (二)霉菌形态观察 (三)酵母菌形态观察 (四)微生物大小测定
--
融合
子囊孢子
酵母菌菌落特征
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 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 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名称: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姓名:学号:系别:实验日期:同组同学名单:【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临时装片,进一步了解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目的】1.学习酵母菌形态结构2.学习霉菌形态结构3.学习酵母菌和霉菌观察方法4.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实验材料】1.菌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2. 试剂美蓝染色液、乳酸苯酚油固定液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方法】1.酵母菌活体观察:菌体形态、出芽2.酵母菌死亡率测定3.子囊孢子观察(p29)4.假菌丝观察(假丝酵母)5.假根观察(黑根霉)6.孢囊孢子观察(总状毛霉、黑根霉)7.孢子头结构(产黄青霉、黑曲霉)8.足细胞观察(黑曲霉)【实验结果】酵母菌观察记录表酿酒酵母的死亡率统计(染色后,蓝色的为死细胞,无色的为活细胞)酿酒酵母的死亡率统计表平均死亡率为31%。

【注意事项】1.用于活化酵母菌的培养基要新鲜、表面湿润2.在产孢培养基上加大接种量,可提高子囊形成率3.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死亡率,易于观察死细胞4.霉菌制片时要薄,便于观察【讨论】题目:为什么酿酒酵母用美蓝染色时,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着色?答: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物质,其氧化态是蓝色,还原态是无色,由于新陈代谢,细胞保持很强的还原性,使美蓝呈还原态。

《药学微生物》1-2-2 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药学微生物》1-2-2 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 形态观察及大小 测定
(一)实训目的
1 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3 学习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
(二)实训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酵母菌 活细胞不着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 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可以观察酵母菌 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以及区分酵 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3)菌落的形态观察 认真观察酵母菌和各 种霉菌的菌落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
2.真菌大小的测定
(1)放置目镜测微尺
(2)放置镜台测微尺
(3)校正目镜测微尺 先用低倍镜观 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 视野中央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尺刻度 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 线和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线平行,利用 移动器,使两个测微尺在某一区域内 两刻度线完全重合,分别数出两重合 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各自 的格数。
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可用显微镜 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 微尺。
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 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 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 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 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计 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三)材料和用具
(6)测定完毕 及时清场等。
(五)实训结果 填写记录等 (六)思考题 比较显微镜下细菌与霉菌形态上的异同? 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目镜或物镜时,
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尺校正? 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改用不同放
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 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将制好的片子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然后换高倍镜观察,主要观察酵母菌 的大小、形状及出芽情况,并区分死 活酵母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染色: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测量: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计数: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下面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因1ml=1cm3=1000mm3,三、实验仪器1 菌种: 培养48h的酵母菌.2染色液和试剂:0.05%、0.1%吕氏碱性美蓝.3 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盖玻片、吸水纸、计数器、移液器、擦镜纸。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微生物,通过观察这两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它们的种类。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微生物的种类。

在本实验中,将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它们。

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然后准备两种微生物样本:酵母菌和霉菌。

2.上照相纸,把每种样品的一小部分放在照相纸上。

3.用显微镜观察未涂抹物质的样品。

4.把溶液放在样品上,涂抹照相纸,再放入显微镜观察它们。

酵母菌的形态:在不涂抹任何物质的情况下,酵母菌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呈多条状也可以看到酵母菌有两极分布的特点。

涂抹染色液后,酵母菌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它们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小球状物体有链分子状的特点,且在高倍镜下具有清晰的轮廓。

不涂抹染色液时,霉菌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马尾形条状成分。

马尾形较长,比酵母菌要长。

涂抹染色液后,霉菌的形态有许多变化,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总结:本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果表明:酵母菌与染色液无关时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有染色液的情况下,它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而霉菌不涂抹染色液时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条状成分,涂抹染色液后它的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本实验中,把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作了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可以从形态上来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微生物实验 实验三 酵母菌

微生物实验  实验三  酵母菌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及微生物大小测定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母菌细胞一般成圆形、卵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

每种酵母细胞有其一定的形态大小。

大多数酵母菌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较大而厚,湿润、较光滑,颜色较单调(多为乳白色,少有红色,偶有黑色)。

酵母菌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十几倍。

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

菌落平板分离的酵母菌★个体形态及出芽观察酵母菌细胞较大,观察时可不染色,用水浸片法观察,即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小滴无菌水或滴加0.1% 美蓝液一小滴,无菌操作用接种环取酿酒酵母少许,置于无菌水或美蓝液中,使菌体与其混合均匀。

将盖玻片斜置轻轻盖在液滴上。

制片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细胞的形状及出芽方式。

酵母菌芽痕★死活细胞观察1)染色: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小滴0.1%美蓝染色液,然后再加一小滴预先稀释至适宜浓度的酿酒酵母液体培养物,混匀后从侧面盖上盖玻片,并吸去多余的水分和染色液(注意染色液和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并应基本等量,而且要混匀)。

2)镜检:将制好的染色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放置约3min后进行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细胞(蓝色)和活细胞(无色),并进行记录。

3)比较:染色约30min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液泡的活体染色观察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中性红染液,用接种环取少许酿酒酵母与染液混匀,染色4—5min,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中性红是液泡的活体染色剂,在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时,液泡被染成红色,细胞质及核不着色。

若细胞死亡,液泡染色消失,细胞质及核呈现弥散性红色失,细胞质及核呈现弥散性红色。

★脂肪粒染色观察方法1: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水,用接种环取少许酿酒酵母制成涂片,自然干燥后滴加苏丹黑染色5min,水洗,自然干燥,滴加二甲苯脱色至涂片透明,干燥后滴加0.5%蕃红染液复染30s, 水洗,自然干燥后显微镜观察。

霉菌酵母菌计数实训报告

霉菌酵母菌计数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3. 学习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4. 熟悉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方法;5. 提高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能。

二、实训原理霉菌和酵母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食品中的微生物,它们对食品品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计数可以了解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为食品卫生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本实训采用直接镜检计数法,利用显微镜观察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显微测微尺测量其大小,从而进行计数。

三、实训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纯培养物,食品样品;2. 仪器设备:显微镜、显微测微尺、血球计数板、酒精灯、接种环、无菌培养皿等。

四、实训步骤1. 预备工作:a.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与仪器;b. 检查显微镜、显微测微尺等仪器的性能;c.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2.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a.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至适宜生长状态;b. 取少量培养物,涂布于载玻片上;c.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分生孢子、菌落等。

3. 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a. 将显微测微尺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b. 对准显微镜视野中的微生物,调整测微尺的刻度;c. 记录微生物的长度。

4. 霉菌酵母菌计数:a.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血球计数板中,培养至适宜生长状态;b. 将血球计数板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落;c. 记录每个视野中菌落数量;d. 计算霉菌酵母菌总数。

5. 结果分析:a.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霉菌酵母菌计数结果;b. 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实验中观察到酵母菌为单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厚,具有芽生繁殖方式;霉菌为多细胞真菌,菌丝体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具有分枝、分生孢子等特征。

实验四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老菌的个全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学会用水浸法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技术。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细胞的构造和繁殖方式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接种针、接种杯、酒精杯、载玻片、盖玻片、吸管。

2、0.1%美蓝液、乳酸-石炭酸液(配方见附录)。

3、菌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黑根霉、毛霉、青霉、木霉、曲霉。

三、方法步骤(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终菌是单细胞真核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繁殖方式较复杂,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1、酵母菌的形态与出芽生殖的观察在载片上滴一滴蒸馏水,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许啤酒酵母置于载片上蒸馏水中,取一块盖片,小心地将盖玻片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玻片放下;这样可避免产生气泡。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细胞的形状、大小、构造、内含物及出芽方式。

2、子囊孢子的观察将啤酒酵母接种于麦芽汁液体培养中,于28-30℃培养24小时,连续传代3-4次,最后转接到培养子囊孢子的培养基上(也可用肉法蛋白胨培养基)。

25-28℃培养3天左右,涂片染色(按芽孢染色法)观察子囊孢子开关和特点,并注意每一个子囊内的孢子数等。

3、假丝酵母观察用划线法将假丝酵母接种在麦芽汁平板上。

在划线部分加盖玻于25-30℃培养3天先观察菌落边缘,再取下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树枝状分枝的假菌丝细胞的形状,或将皿盖打开,直接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观察。

4、酵母菌菌落观察取啤酒酵母、假丝酵母、园酵母以三点点植法接种于麦芽汁平板上,于28-30℃坟3天。

观察菌落表面、高度、边缘、质地和颜色等。

5、酵母菌死活的检查在载片上加一滴0.1%美蓝,把酵母培养液滴加在美蓝液上,加盖玻片观察,死细胞为兰色,活细胞无色。

(二)霉菌形态观察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四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一. 实验目的1. 2. 3. 4.观察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并掌握其特征。

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会霉菌的一般制作方法。

观察并掌握各种霉菌的个体形态及生长繁殖方式。

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

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

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复原力也强,假设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复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复原力。

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复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

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外表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

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三. 实验器材1. 菌种:面包酵母、根霉、曲霉、青霉。

2. 仪器:显微镜。

3. 其它:生理盐水、乳酸酚棉兰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美兰、镊子、大头针。

四. 步骤与方法1. 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1〕制片:用接种环挑取一环面包酵母菌种于载玻片上的一滴美兰染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静置4~5分钟。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目录
1. 实验目的
1.1 掌握霉菌的形态观察方法
1.2 学习霉菌的形态特征
1.3 理解霉菌的生长环境需求
2. 实验步骤
2.1 准备实验材料
2.2 培养霉菌样本
2.3 进行形态观察
2.4 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果
3.1 霉菌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形态特征描述
3.2 霉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3.3 形态观察对霉菌种类的判断
4. 实验讨论
4.1 霉菌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4.2 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
4.3 形态观察在霉菌研究中的重要性
5. 实验结论
5.1 通过形态观察,可以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霉菌 5.2 霉菌的生长环境对其形态特征有一定影响
5.3 形态观察是研究霉菌的重要手段
6. 参考文献。

1、2、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1、2、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4)计算 已知镜台测微尺每格长10μm, 根据下列公式即可计算出在不同放大倍 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 。
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 ×10 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5)菌体大小的测定 目镜测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 菌体染色制片,校正焦距使菌体清晰,转动目 镜测微尺(或转动染色标本),测出待测菌的 长和宽各占几小格,将测得的格数乘以目镜测 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即可换算出此单个 菌体的大小值,在同一涂片上需测定10至20个 菌体,求出其平均值,才能代表该菌的大小。 一般是用对数生长期的菌体来进行测定。 (6)测定完毕 及时清场等。
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 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一)实训目的
1 2 3 4
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学习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
(二)实训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酵母菌活 细胞不着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 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通过美 蓝染液水浸片可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 出芽生殖方式,以及区分酵母菌的死细 胞和活细胞。
玻璃纸培养观察---向霉菌的斜面试管中加入 5ml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液,将已灭菌的玻璃 纸平铺在沙保培养基平板上,贴紧,吸取0.2ml 孢子悬液均匀地涂布于玻璃纸表面,盖好培养 皿盖,放入25℃~30℃的培养箱中培养48h; 揭开皿盖,剪取一小块长有菌丝的玻璃纸,贴 在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四)操作步骤 1.真菌的形态观察 (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1滴0.1%吕氏美蓝 染色液,按无菌操作挑取培养48h的啤 酒酵母少许,放在美蓝溶液中混匀,用 镊子夹一片盖玻片,盖于菌液上,注意 不要产生气泡。 将制好的片子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然后换高倍镜观察,主要观察酵母菌的 大小、形状及出芽情况,并区分死活酵 母菌。

实验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形态的观察ppt课件

实验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形态的观察ppt课件
实验二 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的形态观察和测量
实验二
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和测量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放流苗种招标中中标,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招标方案的要求和合同的约定执行
一、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显微镜、显微测微尺的工作原理和操 作要领;
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细 胞的形态和大小
实验二 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和测量
三、实验材料、仪器、试剂
仪器:光学显微镜〔Leica〕〔带测微尺〕 材料 永久装片〔注意生产厂家:放线菌、酵母菌、
根霉、青霉菌 4种未知真菌的新鲜培养物(PDA培养基中28℃
培养4d〕 试剂及其他 0.05%棉蓝乳酚油染色液 香伯油,擦镜液,镜头纸,镊子、载玻片、盖4
丝、基内菌丝,孢子丝〕。 霉菌:由菌丝体构成的真核微生物。不同种类
的霉菌可以通过子实体的形态来区分,此外特 化的营养菌丝也可以作为主要的区别特征。
3
实验一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木霉 5. 真菌的活体染色原理及方法
21
根霉:菌丝、假根、匍匐枝,孢子囊及孢子 青霉:菌丝、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 曲霉:菌丝、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
活体真菌染色及观察
菌丝大小及是否有隔膜、子实体、分生孢子
5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五、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每位学生独立操作 选择适宜的放大倍数观察和测量三种类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和霉菌是微生物界中的两个重要类群,它们在生物学和工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特征和形态结构,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显微镜盖玻片、移液管、培养皿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

b. 将酵母菌和霉菌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于恒温箱中培养。

c. 观察培养皿中的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特征。

d. 取少量培养液,滴于玻璃片上,加盖玻片后放置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酵母菌生长特征: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

在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酵母菌呈现出快速而均匀的生长特征。

它们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形成类似于葡萄串的结构,称为酵母菌菌丝。

酵母菌菌丝呈白色或乳白色,质地较软。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内含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酵母菌的营养物质储备。

2. 霉菌生长特征: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通常呈现出丝状或菌丝状的形态。

在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霉菌生长缓慢而不均匀。

霉菌的菌丝呈现出分支状,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它们通常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白色、灰色、绿色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霉菌菌丝上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霉菌的孢子,用于繁殖和传播。

3. 酵母菌与霉菌的区别:酵母菌和霉菌在形态结构和生长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生长迅速而均匀。

而霉菌是多细胞真菌,呈丝状或菌丝状,生长缓慢而不均匀。

此外,酵母菌的菌丝较软且无明显分支,而霉菌的菌丝呈分支状且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此外,酵母菌的颗粒主要集中在细胞内,而霉菌的颗粒主要集中在菌丝上。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特征和形态结构。

酵母菌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快速而均匀地生长,并形成葡萄串状的菌丝。

而霉菌以多细胞形式存在,生长缓慢而不均匀,并形成分支状的菌丝网络。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现蓝色, 还原型呈现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 染色,代谢活力强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死 细胞或代谢能力弱的衰老细胞为蓝色.
实验器材
➢ 菌种 酒曲中分离纯化的酵母
➢ 溶液或试剂 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 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滤纸,擦镜纸。
实验步骤
制片
观察 ➢ 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 ➢ 根据颜色鉴别死活细胞
活细胞:无色;死细胞:蓝色
实验结果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出芽 生殖方式。
记录染色时间对酵母菌死活细胞数量的影响。
思考题
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 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 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 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其测定 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 结合你的实验体会,总结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细 胞计数板的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
实验步骤
安装目镜测微尺
校正目镜测微尺
➢ 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 分别在低、高倍镜、油镜下用镜台测微尺校正目 镜测微尺
计算
➢ 镜台测微尺:将1mm等分为100小格,每小格长 0.01mm(即10μm)。
➢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两重合线间镜台 测微尺格数×10)/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基本原理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4条槽构成3个 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 的平台上各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9个大方格,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学观察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学观察

酵母菌电镜照片
2、培养性状: 、培养性状:
酵母菌的菌落形态与细菌很相似,菌落表面一般是光滑、湿润、粘稠, 酵母菌的菌落形态与细菌很相似,菌落表面一般是光滑、湿润、粘稠, 多数是乳白色奶油状菌落,有的有光泽,边缘整齐,菌落比细菌大。 多数是乳白色奶油状菌落,有的有光泽,边缘整齐,菌落比细菌大。
酵母菌的菌落 酵母菌菌落形态图
霉菌菌丝及Leabharlann 子的染色镜下照片孢子 有隔菌丝 菌丝 无隔菌丝
孢子萌发和菌丝的生长过程
菌丝的结构
无性孢子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个体的过程。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个体的过程。以无性繁殖 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 大多数霉菌是通过无性孢子来进行繁殖的, 无性孢子。 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大多数霉菌是通过无性孢子来进行繁殖的,如 芽孢子、关节孢子(节孢子)、厚膜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 )、厚膜孢子 )、孢子囊孢子 芽孢子、关节孢子(节孢子)、厚膜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分 生孢子等 生孢子等。
(二)霉菌的形态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霉菌的形态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1、形态特征:霉菌的菌体是由菌丝组成,但各菌丝是由不分隔的或分隔的多 形态特征:霉菌的菌体是由菌丝组成, 细胞组成圆柱状的结构, 细胞组成圆柱状的结构,霉菌菌丝细胞的结构和酵母菌细胞相 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产生孢子。 似,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产生孢子。 压片标本检查法: 同酵母菌) ①压片标本检查法:(同酵母菌) 染色检查法: 同酵母菌) ②染色检查法: (同酵母菌)
实验五: 实验五: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学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酵母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及培养方法 掌握酵母菌的形态、 2、掌握霉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及培养方法 掌握霉菌的形态、

3.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及微生物大小的测量

3.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及微生物大小的测量

4.微生物大小测量及酵母菌、根霉形状观察
1)校正目镜测微尺
取出目镜,将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目镜镜
筒内的隔板上,然后旋上透镜插入目镜筒内。
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
镜观察,调节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找出 两尺的两条刻度线完全重合的区域。
记录两重合区间目镜与镜台测微尺分别占的格数 换成高倍镜。用同样方法进行校正,并记录数据。
注意事项
1.取酵母菌时,接种环务必冷却,防止烫 死酵母菌。 2.每人一套测微尺,小心使用,损坏赔偿。
作业
绘制酵母和根霉的形态图,并标注特殊结构。 记录测量结果。填下表。
表1 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
物镜
物镜倍数
目镜测微尺 格数
镜台测微尺 格数
目镜测微尺 每格代表的 长度(μm)
低倍镜 高倍镜
色。
4)微生物大小测量:
采用镜台、目镜两种测微尺进行测量 镜台测微尺:是一块特殊的载玻片,中央刻有精确
刻度(1mm分成100个小格),用于校正目镜测微 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圆形玻片,其上有精确刻度
(50-200),经校正后用来测量。
三、实验材料
酵母菌(培养36h左右)、根霉、目镜测微 尺、镜台测微尺、显微镜、接种环、接种 针、盖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
1.观察放线菌、青霉和曲霉的预装片(示范) 2.酵母菌片子制作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一滴美兰染液
无菌操作,取少量菌种与染液混匀
小心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染液,静置3min,备
用观察
3.根霉水压片的制作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一滴乳酚油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带孢子的菌种置于染液中 盖上盖玻片,备用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霉菌的形态观察,了解其生长特点和形态结构。

实验采用了显微镜观察和培养基培养的方法,观察了不同种类的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霉菌具有多样的形态结构,不同种类的霉菌在生长环境和培养基的差异下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1. 引言霉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

它们以分解有机物质为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通过对霉菌的形态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和形态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提供基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霉菌样本: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青霉、黑曲霉和白色霉菌作为观察对象。

- 培养基:使用琼脂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的营养物质。

- 显微镜: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2 实验方法- 准备培养基:根据不同的霉菌种类,制备适宜的培养基。

- 培养霉菌:将霉菌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 观察形态: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培养皿,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3. 实验结果3.1 青霉的形态观察青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其形态特征为菌丝状,表面呈现出绿色。

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青霉,可以观察到其菌丝的生长情况。

菌丝呈现出分枝状,形成一个个菌丝网,菌丝网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的孢子。

孢子的颜色较浅,呈现出白色或浅绿色。

3.2 黑曲霉的形态观察黑曲霉是一种产生黑色素的霉菌,其形态特征为菌丝状,表面呈现出黑色。

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黑曲霉,可以观察到其菌丝的生长情况。

菌丝呈现出分枝状,形成一个个菌丝网,菌丝网上有许多黑色的孢子。

孢子较大,呈现出黑色。

3.3 白色霉菌的形态观察白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其形态特征为菌丝状,表面呈现出白色。

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白色霉菌,可以观察到其菌丝的生长情况。

菌丝呈现出分枝状,形成一个个菌丝网,菌丝网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的孢子。

孢子的颜色较浅,呈现出白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纸培养观察---向霉菌的斜面试管中加入 5ml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液,将已灭菌的玻璃 纸平铺在沙保培养基平板上,贴紧,吸取0.2ml 孢子悬液均匀地涂布于玻璃纸表面,盖好培养 皿盖,放入25℃~30℃的培养箱中培养48h; 揭开皿盖,剪取一小块长有菌丝的玻璃纸,贴 在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五)实训结果 填写记录等 (六)思考题 比较显微镜下细菌与霉菌形态上的异同? 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目镜或物镜时, 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尺校正? 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改用不同放 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 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2)霉菌的形态观察 制片观察---在载玻片的中央加一滴乳酸石炭酸 棉蓝染液,用解剖针挑取霉菌菌落边缘少量带 有孢子的菌丝,放入载玻片上的染液中,小心 将菌丝散开,盖上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置于显微镜下由低倍镜到高倍镜进行观察。 霉菌的载片培养观察---在灭菌的平皿中放入一 张吸有20%甘油的无菌滤纸,然后在其上放一 个无菌的U形玻棒,放一片无菌的载玻片于U 形玻棒上,在载玻片上加一滴已灭菌并融化的 沙保琼脂培养基,用接种环沾取各种霉菌的孢 子少许,点种于载玻片上已凝固的培养基上, 然后盖上无菌盖玻片,盖好培养皿盖,放入 25℃~30℃的培养箱中培养2~3天。取出培养 好的载玻片,擦干载玻片的背部,置于显微镜 下由低倍镜到高倍镜进行观察。
(4)计算 已知镜台测微尺每格长10μm, 根据下列公式即可计算出在不同放大倍 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 。
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 ×10 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5)菌体大小的测定 目镜测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 菌体染色制片,校正焦距使菌体清晰,转动目 镜测微尺(或转动染色标本),测出待测菌的 长和宽各占几小格,将测得的格数乘以目镜测 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即可换算出此单个 菌体的大小值,在同一涂片上需测定10至20个 菌体,求出其平均值,才能代表该菌的大小。 一般是用对数生长期的菌体来进行测定。 (6)测定完毕 及时清场等。
(3)菌落的形态观察 认真观察酵母菌和各种霉 菌的菌落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
2.真菌大小的测定 (1)放置目镜测微尺 (2)放置镜台测微尺 (3)校正目镜测微尺 先用低倍镜观察, 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 央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尺刻度后,转动 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和镜台测 微尺的刻度线平行,利用移动器,使两 个测微尺在某一区域内两刻度线完全重 合,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 和目镜测微尺各自的格数。
(四)操作步骤 1.真菌的形态观察 (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1滴0.1%吕氏美蓝 染色液,按无菌操作挑取培养48h的啤 酒酵母少许,放在美蓝溶液中混匀,用 镊子夹一片盖玻片,盖于菌液上,注意 不要产生气泡。 将制好的片子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然后换高倍镜观察,主要观察酵母菌的 大小、形状及出芽情况,并区分死活酵 母菌。
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 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一)实训目的
1 2 3 4
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学习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
(二)实训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酵母菌活 细胞不着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 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通过美 蓝染液水浸片可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 出芽生殖方式,以及区分酵母菌的死细 胞和活细胞。
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可用显微镜测微 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 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 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 尺的格数,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三)材料和用具 啤酒酵母、大肠杆菌、青霉菌、曲霉菌、 根霉菌;0.1%的吕氏美蓝染色液、乳酸 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显微镜、玻璃纸、 无菌载玻片、无菌盖玻片、无菌平皿、 接种环、镊子、解剖针、酒精灯、无菌 培养皿、U形玻棒、恒温培养箱、超净工 作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